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C 常理

常理的意思,常理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6-01 11:48:17


词语 常理
详细解释 1.一般的规律。 2.通常的道理。
反义词 秘诀
同义词
"常"开头的词语 常满杯 :1.古杯名。
常满 :1.谓永远圆满充实。 2.古杯名。 3.古灯笼名。
常卖铺 :1.出售日常用品的店铺。
常卖 :1.谓串街叫卖常用物品。 2.指串街叫卖常用物品的小贩。
常论 :1.指普遍适用的道理和法则。 2.平庸的言论。
常伦 :1.伦常。 2.常序;常类。 3.一定的规律。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出现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或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上界的森林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树和落叶阔叶树混合组成。
常绿阔叶林 :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叶子寿命二三年以上,冬季不落叶,只是在春季长出新叶后才有部分老叶脱落,因此树冠常绿,如樟树林、楠树林、橘林等。
常律 :1.指诗词的一般格律。 2.通常的规则或法律。
常闾 :1.旧居;故里。
"理"结尾的词语 总理 :①中央政府首脑的名称之一。②有的政党、社团的领导人也称总理。如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总理。
总经理 :1.公司﹑银行等企业单位的总负责人。
自理 :1.为自己申诉。 2.自然而治。 3.自己承担或料理。
追理 :1.追查处理。
中国剩余定理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酌理 :1.斟酌事理。
征理 :1.召见审问。
政理 :①政治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②政治清明,上了轨道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至理 :1.犹真理;正常的道理。 2.最精深的道理。 3.犹至治。
章理 :1.显明的道理。
"常"开头的成语 常胜将军 :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常年累月 :长年累月。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
常鳞凡介 :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
常备不懈 :常时常;备防备,准备;懈懈怠,放松。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理"结尾的成语 置之不理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知情达理 :通人情,懂道理。
再做道理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再作道理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同再做道理”。
喻之以理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有条有理 :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迎刃而理 :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同迎刃而解”。
言之有理 :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成理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详情度理 :审察情由,推测事理。
释意: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裙子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常 cháng ①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②不变的;永久的~数。 ③时常;常常~来~往。 ④姓。 【常备不懈】时刻有所准备,丝毫不松懈。 【常备军】国家平时经常保持的正规军队。 【常规能源】广泛使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又称传统能源。 【常规战争】用常规武器进行的战争(区别于核战争)。 【常轨】正常的、平常的方法或途径。 【常量】考察过程中保持不变或只能取一个数值的量叫常量。如等速运动中的速度。 【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乔木层多为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在我国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 【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 【常数】固定不变的数值,如圆周率π。 【常数列】每一项都相等的数列,如1,1,1,…。 【常数项】在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4x-5,-5是常数项。 【常数项矩阵】参见【线性方程组】。 【常微分方程】数学的一门分科,研究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及解的性质。主要有定性理论、稳定性理论、解析理论等部分。 【常温动物】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受环境影响较小,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鸟类、哺乳类是常温动物。又称温血动物、恒温动物。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常用对数表】数学用表之一,供查找常用对数之用,列有正实数的常用对数的尾数数值。又叫常用对数的尾数表。简称对数表。 常cháng ⒈随时,时时时~。经~。~ ~在一起工作。 ⒉永久的,固定的~绿。~在。松柏~青。 ⒊规律,准则天行有~。 ⒋普通,一般通~。平~。反~。~识。~态。寻~。 ⒌〈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 ⒍〈古〉通"尝"。曾经。 ⒎

:理〈动〉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 理lǐ ⒈条纹。条理纹~。条~。有条有~。 ⒉事物的原由、规律、原则~由。道~。讲~∠~合法。 ⒊雕琢,加工玉石~璞(璞玉石)。〈引〉 ①办,治理,管理办~。~财。~家。~农事。 ②修整,整理修~。整~。~发。~书籍。 ⒋答,顾~睬。答~。置之不~。 ⒌注意,领会,了解~会。~解。 ⒍指自然科学,特指物理学~科。~学院。数~化。 ⒎ ⒏ ①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也指判断和推理等的能力~性认识。 ②指理智,道德丧失~性。 ⒐ ①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性的系统的知识。它是人们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能动地去改造世界正确的~论。 ②讨论,辩论是非曲直这事要~论清楚。 理lài 1.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