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Z 赭山

赭山的意思,赭山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15 06:39:52


词语 赭山
详细解释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浙江萧山东北。古与龛山隔钱塘江对峙,东接鳖子门,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龛山同处江南。 4.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安徽省芜湖市北郊。上有宋英宗治平二年建造的塔和相传为宋黄庭坚读书处的滴翠轩等名胜古迹,今已辟为公园。
反义词
同义词
"赭"开头的词语 赭支 :1.见"赭时"。
赭晕 :1.赤色的圆形斑痕。
赭衣 :1.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 2.指囚犯,罪人。
赭颜 :1.因酒醉而脸红。 2.指年轻人。因脸色红润,故称。
赭污 :1.《汉书.张敞传》"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旦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尽行法罚。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后以"赭污"指捕捉盗贼的权术。
赭徒 :1.囚徒,犯人。因身穿赭衣,故称。
赭时 :1.隋唐时中亚细亚的昭武九姓之一石国的异称。
赭石 :1.矿石,由氧化铁或含氧化铁﹑氧化锰等矿物的粘土构成,一般呈红褐色,也有土黄色或红色的。可作颜料。
赭绳 :1.古代木匠画线用的细绳,因色赤,故称。
赭山 :1.谓伐尽山上的树木。 2.指伐尽树木后光秃的山岭。 3.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浙江萧山东北。古与龛山隔钱塘江对峙,东接鳖子门,为江海门户,后江流北移,此山遂与龛山同处江南。 4.山名。因土石呈赭色,故称。在安徽省芜湖市北郊。上有宋英宗治平二年建造的塔和相传为宋黄庭坚读书处的滴翠轩等名胜古迹,今已辟为公园。
"山"结尾的词语 罪恶如山 :1.形容罪恶极多且重﹐犹如山积。
钟山 :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因南京古称金陵”,又称金陵山”;又因山石呈紫红色,阳光照映呈紫金色,故又名紫金山”。有三峰,中峰最高,海拔448米。西峰建有天文台。名胜古迹有明孝陵、中山陵、灵谷寺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终南山 :在陕西省西安市南。秦岭山峰之一,包括翠华山、圭峰山、南五台等峰。主峰海拔2604米。风景秀丽,有南山湫、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胜迹。为西安游览胜地。
枕山 :1.谓垫得很高的枕头。
涿涂山 :1.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车车尔勒格南部。
张孔山 :清代琴家。字合修,号半髯子,浙江人。学琴于冯彤云。咸丰年间在四川青城山中皇观当道士,后成为蜀派古琴的代表人物。1904年曾在武汉挂牌教琴,弟子甚多。所传琴曲有《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等。尤以《流水》著名。
轧荦山 :1.本为山名。《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母阿史德,为觋,居突厥中,祷子于轧荦山虏所谓斗战神者,既而妊。及生,有光照穹庐……母以神所命,遂字轧荦山。"后因指安禄山。
钻山 :1.打通山墙﹐与相邻的房子或游廊相接。
众喣飘山 :1.见"众喣漂山"。
众喣漂山 :1.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
"赭"开头的成语 赭衣塞路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山"结尾的成语 醉玉颓山 :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拄颊看山 :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拄笏西山 :形容在官而有闲情雅兴。亦为悠然自得的样子。
拄笏看山 :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重于泰山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众喣飘山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同众喣漂山”。
众喣漂山 :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执法如山 :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云雨巫山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称男女欢合。
释意: :赭 红土 赭,赤土也。--《说文》 偷长以赭污其衣裙。--《汉书·张敞传》 其土则丹青赭垩。--《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又如赭垩(红土与白土) 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赫如渥赭,公言赐爵。--《诗·邶风·简兮》 赭衣”的简称 田叔钳赭,志于夷戮。--《宋书》 又如赭徒(囚徒,犯人。因身穿赭衣,故称) 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 山名 赭zhě红土,红褐色~土。石色~黄。~石(一种矿物,可作颜料)。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