小区吧首页 查字典 S

"三"组词,"三"开头的词语大全


更新时间:2024-05-10 01:25:37


"三"组词 "三"开头的词语大全
三仁 :1.三位仁人。指殷末之微子﹑箕子﹑比干。
三人月 :1.谓与月亮﹑身影为伍。形容孤独无偶。语本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俗谚。比喻团结力量大。语本《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人一龙 :1.喻三人友善如一体。
三人行,必有我师 :1.谓到处有老师,应善于向人学习,取长补短。
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 :1.喻人多不易保密。
三人为众 :1.《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为众,虽难尽继,宜从尤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人三为众,虽难尽继,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继之,于名为众矣。"后多作"三人成众"。谓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人六样话 :1.形容众说不一。
三人成市虎 :1.见"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 :1.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三热爱 :1.1981年8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此后,"三热爱"与"五讲四美"并提,也成为全民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
三繞鹊 :1.绕树三匝之鹊。语出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之一"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喻无所依靠者。
三让 :1.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 2.指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 3.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 4.再三责数其过失。 5.谓以三种方式资助。
三壤 :1.古时按土质的肥瘠将耕地分为上﹑中﹑下三品,称为三壤。
三染 :1.三度浸染。
三阙 :1.指汉何休评论《左传》﹑《公羊》﹑《谷梁》三书得失的著作。
三铨 :1.唐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
三拳二脚 :1.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拳敌不得四手 :1.谓寡不敌众。
三泉 :1.三重泉,即地下深处。多指人死后的葬处。 2.即三柱星。
三权分立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行使、相互制约的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一般由议会行使立法权,总统或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
三权 :1.三种权力。 2.特指"贵"﹑"富"﹑"亲"三种权势。 3.指兵法上对上﹑中﹑下三种力量的权衡。
三去 :1.犹三驱。谓三次驱逐。
三衢 :1.指今浙江衢县。因县境有三衢山,故称。
三驱 :1.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孔颖达疏"褚氏诸儒皆以为三面着人驱禽。必知三面者,禽唯有背己﹑向己﹑趣己,故左右及于后,皆有驱之。"一说,田猎一年以三次为度。陆德明释文引马融云"三驱者,一曰干豆,二曰宾客,三曰君庖。"
三曲 :1.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 2.唐长安城北平康里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 3.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三求四告 :1.再三求告。
三丘 :1.泛指大小山丘。 2.指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
三睘 :1.三次转身。
三穷 :1.谓鸟穷﹑兽穷﹑人穷。
三请诸葛亮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
三清四白 :1.谓非常清白。
三清客 :1.羽客,仙人。
三清境 :1.道教语。指大罗天一气所化的天界,为三洞教主所居的最高仙境,即清微天玉清境,禹余天上清境,大赤天太清境。见《道教义枢》卷七。
三清殿 :1.供奉三清尊神的宝殿。泛指道观。
三卿 :1.指古代的司徒﹑司马﹑司空『改司马为太尉。 2.指上﹑中﹑下卿。 3.指春秋晋之韩﹑魏﹑赵三大卿族。
三青子 :1.胡闹;无赖。
三青团 :1.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简称。国民党直接控制的青年政治组织。1938年7月成立,1947年9月,并入国民党。
三青鸟 :1.传说中的仙鸟名。 2.借指使者。
三青蔓 :1.枸杞的别名。
三寝 :1.古代天子﹑诸侯的三座宫室。
三勤 :1.犹言三苦。
三亲四眷 :1.见"三亲六眷"。
三亲六眷 :1.同"三亲六故"。
三亲六故 :1.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亲 :1.谓夫妇﹑父子﹑兄弟。
三箧 :1.犹三箱。 2.佛教语。指声闻藏﹑缘觉藏和菩萨藏。
三樵 :1.犹三俏,指三个美男子。
三钱之府 :1.古代钱库。
三愆 :1.三种过失。
三迁 :1.相传孟轲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孟母三次迁居,使轲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事见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汉赵歧《孟子题辞》◇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2.三次迁徙。 3.三次升迁。
三千珠履 :1.《史记.春申君列传》"赵使欲夸楚,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后因以"三千珠履"指为数众多的门客。
三千营 :1.明永乐时京军三大营之一,以塞外降丁三千骑兵组成。嘉靖中改名神枢营。参见"三大营"。
三千威仪 :1.佛教谓僧尼日常遵循的众多律仪。威仪,指行事进退的仪则。
三千徒 :1.指孔子弟子三千人。
三千水 :1.三千里水面。
三千世界 :1."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称。 2.泛指宇宙。
三千六百钓 :1.指吕尚钓于渭滨遇文王事。相传吕尚(俗称姜太公)年七十钓于渭水之滨,八十岁遇文王,举而用之,其间共十年,故称"三千六百钓"。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三千客 :1.形容门客众多。战国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四公子皆喜养士,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见《史记》四公子本传。
三千九万 :1.极言高远。喻飞黄腾达。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千界 :1."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称。
三千牍 :1.《史记.滑稽列传》"朔(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后用以指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三千,极言其多。
三千弟子 :1.《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后因以"三千弟子"指孔门弟子。
三千大千世界 :1.佛教名词,简称"大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谓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 :1.指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八万 :1.佛教语。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2.泛言数目之多。 3.指三千大千世界。
三器 :1.三种治国的手段,指号令﹑斧钺﹑禄赏。
三气 :1.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气。 2.指天﹑地﹑人之气。 3.道教语。指太阴﹑太阳﹑中和之气。 4.道教语。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气。 5.中医指六气中的第三气,即暑气,属于相火。
三起 :1.兴于三。 2.三次发射。 3.三度兴建。 4.指蚕三眠而起。
三祇 :1."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
三奇 :1.三个阳爻。
三齐 :1.三倍于齐国的势力。 2.秦亡,项羽以齐国故地分立齐﹑胶东﹑济北三国,皆在今山东东部,后泛称"三齐"。
三期贤佞 :1.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着,后为御史大夫所诬,免官〓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王尊传》◇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妻四妾 :1.谓妻妾众多。
三七斋 :1.旧俗指人死后第二十一日为之举办的佛事。
三七开 :1.亦作"三七分"。亦作"三七分开"。 2.谓按十分之三与十分之七的比例加以分配。 3.借指评定是非功过的比例。
三七分开 :1.见"三七开"。
三七分 :1.见"三七开"。
三舖八葅 :1.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舖 :1.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
三普 :1.三篇佛教经文的合称。即《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圆觉经》中的《圆觉普眼品》。
三菩提 :1.见"三藐三菩堤"。
三婆两嫂 :1.犹言三妻四妾。
三婆 :1.以卖花卖茶等为业的妇人。见于元曲。 2.指奶婆﹑医婆﹑稳婆(收生婆)。
三平 :1.明马森﹑郑晓﹑周延三人屡平疑狱,时称"三平"。
三品院 :1.唐代拘囚三品以上官员的处所。
三品秀才 :1.宋章珉的外号。
三品松 :1.松树名,在嵩山少林寺,相传唐武则天封以三品,故名。见《嵩山志》。
三品料 :1.三品蒭豆。
三品蒭豆 :1.精美的饲料。其值与三品官俸相等,故称。
三品刍 :1.见"三品蒭豆"。
三品 :1.三种,三类。 2.三等,即上﹑中﹑下三等。
三蓬 :1.犹言数抔土。
三彭 :1.即三尸神。
三朋四友 :1.谓若干朋友。有时含有贬义。
三盆手 :1.犹三淹。谓三度浸茧以手抽其丝绪。
三盆 :1.同"三盆手"。
三炮 :1.指夜半的报时炮声。清末晩上报时以放炮为主,打更为辅。天初黑放头炮,八九点钟放二炮,十一二点放三炮,天将亮时放天明炮。
三叛 :1.三个叛逆者。指春秋邾庶其﹑黑肱﹑莒牟夷。 2.三个叛逆者。指周管叔﹑蔡叔﹑武庚。
三耦 :1.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
三弄 :1.古曲名。即梅花三弄。
三农 :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泛称农民。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三牛为麄 :1.见"三鹿为奔"。
三佞 :1.三个奸佞的人。指北齐邹孝裕﹑陆仁惠﹑卢元亮。
三蘖 :1.亦作"三孽"。 2.谓一本生三蘖。原指韦﹑顾﹑昆吾,皆桀之党,后亦泛指三个结党的恶人。
三孽 :1.见"三蘖"。
三枿 :1.同"三蘖"。
三鸟 :1.古代神话中西王母身边的三只青鸟。亦为使者的泛称。
三酿五齐 :1.泛指醇酒。
三娘子 :1.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之妻。俺答汗死后,主持政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蒙汉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年之畜 :1.古指国家必备的三年的储积。
三年早知道 :1.旧时卖给农家的春牛图,附带印上三年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亦以称预见性强的人。现代作家马烽的小说《三年早知道》中的主要人物赵满囤就有这个绰号。
三年五载 :1.几年。"三"﹑"五"表示大概数量。
三年丧 :1.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为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三年化碧 :1.《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成玄英疏"苌弘遭谮,被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遂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匮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乃精诚之至也。"后以"三年化碧"谓忠心不泯。
三年不窥园 :1.《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后以"三年不窥园"为专心苦学之典。
三年碧 :1.见"三年化碧"。
三年艾 :1.《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赵岐注"艾可以为灸人病,干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三年艾"指良药。
三逆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2.佛教语。指恶比丘提婆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坏寺庙僧众秩序)﹑伤佛﹑杀比丘尼。 3.指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清初,三人曾相继起兵反叛。
三薿 :1.即阳桃。
三能 :1.星名。即三台。 2.指三公。
三淖 :1.传说中川泽名。
三闹 :1.三街闹市的略称。古代刑人于市,因亦以"三闹"指刑场。
三男子 :1.三壮丁。
三男两女 :1.形容儿女多。
三内 :1.皇帝的居处称大内。唐代大内以太极宫为西内﹑大明宫为东内﹑兴庆宫为南内,合称三内。
三牧 :1.指牧放戎马﹑田马﹑驽马的牧场。
三沐三熏 :1.见"三沐三熏"。
三沐 :1.再三沐浴。表虔敬。
三木楼訾 :1.我国古代北匈奴的一部。
三木 :1.古代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件刑具。
三亩宅 :1.《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
三母 :1.指周代三位贤母。 2.古时诸侯﹑大夫养子,从众妾中择三人为子师﹑慈母﹑保母,称为三母。
三墨 :1.墨子之后,墨家分为三派,称三墨。
三摩地 :1.三昧。
三摩钵提 :1.梵文sam?patti的音译。犹三昧。钵,亦作"钵"。
三摩 :1.三昧。 2.奥妙。
三谟 :1.指《尚书》中之《大禹谟》﹑《皋陶谟》﹑《益稷》。
三缪 :1.指缪听﹑缪任﹑缪命。
三命 :1.周代分官爵为九等,称九命。三命为公侯伯之卿。命,爵命。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 2.称任州府官的辟命。 3.术数家以受命﹑遭命﹑随命为"三命"。 4.三种寿命。指上寿﹑中寿﹑下寿。
三明市 :在福建省中部偏西、闽江南源沙溪中游,鹰厦铁路经此。1960年设市。人口256万(1995年)。为福建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有著名的三明钢铁厂。
三明 :1.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 2.指三个人。指东汉"凉州三明。" 3.指三个人。指晋代"中兴三明"。 4.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三名三高 :1.名作家﹑名演员﹑名教授和高工资﹑高稿酬﹑高奖金的合称。
三庙 :1.指古代大夫为供祀祖先所立之庙。
三妙音 :1.三种美妙的声音。
三藐三菩提 :1.佛教语。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译。指佛陀所证的"等正觉"。
三藐 :1.见"三藐三菩提"。
三苗 :1.古国名。《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孔传"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史记.五帝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张守节正义"吴起曰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蠡在东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
