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B 秉文兼武

秉文兼武的意思,秉文兼武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20 19:26:55


成语 秉文兼武
拼音 bǐng wén jiān wǔ
详细解释 犹言能文能武。
例子
出处 唐·牛肃《纪闻·吴保安》李将军秉文兼武,受命专征。”
"秉"开头的词语 秉烛夜游 :1.持烛夜游。谓须及时行乐。
秉烛待旦 :1.执烛以待天明。言心情迫切﹐夜不能寐。
秉烛 :1.谓持烛以照明。
秉轴 :1.比喻执政。轴﹐机械中传递动力的主要零件。
秉锧 :1.执斧。借指武士。
秉质 :1.受于自然的资质。
秉志(1886-1965) :动物学家。原名翟秉志,河南开封人。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厦门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中国近现代动物学先驱。在动物分类学和动物解剖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江豚、虎、家兔等解剖生理的研究,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学术地位。
秉志 :1.犹持志。
秉职 :1.犹言忠于职守。
秉直 :1.持正。
"武"结尾的词语 止戈为武 :1."武"字从"止"从"戈"。意谓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
章武 :1.古乐舞名。
昭武 :1.谓致力于武备。 2.显扬武威。 3.古舞名。 4.隋唐时的政权名。在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戎地﹑史,均为康居之后。其先康王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至两河流域,子孙繁衍,分王九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总称昭武九姓。参阅《隋书.西域传.康国》。
烛武 :1.指春秋时郑臣烛之武。秦晋围郑,武年老出而说退秦兵,卒解郑围。事见《左传.僖公三十年》◇人用为少不见用﹑老能报国之典。
周武 :1.即周武王。
致武 :1.犹致戎。
忠武 :1.忠义勇猛。
招武 :1.虞舜乐《大韶》和周武王乐《大武》的合称。招,通"韶"。
壮武 :1.勇壮,雄武。
允武 :1.指征伐之事。
"秉"开头的成语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正无私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
秉钧当轴 :犹言秉钧持轴。执政掌权。
秉钧持轴 :执政掌权。
秉节持重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武"结尾的成语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朱雀玄武 :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
止戈为武 :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整军经武 :经治理。整顿军队,经营武备。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一元大武 :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扬威耀武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扬威曜武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修文偃武 :修昌明,修明;偃停止。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兴文匽武 :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释意: :秉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同本义 秉,禾束也。--《说文》 彼有遗秉。--《诗·小雅·大田》 或取一秉秆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又如秉穗(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秉握(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量词。十六斛。如秉刍(十庾数量的草把) 通柄”。权力,权柄 治国不失秉。--《管子·小匡》 国子实执齐秉。--《左传·哀公十七年》 秉 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秉,执也。--《尔雅 秉 bǐng ①手持~烛夜游。 ②掌握;把持~权。 ③姓。 【秉承】承受(意图、旨意等)。又作禀承。 【秉公】按公认的道理或平等的标准#办事。 【秉性】性格~贤良。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 文wén ⒈事物的纹理或形象,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水~。天~。蝮蛇多~。 ⒉刺画花纹~身。 ⒊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甲骨~。 ⒋掩饰~饰。~过饰非。 ⒌温和,柔和,不猛烈~雅。~ 火。~绉绉。 ⒍外表,容态~质彬彬。 ⒎华美~采。 ⒏非军事的,关于知识分子的~职。~事。~人。能~能武。 ⒐旧时指礼乐典章制度虚~。繁~缛节。 ⒑量词。旧时铜钱一枚称一文。〈引〉金钱一~不值(毫无价值)。 ⒒ ⒓ 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章灿烂华丽。 ②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也省称"文"一篇好~章。作~。论~。散~。小品~。 ③指暗中含有的意思这件事还大有~章。 ⒔ ⒕ ⒖ ⒗ ①通常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 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化。 ③指语文、艺术、教育、科学等知识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化程度。 ⒘ ⒙ ①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跟"野蛮"相对物质~明。精神~明。中国是人类古代~明发源地之一。 ②旧指二十世纪初期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习俗和事物~明戏。~明棍。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兼,并也。--《说文》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文天祥《 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兼筑雕刻。--蔡元培《 兼jiān ⒈几方面都有或几方都照顾到~而有之。德才~备。~容并包。~听则明。 ⒉加倍~旬(二十天)。~程并进。 ⒊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武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 武wǔ ⒈关于军事或技击的,跟"文"相对~将。~装。~器。~艺。~术。 ⒉搏斗,殴打~斗。动~。 ⒊勇猛,勇敢英~。威~。 ⒋半步。〈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不过步~尺寸之间。 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