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L 丽句清辞

丽句清辞的意思,丽句清辞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1:53


成语 丽句清辞
拼音 lì jù qīng cí
详细解释 华丽清新的辞句。同丽句清词”。
例子
出处
"丽"开头的词语 丽j :1.射中禽兽背部隆起的中心处。 2.比喻科举时中试得官。
丽罪 :1.被定罪。丽,通"罹"。
丽组 :1.美丽的丝带。
丽姿 :1.美丽的姿态。
丽着 :1.附着。
丽状 :1.附托形状。
丽瞩 :1.犹美观。
丽质 :(妇女)美好的品貌天生~。
丽正书院 :1.见"丽正修书院"。
丽正门 :1.宋元时京师内城的正南门。
"辞"结尾的词语 作辞 :1.谓称美其言辞。 2.告辞,告别。
祝辞 :1.向神灵谢过祈福。 2.祷告鬼神的文辞。 3.致棕之词。亦指棕词。
祝币史辞 :1.祝用币,史用辞。指古代帝王祈求免灾的祭祀典礼。
郑重其辞 :1.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诈辞 :1.诡诈的言辞。
转辞 :1.婉转的言辞。
致辞 :1.亦作"致词"。 2.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 3.犹致语。 4.现指在举行会议或某种仪式时请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讲话。
诤辞 :1.争讼之辞。诤﹐通"争"。
征辞 :1.证验其言辞;责问。 2.引证古人言辞。
轧辞 :1.委曲之辞。
"丽"开头的成语 丽藻春葩 :比喻美妙的言谈。
丽句清辞 :华丽清新的辞句。同丽句清词”。
丽句清词 :华丽清新的辞句。
"辞"结尾的成语 众口一辞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郑重其辞 :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
振振有辞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张大其辞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在所不辞 :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与世长辞 :辞告别⊥人世永别了。指去世。
隐约其辞 :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溢美之辞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谊不容辞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释意: :丽 通罹”。遭遇;落入 鱼丽于羢。--《诗·小雅·鱼丽》 丽水 丽 (形声。从鹿,丽声。其字本作丽”,后加鹿”,成为形声字。鹿形丽声,鹿成对,并驾。本义成群;结伴;成对) 成对◇作俪” 丽,两也。--《小尔雅·广言》 丽钩芒与骖蓐收兮。--《汉书·扬雄传上》。师古曰丽,并驾也。” 丽马一圉。--《周礼·夏官·校人》 良马五之。--《诗·鄘风·干旄》。孔颖达疏引三国魏·王肃曰夏后氏驾两谓之丽。” 丽(麗)lí ⒈ ⒉ 丽(麗)lì ⒈漂亮,好看~人。太美~。非常壮~。风和日~。 ⒉附着附~。 ⒊见likz。 丽lǐ 1.数目。

:句 gou (形声。从口。正当读今言钩,俗作勾。本义弯曲) 同本义 句,曲也。--《说文》。段注凡曲折之物,侈为倨,敛为句。考工记多言倨句。” 越子为左右句卒。--《左传·哀公十七年》 句兵欲无弹。--《考工记·庐人》 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考工记·弓人》 履句履者知地。--《庄子·田子方》。李注方也。” 句者毕出。--《礼记·月令》 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尚书大传》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 (草木出土时,弯的叫句,直的叫萌。)。又如句爪(钩形的尖爪);句枉(曲枝);句曲(弯 句jù ⒈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造~。疑问~。 ⒉量词两~话。 ⒊见gōu。 句gōu ⒈〈古〉同"勾"。 ⒉见jù㈡。 句gòu 1.通"彀"。张满弓。 2.见"句当"。 句qú 1.通"絧"。鞋头的装饰品。 2.通"斪"。见"句欘"。 句jiǔ 1.见"句婴"。

:清〈形〉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 清酤(清圣 清qīng ⒈明晰,纯洁透明,跟"浊"相对~楚。~晰。~水。~爽。天朗气~。 ⒉干净,洁净~洁。 ⒊安静,寂静~静。冷~。 ⒋太平澹然四海~。 ⒌不混杂,不混乱划~界限。分~是非。 ⒍单纯,不杂~白。~唱。~炒。 ⒎彻底查点~查。~理。~点。~仓。 ⒏除尽,除去不纯,整顿组织~除。~洗。~党。 ⒐公正廉明~廉。~官。 ⒑朝代名。清朝,公元1644-1911年。1616年建国为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建都北京。第一代君主是爱新觉罗·福临。 清qìng 1.凉,寒。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口供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 辞 cí ①优美的语言;言词~藻、修~。 ②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赋、楚~。 ③古体诗的一种《木兰~》。 ④告别;告辞~行。 ⑤辞职。 ⑥辞退解雇。 ⑦躲避;推托推~、不~劳苦。 【辞呈】向上级请求辞职的呈文。 【辞赋】文体名称『代时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辞指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赋是汉代的一种特定文体,它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又较多运用散 文手法,与辞已不相同。 【辞格】积极修辞的各种格式。如比喻、借代。又称修辞格。 【辞海】 ①书名。陆费逵等编。1936年中华书局初版。为综合性大型词典。收单字13000多,词语77000条左右,兼有字典和词典性质,通称旧辞海。 ②书名。辞海编辑委员会编。1965年出版未定稿,1979年出版三卷本,1980年出版缩印本。收单字14872个,词目91706条,内容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以及 各学科名词术语等。为常用的语文工具书。通称新辞海。1989年修订后再版。 【辞令】社交场合应对得体的话语外交~、善于~。又作词令。 【辞书】字典、辞典、百科全书、专科辞典的统称。 【辞源】 ①书名。陆尔奎等1908年编纂。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中国现代第一部综合性辞典,通称旧辞源。 ②书名。1979年出版。主要作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全书共收单字12890个,词语84134条,收词范围一般到鸦片战争为止。内容以旧有辞书 、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现代辞书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为常用的文史工具书。通称新辞源。 【辞藻】见【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