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羹中亦见颜

"羹中亦见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0 16:45:26


简介: “羹中亦见颜”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隐求堂》,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ēng zhōng yì jiàn y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隐求堂》
内容:
梦里长逢孟,羹中亦见颜
痴儿入吾室,真作釆薇看。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杨万里
诗人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翻译: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隐求堂》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梦里长逢孟,羹中亦见颜。
痴儿入吾室,真作釆薇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朱元晦的思念之情。诗人在梦中与朱元晦相遇,也在日常生活中品尝到了他的烹饪之作。诗人欢迎朱元晦的儿子到自己的屋子里,一同欣赏采摘薇菜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梦境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了与朱元晦的深厚友谊。诗中的“梦里长逢孟,羹中亦见颜”表达了诗人对朱元晦的思念之情,无论是在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都能感受到朱元晦的存在。诗人欢迎朱元晦的儿子到自己的屋子里,一同欣赏采摘薇菜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愿意与朋友分享美好时刻的态度。

整首诗词简洁明快,用意深远。通过简单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杨万里真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赞美,同时也传递了友谊的温暖和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mèng lǐ cháng féng mèng, gēng zhōng yì jiàn yán.
梦里长逢孟,羹中亦见颜。
chī ér rù wú shì, zhēn zuò biàn wēi kàn.
痴儿入吾室,真作釆薇看。
韵脚: 拼音:gēng zhōng yì jiàn yá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羹〈名〉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 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 羹gēng ①用肉类或菜蔬等制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②今多指煮成或蒸成的浓汁或糊状食品。 ③煮羹。 羹láng不羹,春秋楚地。有二东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北,西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南。

:中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本义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同本义 中,和也。--《说文》 中离维纲。--《仪礼·大射仪》 与太史数射中。--《周礼·射人》 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故盛算之器即曰中。--《礼记·射义》 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新书·属远》 中有都柱。--《后汉书·张衡传》 天门中断。--唐·李白《望天门山》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中轩敝者。--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 中山峨冠而多髯者。 又如人中(人 中zhòng ⒈符合,适合,正着,正对上~意。圆者~规,方者~矩。正~下怀。打~目标。百发百~。 ⒉感受,受到,遭到~暑。~风。~毒。~弹。恶语~伤。 ⒊ 中zhōng ⒈里,内,一定范围内室~。水~。草~。空~。国~。学校~。宇宙~。 ⒉跟"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位置~点。~段。~流砥柱。 ⒊性质、等级、高低等在两者之间的~间。~等。~学生。~流货物。 ⒋〈表〉正在进行在讨论~。在设计~。 ⒌适合于,有能力~看。~听。~用。 ⒍中国的简称~文。~医~药。 ⒎半~夜。 ⒏〈方〉成,行,好~不~?~。 ⒐ ①中心地区。 ②特指国家政权、党派、团体等的最高领导机构~央文件。 ⒑ ①四方的中间点或部分圆的~心。广场~心。 ②处在主要地位的~心人物。~心工作。 ③在某个方面占重要位置的地方政治~心。商贸~心。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亦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亦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亦yì也,同样,也是人云~云。反之~然。~步~趋(形容处处摹仿,追随他人)。 亦yī 1.人的腋窝。 2.副词。也;也是。 3.副词。又。 4.副词。尚;犹。 5.副词。已;已经。 6.副词。仅仅;只是。 7.副词。皆。 8.连词。假如,如果。 9.助词 ,无义。 10.实在;毕竟。 11.犹以。 12.通"奕"。大。 13.通"奕"。重,累。参见"亦世"。 14.通"易"。 15.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

: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见(見)jiàn ⒈看到看~。耳闻目~。〈引〉接触,遇到胶卷忌讳~光。病刚好,不要~寒。 ⒉看得出,显现出初~成效。已~分晓。 ⒊会面,会晤会~。接~。 ⒋看法,认识,扩大知识~解。~识。远~。不固执己~。 ⒌指明出处~上页。 ⒍助词。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莫~笑。别~怪。 ②用在动词前,〈表〉对说话人怎么样~教。请~谅。 ⒎用在"听"、"闻"、"看"等动词后,〈表〉效果听~了。看~了。 ⒏[见习]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现场实地工作实习~习生。 ⒐[见证]亲眼看到,可以作证的人。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 ⒑见xiàn。 见(見)xiàn ⒈显出,出现,显露表~。华佗再~。昙花一~。 见"儋藍"。 ④姓。三国吴有儋萌。见《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颜 (形声。从页,彦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颜,眉目之间也。--《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 额头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班固《汉书》 又如颜角(额角);颜题(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 面容,脸色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郑风》 又如颜状(容颜状貌);颜厚(面有惭色,难为情);颜貌(容貌) 体面,容誉 颜yán ⒈额~赤。〈引〉面容,容貌~面⊥~悦色。笑逐~开。无~见人。 ⒉色彩~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