三面网 :1.《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遂以"网开三面"为宽刑和施行仁政之典实。
三面人 :1.神话中一头三面的人。
三面罗 :1.见"三面网"。
三面角 :有三个面的多面角。三面角的任意两个面角的和大于第三个面角。三面角的三个二面角的和大于二个直角,小于六个直角。三个面角都是直角的三面角称为直三面角。
三面红旗 :1.一九五八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合称三面红旗。
三面 :1.三个方向,三方面。 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三眠 :1.蚕初生至成蛹,蜕皮三四次。蜕皮时不食不动,成睡眠状态。第三次蜕皮谓之三眠。
三密 :1.佛教密宗以结印为身密,诵呪为语密,观理为意密。"三密相应"为修密之要。
三梦 :1.古代相传有致梦﹑觭梦﹑咸陟三种占梦之法。
三猛 :1.旧时云南境内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合称。
三门峡 :黄河中游段峡谷。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因黄河原在此被坚硬岩岛将水流分为三股,分别称人门、神门、鬼门而得名。1960年在此建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三j :1.古代卜筮之法。
三座大山 :1.比喻旧中国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大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左 :1.指周朝六卿中的太史﹑太祝﹑太卜。因常在王左,故称。
三尊 :1.三种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师。 2.三种最受尊敬的人。佛家语。指佛﹑法﹑僧。 3.三种最受尊敬的人。道教语。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三醉 :1.三次喝醉。 2.石名。 3.芙蓉之一种。
三嘴行 :1.旧时市井詈词。指戏行。
三祖 :1.指三位祖先。 2.指三国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睿。
三俎 :1.指猪﹑鱼﹑肉脯。
三组 :1.谓三颗印。组,结印章的丝带。《汉书.酷吏传.杨仆》"怀银黄﹐垂三组﹐夸乡里。"颜师古注"仆为主爵都尉﹐又为楼船将军﹐并将梁侯﹐三印﹐故三组也。组﹐印绶也。"后多用以表示身兼数职﹐官高显贵。
三族 :1.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忤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3)谓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髎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2.指一人犯罪而诛其三族。 3.指上古帝鸿﹑少暤﹑颛顼之不才子,即浑沌﹑穷奇﹑梼杌。
三足乌 :1.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西王母取食之鸟。 2.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之鸟。 3.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日中之三足鸟『王充《论衡.说日》"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艺文类聚》卷一百引《黄帝占书》"日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日。
三足鼎 :1.三足之鼎。古为国家之重器。 2.如鼎之三足。
三足鳖 :1.传说中的三足之鳖。
三足 :1.见"三足乌"。
三走 :1.三度败逃。
三鬃 :1.指骏马鬃毛经修剪而成的三辫式样。唐御马多以此为饰。唐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高。"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一》"《东坡笔记》谓李将军思训作《明皇摘瓜图》嘉陵山川,帝乘赤骠,起三鬃……不知三鬃谓何,今乃见岑参诗有《卫尚书赤骠马歌》云赤髯胡雏金剪刀,平时剪出三鬃高。乃知唐御马多剪治,而三鬃其饰也。"后以"三鬃马"指御马。
三蝬 :1.介类动物名。
三宗 :1.指黄帝﹑唐尧﹑虞舜。 2.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自一包 :1.缩略语。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合称。
三自 :1.指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参见"三自一包"。 2.指解放后我国基督教广大爱国教徒开展的"自治﹑自养﹑自传"运动。1954年正式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三字狱 :1.宋秦桧诬陷岳飞,飞下狱,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见《宋史.岳飞传》。莫须有,犹言恐怕有,也许有。世因称岳飞冤狱为"三字狱"。明唐顺之《岳将军墓》诗"谁将三字狱﹐堕此万里城。"后亦以"三字狱"为冤狱的代称。
三字 :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 2.知制诰的别称。 3.指"莫须有"三字。
三资企业 :也称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总称。
三资 :1.称王的三个条件。指地广﹑民富﹑德博。 2.谓三级。
三准 :1.指调高下,分并财,散积聚。《管子.轻重甲》"故知三准同策者,能为天下。不知三准之同策者,不能为天下。"马非百新诠引尹桐阳云"三准者,一调高下,二分并财,三散积聚也。"一说指万物通﹑万物运﹑万物贱三条准则。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语。
三锥子扎不出血来 :1.形容极不爱说话。
三转四回头 :1.一再回头。
三转身 :1.犹言刹那间。
三祝 :1.旧时祝颂语,以祝人寿﹑富﹑多男子为"三祝"。
三柱里 :1.唐刘仁轨所居的里巷。因其子侄三人并授上柱国,故称。
三门四户 :1.各道门户。
三门干部 :1.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
三门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 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李贤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唐玄宗《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后世行师临战﹐仿休﹑生等八门而布阵,三门所指亦同。 5.指寺院大门。 6.泛指大门或外门。 7.山名。一名三门山,又名砥柱。在河南陕县东北的黄河之中。其山有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三门,故名。
三昧真火 :1.道教谓元神﹑元气﹑元精函藏修炼能生真火,谓之三昧真火。
三媒六证 :1.泛指旧时婚姻中的介绍人。三媒六证,言婚约之郑重。
三泖 :1.即泖湖。在上海市松江县西。有上﹑中﹑下三泖。上承淀山湖,下流合黄浦入海。今多淤积为田。
三茅君 :1.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据传为汉景帝时咸阳人,先后隐句曲山(后名三茅山,简称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三茅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 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三毛(1943-1991) :作家。原名陈平,浙江定海人。女。因喜欢漫画家张乐平创造的三毛”形象,而用作笔名。曾留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回台湾后在大学任教。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短篇小说集《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等。
三毛 :1.三绺髭须。 2.指发﹑眉﹑须。 3.现代画家张乐平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着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
三麦 :1.小麦﹑大麦﹑元麦的合称。
三马同槽 :1.《晋书.宣帝纪》"﹝曹操﹞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三马,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一槽,指曹氏◇因以"三马同槽"为外姓谋位之典故。
三马 :1.指北齐马子结三兄弟。 2.三枚筹马。马,投壶时用的筹子。 3.复姓。见明王鏊《震泽长语.姓氏》。
三洛 :1.谓腕。
三罗 :1.唐末罗隐﹑罗虬﹑罗邺皆以诗名,时号三罗。
三论宗 :1.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
三论 :1.指所论三事。 2.《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 3.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三轮 :1.佛教语。谓佛以身﹑口﹑意三净业碾摧众生之惑业。 2.即三轮车。安装三个轮的脚踏车,装置车厢或平板,用来载人或装货。
三伦 :1.指君上﹑有司﹑近臣,各自的表率作用。
三脔 :1.即三舖。
三栾 :1.指春秋晋之栾武子﹑栾桓子﹑栾怀子。
三峦 :1.古楼观名。
三率 :1.晋代皇宫所置宿卫有"三率"之称,指中卫率﹑左卫率﹑右卫率。
三闾小玉 :1.白芷的异名。
三闾大夫 :1.战国楚官名,掌昭﹑屈﹑景三姓贵族。屈原曾任此职。
三闾 :1.指屈原。
三箓 :1.道教谓金箓乃三清所降,故称。箓,金箓,天帝诏书。
三鹿为奔 :1.宋刘攽戏谑王安石之语。
三鹿郡公 :1.三"鹿"合为一"麤"字,用为对粗疏之人的讥称。
三陆 :1.晋陆机与弟云﹑耽的合称。 2.南朝齐陆慧晓三子僚﹑任﹑倕的合称。 3.唐陆扆﹑陆希声﹑陆威的合称。 4.明末清初陆圻﹑陆培﹑陆阶三兄弟的合称。
三露 :1.传说中的三种甘露,服之可以治病长生。
三龙祠 :1.古匈奴俗,于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戊为龙,故称。
三龙 :1.三条龙。 2.喻三位杰出者。喻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3.喻三位杰出者。喻汉代蔡邕﹑崔寔﹑许受。 4.喻三位杰出者。喻宋代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 5.喻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三六九等 :1.许多等级,种种差别。
三六九 :1.犹言常常,经常。 2.指大概的数目。
三六 :1.指十八。
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1.旧时代妇女的打扮。亦借指妇女。
三柳 :1.犹三绺。
三流 :1.旧律,判处流刑者,流放之地,据罪行轻重而分为远近三等,谓之三流。
三刘 :1.指宋代刘敞(原甫)﹑刘攽(贡甫)﹑刘奉世(仲冯)三人。 2.指宋代刘涣﹑刘恕﹑刘羲仲祖孙父子三人。宋刘元高曾为之编《三刘家集》。
三令节 :1.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
三灵 :1.指日﹑月﹑星。 2.指天﹑地﹑人。 3.指天神﹑地祇﹑人鬼。 4.指灵台﹑灵囿﹑灵沼。 5.道教称三魂为三灵。
三邻四舍 :1.泛指邻居。
三邻 :1.三个邻国。 2.二十四家。
三鬣松 :1.三针松。
三列宿 :1.指唐代韦季武﹑韦叔谐﹑韦叔谦三兄弟。
三料匠 :1.精通泥水木工的匠人。
三两 :1.约数,表示少量。
三梁 :1.冠名。为公侯所服。古冠以竹为衬里,有一梁至五梁之分。
三良 :1.三贤臣。指秦穆公时的奄息﹑仲行﹑针虎。 2.三贤臣。指春秋时郑国的叔詹﹑堵叔﹑师叔。 3.三贤臣。指晋时的王导﹑郄鉴﹑庾亮。
三联单 :1.一式三份合印一页的空白单据,骑缝处盖章并编号。填好后,一份存查,两份分交有关方面。今多一页只印一份,填写时再复写两份。
三联串票 :1.旧时征收田赋用的票据,格式与"三联单"相同。
三连串票 :1.即三联串票。
三笠辞 :1.日本人阿部仲黲,字三笠,奈良时代来唐,将归,作《望月歌》,世称《三笠辞》。
三戾 :1.指三种乖戾的癖性。
三吏 :1.即三公。 2.指三卿。 3.指唐杜甫的著名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文学史上与他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吏三别"。
三立 :1.谓立德﹑立功﹑立言。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三里雾 :1.谓浓雾。《后汉书.张楷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着五铢衣。"后亦用以借指道术。
三李 :1.北魏李诜﹑李灵﹑李遐的合称。 2.唐李德裕﹑宋李光﹑李纲先后贬官崖州(今广东省琼山海口等地),今海口市有五公祠,即祀三李与胡铨﹑赵鼎五人。 3.宋舒州李公麟﹑李元中工书画,李亮工工诗文,时人号为"龙眠三李"。 4.指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三礼 :1.古祭天﹑地﹑宗庙之礼。 2.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 3.指丧礼﹑葬礼﹑祭礼。
三犁 :1.见"三犁"。
三累 :1.三种过失。
三类 :1.指《诗经》中之《风》﹑《雅》﹑《颂》。 2.三项;三种。 3.第三等,下等。
三羸 :1.指马的三种劣相。
三勒浆 :1.酒名。唐时从波斯传入。
三乐 :1.三种乐事。随文而异。 2.三种爱好。 3.谓春﹑夏﹑秋三时之务。
三老五更 :1.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
三老四严 :1.缩略语。"三老"指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指干革命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最初由会战于大庆油田的人所提出。
三老四少 :1.老少众人。 2.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牢 :1.古代祭祀时,用三鼎盛牛﹑羊﹑豕三牲称三牢。
三郎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 2.唐玄宗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3.泛称排行第三者。
三襕贴里 :1.明代钦赏显贵内臣的一种服饰之名。
三赖草 :1.草药名。
三腊 :1.旧时杭州人称生子第二十一日为三腊。
三匡栏 :1.汉字偏旁名。形状为"匚",如"匡"﹑"匠"﹑"匣"﹑"匪"等字的外围部分。
三库 :1.指元代禁中内藏﹑右藏﹑左藏三个库房。 2.指清代户部所属的银库﹑缎匹库﹑颜料库。
三窟 :1.三个洞穴。《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以喻多种图安避祸的方法。
三孔 :1.三个孔穴。 2.三个来源。 3.宋孔文仲及弟武仲﹑平仲并以文名,时号"三孔"。
三空 :1.指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
三恪 :1.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周封三朝说法有二。一说封虞﹑夏﹑商之后于陈﹑杞﹑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杜预注"周得天下,封夏﹑殷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降,示敬而已,故曰三恪。"一说封黄帝﹑尧﹑舜之后于蓟﹑祝﹑陈。《诗.陈风谱》唐孔颖达疏"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则陈与蓟祝共为三恪,杞宋别为二王之后矣。"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
三刻 :1.古代分一昼夜为百刻,三刻相当于今时四十三分。
三克 :1.契丹语。犹言三帅。
三科九旨 :1.汉代《公羊》学家谓《春秋》书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种旨意。有何休﹑宋衷二说。《公羊传.隐公元年》"隐公第一"唐徐彦疏"问曰《春秋说》云《春秋》设三科九旨,其义如何?答曰何氏(何休)之意以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搆言之,谓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谓之九旨,旨者,意也,言三个科段之内,有此九种之意。故何氏作《文谥例》云三科九旨者,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二科六旨也。又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问曰案宋氏(宋衷)之注《春秋说》,三科者 2.一曰张三世,二曰存三统,三曰异外内,是三科也;九旨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四曰王,五曰天王,六曰天子,七曰讥,八曰贬,九曰絶。"按三世指夏﹑殷﹑周,三统指夏为人统,殷为地统,周为天统;时﹑日﹑月,指记述的详略;王﹑天王﹑天子,指称谓的远近亲疏讥﹑贬﹑绝,指书法的轻重。
