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Q 歧言

歧言的意思,歧言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20 00:40:45


词语 歧言
详细解释 1.指离别之言。
反义词
同义词
"歧"开头的词语 歧阻 :1.谓道路阻塞。
歧旨 :1.歧义。
歧杂 :1.错杂;纷乱。
歧意 :1.犹贰心。
歧异 :1.差异;不相同。
歧义 :1.谓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歧嶷 :1.《诗.大雅.生民》"克岐克嶷,以就口食。"毛传"岐﹐知意也;嶷,识也。"后谓幼年聪慧为"歧嶷"。 2.谓六﹑七岁。
歧颐 :1.犹歧嶷。
歧言 :1.指离别之言。
歧秀 :1.聪慧出众。
"言"结尾的词语 罪言 :1.《新唐书.杜牧传》"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巨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后因称奏议或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为"罪言"。如清郭嵩焘有《罪言存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这个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酌言 :1.酌酒。言,助词。
栀貌蜡言 :1.唐柳宗元《鞭贾》载,有富家子以五万钱购一鞭,谓以巨款购此鞭,为爱其色黄而有光泽,持以夸示与柳。柳命僮仆烧汤洗之,则鞭之色泽尽失,现出枯干苍白的本色。乃知"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因曰"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当其分则善。一误而过其分,则喜;当其分,则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后因以"栀貌蜡言"指伪饰的面貌与言辞。
征言 :1.验证言辞。
诤言 :1.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
至言 :1.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 2.古代道家用虚静无为的思想阐述事理﹐以不言为至言。 3.旧时亦以指佛﹑道的精深玄妙的理论。 4.直言;真实的话。
至理名言 :真理性的极精辟的话至理名言,颠扑不破。
植言 :1.犹立言。
张言 :1.犹扬言;夸口。
"歧"开头的成语 歧路亡羊 :歧路岔路;亡丢失。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歧路徘徊 :歧路岔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
"言"结尾的成语 坐树无言 :指功高而不自矜。
坐树不言 :指功高而不自矜。
自食其言 :指说了话不算数。
自不待言 :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重厚寡言 :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
中冓之言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至理名言 :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直口无言 :犹言哑口无言。
知无不言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正色直言 :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释意: :歧〈形〉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韵》 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叉开,事物错出 物两为歧。--《尔雅·释名》 歧舌国。--《山海经·海外南经》 光歧俨其偕列。--潘岳《笙赋》 无为在歧途。--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李白《行路难》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歧qí ⒈岔道,大路分出的小路~路。~途(〈喻〉错误的道路)。 ⒉不相同,不一致~视。~义。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