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M 秣马厉兵

秣马厉兵的意思,秣马厉兵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14 07:20:41


成语 秣马厉兵
拼音 mò mǎ lì bīng
详细解释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例子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秣"开头的词语 秣养 :1.饲养。
秣饲 :1.喂牲口。
秣马脂车 :1.喂饱马﹐给车轴涂好油脂。指准备作战。 2.指准备好交通工具。
秣马利兵 :1.喂饱战马﹐磨快兵器。谓做好作战准备。
秣马 :1.饲马。
秣蹇 :1.饲养蹇驴或驽马。
秣刍 :1.喂牲口的草。亦指准备饲料。
"兵"结尾的词语 作兵 :1.指担任维修任务的士兵。
卒兵 :1.士兵。
纵兵 :1.发兵;出兵。 2.放纵兵士。
主兵 :1.掌握兵权;统率部队。 2.当地筹建的兵力。与"客兵"相对。
侦察兵 :1.侦察敌情的兵士。
贼兵 :1.敌军或叛军。亦指敌军或叛军的士兵。
耫兵 :1.用兵。
足食足兵 :1.粮食﹑军备充足。
总兵 :1.集中军队;统领军队。 2.官名。明代遣将出征,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领军务。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渐成常驻武官,简称总兵。清因之,于各省置提督,提督下分设总兵官及副总兵官。总兵所辖者为镇,故亦称总镇。
驻兵 :1.驻扎军队。
"秣"开头的成语 秣马厉兵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兵"结尾的成语 足食足兵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整甲缮兵 :整顿甲胄,修理兵器。谓作好战备。
偃武休兵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偃武櫜兵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偃甲息兵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胸中甲兵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橐甲束兵 :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同櫜甲束兵”。
盛食厉兵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释意: :秣 (形声。从禾,末声。本义喂马的谷饲料) 同本义(如干草、植物、谷草) 骥病思偏秣。--杜甫《敬简王明府》 七日刍秣之式。--《周礼·天官》 又如刍秣(刍为喂牛羊的草饲料;秣为喂马的谷饲料) 秣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诗·周南·汉广》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秣马秣驹(本为喂马及驹,借指求婚);秣马(喂饱马匹);秣谷(用谷物喂马) 秣马厉兵 秣mò ⒈牲口的饲料粮~。 ⒉喂养(牲口)~马。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 的绳子);马褐(马 马(駌)mǎ ⒈家畜。耳小直立,面长,颈上缘有鬃,尾巴有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等。皮可制革。 ⒉通"码"筹~。 ⒊同类中比较大的~蜂(比蜜蜂大)。~勺(大勺)。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了。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祕。”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 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祸患;危险 降此大厉。--《诗·大雅·瞻卬》 又如厉阶(祸端) 恶鬼 晋侯梦大厉。--《左传·成公十年》 疠,瘟疫,传染病 盗贼 厉(厲)lì ⒈"砺"的本字。磨刀石泰山若~。〈引〉磨,磨练~兵秣马。以~其气。 ⒉严,严肃严~。声色俱~。 ⒊严格,切实~行节约。 ⒋勉励以~三军。 ⒌很,凶猛,猛烈~害。雷~风行。 ⒍祸患,桅降此大~ 厉lài 1.生癞疮;癞疮。 2.指生癞病的人。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