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Y 雁过拔毛

雁过拔毛的意思,雁过拔毛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11 03:54:00


成语 雁过拔毛
拼音 yàn guò bá máo
详细解释 大雁飞过时也能拔下毛来。原形容武艺高超◇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
例子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他既没有那雁过拔毛的本事,就该悄悄儿走,怎么好好儿的把人家拆弄个稀烂。”
"雁"开头的词语 雁足书 :1.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唐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相传元郝经亦有雁足传书事。中统年间﹐郝经以宣慰副使使宋﹐被扣于真州﹐十六年不还。经畜一雁﹐甚驯。一日经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元主﹐元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宋亡。见明张萱《疑耀》卷二。
雁足镫 :1.亦作"雁足镫"。 2.见"雁足灯"。
雁足灯 :1.汉代宫灯。灯座刻有雁足形状。
雁足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因以雁足”指书信或传递书信的人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雁字 :1.亦作"鴈字"。 2.成列而飞的雁群。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故称。语出唐白居易《江楼晩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诗﹕"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3.像飞雁整齐而有秩序的行列。 4.犹雁序。比喻兄弟。
雁子堂 :1.《善见律》卷十﹕"高阁讲堂者﹐于大林作堂﹐堂形如雁子﹐一切具足﹐为佛作此堂也。"后因以"雁子堂"指佛堂。
雁子都 :1.亦作"鴈子都"。 2.唐末朱瑾指挥的一支部队名号。因其士兵双颊黥雁为饰﹐故称。
雁子 :1.亦作"鴈子"。 2.雏雁。
雁柱 :1.亦作"鴈柱"。 2.乐器筝上整齐排列的弦柱。 3.桥柱。
雁渚 :1.指雁常栖息的水中小块陆地。
"毛"结尾的词语 髭毛 :1.方言。谓毛发直竖张散。形容发怒﹑发脾气。
珠毛 :1.指孔雀尾端的毛。
鬃毛 :1.马﹑猪等动物颈部的长毛。
椶毛 :1.亦作"?毛"。 2.棕丝的俗称。棕榈树叶鞘的纤维,红褐色,坚韧而具弹性,是编结蓑衣﹑绳索等的原料。 3.元上都别殿的通称。又称椶殿,因用棕毛以代陶瓦,故称。
毡上拖毛 :1.毡为毛制﹐在毡上拖毛﹐则涩滞难行。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
燕毛 :1.古代祭祀后宴饮时,以须发的颜色别长幼的坐次,须发白年长者居上位。毛,须发。 2.泛指宴饮时年长者居上位的礼节。
眼遮毛 :1.方言。睫毛。
血毛 :1.指牲畜的血和毛。古代祭祀时用以荐鬼神。
髐毛 :1.见"髐旄"。
诸毛 :1.笔的别名。 2.指毛发。
"雁"开头的成语 雁影分飞 :比喻两相分离。
雁杳鱼沉 :比喻音信断绝。
雁塔新题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同雁塔题名”。
雁塔题名 :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雁素鱼笺 :指书信。
雁逝鱼沉 :比喻彼此音讯断绝。亦作雁断鱼沉”。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南燕北 :比喻两地分离。
雁默先烹 :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雁过留声 :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毛"结尾的成语 毡上拖毛 :氈为毛制,在氈上拖毛,则涩滞难行。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
饮血茹毛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雁过拨毛 :①比喻武艺高强。②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雁过拔毛 :大雁飞过时也能拔下毛来。原形容武艺高超◇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
雪鬓霜毛 :指老年人。同雪鬓霜鬟”。
洗髓伐毛 :清洗骨髓,削除毛发。比喻彻底涤除自身的污秽。有脱胎换骨的意思。
兔角龟毛 :兔生角,龟长毛。都是没有的事。比喻有名无实。
泰山鸿毛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轻于鸿毛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
轻若鸿毛 :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同轻于鸿毛”。
释意: :雁 (形声。从隹,从人,厂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雁,雁鸟也。--《说文》 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仪礼·士昏礼》 下大夫相见以雁。--《仪礼·士相见礼》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唐·杜甫《遣兴五首》 又如雁塔题名(借指考中进士);雁杳鱼沉(雁字鱼书。杳无音信);雁天(雁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雁户(指漂泊异乡居处无定的民户。雁因时迁徙,故以雁为喻);雁奴(在 雁群中专司警戒的雁);雁字(雁飞 雁(鴈)yàn候鸟。有鸿~、豆~等多种。形状略像鹅,嘴扁平,腿短,羽毛多为淡褐色,群居水边,飞时排列为"人"字或"一"字队形。常说的大雁,多指"鸿雁"。雁已是受保 护的珍稀之鸟,禁止猎杀。

