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S 送潘翠谷

送潘翠谷

更新时间:2024-06-03 06:29:07


诗人: 方逢辰
标题: 送潘翠谷
内容: 无屋住僧庐,无菜挑野草。野草风味长,僧庐人迹少。剥剥谁扣扃,访予事幽讨。钱唐有骚翁,自号翠谷老。疋马游南墙,要伴松竹好。遐思到山人,迂寻出诗稿。诗无怨苦吟,扫退郊与岛。胸次鲍明远,笔下王逸少。我观阴与阳,禅代何时了。不能为鲁连,尚可作商皓。长歌黍离篇,酹酒问旻昊。——宋代·方逢辰《送潘翠谷》
释意: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屋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同本义 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 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南粤王佗传》 去黄屋称制。--《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 又如屋幕(帐幕);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 古代半地穴式住室建筑的顶部覆盖 屋wū ⒈房子房~。茅~。 ⒉房间里~。北~。 ⒊〈方〉家这是我们的~。

:住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同本义(站住) 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后汉书·蓟子训传》 春光已向梅梢住。--《后汉书》 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南齐书·张融传》 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萧悫《春日曲水》 又如住歇(停止,停歇);住滞(停留);住后(留后;殿后);住锡(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停止 杜请裴追之,羊去数里住马,既而俱还杜许。--《世说新语·方正》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又如住脚(止步);渍(停止) 暂居;居住 住zhù 1.停留;留。 2.停止;停住。 3.居住。 4.指在一段时间里从事某种活动。 5.做动词的补语。表示牢固或稳当。 6.做动词的补语。表示停顿或静止。 7.做动词 的补语。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力量够得上或够不上。 8.姓。《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引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有住时青。参阅唐林宝《元和姓纂》卷八。

:僧〈名〉 (形声。从人,曾声。本义和尚) 同本义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韩愈《山石》 又如僧行(僧众);僧众(僧人和尚;佛教徒);僧录司(明清时期管理佛门事务的机构);僧雏(年龄小的僧人);僧寮(僧人居住的房屋);僧居(僧人的居室,寺院);僧衲(僧衣);僧靿 袜儿(僧人穿的长筒袜);僧正(管理众僧之官);僧官(管理僧人、寺庙的官吏);僧纲(管理佛教的官);僧腊(指僧人受戒后的年龄。又称法腊);僧伽梨(僧服大衣名。为袈裟的一种) 姓 僧sēng"僧伽"的简称。原义指佛教的和尚,即"僧徒"◇来泛指各宗教里专职于宗教活动的男性主持者。

:庐 (形声。从广,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同本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汉书·食货志》。注田中屋也。” 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亦泛指简陋居室 屋室庐庾。--《荀子·正名》。注草屋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陶潜《饮酒》 南阳诸葛庐。--唐·刘禹锡《陋室铭》 庐(廬)lú ⒈简陋的房屋草~。 ⒉居住可~。 ⒊宾客住的宿舍十里有~,~有饮食。 ⒋庐山,在江西省。 庐lǘ 1.古邑名。一作"卢"。在今湖北襄阳西南。本春秋庐戎国,被楚灭后为楚邑。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菜 (形声。采声。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不包括肉类、蛋类,到了中古以后,菜就包括内类、蛋 类及其熟食在内了。本义蔬菜) 同本义 菜,草之可食者。--《说文》 皮弁祭菜。--《礼记·学记》。注芹藻之属。” 习舞释菜。--《礼记·月令》 乃奠菜。--《仪礼·士昏礼》 古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荀子·富国》 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又如种菜;干菜(晒干的蔬菜);菜食(以食菜为主) 泛指一切菜肴 专指油菜 菜 cài ①蔬菜。用作副食品的植物。 ②经过烹调的蔬菜、蛋禽、肉类等副食品素~、川~。 【菜白蝶】见【菜粉蝶】。 【菜单】计算机软件设计风格之一。指由若干可供选择的项目组成的表。如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若干程序名或图形、字符等,用户可用光笔来选择。 【菜粉蝶】鳞翅目昆虫,翅灰白有黑斑。幼虫叫菜青虫,桅甘蓝、青菜、大白菜等。又叫菜白蝶、白粉蝶。 【菜窖】专门用来储存蔬菜的地洞或地下设施。 【菜色】青黄色。多形容荒年时,人民吃菜度日所表现出的营养不良的脸色。 【菜肴】经过烹调的副食品(多指荤的)。

:挑〈动〉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引申为承担;担当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通佻”。窃取 却至 挑tiāo ⒈用肩担着~粮。 ⒉选择~选。~拣。~毛病。~重活干。 ⒊担子货~。空~子。 ⒋选,拣~选。~拣。~肥拣瘦。~雪填井。~错拿过。 挑tiǎo ⒈拨,拨动,惹起,引诱~拨。~动。~衅。~唆。~逗。 ⒉用条状物或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开柴火。把刺~出来。 ⒊用竿子将东西举起或支起~窗帘。彩旗~起来。 ⒋用针穿引~花。 ⒌汉字的一种笔形,由左下斜着向右上(悖。 ⒍[挑战] ①刺激或激怒对方出来应战。 ②向对方提出竞赛。 挑tāo 1.见"挑达"。 2.舀取并注入。 3.掏。谓拔兵刃以习击刺。 4.引申为舞动兵器。 挑diào 1.摇动。 2.回,转。参见"挑转"。 挑tiáo 1.见"挠挑"。 2.见"挑皮"。 挑tiào 1.见"挑槽"。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野外(郊外);野 野(埜)yě ⒈郊外,村外~外。田~。 ⒉民间,不当政的,跟"朝"相对下~。在~。 ⒊范围,界限分~。视~。 ⒋蛮横,不驯服,狂妄狠毒~蛮。~心。 ⒌无礼貌,不讲情理粗~。撒~。 ⒍不受约束,难于约束~性。莫把心耍~了。 ⒎不是驯养的,非种植的~牛。~菜。~生的。 ⒏ ⒐ ⒈熔炼金属,也指熔炼金属的工人~铸。~铁。~匠。良~。 ⒉造就,培养陶~。 ⒊喜好装饰,过分打扮~容。妖~。 ⒋艳丽,多姿佳~窈窕。 ⒌〈古〉通"野"。郊外~游步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