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C 草木知威

草木知威的意思,草木知威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14 10:45:07


成语 草木知威
拼音 cǎo mù zhī wēi
详细解释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例子
出处 《新唐书·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木亦知尔威名。”
"草"开头的词语 草座 :1.用稻草蒲草等编制的坐垫。僧尼多用之。
草奏 :1.草拟奏章。 2.草拟的奏章。
草字 :1.谓书写草率的字。 2.谦言自己写的字。 3.即草书『字字体的一种。《新唐书.艺文志一》着录裴行俭《草字杂体》。参见"草书"。 4.对自己表字的谦称。
草子 :1.草籽。草本植物的果实。 2.指紫云英等绿肥作物。 3.寒热时疫,即瘴。
草酌 :1.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辞。
草稕儿 :1.乡村酒店用作酒幌的草帘。
草篆 :1.汉字书体的一种。篆貌隶骨,笔势飞举,刚劲有力『魏宫阙题署多用之。
草莇 :1.草根。
草猪 :1.方言。母猪。
草帚儿 :1.即草稕儿。
"威"结尾的词语 助威 :1.帮助增加威势。
专威 :1.独擅威势。
震主之威 :1.谓使君主畏忌的威势。
震威 :1.谓以威势使人震恐。
杖威 :1.谓凭恃威权。
尊威 :1.称对方威严的敬词。
制威 :1.犹擅权。
信威 :1.显示威力。信,通"伸"。
作威 :1.谓利用威权滥施刑罚。 2.指野兽发威,怒吼。
执威 :1.谓施行刑罚。
"草"开头的成语 草衣木食 :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草偃风行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草偃风从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同风行草偃”。
草行露宿 :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远路的人艰苦和匆忙的情形。
草头天子 :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草蛇灰线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草藄禽猘 :藄除草;猘杀。如同割除野草,捕杀禽兽一般。比喻肆意屠戮,无所顾惜。
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草木愚夫 :旧时农民的谦称。象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人对农民的蔑称。
草木萧疏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威"结尾的成语 作福作威 :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势。
耀武扬威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养锐蓄威 :培植威力,积蓄锐气。同养威蓄锐”。
扬武耀威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下马威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下车作威 :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克爱克威 :指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狐藉虎威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 :假借↑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释意: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魏学洢《核舟 木mù ⒈树栽植树~。封山育林,禁止伐~。 ⒉指木料,砍下的成材的树~头。~材。 ⒊用木料制成的~器家具。~牛流马。 ⒋质朴,朴实此人~实。 ⒌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嘴唇发~。 ⒍棺材寿~。行将就~。 ⒎五行(金~水火土)之一。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威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 (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 威wēi ⒈尊严,声誉,名望~严。声~。权~。~望。 ⒉使人敬畏的力量或气势~力。~风。示~。~振四海。 ⒊凭借力量或势力~协。~慑,~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