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Z 朱夏

朱夏的意思,朱夏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13 05:50:43


词语 朱夏
详细解释 1.夏季。
反义词
同义词
"朱"开头的词语 朱] :1.红色的火焰。
朱fda3 :又称朱鹭”。鸟纲,fdcb?啤6亚地区特产鸟类。体羽白色,脸部、双翅、两脚及趾部朱红色,故名。生活在水边,平时栖于高树上,以鱼、虾、田螺等为食。数量稀少,已被列为濒危珍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组 :1.红色丝带。古代达官贵人用以系冠﹑佩玉﹑佩印之用,亦借指高官。
朱总 :1.红色的流苏。
朱自清(1898-1948) :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江苏扬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参加文学研究会。1922年参与组织中国新诗社,创办《诗》月刊。1931年留学英国。回国后编辑《文学季刊》杂志。1948年曾参加拒绝美援面粉宣言的签名活动。著有长诗《毁灭》,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有《朱自清全集》。
朱字诏 :1.皇帝用朱笔写的诏书。
朱字 :1.用朱砂写的字。多用以书写道经﹑符箓等。 2.指用朱砂书写的符咒。
朱紫相夺 :1.谓不同意见相互竞优。
朱紫交竞 :1.比喻不同流派互相竞争。
朱紫 :1.红色与紫色。 2.《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 3.比喻辞采。 4.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指供职高位。 5.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
"夏"结尾的词语 族夏 :1.周代乐章名。为钟鼓乐九夏之一。
章夏 :1.古乐曲名。 2.尧乐《大章》和禹乐《大夏》的并称。
早夏 :1.初夏。
坐夏 :1.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坐雨安居"。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朱夏 :1.夏季。
仲夏 :1.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因处夏季之中,故称。
中夏 :1.指华夏;中国。 2.指中原地区。 3.夏季之中,指农历五月◇亦指盛夏。
夷夏 :1.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2.指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
迎夏 :1.古代祭礼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应,故于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赤帝,迎接夏季到来。 2.指每逢夏日。
休夏 :1.谓夏日休闲。 2.指暑假。
"朱"开头的成语 朱云折槛 :朱云汉代人名。折槛折断栏杆。朱云折断了栏杆。形容敢于直言进谏。
朱衣使者 :指科举考试官。
朱衣点头 :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朱颜绿发 :指青春年少。
朱颜鹤发 :朱颜红润的脸§润的脸和像鹤羽毛一样白的头发。形容老年人精神焕发的样子。
朱颜翠发 :指青春年少。同朱颜绿发”。
朱弦三叹 :指称音乐的美妙。
朱雀玄武 :朱雀南方七星宿的总称。玄武北方七星宿的总称。形容阵容整齐。
朱槃玉敦 :珠槃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朱盘玉敦 :珠盘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
"夏"结尾的成语 五冬六夏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无间冬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无冬无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冬历夏 :指一年到头。
三冬二夏 :犹言三两年。
释意: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朱,赤心木,松柏属。--《说文》 指朱色的物品 …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穆天子传》 姓 朱孝纯子颍。(朱孝纯,字子颍,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当时任泰安知府,善诗画。)--清·姚鼐《登泰山记》 朱 朱色,大红色 。古代称为正色 网户朱缀。--《楚辞·招魂》 紫衣而朱冠。--《庄子·达生》 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墨子·明鬼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zhū ⒈大红色~门(〈古〉又用作豪门的代称)。 ⒉ 朱shū 1.见"朱提"。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夏xià ⒈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天。~种。 ⒉中国的古称华~。 ⒊朝代名。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代君主是禹。 ⒋ 夏jiǎ 1.木名。亦作"槚"﹑"榎"。参见"夏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