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S 洒扫应对

洒扫应对的意思,洒扫应对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13 08:14:07


成语 洒扫应对
拼音 sǎ sào yìng duì
详细解释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例子 圣人之道,贯彻上下,自~,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明·王廷相《慎言·作圣》
出处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洒"开头的词语 洒濯 :1.洗涤。
洒绣 :1.绣花。
洒心更始 :1.犹言改过自新。
洒心 :1.荡涤心中的杂念;彻底悔改。
洒鞋 :1.即靸鞋。拖鞋。 2.即靸鞋。鞋帮纳得很密,前脸较深,上面缝着皮梁或三角形皮子的布鞋。
洒削 :1.洒水磨刀。
洒线 :1.指绣花衣服。
洒淅 :1.寒颤貌。 2.畏惧不安貌。
洒脱 :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他的风度,庄重而又洒脱。
洒涕 :1.洒泣,挥泪。
"对"结尾的词语 作对 :1.做配偶。 2.做对头,为敌。 3.做对联,对对子。
主对 :1.谓药与症对。
针锋相对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意见、观点等尖锐对立;也比喻针对对方的言论或行动进行相应的回击他们两人的意见针锋相对|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针对 :针对着针。比喻对准针对学生实际编参考资料。
折对 :1.对质,对证。
转对 :1.宋代臣僚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谓之"转对"。
捉对 :1.成对。
追对 :1.审讯对质。
瞻对 :1.朝见奏对。 2.旧土司名。有上﹑中﹑下之分,称三瞻。上瞻对茹长官司,下瞻对安抚司,均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中瞻对长官司,乾隆十年(1745年)置。在今四川新龙一带,地处雅砻江上游。宣统三年(1911年)置瞻对设治委员,辛亥革命后改为怀柔县,不久改瞻化县,1952年又改新龙县。
招对 :1.对证;对质。
"洒"开头的成语 洒心更始 :犹言改过自新。自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洒扫应对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洒洒潇潇 :犹落落大方。
"对"结尾的成语 针锋相对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遥遥相对 :远远地对着。多形容两样事物的性质或形状相类似,配得上。
形影相对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同形影相吊”。
无言可对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三夫之对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洒扫应对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门当户对 :旧时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结亲很适合。
东床择对 :指择婿。
从容应对 :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楚囚相对 :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释意: :洒 (形声。从水,西声。本义把水散布在地上) 同本义 洒,滌水也。古文以为灑掃言。--《说文》 洒,濯也。--《字林》 一洒之者也。--《孟子》 洒扫室堂及庭。--《礼记·内则》 又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洒削(洒水以磨刀);洒泼(胡乱挥霍);扫地先洒些水;洒酒(把酒浇洒在地上);洒削(洒水磨刀) 东西散落 以灰洒毒之。--《周礼·赤犮氏》 掌五寝之掃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弗洒弗掃。--《诗·唐风·山有枢》 父生不得供备洒埽之臣。--《国语·晋语》 茅飞 洒(灑)sǎ ⒈液体散落先~水,后扫地。酒~了。 ⒉东西散落米~到地上了。 ⒊ ⒋ 洒shī 1.通"酾"。疏导分散水流。 2.雕文貌。 洒lí 1.见"淋洒"。 洒xǐ 1.洗涤;洗雪。 洒cuǐ 1.高峻貌。《诗.邶风.新台》"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毛传"洒,高峻也。"一说鲜明貌。见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邶风.新台》。一说洁静貌,音洗。见宋王 观国《学林》。 洒xiǎn 1.寒栗貌。参见"洒洒"﹑"洒淅"。 2.肃敬貌。参见"洒如"﹑"洒然"。 3.整齐貌。参见"洒然"。 洒sěn 1.惊异貌。参见"洒然"。

:扫 (会意。从手,从帚。手拿扫帚表示打扫。本义打扫) 同本义 埽,弃也。--《说文》。字亦作掃。 埽,除也。--《广雅》 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周礼·隶仆》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诗·唐风·山有枢》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又如扫径(清洁路径);扫尘(扫去尘垢;比喻扫荡残敌,平定乱事);扫脑儿(秃子);扫道(踩出来的路);扫桃(扫面子);扫花以待(表示主人待客的诚意);扫眉才子(指有文才的女子 ) 掠过 千骑飚扫,万乘雷奔。--李白《大猎赋》 又如扫望(扫视 扫(掃)sào 扫(掃)sǎo ⒈用扫帚等除去尘土、垃圾~地。洒~。 ⒉除掉,消除~除。~盲。~雷。 ⒊迅速掠过,使达到各方面~射。~视人群。 ⒋全,尽,所有的~数归还。

:应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 应(應)yīng ⒈该,当~该。~当。~有尽有。 ⒉允许~允。~许。~诺。答~声。 ⒊ 应(應)yìng ⒈回答,附和~答◆~。~声虫。齐声相~。 ⒉接受~试。~邀。~征。 ⒊对付,对待~付。~变。~战。~接不暇。 ⒋适合,配合~时。适~。得心~手。 ⒌ ①使用~用科技成果。~用新科技。 ②实用的~用题。 ⒍

:对 (会意。从口,从乹”,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