三科 :1.三品;三等。 2.三个科段,三个段落。参见"三科九旨"。 3.三次科考。
三考吏 :1.具有三考资格的吏员。明代吏员三年一考绩,六年再考,九年考满,再经吏部考试,合格者可以授官。
三考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
三康 :1.晋会稽孔愉﹑张茂﹑丁潭三人表字皆有"康"字,合称"三康"。
三俊 :1.古指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书.立政》"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孔颖达疏"三俊即是《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一说谓有常伯﹑常任﹑准人之才者。见蔡沈集传。 2.亦作"三俊"。三个并称的俊杰。(1)指汉之张良﹑萧何﹑韩信。《晋书.郑冲传》"泰始六年,诏曰昔汉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2)指汉之郦食其﹑田横﹑韩信。《汉书.蒯通伍被等传赞》"蒯通一说而丧三俊,其得不亨者,幸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亨郦食其,败田横,骄韩信也。"(3)指晋之顾荣﹑陆机﹑陆云。《晋书.顾荣传》"吴平,﹝顾荣﹞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4)指唐之李绅﹑李德裕﹑元稹。《旧唐书.李绅传》"岁余,穆宗召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情意相善。"(5)指宋之陈希亮﹑陈庸﹑陈谕。《宋史.陈希亮传》"﹝希亮﹞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 3.(6)指元之曹元用﹑元明善﹑张养浩。《元史.曹元用传》"﹝元用﹞转中书省右司掾,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7)指明之顾璾﹑陈沂﹑王韦。《明史.文苑传二.顾璾》"初,璾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
三君 :1.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时号三君。" 4.指明末东林党的赵南星﹑邹元标和顾宪成。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三爵之罚 :1.三杯酒的处罚。极言处罚之轻。
三爵 :1.三杯酒。爵,雀形酒杯。 2.三种酒杯。 3.三只鸟雀。爵,通"雀"。
三絶 :1.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2.三国吴主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有三絶,四海无俦其妙。"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3.指晋顾恺之的才﹑画﹑痴。 4.指晋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 5.指晋戴逵所作佛像,顾恺之所作维摩画图,义熙年间狮子国所献玉像。 6.南朝宋谢瞻所作《喜霁》诗,谢灵运写之,谢琨咏之,王弘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南朝梁元帝画孔子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8.隋田僧亮﹑杨契丹﹑郑法士三人在京师光明寺画小塔,郑图东壁北壁,田图西壁南壁,杨画外边四面,称为三绝。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9.指唐吴道玄﹑韦无忝﹑陈闳三画家合作之《金桥图》。唐明皇幸潞州,道由金桥,羽仪甚盛,诏吴道玄﹑韦无忝﹑陈闳,令同制《金桥图》。"圣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马,陈闳主之;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吴道玄主之;狗马骡驴牛羊骆驼猫猴猪貀四足之类,韦无忝主之。图成时为三絶焉。"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 10.唐张璪常画古松于斋壁,符载为之作赞,卫象为之配诗,亦一时三绝。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 11.指唐郑虔之诗﹑书﹑画。 1 2.指唐李揆之门第﹑人物﹑文学。 1 3.唐宋之问之父令文富文辞﹑工书﹑力绝人,世称三绝。见《新唐书.宋之问传》。 1 4.唐韦暠善判﹑李亘工书,彦伯属辞,时称"河东三绝"。见《新唐书.徐彦伯传》。 1 5.唐文宗时,诏以李白之歌诗,裴昮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 16.三次断绝。
三觉侍郎 :1.宋赵叔问之谑称。
三聚 :1.佛教语。即三聚净戒,指三种清净的戒规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见《四分律》。
三惧 :1.指圣君治国应该戒惧的三件事。
三句甜两句苦 :1.谓又劝慰又恐吓。
三句不离本行 :1.说话总离不开本业范围。
三举 :1.三次杀牲备膳。举,杀牲盛馔。 2.谓哭泣三次。 3.三度举事。 4.指三期科考。
三鞠躬 :1.民国元年颁布的礼制。三度弯身致敬,为最敬之礼节。
三居 :1.古代依罪行的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
三就 :1.三成,三套。 2.犹三匝,三重。 3.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
三酒 :1.事酒﹑昔酒和清酒。
三韭 :1.南朝齐庾杲之家贫,食唯韭菹﹑f韭﹑生韭,谓之三韭。见《南齐书.庾杲之传》◇泛指蔬菜。
三九相公 :1.唐郑畋的绰号。
三九天 :1.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至九九为止。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为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三镜 :1.见"三鉴"。
三凈 :1.佛教语。语本《十诵律》卷三七"痴人,我听啖三种凈肉∥等为三?不见,不闻,不疑。"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允许食用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因称这三种肉为"三凈"。 2.佛教语。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
三径 :1.见"三径"。
三景 :1.谓日﹑月﹑星三光。
三精 :1.谓日﹑月﹑星。
三旌 :1.指公﹑侯﹑伯三公。 2.三面旌旗。
三惊 :1.古代用兵,三度耀威示武使敌惊惧,谓之"三惊"。
三荆 :1.一株三枝的荆树。 2.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3.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县),谓之三荆。参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胡三省注。
三经 :1.谓天时﹑地利﹑人和。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三京 :1.古代都市西京﹑东京﹑北京的合称。唐以雍州为西京,河南为东京,太原为北京。 2.古代都市西京﹑东京﹑北京的合称。宋以大名为北京,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三晋 :1.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三晋"又为山西省别称。
三金 :1.三种金属。多指金﹑银﹑铜。 2.佛教语。三密(身密﹑语密﹑意密)金刚的略称。
三界 :1.佛教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见《俱舍论.世分别品》。 2.犹三届,三期。
三结合 :1.中国共产党提倡过的一种工作方式。即由三个方面的人员密切结合进行工作。
三杰 :1.三位杰出的人物。指汉代的张良﹑韩信﹑萧何。 2.三位杰出的人物。指三国蜀的诸葛亮﹑关羽﹑张飞。 3.三位杰出的人物。指唐代的宋瓃﹑张说﹑源干曜。
三节人从 :1.宋代(包括夏﹑辽﹑金)出国使节的随员。
三节人 :1.见"三节人从"。
三节两寿 :1.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节棍 :1.古武器名。在棍的一头用铁索连接短棍两节,用以击敌,可破刀牌。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称连珠双铁鞭。
三节 :1.三恶人。指蚩尤﹑五观﹑殷纣。 2.三镇节度使。 3.三段。 4.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三街六巷 :1.犹三街两市。
三街六市 :1.同"三街两市"。
三街两市 :1.泛称各街市。
三接 :1.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宋范仲淹《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金朱之才《卧病有感二十韵》"荀爽岁九迁,康侯日三接。"明杨慎《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尧昮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高亨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周初故事,康侯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于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三阶 :1.三层台阶。 2.星名。即三台星。 3.佛教宗派名。隋代信行创立。该宗把佛教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期,并认为当时已届末法时期,国土秽恶,人心邪劣,唯有忍辱苦行,普敬普信普施,庶可解脱,故又称普法宗。该宗屡遭朝廷禁止,唐以后不传。见《续高僧传》卷十七﹑十九。 4.官阶三级。
三教布衣 :1.南唐诗人陈陶自号。陶通释﹑老,善天文历数,隐居修炼,后不知所终。
三教 :1.汉儒谓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称为"三教"。 2.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3.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
三脚虾蟆 :1.歇后语,没处寻之意。
三脚猫 :1.比喻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 2.比喻新奇罕见的事物。
三脚两步 :1.形容走得快。 2.谓走不多远。
三脚架 :1.有三个支柱的架子,有的可折合﹑伸缩,多用于安放和使用照相机﹑测量仪器等。
三角洲 :1.在河流入海或入湖的河口地区,因河水所携泥沙淤积而形成的冲积平原,一般呈三角形或弓形。
三角学 :简称三角”。数学的一门分科。包括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前者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等◇者研究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已知球面三角形的三个基本元素,计算它的其他基本元素的问题。
三角童 :1.头挽三髻的童稚。
三角恋爱 :1.谓一男两女,或一女两男同时建立恋爱关系。
三角髻 :1.挽有三个发髻的发式。
三角恒等式 :含有三角函数的恒等式。如sin2α+cos2α=1,tgα=sinαcosαα≠nπ+π2,n是整数。[hj][hj]
三角点 :三角测量中组成三角锁(网)的各三角形的顶点。点位宜设置在通视良好、易于扩展低等网的制高点上。点上埋设有标石,以示点位;点的地面上架设有觇标,以供观测。
三角 :1.三只角。 2.三角形。 3.谓眼有棱角。 4.形容眼光尖利有神。 5.三角学的简称。我国古代谓之勾股。 6.三次吹号角。
三蕉叶 :1.犹言三杯。
三焦 :1.中医学名词。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三郊 :1.犹三乡。 2.古代诸侯的行政区划,大国分为三郊三遂,因以"三郊"指大国诸侯。
三交两句言 :1.谓随便交谈几句话。
三将军 :1.指三军的主帅。
三姜 :1.汉之姜肱与弟仲海﹑季江,以孝友着闻,常共卧起,见《后汉书.姜肱传》◇世因称其兄弟三人为"三姜",并用作兄弟情笃之典。
三江口 :1.指江苏省吴江县北,吴淞江﹑娄江﹑东江分流处。 2.指湖南省岳阳县北,洞庭湖水入长江处。 3.指湖北省汉口西。 4.指浙江的曹娥江﹑钱清江﹑浙江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 5.指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之南盘江﹑多衣江﹑九龙河交汇处。
三江并流 :在云南省西北部。分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个景区。面积3800平方千米,海拔6000多米。山高水深,景色奇幽。地质景观神奇奥妙,雄、奇、险、秀,引人入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江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 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三箭定天山 :1.《新唐书.薛仁贵传》"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后以"三箭定天山"谓大将武艺高强,声威服人。
三鉴 :1.谓以镜﹑以古﹑以人为鉴。指正人心身的标准。
三谏之义 :1.《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三谏 :1.三次劝谏。见"三谏之义"。 2.三个谏官。指宋代吴昌裔﹑徐清叟﹑杜范。 3.三个谏官。 4.三个谏官。指明代吴之佳﹑叶初春﹑张栋。见《明史.吴之佳传》。
三剑 :1.谓天子﹑诸侯﹑庶人之剑。 2.三把宝剑。
三建 :1.中药附子﹑天雄﹑乌头的合称。
三检 :1.谓三种检验之法。
三柱 :1.星名。
三注三唱 :1.唐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
三注 :1.三次瞄准。 2.三宗赌注。
三住 :1.道家修炼以气住﹑神住﹑形住为"三住"。唐施肩吾《三住铭》"气住则神住,神住则形住,长生之道也。"宋范成大《次韵严子文见寄》"无心我正铭三住,有意君堪话四休。"一说"三住"指心住﹑气住﹑神住。
三属 :1.三次斟酒。 2.指古代战士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相连以掩蔽全身。 3.三度会盟。
三竺 :1.浙江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东南的天竺山,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寺院,合称"三天竺",简称"三竺"。
三铢钱 :1.汉代铜币名。铸于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铢"二字,故名。建元五年停铸。
三珠符 :1.元代兵符名。
三珠 :1."三珠树"的略语。 2.比喻杰出的三兄弟。 3."三珠符"的略语。
三肘 :1.肘,度量词。一肘一尺五寸,三肘为四尺五寸『班固《白虎通.圣人》"汤臂三肘,是谓柳翼,攘去不义,万民蕃息。"一说一肘二尺,则三肘为六尺。
三洲曲 :1.即《三洲歌》。
三洲歌 :1.乐府西曲歌名。
三洲 :1.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 2.歌曲名。
三周 :1.古代亲迎之礼。新郎亲御妇车,车轮行三周匝,再交由御人驾御。 2.三度环绕。 3.三周年。
三重门 :1.指衙门。旧时官衙有门三重,故称。
三重 :1.三种隆重的礼仪。指祭祀仪式中献用祼﹑声用升歌﹑舞用《武宿夜》。 2.三种隆重的礼仪。指夏﹑商﹑周三王之礼。
三种人 :1.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跟随林彪﹑江青一伙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
三种 :1.宋名将种世衡之子,种古﹑种谔﹑种诊三兄弟的合称。
三终 :1.奏毕三章之乐,谓之"三终"。 2.唐代宴乡贡士时歌《鹿鸣》之章﹐故以"三终乐"特指《诗·小雅·鹿鸣》之章。
三忠 :1.三臣,三卿。
三智五猜 :1.谓用尽心思,反复猜测。
三致志 :1.见"三致意"。
三致意 :1.亦作"三致志"。 2.再三表达其意。
三致千金 :1.《史记.货殖列传》"﹝范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言范蠡经商,一再家累巨万◇用为发财致富之典实。
三陟 :1.《诗.周南.卷耳》有"陟彼崔嵬,我马虺雙"﹑"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砠矣,我马瘏矣"三句,故后人合称"三陟",形容旅途辛劳。 2.三次升官。
三制手 :1.指草制各种诰敕文书的能手。
三制 :1.指国力的强﹑弱﹑中三种等级。 2.三篇敕命文书。
三志 :1.《三国志》的省称。《三国志》,晋陈寿记载三国魏﹑蜀﹑吴历史的著作。
