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Y 隐若敌国

隐若敌国的意思,隐若敌国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4-29 11:04:23


成语 隐若敌国
拼音 yǐn ruò dí guó
详细解释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例子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隐"开头的词语 隐坐 :1.稳坐﹐静坐。隐﹐用同"稳"。
隐拙 :1.犹藏拙。 2.工稳朴拙。
隐重 :1.威重﹐深沉稳重。隐﹐用同"稳"。
隐衷 :藏在内心难以出口的话很难知道她的隐衷。
隐滞 :1.隐居不仕。 2.谓仕宦不得升进﹐或志不得伸。
隐治 :1.指无处申诉的冤案。
隐帙 :1.冷僻少见不为人知的书籍。
隐志 :1.隐而不露的意向。
隐知 :1.谓隐藏其智。知﹐通"智"。
隐正 :1.威重清正。
"国"结尾的词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 :简称中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113亿(1990年)。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族约占总人口93%。通行汉语。全国划分为四个直辖市、二十三个省、五个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在我国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特别行政区。首都北京。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个阶梯。山地占三分之二,平原占三分之一。地跨热、亚热、温三带。煤、石油等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华民国 :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称中华民国。此后,政权先后落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于1949年推翻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帝国 :袁世凯恢复帝制时的国号。详洪宪帝制”(560页)。
柱国 :1.国都。 2.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楚的最高武官。唐以后沿用作勋官的称号。 3.指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驻在国 :1.外交人员所居留的国家。
轴心国 :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侵略同盟的法西斯德、意、日三国。1936年10月,德、意签约结盟,称柏林罗马轴心”。同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也参加这个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国于1940年2月又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公开的军事同盟。
中国 :①古时含义不一。或指京师,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以其在四夷之中)。华夏族、汉族多在黄河南、北建都,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19世纪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全部领土。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重国 :1.古代多指重要的或强大的侯国。 2.谓使国家强盛。
竺国 :1.天竺。古印度的别称。
诛国 :1.被讨伐的国家。
"隐"开头的成语 隐占身体 :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隐约其辞 :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
隐约其词 :指语意隐晦不明或说话躲躲闪闪。亦作隐约其辞”。
隐隐约约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凝,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隐姓埋名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隐天蔽日 :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隐若敌国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隐忍不言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隐忍不发 :隐忍勉强忍耐,把事情藏在心里。把事情藏在心里不说。
隐然敌国 :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同隐若敌国”。
"国"结尾的成语 周游列国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指走遍各地。
舟中敌国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裕民足国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
于家为国 :为国家为人民。
隐若敌国 :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隐然敌国 :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同隐若敌国”。
以身殉国 :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
以身许国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以身报国 :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兴邦立国 :邦国家。建立并振兴国家。
释意: :隐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范仲淹《岳阳楼 隐(? ⒈藏匿,潜伏,不显露~藏。~匿。~伏。~居。~患。 ⒉不明显,不清楚~痛。~约其辞。 ⒊不说出来,不让人知道~讳。~情。~瞒。 隐yìn 1.依据;凭依。 2.筑,击。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焌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如同;像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若ruò ⒈如,像,似乎欣喜~狂。~明~暗。~即~离。 ⒉如果,假如~是。天~有情天亦老。 ⒊你,你的~辈。~翁(你的父亲)。 ⒋奈~之何? ⒌ ⒍ 若rě 1.见"般若"。 2.见"若干"。

:敌 (形声。从攴,啇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抵抗;抵挡 (司马懿)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 敌 dí ①仇敌~人、抗~。 ②对抗;抵拒所向无~。 ③同等;相当势均力~。 【敌敌畏】〈外〉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为稍带芳香臭体的无色透明液体。 【敌酋】敌人的头子。 【敌人】敌对的人或敌对的方面。

: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