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字典 E

侕的意思,读音(ér),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03 01:10:18


"侕"读音 ér
笔画 6
部首
繁体字
详细解释 侕ér 1.众多的样子。
拆字 人 而 亻 而
反义词
同义词
相关词语
相关成语
同音字 :聐 胡须 当聐者完为城旦舂。--《刑法志》 聐罪亡命。--《后汉书·光武纪》。注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聐。 古同而”,胡须以麝揉苏,泽~颜鼻耳。” 兽多毛。 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淄博市西北。 姓。 古代剃去颊须、以示惩处的一种轻刑刑有髡、钳、刖、劓,小罪~。” 聐ér 1.胡须。 2.指兽类头颈部位向下披的长毛。 3.多须貌。 4.姓。春秋宋有聐班。见《左传.文公十一年》。 聐nài 1.剃除鬓须。古代一种刑罚。
:莌ér 1.见"芝莌"。
:峹ér 1.山名。
:陾réng 1.见"陾陾"。 2.用同"堧"。边缘馀地。
:辸ér ⒈古代载运灵柩的车。
:離ér 1.同"陑"。 2.峻险。
:裭ér 1.衣服起皱,不平整。
:咡èr 1.口旁;口耳之间。 2.蚕吐丝。引申为以丝作琴弦。 3.通"饵"。
:髵ér 1.多毛貌。 2.颊毛。 3.见"髬髵"。
:鲕 鱼苗,小鱼 鲕,鱼子也。--《说文》 鱼禁鲲鲕。--《国语·鲁语》 又如鲲鲕(鲲,鱼子;鲕,未成鱼) 鲕状岩,鲕粒岩 鲕ér 1.鱼苗,小鱼。 2.鱼名。
:?
:粫ér 1.日用汉字。用于地名。
:鸸鹋 鸸 ér 【鸸鹋(miáo)】〈生〉鸟纲,鸸鹋科。体形似鸵鸟而较小,高约1.5米。主食植物,常4-6只结群生活。产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的草原和沙漠地区。可人工饲养,取用羽 毛。
:胹ér 1.烹煮。 2.引申为调和。
:栭ér 1.枯木上所生的菌类植物。即木耳。 2.柱上支承大梁的方木。 3.木名。栗之一种。即茅栗。
:洏ér 1.流泪貌。
:侕ér 1.众多的样子。
: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 义 而,颊毛也。--《说文》 而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儿 ér ①小孩子婴~。 ②年轻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儿子~女。 ④词尾,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 【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短小活泼,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 【儿化】〈语〉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 【儿化韵】见【儿化】。 【儿童节】见【六一儿童节】。 【儿童文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 【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戏】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 儿rén 1.见《说文.儿部》。 儿ní 1."齯"的古字。参见"齯齿"。 2.姓『有儿宽。见《汉书》本传。
名言名句
诗人
诗词
相关 "侕"开头的词语
"侕"开头的反义词
"侕"开头的同义词
"侕"开头的成语
"侕"开头的歇后语
"侕"的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