三至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 2.《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
三趾 :1.指三足乌。 2.指天﹑地﹑人鬼之礼。
三指 :1.中指。
三纸无驴 :1.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之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后因以"三纸无驴"谓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
三旨相公 :1.宋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不建一策,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皇帝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故以此称讽之。见《宋史.王珪传》。
三只手 :1.方言。扒手。活动于公共场所的一种小偷。
三直 :1.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明代罗洪先﹑唐顺之﹑赵时春。 2.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清代苏廷魁﹑陈庆镛﹑朱琦。
三芝 :1.芝为菌类植物,古人以为食之可长生,故多视为瑞草。三芝所指不一。(1)指参成芝﹑木渠芝﹑建木芝。晋葛洪《抱朴子.仙药》"参成芝,赤色有光,扣之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木渠芝,寄生大木上,如莲花,九茎一丛,其味甘而辛。建木芝实生于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白日升天也。"(2)指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晋葛洪《抱朴子.仙药》"黄卢子﹑寻木华﹑玄液华,此三芝生于泰山要乡及奉高,有得而服之,皆令人寿千岁。"(3)指石芝﹑灵芝﹑肉芝。《文选.沈约》"淹留访五药,顾步伫三芝。"吕向注"三芝,石芝﹑灵芝﹑肉芝也。" 2.(4)指云芝﹑水芝﹑土芝。《艺文类聚》卷八七引晋嵇含《瓜赋》"世云三芝,瓜处一焉。故植根玉岩,润叶飞泉,揽之者寿,食之者仙,是谓云芝;芙蓉振采,濯茎玄濑,流葩映川,莫此为最,是谓水芝;甘瓜普植,用荐神祇,其名龙胆,其味亦奇,是谓土芝。"
三支比量 :1.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三支 :1.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支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2.古印度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三之日 :1.夏历正月。
三正 :1.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合称三正。《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一说指天﹑地﹑人之正道。孔传"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也称三统。 2.指夏﹑殷﹑周三代。 3.指中心朱色﹑次白﹑次苍的三色射靶。
三征七辟 :1.谓累次征召。征,天子之召;辟,州郡之召。
三征 :1.三国魏征南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的合称。
三阵 :1.亦作"三陈"。 2.指天阵﹑地阵﹑人阵。
三真六草 :1.南朝梁王志排行三,善真书;王彬排行六,善草书。二人之书,时称"三真六草"。
三真经 :1.《老子》又称《道德真经》,《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合称三真经◇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三真 :1.三真经。 2.指宋朝的富弼﹑韩琦﹑欧阳修﹑张康节。真,谓名副其实。
三贞五烈 :1.见"三贞九烈"。
三贞九烈 :1.旧时形容妇女重视贞节,宁死不改嫁,不失身。三﹑九,极言其甚。
三贞妇 :1.谓极其贞节的妇女。
三贞 :1.三节妇。
三悊 :1.见"三哲"。
三哲 :1.亦作"三悊"。 2.三位贤人。所指随文而异。
三折股为良医 :1.同"三折肱为良医"。
三折肱为良医 :1.《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谓多次折断手臂,就能懂得医治折臂的方法◇多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笔 :1.谓捺笔有三次波折。
三折 :1.指三折笔。
三兆 :1.古代烧灼龟甲以卜吉凶,其裂纹似玉﹑似瓦﹑似原田者,称为"三兆"。 2.占卜三次。
三招两式 :1.谓武艺不高。招,着数;式,把势,均为武术动作。亦泛指所操之术造诣甚浅。
三障 :1.佛教语。指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此为求解脱的三大障碍。
三仗 :1.即勋仗。唐天子衙卫分为五仗一曰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二曰亲仗,以亲卫为之;三曰勋仗,以勋卫为之;四曰翊仗,以翊卫为之;五曰散手仗,以亲﹑勋﹑翊卫为之。皆带刀捉仗,列坐于东西廊下。见《新唐书.仪卫志上》。 2.三件武器。
三章法 :1.泛指法律。
三章 :1.三条法律『高祖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
三张 :1.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 2.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 3.唐之张穉珪﹑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
三占从二 :1.犹言少数服从多数。语本《书.洪范》"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孔颖达疏"从二人之言者,二人为善既钧,故从众也。"
三斩 :1.古代的酷刑。先斩足,次斩腰,后斩首,谓之"三斩"。
三鳣 :1.东汉杨震明经博览,屡召不应,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人谓蛇鳣为卿大夫服之象;数三,为三台之兆◇果位至太尉。事见《后汉书.杨震传》◇每用以为典,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
三翟 :1.指古代后妃的三种祭服袆衣﹑揄狄﹑阙狄。因服上分别以翚翟﹑摇翟图形为饰,故称。
三宅 :1.指上古时常伯﹑常任﹑准人三种官职。
三咤 :1.奠爵三次。 2.谓三次举杯至齿而不饮。
三醩 :1.古代宴饮礼节。食毕进酒漱口谓之醩,有安食养乐之义。"三醩"即第三次进酒。
三宰 :1.三卿。
三灾八难 :1.犹言多灾多难。 2.意外灾难。
三灾 :1.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起于住劫中减劫之末;火﹑风﹑水为大三灾,起于坏劫之末。见《俱舍论.分别世品》。亦泛指灾难。
三匝 :1.见"三匝"。
三韵 :1.诗之一体。每首六句,隔句用韵。 2.指曲一句六字三用韵。
三云 :1.汉宫殿名,在甘泉宫中。
三越 :1.指吴越﹑闽越﹑南越。约当今东南沿海地区。
三月雪 :1.春雪。喻春江的浪涛。 2.花名。
三月二 :1.农历三月二日。亦指上巳节。
三月不知肉味 :1.谓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2.今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三院 :1.唐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清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三怨成府 :1.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怨 :1.三种招人怨恨的事。指爵高﹑官大﹑禄厚。 2.三种招人怨恨的行为。指凌人﹑诬人﹑掩人之善。
三远 :1.中国画表现远山的三种技法。
三原 :1.三次原宥。
三元里 :1.地名。在广东广州市西北郊。原有三元庙,为1841年广州人民抗英组织平英团之旧址。
三元客 :1.指道士。
三元君 :1.道教谓元始天尊居玉清天之三元宫,因称其为三元君。
三元节 :1.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三元白法 :1.术数家计算甲子的方法。
三元八会 :1.道教语。三元,日﹑月﹑星。三元加上木﹑火﹑土﹑金﹑水五行为八会。指仓颉造字之前,由三五妙气凝空而成的"云篆"﹑"天书",为一切道经之相。
三欲 :1.人君的三种欲望。谓欲强,欲安,欲荣。 2.人君的三种欲望。谓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三浴三熏 :1.同"三衅三浴"。
三狱 :1.三宗刑狱案件。 2.由大理寺(廷尉)﹑都官(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的狱案。
三育 :1.德育﹑智育﹑体育的合称。
三语掾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王衍作王戎,阮修作阮瞻◇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三语 :1.晋王衍向阮修问老庄与儒教异同,修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以指应对隽语。 2.指宋赵鼎评论邵伯温的三句话。
三雨 :1.谓连续数天降雨。
三虞 :1.三次虞祭。 2.三位掌川泽之官。 3.三条安民的禁令。
三鱼 :1.东汉杨震居湖城,有冠雀衔三条鳣鱼飞集讲堂前,当时视为吉兆。《隶释.太尉杨震碑》"至德通洞﹐天爵不应﹐贻我三鱼﹐以章懿德。"后以"三鱼"为位至三公之典。参见"三鳣"。
三余 :1.《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遇言﹝读书﹞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以"三余"泛指空闲时间。 2.指余干﹑余姚﹑余杭三县。
三宥 :1.指古代对犯罪者可从轻处理的三种情况。 2.古代王﹑公家族之人犯法,有宽恕三次之制。 3.古代天子﹑诸侯劝食的礼仪。宥,同"侑"。
三侑 :1.三劝食。古代贵族大食或祭祀之礼。 2.同"三宥"。
三幼 :1.谓蚕三眠。
三右 :1.指周朝六卿中的太宰﹑太宗﹑太士。参见"三左"。
三又 :1.同"三宥"。
三酉 :1."酒"的隐语。
三有 :1.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 2.指仁慈﹑节俭﹑不为天下先这三种美德。
三友 :1.《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谓益友和损友各有三◇多以指益友。 2.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琴﹑酒﹑诗。 3.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月﹑梅﹑杖。 4.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松﹑竹﹑梅。俗称岁寒三友。 5.谓以三种事物为友。指梅﹑竹﹑石。 6.指本身与其他二物共为三友。
三忧 :1.三种可忧之事。指不知,知而不学,学而不行。
三踊 :1.古代丧礼,向死者跳脚号哭,以示哀痛。凡初死﹑小敛﹑大敛皆哭踊,谓之三踊。
三雍宫 :1.见"三雍"。
三雍 :1.亦称"三雍宫"。 2.汉时对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
三影郎中 :1.宋张先,号张三影。以其曾官郎中,故称"三影郎中"。
三影 :1.宋张先的别号。
三英 :1.古代皮衣上的饰物。 2.三位英才。
三隐 :1.南朝宋周续之﹑刘遗民﹑陶渊明皆不应征命,号浔阳三隐。 2.南朝梁刘吁﹑阮孝绪﹑刘歳皆不仕,时都下谓之三隐。
三尹 :1.谓三度任令尹。
三淫 :1.三种罪过。
三阴 :1.《易》卦的三阴爻,合之则为《坤》卦。亦象盛阴之气。 2.中医用语。指六经中的太阴﹑少阴﹑厥阴。可分为三对六脉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三翼 :1.古代的战船。因有大﹑中﹑小之分,故称三翼。《文选.张协》"尔乃浮三翼,戏中沚。"李善注"《越絶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曰大翼一艘,长十丈;中翼一艘,长九丈六尺;小翼一艘,长九丈。"后诗文多以指轻舟。
三益 :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借指良友。 3.指梅﹑竹﹑石。
三易 :1.《连山》﹑《归藏》﹑《周易》的合称。 2.三种容易之事。"三易"所指,随文而异。 3.三次变换。
三异 :1.指汉中牟令鲁恭行德政而出现的三种奇迹。
三弋 :1.犹三禽。
三已心 :1.不以一再罢官为意的情怀。
三已 :1.谓三度或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三彝 :1.夏﹑商﹑周三代行灌祭时所用的三种酒器。
三遗矢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后以"三遗矢"指体弱多病。
三夷 :1.古代居住在浙江东南沿海的三个部族,是百越的一支。
三仪 :1.礼之三仪。 2.谓天﹑地﹑人。 3.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构成,铜质。贞观七年制成,置于凝晖阁,用以测候,已亡失。见《新唐书.天文志一》。
三揖三让 :1.古代迎宾之礼。
三揖 :1.指卿﹑大夫﹑士。以其皆为君所揖礼,故云。
三医 :1.指古名医矫氏﹑俞氏﹑卢氏。《列子.力命》"季梁得疾,七日大渐……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后泛指良医。
三衣 :1.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三一三十一 :1.珠算口诀之一。俗用以表示三者平均分配之意。
三一律 :也称三整一律”。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理论。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每剧限于单一的故事情节,事件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之内完成。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大都严格遵循。18世纪以后,三一律受到浪漫主义作家的反对,并逐渐被冲破。
三一回五一回 :1.犹言三番五次。
三一八惨案 :1.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奉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英美法意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琪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三一 :1.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 2.道家语。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 3.指基督教所宣称的三位一体之说。
三叶虫 :节肢动物门的一纲。古生代非常繁盛,至中生代完全绝灭。体形扁宽,大多为卵形或椭圆形。背上有两条纵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因而得名。生活在海中,多数营底栖生活,少数潜伏在泥沙中或过漂游生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古生代地层中。
三叶 :1.三世。 2.指荠﹑葶苈﹑菥蓂三种野菜。 3.犹言三杯。
三业 :1.佛教语。指身业﹑口业﹑意业。佛教认为造业将引生种种果报。 2.佛教语。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即非善非恶之业)。
三野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略称。
三曜 :1.指日﹑月﹑星。
三要 :1.三个重要方面。 2.道家谓耳﹑目﹑口为三要。
三謡 :1.指唐白居易所作的《朱藤谣》﹑《蟠木谣》﹑《素屏谣》。
三养 :1.谓养福﹑养气﹑养财。
三杨 :1.指晋朝杨骏﹑杨珧﹑杨济。 2.指唐代杨凭﹑杨凝﹑杨凌。 3.指明朝的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阳五会 :1.中医术语。
三阳交泰 :1.见"三阳开泰"。
三阳 :1.《易》八卦中的《干》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干》卦。 2.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 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 4.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 5.晋张载字孟阳,张协字景阳,张亢字季阳,合称"三阳"。 6.唐代宫殿名。
三燕 :1.三次宴会。燕通"宴"。
三厌 :1.道教谓三种不忍食的动物,即雁﹑狗﹑乌鱼。
三眼铳 :1.有三个枪眼的一种火器。
三檐四马 :1.三层伞盖﹑四马并驾的车。为古代贵官之车乘。
三檐伞盖 :1.见"三檐青罗伞"。
三檐伞 :1.见"三檐青罗伞"。
三檐青罗伞 :1.旧时仪仗行列中所用的伞盖。伞边有二层﹑三层之分,三层品级高于二层。
