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N 内查外调

内查外调的意思,内查外调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04 14:46:31


成语 内查外调
拼音 nèi chá wài diào
详细解释 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例子
出处 《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内"开头的词语 内座 :1.星名。"五帝内座"的省称。
内作 :1.宫延内制造器物的作坊。
内族 :1.指皇家宗室。
内足 :1.谓家中富足。
内眦 :1.大眼角。
内子 :古时称别人的妻子或自己的妻子◇专用以称自己的妻子内子攀琪树,羌儿奏落梅|离家在外,内子时刻不忘儿女。
内资 :1.指任京朝官的资历。
内拙 :1.内心笨拙。
内状 :1.内廷文书。
内转 :1.地方官上调中央政府任职称"内转"。 2.音韵学术语。凡没有独立二等韵的韵摄叫做内转。宋元以来将切韵音系的韵部分为十六摄,其中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八摄为内转。
"调"结尾的词语 诸公调 :1.即诸宫调。
珍调 :1.犹言保重调养。
韵调 :1.气韵格调。 2.亦作"韵调"。音调。 3.引申为腔调。
左支右调 :1.谓支吾搪塞。
租庸调 :1.唐代对受田课丁征派的三种赋役的并称。导源于北魏到隋代的租﹑调﹑力役制度。凡丁男授田一顷﹐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岁输绢二匹﹐绫﹑絡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役人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租调皆免。唐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种承袭北魏的赋役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租调 :1.租和调。古代的税制。
字调 :1.字音的高低升降。也叫声调。
转调 :1.填词术语。即增损旧腔,转入新调。 2.音乐术语。在某调乐曲的中途临时转入他调。转调是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之一,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也叫变调或移调。
中调 :词调体式之一。因其篇幅长短适中,故称。通常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如《破阵子》、《渔家傲》、《苏幕遮》等。但也有少于五十九字的,如《七娘子》即五十八字(一为六十字)。
征调 :1.征集﹑调遣人员或物资。
"内"开头的成语 内助之贤 :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内忧外侮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同内忧外患”。
内忧外患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内修外攘 :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内外交困 :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内外夹攻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内视反听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内圣外王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内省不疚 :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内柔外刚 :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调"结尾的成语 左支右调 :指支吾搪塞。
众口难调 :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雨顺风调 :调调和;顺和协。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油腔滑调 :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不严肃。
瑟弄琴调 :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琴瑟失调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琴瑟不调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千古绝调 :犹千古绝唱。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
南腔北调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内查外调 :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释意: :内〈名〉 里面。与外”相对 一室之内。--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郗犹在帐内。--《世说新语·雅量》 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世说新语·贤媛》 一板内有重复。--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数里内无树。--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海内;关内;内牵(内中传递消息者)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动干戈于邦内。--《论语·季氏》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汉·贾谊《过秦论》 不 内nèi ⒈里面,跟"外"相对~面。~科。~情。屋~。国~。 ⒉旧称自己的妻为"内人"或"内子"。也用来称妻子家的亲属~弟。~侄女。 ⒊ ①心里。 ②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⒋ ⒌ ⒍ ⒎ ⒏ ①国内的事务(多指民政)~务部。 ②集体生活中,日常的室内事务整理~务。 ⒐〈古〉通"纳"。接纳,交纳。 内nà 1."纳"的古字。使进入;放入。 2."纳"的古字。接纳;容纳;釆纳。 3."纳"的古字。迎娶。 4."纳"的古字。交纳;进献。 5."纳"的古字。收藏。 6."纳"的古字。 补缀,弥补缝隙。 7.通"肭"。肥。 8.通"讷"。木讷,不善言辞。 内ruì 1.通"沬"∮流弯曲处或会合处。 2.通"枘"。榫头。

