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K 郐下无讥

郐下无讥的意思,郐下无讥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21 12:27:06


成语 郐下无讥
拼音 kuài xià wú jī
详细解释 指微不足道。
例子 陈大樽《明诗选》于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之列,此则大误。★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郐"开头的词语 郐下无讥 :1.《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讥"结尾的词语 自郐无讥 :1.见"自郐以下"。
襧讥 :1.亦作"褒讥"。 2.赞扬或批评。
怨讥 :1.讥讽。
严讥 :1.严格查问。
微讥 :1.见"微机"。
相讥 :1.相互嘲讽。
贻讥 :1.招致讥责。
忧谗畏讥 :1.担忧被谗言中伤。
诒讥 :1.被人耻笑﹐留下笑柄。
讪讥 :1.讪笑讥讽。
"郐"开头的成语 郐下无讥 :指微不足道。
"讥"结尾的成语 自郐无讥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忧谗畏讥 :担忧被谗言中伤。
郐下无讥 :指微不足道。
负俗之讥 :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同负俗之累”。
反唇相讥 :反唇回嘴、顶嘴。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释意: :郐 中国周朝国名 郐,祝融之后,妘姓所封浍洧之间,郑灭之。从邑,会声。--《说文》 公元前769年为郑所灭,在今河南密县东北。如郐下(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姓 郐(鄶)kuài周代诸侯国名,是个小国,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自~以下(〈喻〉其余的不值得一谈)。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靬》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 下xià ⒈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部。~面的。在楼~。〈引〉 ①时间、次序在后~午。~周。~页。~册。 ②级别低的~级。谦词~情。在~。正中~怀。 ③等级低,质量差~等品。这算~策。 ⒉低,跟"高"相对,由高到低分个高~。~楼梯。~山坡。〈引〉 ①投入,进入~矿井。~油锅。 ②去,往~乡。~车间。~基层。 ③结束,离开~课了。已~班。 ④投送,颁布~挑战书。~命令。 ⑤降落~小雨。~大雪。 ⑥向下面的~达文件。~放权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数城。 ⒋方面,方位两~商议。四~观望。 ⒌让,退相持不~。 ⒍减除,卸掉减~。除~。~妆。卸~货物。 ⒎在名词后。 ①〈表〉在里面水~。头发~。意~如何? ②〈表〉某个时节时~。而今眼目~。 ⒏在动词后。 ①〈表〉动作的趋向、继续停~来。说~去。 ②〈表〉关系教导~。关怀~。哺育(之)~。 ③〈表〉完成,结果准备~资料。打~了扎实的基础。 ⒐作出~决心。~结论。 ⒑用,使用~功夫。对症~药。 ⒒处所,范围乡~。手~。 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蛋。猪~崽了。 ⒔少于不~五十人。 ⒕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三~。挥动几~。 ⒖ ①人或物的去处、着落有了~落。 ②下降正在~落。 ⒗ ①江河的下游。 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③卑鄙龌龊~流无耻。 ⒘ ①人的结局(多含贬义)贪官的~场--死刑。 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 ③旧指到考场应考。 ⒙ 下jià 1.见"下借"。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讥 (形声。从言,幾声。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 同本义 讥,诽也。--《说文》 此何以书讥。--《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谴也。” 诛讥罢只。--《楚辞·大招》。注非也。” 二者交讥。--《史记·游侠传》。正义非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