三炎 :1.三夏。
三缄其口 :《说苑·敬慎》载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在嘴上加三重封条。形容说话极其谨慎。也指闭口不言。
三缄 :1."三缄其口"的略语。
三监 :1.周武王灭商后,以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墉,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总称三监。见汉郑玄《诗.邶墉卫谱》。一说指武庚﹑管叔﹑蔡叔。见《汉书.地理志下》﹑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三监》『代儒家依托周初三监的事,把三监作为周朝的通制。 2.唐代官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的合称。
三尖两刃刀 :1.一种锋利的多刃兵器。
三奸 :1.三种奸诈的行为。
三驾 :1.三次兴兵。 2.指北魏时皇帝外出的三种车驾;大驾﹑法驾﹑小驾。 3.佛教以羊车喻声闻乘,鹿车喻缘觉乘,牛车喻菩萨乘,称三驾。
三甲 :1.术数家用语。三甲为寿相之征。 2.自宋太平兴国八年始,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合称三甲。见《宋史.选举志一》。也指殿试的第三等。 3.甲午﹑甲辰﹑甲寅的合称。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之战,清廷与日本签订辱国的《马关条约》;甲辰(公元1904年)日俄之战,日本夺取沙俄在东三省南部的控制权;甲寅(公元1914年)日德之战,日本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控制权。
三家诗 :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三家分晋 :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三家店 :1.指村镇小店。
三家 :1.极言人户之少。 2.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指三皇。 9.指夏﹑商﹑周。
三加 :1.古代男子行加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称为三加。 2.指三次加兵。
三祭 :1.谓三度酌酒于三处为祭。
三季 :1.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 2.指春秋鲁昭公时的季孙氏﹑仲孙氏﹑叔孙氏。
三戟 :1.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李岘与兄峘﹑峄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张俭兄弟三人皆立戟,时号"三戟张家"。崔琳与弟珪﹑瑶,俱立棨戟,世号"三戟崔家"。俱见《新唐书》本传◇遂以"三戟"指贵官之家。
三脊茅 :1.江淮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棱。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
三棘六异 :1.同"三翮六翼"。 2.指九鼎。
三疾 :1.指狂﹑矜﹑愚三种不良气质。 2.指好色﹑好货﹑好勇三种恶习。
三极管 :1.由三个电极组成的一种电子元件。有电子管三极管和半导体三极管两种。电子管三极管由屏极﹑栅极﹑阴极组成;半导体三极管由集电极﹑基极﹑发射极组成。
三极 :1.三才,天﹑地﹑人。
三饥两饱 :1.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三击掌 :1.两人相对击掌三次,表示说话算数。
三惑 :1.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 2.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三火 :1.三堆火。 2.燃烧三日夜的炉火。 3.三度被焚烧。 4.即三毒。
三魂七魄 :1.道家对魂魄的总称。认为人的魂有三,魄有七。见《云笈七签》卷五四。
三魂出窍 :1.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魂 :1.道家谓人有三魂一曰爽灵,二曰胎元,三曰幽精。见《云笈七签》卷十三。
三荤五厌 :1.泛指荤腥食物。
三惠 :1.指清代经学家惠周惕及子惠士奇,孙惠栋三人。
三秽 :1.指唐王怡﹑姜晦﹑崔泰之三个丑恶的人。
三会 :1.指弥勒佛的三次说法大会。佛教称兜率天弥勒降生翅头末城,学道成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开三次法会。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见《弥勒下生经》。
三回五解 :1.犹三番五次。
三回五次 :1.多次。
三回九转 :1.形容曲折回荡。 2.犹三番五次。
三徽 :1.北魏崔徽伯﹑房徽叔﹑张烈(字徽仙)的合称。
三麾 :1.诸侯的旌旗。天子五麾(青﹑赤﹑白﹑黄﹑黑)中减去黄﹑黑二色,即成三麾。
三簧锁 :1.旧时一种内有三条簧片的锁,较一般的两簧锁牢固。
三黄 :1.即三簧锁。
三皇五帝 :1.泛指远古时代的帝王。
三荒五月 :1.指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期。
三澣 :1.唐制,官吏十日一休沐,沐谓澣濯◇来对一个月上旬﹑中旬﹑下旬,亦称上澣﹑中澣﹑下澣,合称三澣。 2.洗过三次。
三患 :1.指多子有多惧之患,富有多事之患,寿有多辱之患。《庄子·天地》"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宋苏轼《黄河》诗"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一说﹐指病﹑老﹑死三种祸患。 2.指君子所忧之三事不得闻﹑不得学﹑不能行。 3.指富贵所招致的三种祸害。
三浣 :1.见"三澣"。
三桓 :1.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仲孙)﹑叔孙﹑季孙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文公死后,三桓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
三环五扣 :1.形容捆绑结实。
三槐之听 :1.谓由三公受理诉讼。
三槐堂 :1.堂名。宋王佑子孙所建,在河南省开封东门外。宋苏轼有《三槐堂铭》。详"三槐"。 2.泛指高官之第宅。
三槐九棘 :1.《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
三淮南 :1.汉淮南厉王刘长子安﹑勃﹑赐三人共王淮南故地,故有"三淮南"之称。
三花脸 :1.传统戏曲中丑角的俗称。亦指现实生活中卑微的坏人。 2.指丑角的脸谱。
三花聚顶 :1.精为玉花,气为金花,神为九花。道家重修炼,以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聚之于顶,可以万劫不侵。
三花 :1.三花树的略称。 2.三辫;三片。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4.宋苏轼《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三护 :1.旧谓女子幼小依赖父母,出嫁依赖丈夫,老迈依赖儿子。
三户亡秦 :1.谓楚虽仅存三户,终于灭亡秦国。
三户 :1.三户人家。极言人数之少。《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裴髎集解引臣瓒曰"楚人怨秦,虽三户犹足以亡秦也。"一说,指楚之昭﹑屈﹑景三大姓。见司马贞索隐引韦昭说◇人多指"三户人家"。 2.地名。在今河南淅川县境。 3.古漳水上的一个渡口。在今河北磁县境内。
三互法 :1.东汉选任地方官员,为防止结党营私,规定凡婚姻之家及幽冀两州人士,不得交互为官,称三互法。
三虎 :1.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着称的三人。指东汉贾彪兄弟三人。 2.虎为猛兽,"三虎"喻同时以雄杰着称的三人。指宋代杨纮﹑王鼎﹑王绰三人。 3.指三个凶恶如虎的人。
三壶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方丈﹑蓬莱﹑瀛洲的合称。
三胡 :1.指我国古代北方林胡﹑楼烦﹑东胡三族。 2.清代学者胡匡衷﹑胡培翚﹑胡春乔的合称。
三候 :1.中医术语◎脉时,以指测寸﹑关﹑尺三处脉搏,每处均可分为浮﹑中﹑沉三种脉象,谓之三候。
三后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长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垦草,粪土种谷,令百姓家给人足。故三后之后,无不王者,有阴德也。" 2.(5)指周公﹑君陈﹑毕公。《书.毕命》"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毕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底于道。"(6)指伯夷﹑禹﹑后稷。《书.吕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植嘉谷。"(7)指夏桀﹑殷辛﹑周幽王。《文选.王延寿》"下及三后,媱妃乱主。"张载注"三后,夏﹑殷﹑周也。"刘良注"三后,桀﹑纣﹑幽王。"(8)指汉之宣帝﹑景帝﹑文帝。《文选.陆机》"三后始基,世武丕承。"李善注"三后,谓宣﹑景﹑文也。" 3.指汉代的三个皇后。
三侯之章 :1.指汉高祖所作的《大风歌》。
三侯 :1.以熊﹑虎﹑豹皮为饰的三种射靶。 2.指《三侯之章》。 3.南朝宋之沈攸之﹑谭金﹑童泰壹三人的合称。
三洪 :1.宋洪适﹑洪遵﹑洪迈三兄弟的合称。
三红秀才 :1.宋应子和工诗,有名句"两岸夕阳红"﹑"蜡炬短烧红"﹑"风过落花红",时人称为"三红秀才"。
三衡 :1.古代掌山之官。 2.星名。
三恨 :1.三件憾事。唐薛元超以不得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为三恨。见唐刘餸《隋唐嘉话》卷上。 2.三件憾事。唐时吐蕃乞立赞以不知天子丧,不及吊;山陵崩,不及赙;不知德宗即位,而发兵攻灵州,入扶﹑文,侵灌口为三恨。见《新唐书.吐蕃传下》。
三翮六翼 :1.九鼎的别名。
三和 :1.三次调弦演奏。 2.指三种祭品。 3.元明俗语,喂牲口谓之撒和,三和谓喂料三次。
三何 :1.南朝梁何逊﹑何思澄﹑何子朗的合称。
三合会 :1.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
三合板 :1.用三层薄木胶合而成的板材。是最常见的一种胶合板。
三合 :1.谓阴气﹑阳气﹑天气相合。 2.三次交合。 3.三度交锋;三个回合。 4.谓三者合而为一。 5.阴阳家相传以十二支配五行之金﹑木﹑水﹑火,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谓之"三合",据以选择吉日良时。 6.指三个字母相拼合。
三号 :1.三次号哭。 2.第三次鸣叫。
三好两歹 :1.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 :1.三种爱好。
三豪 :1.指宋欧阳修﹑石延年﹑杜默三人。宋石介作《三豪诗送杜默师雄》,谓欧阳修为文豪,石延年为诗豪,杜默为歌豪。诗云"曼卿豪于诗,社坛高数层。永叔豪于辞,举世絶俦朋。师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称。"
三韩纸 :1.即茧纸,也称高丽纸。
三韩 :1.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后汉书.东夷传.三韩》"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后以指朝鲜。
三害 :1.晋周处少年时桅乡里,时人把他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
三海 :1.在北京城内西北。辽始引玉泉山水,汇为池沼;金称西华潭,元称太液池。池上跨长桥,桥北为北海,桥南为中和南海,合称"三海"。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万岁山》﹑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三过笔 :1.谓捺笔有三次波折。
三过 :1.三次路过。 2.三种过失。 3.书法之三折势。
三虢 :1.古代虢国有东虢﹑西虢﹑北虢之分,先后为郑﹑秦﹑晋所灭。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一》◇亦泛称"三虢"。
三跪九叩 :1.下跪三次,每次三叩首,旧为最重礼仪。
三贵 :1.北齐韩凤﹑高阿那肱﹑穆提婆三幸臣并据要津,号称三贵。
三癸亭 :1.亭名。唐大历八年,湖州刺史颜真卿于浙江乌程杼山为处士陆羽所建。成于癸丑年﹑癸卯月﹑癸亥日,故名。
三珪 :1.见"三圭"。
三皈 :1.见"三归"。
三圭 :1.亦作"三珪"。 2.三种玉圭,借指公﹑侯﹑伯◇亦指高官重臣。
三归 :1.娶三姓女子。《论语.八佾》"管氏有三归。"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汉书.地理志下》"﹝管仲﹞身在陪臣而取三归。"颜师古注"三归,三姓之女。"宋苏轼《东坡志林.七德八戒》"管仲之相桓公也……使家有三归之病,而国有六嬖之祸,故桓公不王,而孔子小之。"按,关于"三归"的解释尚有数说(1)三处家庭。俞樾《群经平议.论语一》"所谓三归者,即从管仲言,谓管仲自朝而归,其家有三处也。"(2)地名。指管仲之采邑。《晏子春秋.内杂下二八》"昔先君桓公,有管仲恤劳齐国,身老,赏之以三归,泽及子孙。"章炳麟《封建考》"管仲让不忘上,而家有三归反坫。案《春秋》书城小谷,文不系齐,则管氏亦比关内侯也。" 2.(3)台名『刘向《说苑.善说》"管仲故筑三归之台,以自伤于民。"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论语》"《说苑》管仲筑三归之台,以自伤于民。﹝朱熹﹞《集注》取之。"(4)指按常例缴纳给公家的市租。清郭嵩焘《释三归》"此盖《管子》九府轻重之法,当就《管子》书求之。《山至数》篇曰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三归之名,实本于此。是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 3.亦作"三皈"。佛教语。指皈依佛﹑法﹑僧三宝。即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
三馆 :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西京杂记》卷四"平津侯(公孙弘)自以布衣为宰相,乃开东合,营客馆,以招天下士。其一曰钦贤馆,以待大贤;次曰翘材贤,以待大才;次曰接士馆,以待国士。" 2.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宋因之,三馆合一,并在崇文院中。 3.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三冠 :1.夏﹑商﹑周三代之冠。指夏之母追,殷之章甫,周之委貌。
三官堂 :1.道教供天﹑地﹑水三官神的庙宇。
三官手书 :1.道教徒祈祷三官神的文书。
三官钱 :1.汉代上林苑三官所铸的钱币。
三官 :1.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2.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 3.古代三种官的合称。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 4.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代管理铸钱的均输﹑钟官﹑辨铜令三官。为水衡都尉之属官。 5.古代三种官的合称。三国时魏国称廷尉属官正﹑监﹑平为廷尉三官。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称。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7.人体三种器官。指耳﹑目﹑心。 8.人体三种器官。指口﹑目﹑耳。
三观 :1.佛教语。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谓从事物缘起中观悟空﹑假﹑中三谛。
三关语 :1.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黄龙山慧南禅师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三关 :1.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约在今之山西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强敌?"李贤注"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2)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江关(今四川奉节东)﹑白水关(今四川旧昭化西北)。《文选.干宝》"三关电扫,刘禅入臣。"李善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关。"(3)平靖关﹑武胜关﹑黄岘关。在今河南信阳南。《南齐书.州郡志下》"泰始中,立州于义阳郡。有三关之隘。" 2.(4)溢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在今河北雄县﹑霸县一带。《新五代史.周世宗纪》"﹝六年夏四月﹞辛丑,取益津关,以为霸州。癸卯,取瓦桥关,以为雄州"宋徐无党注"世宗下三关,瓦桥﹑益津以建州及见,淤口关止置寨,故旧史﹑实録皆阙不书。"(5)明代以雁门﹑宁武﹑偏头为外三关,在今山西太原之北;以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在今河北曲阳之北。《明史.翟鹏传》"增游兵三支,分驻雁门﹑宁武﹑偏头……又于宣﹑大三关间,各设劲兵。"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三关者,雁武﹑宁武﹑偏头也。在太原之北,大同之南。"清冯桂芬《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曲阳在居庸﹑紫荆﹑倒马内三关之南,距倒马百二十里。" 3.指人体的三个重要部分,说法不一。(1)指耳﹑目﹑口。《淮南子.主术训》"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2)指口﹑手﹑足。《黄庭内景经.三关》"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梁丘子注"据下文,口﹑手﹑足为三关。又元阳子以明堂﹑洞房﹑丹田为三关。" 4.特指下丹田。 5.中医学名词。小儿指纹诊断法的三个部位,又称三指关。即风关﹑气关﹑命关。
