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M 磨治

磨治的意思,磨治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14 08:40:22


词语 磨治
详细解释 1.打磨治理。 2.磨砺;锻炼。 3.调治;调理。 4.折磨整治。
反义词
同义词
"磨"开头的词语 磨嘴皮子 :1.费口舌;说废话;毫无意义地争论。
磨子兵 :1.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
磨濯 :1.磨砺洗涤。
磨斵 :1.雕琢;雕饰。
磨琢 :1.犹琢磨。亦喻品德﹑文章的磨砺修饰。
磨转 :1.团团围住;围歼。 2.转,打圈子。
磨砖作镜 :1.见"磨砖成镜"。
磨砖成镜 :1.《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后用作比喻事情不能成功的典实。亦作"磨砖作镜"﹑"磨砖作镜"。
磨砖 :1.磨光的砖头。 2.比喻艰苦修行。
磨治 :1.打磨治理。 2.磨砺;锻炼。 3.调治;调理。 4.折磨整治。
"治"结尾的词语 追治 :1.追究处治。
斫治 :1.开辟修建。
致治 :1.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
诤治 :1.谓争着采取治国之道。诤﹐通"争"。
至治 :1.指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局面或时世。 2.最好的治理。
植治 :1.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等。如通过绿化固定沙丘﹑防止水土流失等。
针治 :1.针灸治病。
胗治 :1.诊断治疗。胗﹐同"诊"。
责治 :1.追究并惩处。
在治 :1.谓被依法究诘审理。
"磨"开头的成语 磨砖成镜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磨踵灭顶 :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同摩顶放踵”。
磨牙凿齿 :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磨牙吮血 :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磨形炼性 :指锻炼身心。
磨拳擦掌 :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激动、气愤的样子。
磨铅策蹇 :磨钝刀,鞭蹇驴。比喻勉力而为。
磨盘两圆 :比喻做人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磨礲浸灌 :切磋浸染。形容勤学苦练,始终不懈。同磨砻浸灌”。
磨礲砥砺 :指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也指磨砺锻炼。同磨砻砥砺”。
"治"结尾的成语 正理平治 :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宵旰图治 :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无为之治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无为而治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泛指以德化民。
唐虞之治 :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鸣琴而治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闵乱思治 :指怜悯乱世而思盼治世。
励精图治 :砺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励精求治 :振奋精神,尽力设法治好国家。
厉精图治 :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释意: :磨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同本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又如磨镜石(传说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 磨mó ⒈摩擦~刀。~墨。~擦。 ⒉阻碍,困难,纠缠~难。折~∶事多~。这孩子太~人。 ⒊消耗(时间)~洋工(做工不出力)。 ⒋消灭~灭。 ⒌ 磨mò ⒈将粮食等弄碎的工具电~。 ⒉将粮食等用磨弄碎~面粉。 ⒊掉转窄巷子不能~这种车。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昔禹治洪水。--郦道元《水经注》 民治渠。--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聊斋志异·小翠》 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史记·孝武本纪》 又如治酒(置办酒食);治步(修整仪容,举止合乎法度);治任(整理行装);治行(治严。整理行装);治缮(修缮);治茸(修缮) 治理;管理;统治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 治zhì ⒈管理~理。~家。抓纲~国。 ⒉处理,惩处、医疗、研究等~丧。处~。~罪。惩~。医~。~病。~学。~世之道。 ⒊整理,修整~装。~山。~水。~淮。整~。 ⒋太平,安定,跟"乱"相对国~。天下大~。 ⒌消灭病虫害~虫。~蝗。 ⒍〈古〉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县~。州~。府~。 ⒎ ⒏ ⒐ 治yí 1.古水名。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上游即今山西﹑河北境内的桑干河。下游东流入渤海。参阅《汉书.地理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