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J 将理

将理的意思,将理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6-01 10:37:42


词语 将理
详细解释 1.休养调理。
反义词
同义词
"将"开头的词语 将作少府 :1.官名。
将作监 :1.官署名。秦置将作,至北齐为将作寺。隋开皇二十年改将作寺为监。唐宋因之。亦为官名。
将作大匠 :1.官名。秦始置,称将作少府。西汉景帝时,改称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东汉﹑魏﹑晋沿置。南朝梁时改称大匠卿,北齐时改称将作寺大匠。自隋至辽,多称将作监大匠。元代设将作院院使,掌金﹑玉﹑织造﹑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制作。明初设将作司卿,不久废,其职掌并入工部。
将作长史 :1.官名。将作大匠之属官。
将佐 :1.将领及佐吏。
将助 :1.扶助;支持。
将种 :1.谓将门的后代。
将治 :1.调养治疗。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 :1.见"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1.将在军中,可以不受君命约束,便宜行事。语本《孙子.九变》"君命有所不受。"曹操注"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
"理"结尾的词语 总理 :①中央政府首脑的名称之一。②有的政党、社团的领导人也称总理。如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总理。
总经理 :1.公司﹑银行等企业单位的总负责人。
自理 :1.为自己申诉。 2.自然而治。 3.自己承担或料理。
追理 :1.追查处理。
中国剩余定理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酌理 :1.斟酌事理。
征理 :1.召见审问。
政理 :①政治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②政治清明,上了轨道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至理 :1.犹真理;正常的道理。 2.最精深的道理。 3.犹至治。
章理 :1.显明的道理。
"将"开头的成语 将遇良材 :良材本领高的人。大将遇上本领高的人。比喻两雄争斗,本领相当。
将遇良才 :将将领;良才高才。多指双方本领相当,能人碰上能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将胸比肚 :犹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将信将疑 :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将相之器 :将将帅;相宰相;器度量,才干。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将虾钓鳖 :比喻占人便宜。
将无做有 :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同将无作有”。
将无作有 :把没有的事情当作有。
"理"结尾的成语 置之不理 :之代词,它;理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知情达理 :通人情,懂道理。
再做道理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再作道理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同再做道理”。
喻之以理 :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有条有理 :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迎刃而理 :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同迎刃而解”。
言之有理 :说的话有道理。
言之成理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详情度理 :审察情由,推测事理。
释意: :将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扶持,扶助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奉行,秉承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 将(將)jiāng ⒈快要~要。她~去北京。 ⒉介词。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⒊拿,用,随顺~功补过。~计就计。 ⒋调养,保养~养。~息。 ⒌扶,持,带领出入相扶~。挈妇~雏。 ①对高级军官的称呼。 ②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军(又〈喻〉使人为难~了他一军)。 ⒍用语言刺激你把他~急了。 ⒎〈方〉兽类生子~驹子。~小猪儿。 ⒏副词。又,且~信~疑。 ⒐连词⊥,与,同暂伴月~影。 ⒑助词。用于动词"出来"、"起来"、"进去"等的中间跳~出来~起来。打~进去。迎~上去。 ⒒ ⒓ 将(將)jiàng ⒈带兵的人,高级武官~领。猛~。虎~。 ⒉敢想敢干的人闯~。 ⒊军衔名。在校级之上少~。上~。 ⒋统率,指挥~兵打仗。 将qiāng 1.愿;请。

:理〈动〉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 理lǐ ⒈条纹。条理纹~。条~。有条有~。 ⒉事物的原由、规律、原则~由。道~。讲~∠~合法。 ⒊雕琢,加工玉石~璞(璞玉石)。〈引〉 ①办,治理,管理办~。~财。~家。~农事。 ②修整,整理修~。整~。~发。~书籍。 ⒋答,顾~睬。答~。置之不~。 ⒌注意,领会,了解~会。~解。 ⒍指自然科学,特指物理学~科。~学院。数~化。 ⒎ ⒏ ①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也指判断和推理等的能力~性认识。 ②指理智,道德丧失~性。 ⒐ ①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性的系统的知识。它是人们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能动地去改造世界正确的~论。 ②讨论,辩论是非曲直这事要~论清楚。 理lài 1.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