三顾草庐 :1.《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刘备往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上后主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亦作"三顾茅芦"。
三顾 :1.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三嘏 :1.晋刘宏与兄粹弟潢三人表字皆有"嘏"字,合称"三嘏"。
三鼓 :1.渭三度击鼓。 2.三更。
三古 :1.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 2.泛指古代。 3.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三孤 :1.指少师﹑少傅﹑少保。
三姑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掮客)、媒婆、师婆(巫婆)、虔婆(老鸨)、药婆、稳婆(接生婆)。旧时多以三姑六婆”泛指出身卑微、无正当职业、惯于串门走户、搬弄是非的女人。
三姑 :1.传说中的管蚕女神。 2.指尼姑﹑道姑﹑卦姑。详"三姑六婆"。
三估 :1.指区分书体价值的三种等级。
三垢 :1.佛教语。即三毒。
三狗 :1.对三国魏何晏﹑邓飏﹑丁谧三人的蔑称。
三宫六院 :1.泛指帝王妃嫔。
三宫 :1.古代诸侯夫人之宫。 2.指后妃之宫。 3.谓天子﹑太后﹑皇后。 4.谓明堂﹑辟雍﹑灵台。 5.指紫微﹑太微﹑文昌三星座。 6.道教谓双目为绛宫﹑两耳为玉堂宫,鼻口为明堂宫∠称"三宫"。 7.道教指西玄山清灵宫﹑葛衍山紫阳宫﹑郁绝根山极真宫。
三公子 :1.指春秋晋献公之三子申生﹑重耳﹑夷吾。
三公山碑 :1.汉光和四年祀三公山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
三工官 :1.汉少府属官,考工室﹑右工室和东园匠。
三庚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2.三伏。
三更 :1.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2.指三更更鼓。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1.比喻人多智慧高。
三革 :1.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韦昭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杨倞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说,指用革甲装备的战车﹑战马和士兵。
三阁 :1.魏晋时的国家藏书楼,有内外三阁,属秘书监。 2.指南朝陈后主所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
三告投杼 :1.《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三告官 :1.宋代在禁中,唯宰相﹑翰林学士﹑御史有衙吏为之喝道,称为三告官。
三高 :1.三名高士。南朝梁何胤及其兄求﹑点皆隐居不仕,世称何氏三高。见《南史.何胤传》。 2.三名高士。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皆吴人,宋时吴江以三人为三高,设三高祠祠之。
三纲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三竿日 :1.犹言日上三竿。谓时间不早。语本《南齐书.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
三竿 :1."三竿日"的省称。
三干 :1.犹三天。道教称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为三天。
三改兔 :1.谓月三度圆缺。
三垓 :1.三重,三迭。
三陔 :1.见"三垓"。
三覆 :1.三处伏兵。 2.三度打败。 3.三度复审。
三赋 :1.三篇赋。 2.唐代租﹑庸﹑调称"三赋"。
三副 :1.指三种毛笔,即栗尾﹑枣核﹑散卓。 2.船员的职务名称。次于二副,一般掌管航用仪器﹑图书等,航行时轮流值班驾驶。
三复白圭 :1.《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三复 :1.犹言三遍。
三妇艳 :1.乐府相和歌辞篇名。古诗《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的后段,都有大妇﹑中妇﹑小妇等辞。《三妇艳》即专取此古诗的后六句为式。亦省作"三妇"。
三妇 :1.见"三妇艳"。
三父八母 :1.旧指同居继父﹑不同居继父﹑从继母改嫁之继父,合称三父;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乳母,合称八母。《元典章.礼部三.丧礼》有三父八母服图。
三鬴 :1.亦作"三釜"。 2.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 3.喻菲薄的俸禄。
三釜养 :1.以薄俸供养父母。
三釜 :1.见"三鬴"。
三府 :1.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世因之。亦用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2.通判的别称。官品低于知府﹑同知,故称。
三甫 :1.明诗人余曰德字德甫,张佳允字肖甫,张九一字助甫,合称"三甫"。
三福 :1.佛教语。求生净土者应当修行的三种福业世福﹑戒竿行福。
三夫之言 :1.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三夫之对 :1.见"三夫之言"。
三夫人 :1.古代天子后宫分主六宫之官。
三夫成市虎 :1.同"三人成虎"。
三凤 :1.唐薛元敬有文学,少与薛收及收族兄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见《旧唐书.薛元敬传》。 2.明张泰字亨父,太仓人;陆鈔字鼎仪,昆山人;陆容字文量,亦太仓人。三人少齐名,号"娄东三凤"。见《明史.文苑传二.张泰》。
三峰 :1.三山峰。指华山之莲花﹑毛女﹑松桧三山峰。 2.三山峰。指江苏三茅山之大茅﹑中茅﹑小茅三山峰。 3.华州之代称。
三风太守 :1.清吴绮居官多风力,尚风节,饶风趣,时称"三风太守"。
三风十愆 :1.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淫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三风 :1.指巫﹑淫﹑乱三种恶劣风气。 2.指学风﹑党风﹑文风。 3.指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三种坏作风。
三坟五典 :1.传说中的古书名。
三坟 :1.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三坟"﹐三皇之书﹐也有认为系指天﹑地﹑人三礼﹐或天﹑地﹑人三气的﹐均见孔颖达疏引。近人章炳麟《检论·尚书故言》则谓"坟﹑丘十二﹐宜即夷吾所记泰山刻石十有二家也。"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作﹐《归藏》为神农作﹐《乾坤》为黄帝作﹐各衍为六十四卦﹐系之以传﹐且杂以《河图》﹐实系宋人伪造。
三分天下有其二 :1.泛指势力强大。语出《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殷纣淫乱,文王为西伯而有圣德,天下归周者三分有二。"
三分国 :1.指蜀﹑魏﹑吴三国。
三分发 :1.南朝宋时流行于民间妇女中的一种发式。
三分 :1.谓一分为三。 2.指三国史话。 3.十分之三。
三废 :1.指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
三房 :1.指明堂﹑明房﹑丹田之房。 2.指同宗族分衍出来的三个支派。 3.三房妻室。
三方 :1.三个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个地域。 2.太平天国避"皇"字讳,称三皇为三方。参见"三方五氏"。
三饭 :1.谓第三次用餐。 2.古时以乐佐食之乐师。
三犯 :1.三度触犯。 2.三度犯法。 3.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三反 :1.三个来回。 2.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 3.三度反叛。 4.指一九五一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三藩 :1.指汉明帝子千乘哀王建﹑淮阳顷王昞﹑济阴悼王长。 2.指南朝齐之会稽﹑南徐州和南兖州。 3.清称明末之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为三藩。参阅清杨陆荣《三藩纪事本末》。 4.清初封明降将吴三桂为平西王,镇云南;耿继茂为靖南王(后子精忠嗣),镇福建;尚可喜为平南王,镇广东,并称三藩。《清史稿.吴三桂传》"是时可喜镇广东,继茂子精忠镇福建,与三桂并称三藩,而三桂骄恣尤甚。"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吴三桂﹑尚之信(可喜子)﹑耿精忠相继反清﹐均被平定。史称"三藩之乱"。
三翻四覆 :1.多次重复。
三翻四复 :1.多次重复。 2.犹言反复无常。
三幡 :1.道家谓色﹑空﹑观三者最易摇荡人心,故以三幡为喻。
三番子 :1.指在帮会中的人。传说首立帮会者姓潘,"潘"字拆开是"三番"二字,故有此称。
三番五次 :1.屡次,多次。
三番两次 :1.屡次,多次。
三番 :1.轮流三次。 2.三组。
三法 :1.古代三刺﹑三宥﹑三赦之法的合称。 2.指三代之筮法。
三乏 :1.三面防箭牌。乏,报靶人用来护身的器具。
三二 :1.约计之词。常用于表示较少的数量。
三耳 :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审通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三恶趣 :1.即三恶道。
三恶道 :1.佛教谓六道轮回中作恶业者受生的三个去处。即造上品十恶业者堕入的地狱道;造中品十恶业者堕入的饿鬼道;造下品十恶业者堕入的畜生道。
三恶 :1.指暴﹑虐﹑颇(不正)三种恶劣的品性。 2.即三恶道。
三峨 :1.四川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三峰,故称三峨。
三娥 :1.指杨贵妃之三妹,唐玄宗封为虢国夫人。据说她自矜娇美,朝见君王时亦不施脂粉。见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三多 :1.指多福﹑多寿﹑多男子。祝颂之辞。语本《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2.指为文多看,多做,多商量。 3.指学者应当多读﹑多立论﹑多著述。 4.佛教用语。指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一说,指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
三对面先生 :1.说客。
三对六面 :1.谓会同当事双方及中间人或见证人。
三段论式 :1.逻辑名词。也叫三段论﹑三段论法。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故称。
三段碑 :1.《天发神谶碑》的俗名。因碑石裂为三段,故称。
三段 :1.犹言三节,三块。 2.指三段论式。
三端 :1.指文士之笔锋,武士之剑锋,辩士之舌锋。 2.犹三始。指正月初一。
三蠹 :1.指南朝梁陆验﹑徐驎﹑朱异三人。 2.谓三种弊端。
三度 :1.三种尺寸。
三堵墙 :1.明末农民起义军的一种战术,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
三独坐 :1.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与尚书令,朝会时坐皆专席,故号"三独坐"。泛指高官显宦。亦省作"三独"。
三独 :1.见"三独坐"。
三毒 :1.佛教称贪﹑嗔﹑痴为三毒。
三斗醋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三斗葱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三斗尘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2.比喻抑郁之气。
三斗艾 :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三都 :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郼,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大的一种。旧时传说以山都为居于大树中的山妖。
三洞 :1.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三冬二夏 :1.犹言三两年。
三冬 :1.三个冬季,即三年。 2.冬季三月,即冬季。
三定 :1.定产﹑定购﹑定销的合称。
三鼎甲 :1.科举时代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世称"三鼎甲"。
三鼎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 2.相传黄帝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
三顶拐 :1.旧时由三人抬的官轿。
三迭阳关 :1.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迭"◇泛指送别之曲。
三迭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复再三,称三叠。 2.三首。 3.犹三通,三遍。 4.犹三折。指庐山三叠泉。
三调 :1.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至隋唐,以清﹑平﹑侧为三调。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
三殿 :1.即唐大明宫之麟德殿。 2.指皇宫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宫。 3.宋时太皇太后在世,与皇太后﹑皇后并称三殿;若无太皇太后,则天子与太后﹑皇后亦称三殿。
三点水 :1.汉字偏旁,形状为"氵"。如"江﹑河﹑沐﹑浴"等字的左边部分。
三点检 :1.犹三省。
三点会 :1.天地会的别名。
三点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2.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盘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三典 :1.轻﹑中﹑重三种刑法。
三谛 :1.佛教语。指空谛﹑假谛﹑中谛。
三啇 :1.见"三商"。
三等九格 :1.犹三六九等。
三等九般 :1.同"三等九格"。
三等分角问题 :见尺规作图不能问题”(977页)。
三等 :1.三种等级。 2.三层,三级。
三登 :1.谓连续二十七年皆五谷丰收。亦借指天下太平。 2.谓五谷一年三熟。
三德 :1.三种品德。随文而异。 2.即三老。 3.指狐的三种特性。
三道头 :1.指旧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制服臂章上有三条横的标记,故称。
三道 :1.指人子事亲的三种孝道,即生养﹑死葬和祭祀。 2.三路。 3.指国体﹑人事﹑直言。 4.三道试题。 5.指古代军事理论上的正道,奇道,伏道。
三到 :1.谓读书时必须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有所得。
三倒 :1.《世说新语。赏誉下》"﹝王平子﹞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絶倒"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玠少有名理,善通庄老。琅邪王平子,高气不群,迈世独傲;每闻玠之语议,至于理会之间,要妙之际,辄絶倒于坐,前后三闻为之三倒。时人遂曰卫君谈道,平子三倒。"后因以"三倒"形容发论一再令人倾服。
三岛 :1.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2.指日本。
三刀梦 :1.高升的梦兆。
三刀 :1.《晋书.王浚传》"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唐杨炯《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驷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三党 :1.指父族﹑母族﹑妻族。见《尔雅.释亲》。
三单 :1.犹三军。
三丹田 :1.道教谓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
三代执金 :1.指唐赵道兴与父才﹑子晈三人。均曾任执金吾之职,故称。
