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J 假途灭虢

假途灭虢的意思,假途灭虢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13 02:03:29


词语 假途灭虢
详细解释 1.《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在灭虢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
反义词
同义词
"假"开头的词语 假座 :借用(某个场所)~俱乐部举办联谊会。
假作 :1.假装,装作。
假佐 :1.汉代诸府的文书官。
假卒 :1.休假的士兵。
假纵 :1.宽纵。
假搃 :1.假造,搃造。
假装 :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他继续干着手里的活儿,~没听见ㄧ~糊涂。
假妆 :1.假装,故意表现出一种动作或情况来掩饰真相。 2.假扮。
假助 :1.借助。
假钟 :1.即一口钟。指古代一种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以形如钟覆,故名。
"虢"结尾的词语 西虢 :1.古国名。周文王弟虢仲(一说虢叔)的封地﹐故城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平王东迁﹐随徙上阳(今河南省陕县)﹐改称南虢。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
小虢 :1.古国名。一说为羌族别种。
秦虢 :1.唐明皇时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的并称。宋蔡梦弼《草堂诗话》"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丽人行》,专言秦虢宴游之乐,末章有"当轩下马入锦茵,且莫近前丞相嗔"之句,当是谓杨国忠也。"后因用以比喻雅淡轻盈的女子。
两虢 :1.周文王弟虢仲虢叔的合称。
三虢 :1.古代虢国有东虢﹑西虢﹑北虢之分,先后为郑﹑秦﹑晋所灭。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一》◇亦泛称"三虢"。
起虢 :1.指我国古代神医扁鹊的故事。虢太子尸躡,扁鹊活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泛指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
南虢 :1.周时诸侯国名。本封于西虢,在陕西。平王东迁,徙于上阳,改称南虢。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假途灭虢 :1.《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在灭虢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
东虢 :1.西周诸侯国名。周武王封其弟虢叔于此,后为郑所灭。故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县境。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虢》。
"假"开头的成语 假誉驰声 :指没有真才实学,靠互相吹捧扬名。
假以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假惺惺 :假心假意的样子。
假戏真做 :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
假途灭虢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假手于人 :假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假仁假意 :伪装仁慈,其实内心奸恶。
假仁假义 :伪装仁慈善良。
假人假义 :伪装仁慈善良。
假人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虢"结尾的成语 假途灭虢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假道灭虢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释意: :假 (形声。从人。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同本义(跟真”相反) 假,非真也。--《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诱人的 假(叚)jiǎ ⒈虚伪的,不真实的,跟"真"相对说~话。造~山。~装正经。~仁~义。严惩卖~货。 ⒉利用,借用~公济私。~途灭虢(虢春秋时代的诸侯国)。 ⒊如果,倘若~如。~若。~使。 ⒋设想,据理推断~想。~说。~设。~定。 ⒌见jià。 假jià ⒈按规定的休息日或请求经批准暂时停止工作、学习的时间节~日。耍暑~。放~三天。请事~。休病~。 ⒉见jiǎ。 假xià 1.嘉,美。 假gé 1.至;到。 假xiá 1.远。 2.通"瑕"。缺点。 假jie 1.助词。

:途〈名〉 (形声。从辵,余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塼。--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 途tú ⒈道路~程。道~。路~。中~。天堑变通~。 ⒉ ⒊

:灭 (形声。从水,威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魏。--《战国策·魏策》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 灭(滅)miè ⒈熄,熄火~ 火。~灯。熄~。 ⒉使不存在~亡。消~。磨~。毁~。 ⒊淹没~顶。

:虢 (形声。从虎,寽声。本义虎所抓画之迹) 同本义 虢,虎所攫画明文也。--《说文》 周代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 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 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公元前665年为秦所灭 南虢,周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 北虢。虢仲后代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唐代州名 虢 猛烈;暴烈 虢guó周代诸侯国名 ①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河南省陕县东南。又称"东虢"。 ②在今河南省郑州西北。又称"西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