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反义词 X 相对

相对的反义词

更新时间:2024-06-01 14:20:32


相对的反义词 绝对
"相"开头的词语 相坐 :1.相因,相关连。 2.谓一人有罪,连坐他人。
相捽 :1.互相扭打。
相宗 :1.佛教语。法相宗的略称。
相字 :1.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以汉字加减笔划,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附会人事,以推算吉凶。也称破字﹑拆字﹑测字。
相訾 :1.相互诋毁﹑非议。
相资 :1.相互凭借。 2.相互资助。
相着 :1.亦作"相着"。 2.互相接触;相依。
相斫书 :1.记载战争的史书。多指《左传》。 2.指讲论兵法的书。
相准 :1.相抵消。
相状 :1.相类似。
"对"结尾的词语 作对 :1.做配偶。 2.做对头,为敌。 3.做对联,对对子。
主对 :1.谓药与症对。
针锋相对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也比喻针对对方的言论或行动进行相应的回击他们两人的意见针锋相对|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针对 :针对着针。比喻对准针对学生实际编参考资料。
折对 :1.对质,对证。
转对 :1.宋代臣僚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谓之"转对"。
捉对 :1.成对。
追对 :1.审讯对质。
瞻对 :1.朝见奏对。 2.旧土司名。有上﹑中﹑下之分,称三瞻。上瞻对茹长官司,下瞻对安抚司,均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中瞻对长官司,乾隆十年(1745年)置。在今四川新龙一带,地处雅砻江上游。宣统三年(1911年)置瞻对设治委员,辛亥革命后改为怀柔县,不久改瞻化县,1952年又改新龙县。
招对 :1.对证;对质。
"相"开头的成语 相庄如宾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相知有素 :素向来。指一向互相了解的好朋友。
相知恨晚 :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相与为一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相映成趣 :映对照,映衬。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相因相生 :互相承袭,互相促进。
相依为命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相沿成习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相沿成俗 :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相呴以湿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比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对"结尾的成语 针锋相对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遥遥相对 :远远地对着。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上。
形影相对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同形影相吊”。
无言可对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三夫之对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洒扫应对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门当户对 :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东床择对 :指择婿。
从容应对 :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楚囚相对 :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释意: :相 交互;互相 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苏武《留别妻》 当国者相见。--宋·文天祥《 后序》 与北骑相出没。 袁人相聚。--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子相保。--《淮南子·人间训》 鸡犬相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更相庆。--《世说新语·自新》 里人相庆 青山相对。--唐·李白《望天门山》 水石相搏。--宋· 苏轼《石钟山记》 两相思,两不知。--南朝宋·鲍照《代春日行》 又如相 相xiāng ⒈交互,互往来~关。~逢。~亲。~爱。互~关心。~反~成。 ⒉〈表〉一方对另一方的行动~助。~信。~劝。~依为命。 ⒊看~中。左~右看。 ⒋ ⒌ ①没有遇到。 ②违抗,不一致行为~左。 ⒍ ①互相对立,一方对另一方拔刀~对。 ②比较的~对稳定。 ③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跟"绝对"呼应~对之中有绝对。 ⒎ ①两方面差不多技艺~当。 ②合适,适宜正~当。用词~当。 ③〈表〉一定程度~当恭敬。~当不错。 ⒏ ⒐ 相xiàng ⒈容貌形~。怪~。高兴~。狼狈~。 ⒉察看,仔细看~马。~机行事。 ⒊辅助,也指辅助人,〈古〉特指高级官员辅~。丞~。首~。 ⒋ ⒌指具有相同成分和相同理化性质的均匀物质。各相之间可有明显的分界。如水蒸气是一个~;水、冰是两个~;水、冰、水蒸气是三个~。 ⒍交流电路中,多相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三~交流发电机。

:对 (会意。从口,从乹”,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