三大政策 :1.指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三大战役 :1.指解放战争中的三个大战役,即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三大运动 :1.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三大营 :1.明永乐时,京军分三大营,即五军营,肄习营阵;三千营,肄习巡哨;神机营,肄习火器。
三大宪 :1.清代地方官员对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提刑按察使)的合称。
三大书 :1.指宋代之《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三书。
三大士 :1.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三大士。
三大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担负的作战、做群众工作和生产三项基本任务。是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之一。作战的任务,在革命战争时期是消灭敌人,夺取政权,在和平建设时期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是对群众开展宣传、组织、武装和援助。生产的任务,是发展军地两用产品,增加社会财富,改善军队生活。
三大奇书 :1.指清初之《历算全书》﹑《读史方舆纪要》及《南北史合抄》三书。 2.指《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三部长篇章回小说。
三大礼 :1.唐制,天子亲享太清宫﹑太庙,合祭天地于南郊,谓之三大礼。杜甫有《进三大礼赋表》,分《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
三大节 :1.三个主要节日。(1)宋指冬至﹑元旦﹑寒食。宋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清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顺治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三大纪律 :1.从红军时代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就要求普遍遵守的三条主要纪律。内容前后稍有不同,最终定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三大户 :1.后周显德五年,令乡村中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察民家之奸盗,均民田之耗登。见《文献通考.职役一》◇因称耆长为三大户。
三大改造 :1.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件有力武器,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由毛泽东在1939年10月提出并论述。统一战线就是团结全民族一切爱国人士,组成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和孤立敌人;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主要手段;党的建设是三大法宝中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
三大殿 :1.清宫太和殿﹑中和殿﹑蓖殿之合称。
三大 :1.指道﹑天﹑地。 2.指君﹑父﹑夫。
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 :1.形容懦弱,迟钝。
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 :1.同"三打不回头,四打连身转"。
三达尊 :1.谓天下共同尊重的三个方面爵位﹑高龄﹑德行。
三达德 :1.指智﹑仁﹑勇。
三达 :1.佛教谓能知宿世为宿命明,知未来为天眼明,断尽烦恼为漏尽明。彻底通达三明谓之三达。用以指佛。
三寸之辖 :1.辖是车轴头上的重要部件,虽长仅三寸,然车无辖即不能行。故以喻事物之关键。
三寸银钩 :1.犹三寸金莲。
三寸咽 :1.咽喉。俗谚有"三寸咽喉深似海"之谓。
三寸舌 :1.犹后世所谓"三寸不烂之舌"。
三寸弱翰 :1.指毛笔。
三寸弱管 :1.见"三寸弱翰"。
三寸气 :1.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
三寸鸟七寸嘴 :1.喻善于强词夺理。
三寸金莲 :1.旧时称妇女缠过的小脚。
三寸鸡毛 :1.指毛笔。
三寸黄甘 :1.长圆形的柑橘。
三寸管 :1.指毛笔。
三寸弓 :1.指弓鞋。旧时缠足女子所穿。
三寸不烂之舌 :形容能言善辩、无法驳倒的口才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
三寸 :1.指舌。
三脆面 :1.宋代一种以嫩笋﹑小簟﹑枸杞做浇头的面。
三崔 :1.汉崔髎及子瑗﹑孙寔,皆有文名,合称"三崔"。
三从四德 :歧视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要求妇女屈从男权,严格遵守所谓品德、辞令、仪态和手艺的闺范”。
三从 :1.旧礼教认为妇女应该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谓之"三从"。
三刺 :1.周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 2.指三次察讯。 3.谓击刺三次。
三次 :1.三回。 2.指朝﹑野﹑市三处。
三辞 :1.犹三让。
三春柳 :1.柽柳的别名。 2.指春天杨柳新舒展的叶片。
三春晖 :1.春天的阳光。喻母爱。 2.比喻深厚的恩情。
三垂 :1.犹三边。指东﹑西﹑南三方边疆。 2.犹三边。指东﹑南﹑北三方边疆。
三传 :1.传了三次。
三川 :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西周以泾﹑渭﹑洛为三川。《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韦昭注"三川,泾﹑渭﹑洛,出于岐山。"(2)东周以河﹑洛﹑伊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文选.鲍照》"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李善注引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 2.指洛阳。
三黜 :1.三次被罢官。 2.形容宦途不利。
三处合 :1.术数家谓生辰八字有三处合局者,其命大贵。即谓地支于生﹑旺﹑墓三处皆合于本命之五行。
三楚 :1.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货殖列传》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汉书.高帝纪上》"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颜师古注引孟康《音义》,以江陵(即南郡)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二说不同◇人诗文中多以泛指长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带地区。 2.五代时,马殷据长沙,周行逢据武陵,高季兴据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称三楚。见宋周羽翀《三楚新录》。
三刍 :1.精粗不等的三种喂牲口的饲料。
三虫 :1.人体中的三种寄生虫。 2.犹三尸。喻小人。
三尺之孤 :1.幼小的孤儿。
三尺玉 :1.喻剑。
三尺雪 :1.喻剑。
三尺土 :1.指坟墓。
三尺僮 :1.童仆。
三尺童子 :1.谓小儿。
三尺青锋 :1.指剑。
三尺男 :1.指童仆。
三尺律 :1.谓法律。
三尺枯桐 :1.三尺桐。
三尺喙 :1.《庄子.徐无鬼》"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后多用以比喻能言善辩。 2.用以状嘴之长而尖利。
三尺锋 :1.见"三尺青锋"。
三尺布 :1.指酒旗。
三池 :1.星名。 2.道家称胆为中池,舌下为华池,小腹胞为玉池,合称"三池"。见《黄庭内景经.中池》梁丘子注。
三乘 :1.三乘车。每乘四马。殷商时为下大夫的仪制。
三成 :1.三重,三层。 2.音乐之三终;三度奏乐。 3.十分之三。
三陈 :1.见"三阵"。
三辰酒 :1.酒名。
三臣 :1.古指三公﹑三卿等。 2.泛指重臣。 3.春秋鲁之仲孙﹑叔孙﹑季孙氏称"三臣"。 4.指卫之仲叔圉﹑祝鮠﹑王孙贾。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上.卫三臣》。 5.指南宋末抗元殉节的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
三车客 :1.指修行佛法的人。
三车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2.唐窥基博通释典,尝至太原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成为法相宗大师。见宋赞宁《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三朝元老 :1.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语出《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后用以泛指老资格。
三朝五日 :1.三﹑五天。
三朝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 2.谓三日。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三唱 :1.见"三注三唱"。
三场 :1.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
三常 :1.指治国理政的三大纲要。 2.指三种恒久不变的事象。
三长四短 :1.同"三长两短"。 2.犹闲话,坏话。
三长善月 :1.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
三长 :1.北魏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 2.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
三言两句 :1.见"三言两语"。
三言二拍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是《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冯梦龙编著。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fda73醣嘀。
三言讹虎 :1.犹三人成虎。
三言 :1.三句话。 2.三个字。 3.指三言诗。 4.指明冯梦龙纂辑的三种短篇小说集。
三严 :1.唐代皇帝御朝前捶鼓三次,以示警戒,并按照一﹑二﹑三鼓进行相应准备,谓之三严。
三咽 :1.吞食三口。《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后以"三咽"作为求食以存活的典实。
三雅池 :1.池名。在今四川省阆中县。
三雅 :1.《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典论》"刘表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后以"三雅"泛指酒器。
三衙家 :1.大模大样,傲慢。 2.犹言慢腾腾,懒洋洋。
三衙 :1.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谓之"三衙"。 2.三回。
三牙 :1.指三岁的牲口。 2.犹三丫。
三桠 :1.人参。以其三桠五叶,故称。
三汛 :1.指春﹑夏﹑秋三季的涨水期。第一汛叫春汛,或名桃汛﹑桃花汛﹑桃花水,汛期大概在清明节后二十日。第二汛叫伏汛,汛期在春汛后至立秋前。第三汛叫秋汛,汛期在伏汛后至霜降前。参阅清朱扆《河防志》卷五。
三讯 :1.多方查询。形容决狱之慎重。
三巡 :1.巡行三遍。 2.斟酒三次。亦泛指多次。
三熏三沐 :1.同"三衅三浴"。 2.表示虔敬。 3.比喻栽培,提携。
三熏 :1.见"三熏三沐"。
三学士 :1.谓唐代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三院学士。
三学 :1.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 2.宋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 3.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三穴 :1.三窟。
三薛 :1.唐薛收与侄元敬﹑德音的合称。
三铉 :1.喻三公。铉,举鼎器。
三选 :1.经过三次盐。春秋时,管仲为齐桓公制定的盐官吏的方法。 2.选三种人。
三玄 :1.魏晋玄学家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书的合称。道教亦沿用之。 2.指日﹑月﹑星。 3.佛家语。谓三种奥义。临济宗禅师宣扬教旨,一句中有三玄,一玄中有三要,总称九带。
三徐 :1.后魏以徐州﹑北徐州﹑东徐州为三徐。 2.指宋初徐延休﹑徐铉﹑徐锴。 3.清代徐干学与弟元文(号立斋)﹑秉义(号果亭)并以文名,时号"三徐"。
三须钩 :1.三歧钩。多用于从水中捞物。
三秀 :1.灵芝草的别名。灵芝一年开花三次,故又称三秀。
三休亭 :1.唐司空图所筑,在中条山王官谷。参见"三休"。 2.宋临安玲珑山亦有三休亭。
三休 :1.汉贾谊《新书.退让》"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后因以"三休"为登高之典。 2.唐司空图晩年以足疾乞退,居中条山王官谷,筑亭名"三休"。作文云"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盖量其才一宜休,揣其分二宜休,耄且聩三宜休。又少而惰,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非济时之用,又宜休也。"见《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因以"三休"为退隐之典。 3.指三国魏金尚(字元休)﹑第五巡(字文休)﹑韦端(字甫休)三人。 4.犹三顿。
三雄 :1.谓同时称雄的三人。指韩信﹑彭越﹑英布。 2.谓同时称雄的三人。指魏﹑蜀﹑吴三国之主。
三凶 :1.三个凶顽的人。指帝鸿氏(黄帝)之子髈兜,少皞氏之子共工,颛顼氏之子鲧。见《左传.文公十八年》。
三性 :1.佛教名词。指法相宗所主张的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认为事理﹑迷悟一切诸法,均不出此三性。见《成唯识论》卷八。也称"三自性"。 2.佛教名词。指善性﹑恶性和无记性(即非善非恶之性)。 3.道教名词。指元精﹑元气和元神。 4.指人性的三个来源。
三形 :1.指高﹑中﹑下三种地形。
三行 :1.祝酒三次。 2.三种德行。
三刑 :1.古代星相家将十二支与五行四方相配,据其生克之理以推凶吉。子卯为一刑,寅巳申为二刑,丑戌未为三刑。凡逢三刑之地则凶。见《协纪辨方书.义例》。
三星在天 :1.《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孔传"三星,参也。在天,谓始见东方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郑玄笺"三星,谓心星也。心有尊卑﹑夫妇﹑父子之象,又为二月之合宿,故嫁娶者以为候焉。"后以"三星在天"为男女婚期之典。
三星约 :1.犹言婚约。
三星户 :1.指福﹑禄﹑寿三星拱照之家。
三星 :1.《诗.唐风.绸缪》"三星在天。"毛传"三星,参也。"郑玄笺"三星,谓心星也。"均专指一宿而言。天空中明亮而接近的三星,有参宿三星,心宿三星,河鼓三星。据近人研究,《绸缪》首章"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指参宿三星;二章"绸缪束刍,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绸缪束楚﹐三星在户",指河鼓三星。 2.古人认为岁星由西向东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星次。三星,谓岁星行经三个星次,犹言三年。 3.指福﹑禄﹑寿三福神。
三衅三浴 :1.再三熏香﹑沐浴。表示待以优礼,对人尊重。浴,或作"沐"。 2.表示郑重其事。
三衅 :1.谓三瑕隙。
三心二意 :1.谓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
三心 :1.谓心志不专一。 2.佛教谓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为三心。见《金刚经》。
三谢 :1.晋谢尚﹑谢奕﹑谢安三兄弟的合称。三人皆以书法知名。 2.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惠连及南朝齐诗人谢杋的合称。
三写易字 :1.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写成乌 :1.同"三写易字"。
三邪 :1.三种邪恶的事。所指随文而异。
三笑图 :1.古画名。以晋代释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三名高士于庐山论道,相与大笑而别的情节为题材。画已不传。
三小子 :1.旧称供仆人差遣的奴仆为"三小子"。 2.排行第三的儿子。
三小凤凰 :1.清初之王式丹﹑唐孙华﹑顾嗣立三人,才名并着,时号"三小凤凰"。
三霄 :1.犹三天。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 2.高空。喻仕途得意,占居高位。