:査 (形声。从木,且声。本义木筏) cha 同本义。同楂” 有巨查浮于西海。--晋·王嘉《拾遗记·唐尧》 又如查影(筏影,船影);查头(船头) 树桩 树杈 查 审查,考查;检查 调查 在参考书中寻找 查 zha 渣滓 棍、 查 chá ①检查了解仔细地验看~收。 ②调查;了解~访。 ③翻检~资料。又见zhā。 【查理定律】〈理〉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降低)1℃,增加(减少)的压强等于它在0℃时压强的1/273。 【查理曼】(742-814)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曼帝国皇帝。在位期间与教皇结盟,对外进行武力扩张。800年由罗马教皇为之加冕称帝,号称罗马人的皇帝。使 法兰克王国变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曼帝国】即查理大帝帝国。中世纪西欧的早期封建帝国。由查理曼大帝建立。查理曼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统治期间,不断扩张,使法兰克王国成为西临大西洋,东至易 北河及波希米亚,北达北海,南抵埃布罗河及意大利中部的庞大帝国。因帝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查理死后很快分裂。 【查士丁尼法典】罗马帝国法律集、《国法大全》的组成部分。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篡。公元528年开始编写,529年编成10卷法典,534年又修订增补,编成12卷 新版法典。曾对欧洲法律和法学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查字法】〈语〉辞书条目及其它目录、索引等供人查检的编排方法。分形序法(包括部首法、四角号码法、笔画法等)、音序法(包括字母顺序、声母、韵母、声调顺序等) 、义序法(按意义类别排序等)。 查chá ⒈考察,审核~阅。检~。审~。调~。 查zhā ⒈姓。 查chái 1.见"查郎"。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外,远也。--《说文》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礼记·曲礼》 外骨内骨。--《周礼·考工记·梓人》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白居易《卖炭翁》 竹外桃花三两枝。--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周敦颐《爱莲说》 身外即战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外户(从外面关闭的大门);外祟(指外来的桅);外槨(棺材外的套 外wài ⒈跟"内"、"里"相对~面。~因。~部。校~。内~交困。内忧~患。 ⒉疏远的,别处的,非正式的~人。~地。~号。 ⒊指外国~宾。~贸。中~合资办工厂。 ⒋不在一定界限之内~加。此~。另~。 ⒌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甥。~孙女。 ⒍戏曲角色名,多演老年男子。 ⒎

:调 diao (形声。从言,周声。本义声音调和;协调) 盐或提拔官吏 调故吏。--《汉书·昭帝纪》。注谓发选也。” 调关东轻车锐卒。--《汉书·宣帝纪》 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汉书》 婿竟不调。--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调头(换地方;自主的妓女迁居);调职(公务员调换服务单位) 征用,提取,征发 特选横调。--《后汉书·左雄传》。注征也。” 又如调发(征发);调练(征调操练);调取(发命令取人) 调动 我是个调虎离山 调 diào ①调动;分派~离、~兵谴将。 ②曲调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而成的一组音二黄~、咏叹~。 ③调式;决定整首乐曲取音高低的类别f大~。 ④声调。也指说话、读书、朗诵的腔调。又见tiáo。 【调号】〈音〉音乐符号。指定乐曲主音高度的符号。五线谱中在g谱号、f谱号或c谱号上加升记号或降记号来标明,标记在各行谱表的最左方。简谱中用1=c或1=g等符号,标 记在乐曲的左上方。 【调虎离山】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乘机达到自己的目的。 【调遣】调派;分派。 【调式】〈音〉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组音(一般在七个音之内),并以某一个音为中心(即主音)、组成一个体系。如七声宫调式、自然大调式。 【调性】〈音〉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如以c音为主音的大调式称c大调;以a音为主音的小调式称a小调。 调tiáo ⒈配合均匀适当~色。~味。风~雨顺。 ⒉使和谐~解。~停(使争端平息)。 ⒊戏弄,挑逗~戏。~唆。~拨。~情。 ⒋顽皮,爱开玩笑~皮。 ⒌ ①配药。 ②调配,调整,使均匀适当~剂。~剂原料。 ⒍ 调zhōu 1.朝,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