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藜羹不糁未足嗟

"藜羹不糁未足嗟"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7:47


简介: “藜羹不糁未足嗟”出自宋代陆游的《薪米偶不继戏书》,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í gēng bù sǎn wèi zú jiē,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处: 《薪米偶不继戏书》
内容:
仕宦不谐农失业,败屋萧萧书数箧。
藜羹不糁未足嗟,爨灶无薪扫枯叶。
丈夫穷空自其分,饿死吾肩未尝胁。
世间大有乞墦人,放翁笑汝骄妻妾。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薪米偶不继戏书》是宋代陆游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的困境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薪米偶不继戏书,
办公不顺,农业失业。
败屋萧萧书数箧,
家中贫困,书籍堆满。
藜羹不糁未足嗟,
简单的饭菜也不够吃。
爨灶无薪扫枯叶,
灶台上没有柴火,只能扫枯叶。
丈夫穷空自其分,
作为男子汉,贫穷是自己的命运。
饿死吾肩未尝胁,
即使饿死,也不会屈服。
世间大有乞墦人,
世上有很多乞讨的人。
放翁笑汝骄妻妾,
自由自在的老人嘲笑你的妻妾。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贫困生活的坚守。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不满。他用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坚强和不屈的精神。诗中的"薪米"和"戏书"象征着生活的基本需求和精神追求,而它们的不继则暗示了作者生活的困境和对理想的追求的难以实现。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贫困生活的坚守和对自由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ì huàn bù xié nóng shī yè, bài wū xiāo xiāo shū shù qiè.
仕宦不谐农失业,败屋萧萧书数箧。
lí gēng bù sǎn wèi zú jiē, cuàn zào wú xīn sǎo kū yè.
藜羹不糁未足嗟,爨灶无薪扫枯叶。
zhàng fū qióng kōng zì qí fēn, è sǐ wú jiān wèi cháng xié.
丈夫穷空自其分,饿死吾肩未尝胁。
shì jiān dà yǒu qǐ fán rén, fàng wēng xiào rǔ jiāo qī qiè.
世间大有乞墦人,放翁笑汝骄妻妾。
韵脚: 拼音:lí gēng bù sǎn wèi zú jiē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藜 一种普通的蔓生藜 藜,藜草也。--《说文》 聚橡栗藜藿而食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似藿而表赤。” 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如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编的璧障);藜床(藜茎编的床塌) 藜藿 尧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藜藿--吃野菜。动用) 藜(蔾)lí一年生草本,花黄绿色。嫩叶可吃,全草可供药用,老茎可做拐杖。

:羹〈名〉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 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 羹gēng ①用肉类或菜蔬等制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②今多指煮成或蒸成的浓汁或糊状食品。 ③煮羹。 羹láng不羹,春秋楚地。有二东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北,西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南。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糁 米粒;饭粒 厨乏聚蝇之糁。--《续传灯录》 又如糁粒(米粒) 散粒,碎粒 糁 以米和羹 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刘向《说苑·杂言》 洒,散落 六街惊糁,阿香车里行雷。--《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糁盘(宋代风俗,除夕祭祀祖先及百神,在庭院架松柴齐屋,举火焚之) 涂抹;粘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明·魏学洢《核舟记》 糁(紃)sǎn ⒈〈方〉指煮熟的米粒。 糁(紃、籸)shēn ⒈谷类磨成的渣粒大米~儿。

:未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 未wèi ⒈没有,不曾~经许可。闻所~闻。 ⒉不~知。~可厚非。 ⒊在句末〈表〉疑问可以言~(可以说了吗)? ⒋地支第八位。也作次序第八。 ⒌ ⒍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足zú ⒈脚~迹。手舞~蹈。 ⒉满,够量,充分满~。~够。充~。富~。 ⒊补上补~。以昼~夜。 ⒋完全此项工作一人~可完成。 ⒌尽情地,尽量地他们~玩了半天。 ⒍值得不~为奇。微不~道。 ⒎够得上这本书~有八万字。 ⒏ 足jù 1.(今读zú)补足;凑满。 2.拥,增益。参见"足本"。 3.过分。参见"足恭"。

:嗟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感叹声 嗟叹使心伤。--《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唐·韩愈《师说》 嗟乎!…非此之由乎。--清·刘开《问说》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嗟乎(嗟呼。表示感叹);嗟讶(感叹,惊叹);嗟异(感叹称异);嗟悼(哀叹,悲悼) 表示呼唤 嗟,我士,听无哗。--《书·秦誓》 又如嗟来(来,语助);嗟来之食;嗟嗟(表示招呼) 嗟 叹息 忽魂悸以魄动,恥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 嗟jiē ⒈文言感叹词~夫!~乎!~,来食! ⒉叹息,赞叹怨~!长~!美言~叹! 嗟jiè 1.见"咄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