三萧碑 :1.南朝梁智藏法师碑。因由梁萧绎撰铭,萧几作叙,萧挹书写,故称。
三消 :1.中医病名。指消渴病中的上消﹑中消和下消。
三削 :1.古代天子对诸侯考绩,无功者即予削黜。一削地,二削爵,三削而地尽,合称三削。见汉班固《白虎通.考黜》。
三枭 :1.古代博戏中的胜采名。 2.北齐税制名。
三象 :1.乐曲名。 2.日﹑月﹑星。
三襄夷 :1.汉时蜀郡少数民族之一种。
三湘 :1.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2.指沅湘﹑潇湘﹑资湘。 3.指湖南。
三香 :1.三种香花。指梅花﹑水仙花﹑兰花。 2.三种香料。指椒﹑欓﹑姜。
三相张家 :1.指唐张嘉贞﹑张延赏﹑张弘靖三相之故第。
三相四线制 :配电系统中常用的供电方式之一。均为星形接法并具有中性线。普遍用于低压配电及380/220伏动力和照明混合配电场所。
三相 :多相交流电系统的一种。有三相四线星形(y形)和三相三线三角形(△形)两种结线方式。在对称的三相系统中,三根相线上的交流电各电动势的频率和电压都相等,彼此相差120°相位。是发电、输电、供电的基本方式。
三乡诗 :1.三乡,地名。在今何地不详。唐会昌时若耶溪有女子随夫西入函关。夫殁,东还,邈然无依,一日过三乡驿,感慨题诗曰"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旧山。"后和之者多至十人。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王祝》。
三献玉 :1.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三献官 :1.官名。掌祭祀献爵之礼。
三献 :1.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 2.三种祭品。 3.三次呈献。
三线 :1.我国根据国防需要,把地区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线在后方,为支援前线的战略基地。 2.现多把领导干部因年龄或健康关系离职称为"退居三线"。
三贤十圣 :1.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
三贤 :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回向。 2.三个贤人。
三鲜 :1.由三种鲜美菜肴制成的食品。俗又称"三仙"。如三鲜汤﹑炒三鲜﹑三鲜饺子等。
三仙丹 :即氧化汞”(886页)。
三仙 :1.传说三国吴主孙权之祖孙钟,以种瓜为业,有三仙人诣门乞瓜,钟厚待之。因指以葬地,谓当出天子。言讫化为三鹤飞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钟》◇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 2.指三位翰林学士。
三夏 :1.旧称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称三夏。亦指夏季的第三个月。 2.三个夏季,即三年。 3.古代乐曲《肆夏》﹑《韶夏》﹑《纳夏》的总称。 4.农业劳动中夏收﹑夏种﹑夏管的总称。
三吓头 :1.三个吓唬人的招数。
三下五除二 :1.珠算加法口诀之一。常用以比喻行动果断敏捷。
三峡 :1.四川﹑湖北两省境内,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2.广东省北江自英德至清远间的中宿峡﹑大庙峡﹑浈阳峡的合称。见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三峡》。
三郄 :1.春秋晋大夫却锜﹑却犨﹑却至的合称。却,亦作"郄"。
三细 :1.谓臣﹑子﹑妇。
三徙教 :1.指孟母为教育孟子而三迁之事。
三徙成国 :1.见"三徙成都"。
三徙成都 :1.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袭 :1.指三者相合。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三锡 :1.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三种器物。
三牺 :1.三只纯色的牛。 2.指祭祀用的雁﹑鹜﹑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六畜﹑五牲,三牺,以奉五味。"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三牺,雁﹑鹜﹑雉。"一说指牛羊豕。
三希堂 :1.堂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室。原为清高宗珍藏历代法书真迹之所,其中以王羲之《快雪》﹑王献之《中秋》﹑王珣《伯远》三帖尤为珍贵,因名三希堂。
三西 :1.指山西﹑江西﹑陕西。
三物 :1.犹三事。指六德﹑六行﹑六艺。 2.三种物类。指豕﹑犬﹑鸡。 3.三种。
三务 :1.指春﹑夏﹑秋三季的农务。
三舞 :1.古代朝廷盟会﹑祭祀之三乐舞。(1)周之《万舞》﹑《夷舞》﹑《翟舞》。《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以钥不僭"汉郑玄笺"雅,万舞也。万也,南也,钥也。三舞不僭,言进退之旅也。"孔颖达疏"又以为雅乐之《万舞》,以为南乐之《夷舞》,以为羽钥之《翟舞》,此三者皆不僭差。"(2)汉以后之《武始》﹑《咸熙》﹑《章斌》。《晋书.乐志上》"景初元年,尚书奏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钥。"《宋书.乐志一》"臣等思惟,三舞宜有总名,可名《大钧》之乐。钧,平也,言大魏三世同功,以至隆平也。"
三武 :1.星名。 2.北魏道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三五之隆 :1.三皇五帝之盛世。
三五月 :1.指农历十五夜的月亮。多特指中秋月。
三五夜 :1.农历十五日夜晚。
三五夕 :1.同"三五夜"。
三五七言诗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三五门 :1.晋时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南北朝时因称必须服役的人家为"三五门"。
三五传柑 :1.古时农历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饮,贵戚有以黄柑相遗赠之俗,谓之"传柑"。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三五成群 :1.三个一帮,五个一伙。
三五蟾光 :1.农历十五夜的月光。
三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3.谓十五岁。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指三辰五星。 8.指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脏。 1 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 1 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噂彼小星,三五在东。"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毛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1 4.晋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 1 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三吾 :1.唐元结有浯溪﹑吾亭﹑峿台,合称三吾。
三吴 :1.地名。晋指吴兴﹑吴郡﹑会稽。 2.地名。唐指吴兴﹑吴郡﹑丹阳。 3.地名。宋指苏州﹑常州﹑湖州。 4.泛指长江下游一带。
三无坐处 :1.唐景龙以后,政出多门,设官冗滥,多者踰旧时十倍,宰相,御史,员外官,多至官厅无可坐之处,时人称为"三无坐处",极言设官之冗滥。
三无 :1.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 2.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三乌 :1.复姓『有三乌群。见《通志.氏族三》。
三握发 :1.《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以"三握发"喻礼贤下士,悉心招揽人才。
三窝两块 :1.谓有多房妻妾。 2.指众多的子女。
三魏 :1.明魏允贞及其弟允中﹑允孚并负时名,人称南乐三魏。 2.清魏禧与兄际瑞﹑弟礼皆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
三畏 :1.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三卫 :1.唐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合称"三卫"。 2.宋代亦称三衙为"三卫"。 3.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朵颜﹑泰宁﹑福余三卫于兀良哈部落,通称兀良哈三卫,简称三卫◇又置建州﹑海西﹑野人三卫。
三纬 :1.指《诗》六义中的《风》﹑《雅》﹑《颂》。《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如《风》﹑《雅》﹑《颂》,却是里面横串底,都有赋﹑比﹑兴,故谓之三纬。"一说,指赋﹑比﹑兴。
三违 :1.谓因道不行而三次去官。 2.谓三度未见。
三微 :1.三正。三正之始,万物皆微,故又称三微。 2.谓十五日。 3.古代箭靶上的三条竖线。
三危 :1.三件可危之事。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三危既宅。"孔传"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参见"三危山"。
三望 :1.祭祀名。望,谓不能亲诣所在,遥望而祭。所祭之事有三,故称"三望"。 2.车名。详"三望车"。
三忘 :1.谓将士出征当忘却三事忘家﹑忘亲﹑忘身。
三王墓 :1.相传楚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剑成,楚王杀莫邪。莫邪子为报父仇计,自刎死,以头付客献之楚王。楚王令煮之,不烂;客请王往观之。至,客剑斩王,头堕锅中;客自杀,头亦堕锅中,"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三王城 :1.在今湖北京山东北。为西汉末王匡﹑王凤﹑王常屯兵之处,故谓三王城。
三王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称。(1)汉之王奉光﹑王商﹑王凤。《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宣﹑元﹑成﹑哀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颜师古注"三王,谓邛成侯及商﹑凤三家也。"邛成侯,王奉光的封爵。(2)汉之王尊﹑王章﹑王骏。《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晋潘岳《西征赋》"赵张三王之尹京,定国释之之听理。"(3)唐之王珣﹑王玙﹑王瑨。《新唐书.王珣传》"﹝王方翼﹞子珣,字伯玉,与兄玙﹑弟瑨以文学称,时号三王。" 4.(4)唐之王勃﹑王绪﹑王仲舒。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清钱谦益《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采风词翰继三王。"清赵翼《陔馀丛考.四三王》"唐滕王阁有三王﹑则王勃作序,王绪作赋,王仲舒作修阁记也。"
三亡 :1.导致灭亡的三种祸端。
三万六千日 :1.一百年,谓人的一生。
三万六千场 :1.见"三万六千日"。
三瓦两巷 :1.见"三瓦两舍"。
三瓦两舍 :1.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它游乐场所的总称。
三推六问 :1.谓反复审讯。
三推 :1.古代帝王亲耕之礼。天子于每年正月亲临藉田,扶耒耜往还三度,以示劝农,称三推◇历代皆有亲耕三推仪式,成为例行公事。
三兔穴 :1.三窟。喻多种避祸方法。
三吐三握 :1.《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途 :1.亦作"三涂"。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 2.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
三涂 :1.同"三途"。
三突出 :1."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三头政治 :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三位有势力的人物结成的政治同盟。共两次。前一次由恺撒、庞培、克拉苏三人于公元前60年秘密结成,共同对抗元老院◇克拉苏死,恺撒与庞培发生内战,前三头政治”结束◇一次由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三人于前43年公开结成,共同对付反对派。获胜后,三人划分了势力范围◇李必达被屋大维剥夺军权,屋大维与安东尼发生内战,前30年安东尼自杀,后三头政治”结束。屋大维遂成为罗马最高统治者,建立罗马帝国。
三头六证 :1.众多的人证。
三头六面 :1.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六臂 :1.亦作"三头八臂"。 2.神道的形状。《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把日擎云。"《景德传灯录.善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咤扑帝钟。"后以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
三头两绪 :1.谓头绪多端,繁杂不一。
三头两日 :1.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两面 :1.喻奉承拍马,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不辨两 :1.形容糊涂人不明事理。
三头八臂 :1.见"三头六臂"。
三头 :1.科举考试三试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试为解头,进士试为状头,博学宏词及制科试为勅头。
三筩 :1.谓九尺。筩,箭干,长三尺。
三统历 :1.我国史书上第一部记载完整的历法。系西汉末刘歆据《太初历》等前人的历法修订而成的﹑我国史志上第一部记载完备的历法。
三统 :1.指夏﹑商﹑周三代的正朔。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亦谓之三正。 2.指三统历。
三同一片 :1.指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
三同 :1.指同年生,同榜及第,同为馆职。 2.指干部和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三通 :1.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的合称。
三挺 :1.犹三枚。
三停刀 :1.锋刃部分约占全长三分之一的一种长柄刀。
三停 :1.三成;三部分。 2.书法理论把某些字的结构分成上﹑中﹑下三段,称三停。见明李淳《大字结构法》。 3.相法术语。相面者以人体及面部各分三部,称上中下三停。三停齐等为福相。
三庭 :1.道教语。人体的三个部位,上黄庭宫﹑中黄庭宫和下黄庭宫的合称。
三亭 :1.三个亭障。 2.亭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 3.同"三停"。
三条烛 :1.唐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故唐人诗文中常言"三条烛"。
三条椽下 :1.佛寺禅堂中每人坐禅地位广三尺许,与三条屋椽的宽度大致相等,因以"三条椽下"指称禅床。禅家亦用为话头,有切近处之意。
三条 :1.见"三条路"。 2.指北条山﹑中条山﹑南条山。
三田 :1.古时天子﹑诸侯每年三次田猎,称为三田。 2.道家谓两眉间为上丹田,心为中丹田,脐下为下丹田,合称三丹田或三田。
三天竺 :1.浙江杭州天竺山有上﹑中﹑下天竺寺,合称三天竺。
三天使 :1.佛教谓老﹑病﹑死三苦为阎摩王的三使者。按,阎摩王为管理地狱之王。
三天没大小 :1.旧俗新婚三天内可以不分辈分,不拘礼节地闹新房,叫做"三天没大小"。
三天两头 :1.犹言经常。
三禅 :1.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
三差两错 :1.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
三岔路 :1.同"三叉路"。
三茶六礼 :1.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三茶六饭 :1.谓茶饭周全。
三查三整 :1.中国共产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结合土地改革所进行的整党整军的一个重要运动。"三查",在地方上是指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在部队中是指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是指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三叉路 :1.从同一路口出发,通向不同去处的几条道路。
三叉口 :1.不同去向的三条道路的交会处。
三叉戟 :1.[英trident]英国制造的一种尾部呈三叉形的客机。
三层大,二层小 :1.谓家庭中人口众杂,上辈之上还有上辈,下辈下面还有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