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L 历叶

历叶的意思,历叶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20 08:16:10


词语 历叶
详细解释 1.历代,以往各代。
反义词
同义词
"历"开头的词语 历子 :1.宋制,料粮院掌发俸禄,有料钱录,据状注明各官授官日月,发给本人,凭以赴户部领支俸钱。
历指 :1.拶指。旧时一种酷刑。以绳穿五根小木棍,套入手指用力紧收。历,通"枥"。
历职 :1.谓先后连续任职。
历正 :1.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历运 :1.天象运行所显示的一个朝代的气数﹑命运。古代认为朝代的兴衰更迭与天象运行相应。
历阅 :1.遍读。
历远 :1.远行。 2.经历久长。
历元 :1.我国古代历法推算的起算点。古人一般以朔旦(一月之始)﹑冬至同在夜半的一天为历元。如又逢甲子日则更为理想。
历意 :1.在意,经意。
历叶 :1.历代,以往各代。
"叶"结尾的词语 柊叶 :1.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块状根状茎。叶基生,长达50厘米,有长柄。花紫色。生于山谷﹑密林下湿地。根﹑叶供药用,叶片可包粽。
针叶 :1.形状像针或鳞片的叶子﹐如松﹑柏﹑杉的叶子。
韵叶 :1.标韵字的叶形竹﹑木片。供作诗定韵之用。
竹叶 :1.竹的叶子。 2.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贞叶 :1.常青不凋之叶。
柞叶 :1.栎树叶。可饲蚕。
中叶 :1.中世;中期。
枝叶 :1.枝条和树叶。 2.喻同宗的旁支。 3.比喻臣僚,部属。 4.比喻从属的次要的事物。 5.喻琐碎﹑浮华的言词。 6.犹枝节。比喻在问题之外又派生出的新问题。
粘叶 :1.起始于宋代的一种古书装订形式。即所谓蝴蝶装。
燥叶 :1.枯叶。
"历"开头的成语 历世磨钝 :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同历世摩钝”。
历世摩钝 :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亦作历世磨钝”。
历日旷久 :经历的时间非常久。
历历在目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历历在耳 :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历历落落 :清清楚楚。指零乱不堪、参差不齐的样子。
历历可数 :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可以清楚地一个个或一件件数出来。
历历可考 :指可以清清楚楚的找到依据所在。
历历可见 :历历分明、清楚。看得清清楚楚。
历历可辨 :历历分明,清楚。可以清晰地辨别清楚。
"叶"结尾的成语 重熙累叶 :形容累世圣明有德,天下升平昌盛。同重熙累洽”。
御沟红叶 :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指红叶题诗的故事,后用以比喻男女奇缘。亦作御沟流叶”、红叶之题”。
雨条烟叶 :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缠绵。
有枝有叶 :形容真切详尽。
有枝添叶 :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移根接叶 :喻指牵引媒介。
移根换叶 :比喻彻底变换处境。
杨穿三叶 :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寻枝摘叶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西风落叶 :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释意: :历 (形声。从謪,厤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 历(歷、 ⒋曆、 ⒋厤)lì ⒈经过经~。~尽千辛万苦。 ⒉经过了的~史。~代。~年。~届。 ⒊遍,逐个,~览。~记。 ⒋指历法,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阳~。农~。也指记载年、月、日和节气等的书、表、册页~书。年~。画~。挂~。 ⒌ ⒍

:叶 (形声。从苃,枽声。植物的叶子。叶”,同协”,会意字,从十从口。本是两个字。本义草木之叶) 同本义 叶,草木之叶也。--《说》 其叶为胡蝶。--《列子·天瑞》。注散也。” 枝叶未有害。--《诗·大雅·荡》 又如叶尖(植物学名词。叶片的尖端部位);叶序(植物学名词,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芽(植物学名词。与花芽相对。发育后成为茎、枝及叶的芽);叶基(植物学名词 。叶片的下端靠近叶柄的部分) 比喻轻小、轻飘像叶子的东西 万里风波一叶舟。--李商隐《无题》 又如百叶窗;一叶扁舟 叶xié ⒈和恰,合,共同~和。~韵。~句。~谋。 叶(葉)yè ⒈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长在茎上,多为片状、绿色茶~。树~子。菜~儿。 ⒉像叶的~轮。铁~。百~窗。 ⒊ 时期清朝初~。二十世纪末~。 ⒋ 同 "页"。 ⒌ ⒍ 叶shè 1.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置县。 2.姓。春秋楚有叶公诸梁。见《左传.定公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