:过 古国名 处浇于过,处豷于戈。--《左传·襄公四年》 姓,过国之后 过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唈声。本义走过,经过)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 过(過)guò ⒈经历,经历某个空间、时间、地点~去。经~。走~。度~。~节。~桥。~河。 ⒉进行某种处理~磅。~滤。~目。 ⒊超越,超出某种范围或限度胜~。太~分。莫~火。~于激动。刚刚~期。已~半数。 ⒋转移,传递,交往~户。~电。~从。 ⒌错误~失。~错。知~必改。 ⒍用在动词后面。 ①助词。〈表〉曾经或完毕看见~。去~了。曾用~。吃~了。 ②与"来"、"去"连用,〈表〉趋向搬~来。走~去。 ⒎ ⒏ ①花费太多。 ②辜负。 ⒐ ⒑ ⒒ ⒓ ⒔ 过(過)guō姓。 过huò 1.车的盛膏器。 2.通"祸"。灾祸。

:拔 (形声。从手,犮(蹢??)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拔,擢也。--《说文》 拔,引也。--《苍颉篇》 确乎其不可拔。--《易·乾》。郑注移也。” 拔河。--《封氏见闻录》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又 拔剑切而啖之。 又 拔剑撞而破之。 拔刃奋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拔毛;拔草;拔秧 盐;提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 拔 bā ①拉出;抽出~草。 ②吸出~火罐。 ③选择选~干部。 ④向高提~苗助长。 ⑤超出;高出海~。 【拔刀相助】看到别人遇有危险而仗义援救。形容见义勇为。又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拔高】 ①提高。 ②有意抬高人物或作品等的地位。 【拔河】一种体育活动。比赛时在地上划两线为河界,由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执绳的一端,以把对方拉过河界为胜。 【拔节期】禾谷类作物生长过程中,茎的节间向上迅速伸长的时期。一般以全田50%以上植株的第一茎节露出地面1.5-2.5厘米作标志。此时植株生长快,需要大量水分、养料 。 【拔苗助长】比喻只求速成,结果适得其反。又作揠(yà)苗助长。 【拔山扛(gāng)鼎(dǐng)】能把山举起来,把鼎扛起来。形容力大气壮。鼎古代多用青铜制成的炊器。多为圆形,三足两耳。 【拔擢(zhuó)】提拔;盐。 拔bá 1.抽出;拽出。 2.选取;提拔。 3.超出;突起。 4.攻取;攻伐。 5.移易;动摇。 6.脱离,摆脱。 7.拯救;解救。 8.辅助;扶持;扶植。 9.回转;调转。 10. 拨开。 11.裂开。参见"拔缝"。 12.丢弃。参见"拔城"。 13.分散。参见"拔摋"。 14.舍止。 15.吸出。 16.尽。 17.疾速;突然。参见"拔来报往"﹑"拔起"。 18.箭的末端。 19.通"跋"。践踏。 20.通"跋"。见"拔扈"。 21.通"跋"。见"拔涉"。 22.通"茇"。参见"拔舍"。 拔bèi 1.枝叶茂盛貌。 拔fá 1.草名。

:毛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毛máo ⒈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羽~。牛~。鸭~。枇杷叶背面有绒~。 ⒉特指头发鬓~。 ⒊像毛的东西 ①指庄稼草木等不~(未开垦,不长庄稼等)之地。 ②东西上长的霉菌久没见太阳,皮鞋上都长~了。 ⒋皮的,毛织品~货。~线衣。 ⒌粗糙,没有加工的~糙。~坯。 ⒍粗略,估计的~重。~利。 ⒎慌忙,急躁~ ~腾腾。~里~躁。 ⒏惊慌,恐惧她吓~了。他心里发~。 ⒐小,细~孩子。正下~ ~雨。 ⒑我国货币"角"的别称五~钱。 ⒒ 毛mào 1.人体和动植物表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禽类的羽毛。 2.特指须发。 3.借指兽类。 4.指带毛的兽皮。 5.(又读mào)谓选择牲畜的毛色。 6.去毛。参见"毛炰" 。 7.指地面所生的植物。多指农作物。 8.特指物体上长的霉菌。多呈丝状,丛生。 9.比喻多而细碎。参见"毛举"﹑"毛起"。 10.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11.未 经加工的;粗糙。 12.凝。多指物象。 13.粗略的;不纯净的。 14.粗率,不细心。参见"毛手毛脚"。 15.无。 16.方言。谓货币贬值。 17.见"毛腰"。 18.谓惊慌 。 19.副词。大约;约摸。 20.通"牦"。牦牛尾。 21.方言。恼怒,发火。 22.古兵器名。 23.中国辅币"角"的俗称。 24.中医学术语。指较浮的脉象。 25.周畿内 采邑名。姬姓。文王子叔郑为始封之君,世称毛公。西周时其地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东迁后在今河南洛阳附近的宜阳。参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四年》。 2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