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词语 K 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的意思,抗美援朝战争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6-03 04:24:56


词语 抗美援朝战争
详细解释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保卫本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7月,以美国军队为主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于19日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军。同时,在国内掀起了抗美援朝的群众运动。1950年10月25日至次年6月10日为运动战阶段,经过五次战役,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由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为阵地防御战阶段,粉碎敌军的多次进攻和绞杀战”、细菌战等,迫使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反义词
同义词
"抗"开头的词语 抗租 :1.抗缴地租。
抗庄 :1.康庄。指四通八达的大路。抗,通"康"。
抗志 :1.高尚其志。 2.指高尚的志向。
抗争 :对抗;斗争据理~。
抗震 :①(建筑物、机器、仪表等)具有承受震动的性能。②对破坏性地震采取防御措施,尽量减轻生命财产的损失。
抗折 :1.古葬具。指抗席与抗木。 2.谓与之抗辩而使折服。
抗章 :1.向皇帝上奏章。
抗脏 :1.高亢耿直貌。
抗灾 :灾害发生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抗越 :1.谓声音高扬。
"争"结尾的词语 逐争 :1.争夺。
正义战争 :为反对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进行的战争。以符合和维护人民群众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特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有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等。
直争争 :1.笔直竖立貌。
战争 :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人类历史出现阶级以后的社会现象。是阶级间、民族间、国家间、政治集团间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以暴力手段反映政治实质。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战争的方式,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原则。有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两类。
自由竞争 :可以自由地进行资本投入、转移和商品买卖的竞争。实质是自由地追逐剩余价值的竞争。是16世纪至19世纪70年代,垄断前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据价值规律,在宏观调控下采取自由竞争的形式,优胜劣汰,以促进经济发展。
支楞楞争 :1.见"支楞"。
执争 :1.亦作"执挣"。 2.坚持己见,不妥协。 3.口角;争吵。
犹太战争 :古代罗马帝国镇压犹太人起义的战争。公元66年犹太人发动反罗马统治的起义,消灭驻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70年罗马军攻陷耶路撒冷,大批起义者被杀,七万余犹太人被卖为奴隶。132年犹太人再次发动起义,135年被镇压,几十万犹太人遇难,幸存者多被迫流亡他乡,犹太人从此流落到世界各地。
嚣争 :1.喧闹争吵。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而得名。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清军运兵船,并进攻驻守牙山的清军。8月,双方正式宣战,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战中受挫,日军分陆海两路进攻中国东北。次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不久,辽东半岛陷落。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因清政府的腐败而遭到失败。最后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抗"开头的成语 抗颜为师 :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
抗尘走俗 :抗举,引伸为表现;尘尘世;走跑;俗世俗。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争"结尾的成语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与世无争 :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蚁斗蜗争 :比喻微末的争斗。
蜗角之争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雀鼠之争 :指强暴侵凌引起的争讼。
你夺我争 :指相互争夺。亦作你争我斗”、你争我夺”。
面折庭争 :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面折廷争 :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面引廷争 :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门户之争 :宗派之间的争论。
释意: :抗〈动〉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 抗kàng ⒈抵挡,抵御~洪。抵~。~日战争。~美援朝(朝朝鲜)。〈引〉 ①拒绝,不顺从~拒从严。严查~命。严惩~税。 ②不妥协~诉。 ⒉相当,抵得过~衡。分庭~礼。 ⒊[抗议]声明己方意见,谴责对方的言行。 ⒋[抗战]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在我国特指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战八年胜利到。 抗gāng 1.用肩承物。 2.承担。 3.通"康"。参见"抗庄"。 抗káng 1.用肩承物。 2.承担。 3.通"康"。参见"抗庄"。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美,甘也。--《说文》 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 食必珍美。--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美酒;美甘甘(形容非常甘美或甜蜜);美味(美好的滋味;可口的食品);美食(味美的食品;吃味美的食物) 形貌好看,漂亮 美孟姜也。--《诗·鄘风·桑中》 美孟弋矣。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 美měi ⒈好,善~好。~丽。味~。价廉物~。 ⒉称赞赞~。 ⒊〈方〉高兴,得意~滋滋的。 ⒋

:援 (形声。从手,爰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援,引也。--《说文》 无然畔援。--《诗·大雅·皇矣》 不援其所不及。--《礼记·缁衣》 不援上。--《礼记·中庸》 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豆棚闲话》 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左传》 又如援及(动起);援推(引之使来,推之使去) 攀援 猱蝯善援。--《尔雅》 桃李之垂行者,莫之援也。--《吕氏春秋·下贤》 夫为四邻之援。--《国语·鲁语上》 猿猱欲渡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援yuán ⒈拉,拽,牵引攀~。~引。 ⒉引用~用。~例。 ⒊帮助,救助~助。求~。支~。 援huàn 1.见"畔援"。

:朝 chao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本义早晨)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赵、韩、魏闻之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 战(戰)zhàn ⒈打仗~争。《地道~》。《地雷~》。保家卫国,英勇善~。 ⒉发抖,极其害怕~栗。打~‘~。胆~心惊。~ ~兢兢。 ⒊ ⒋ ①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略上要藐视敌人。 ②有关战争全局的~略物资。 ③〈喻〉决定全局的策略~略措施。 ⒌ ⒍ ⒎ ⒏ ⒐ ①作战双方的接触线。 ②指某项工作系统或方面教育~线。思想~线。 ⒑

:争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同本义 争,彼此竞引物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明·刘基《卖柑者言》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辩论;争论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争(爭)zhēng ⒈夺,力求得到,互不相让~夺。~取。~先。~气。~斗。力~。为国~光。公平竞~。激烈竞~。 ⒉不同意见相辩~执。~辩。~论。~长论短。 ⒊〈方〉欠,差~十元钱。 ⒋怎么(多见于〈古〉诗词曲中)~奈。~不。~知晓。 争zhèng 1.通"诤"。诤谏;规劝。 2.通"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