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Z 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的意思,正始之音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4-28 13:27:32


成语 正始之音
拼音 zhèng shǐ zhī yīn
详细解释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例子 ~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唐·白居易《五弦弹》诗)
出处 《晋书·卫玠传》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
"正"开头的词语 正坐 :1.端坐;正身而坐。
正卒 :1.周代军制,每户出一人编成正式兵员﹐谓之正卒。 2.汉代徭役之一。男子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都得服役。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个月,称为更卒。每人按一定次序轮流到京师服役一年,称为正卒。
正宗 :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派◇也指行业、学术、思想的嫡传正派或传统事物正宗传人|武林正宗。
正着 :1.见"正着"。
正昼 :1.犹言大白天。
正中下怀 :正合自己的心意方才所言,正中下怀。
正中 :1.正当中。 2.谓日当天之中。指正午时分。
正治 :1.治理;整治。
正直 :1.公正无私;刚直坦率。 2.指正直的人。 3.纠正邪曲而使之正直。 4.不偏斜,不弯曲。
正正堂堂 :1.形容正大光明。
"音"结尾的词语 足音 :1.脚步声。
转音 :1.指声或韵变转的语音。
浊音 :1.语音学名词。辅音的一类。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乐音。一般用以指重而混浊的声音。
征音 :1.指宫﹑商﹑角﹑征﹑羽五音中的征音级。
郑音 :1.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郑卫之音 :春秋战国时的郑、卫地域的音乐,细腻柔美,与正统的雅乐不同,被斥为靡靡之音◇常用郑卫之音”指淫靡之乐或靡丽的文风郑卫之音不录|王沉醉于郑卫之音。
至音 :1.最美妙的音乐。
字音 :1.文字的读音。
注音 :1.用同音字或符号等表明文字的读音。
重唇音 :1.音韵学术语。即"双唇塞音"和"双唇鼻音"。上下唇紧闭或接触以节制外出之气息而成。如"三十六字母"中之帮(b)[p]﹑滂(p)[p]﹑并[b]﹑明(m)[m]四母。
"正"开头的成语 正中下怀 :正合自己的心意。
正中己怀 :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正直无邪 :公正而无私心。
正直无私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正正之旗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正正堂堂 :本指正正的旗号,堂堂的阵容。现形容正大光明。
正正气气 :正派。
正正经经 :①严肃而认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正颜厉色 :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
正言直谏 :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
"音"结尾的成语 众啄同音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郑卫之音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正声雅音 :纯正优雅的音乐。
异口同音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一口同音 :犹言众口一词。
一锤定音 :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一槌定音 :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同一锤定音”。
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弦外有音 :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
释意: :正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箭靶的中心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引申为目标 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正 通征” 征税 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唯加田无国正。--《周礼·夏官·司勋》 谨正盐筴。--《管子·海王》。李哲明云正,税也,正、征古字通用。” 出兵,征讨 正zhèng ⒈在中间,不偏不斜~中。~午。~厅。~东。~前方。〈引〉 ①合符法则的,规矩的~道。~派。~当。~楷。 ②图形的各边长度相等,各个角的大小也相等的~方形。~三角形。 ①端庄,正派~经样。他是~经人。 ②正当,合格办~经事。买~经货。 ⒉言行好,办事公道~直。公~。品质~。光明~大。 ⒊纯,不杂~红。~宗川味。 ⒋副词。恰,合适~打八点钟。他来得~好。 ⒌副词。〈表〉动作在进行中~在研究。~在办理。~下着雨。 ⒍改掉偏差或错误~误。改~。纠~。矫~。 ⒎使不歪斜~一~帽子。 ⒏〈表〉相对两个面之积极的或主要的一面,跟"反"、"负"、"副"等相对~面。~比。~电。~极。~数。~职。~本。~件。 ⒐ ⒑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⒘ ⒙ 正zhēng正月,夏历每年的第一个月新~。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始,女之初也。--《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 无名天地之始。--《老子》。注始者,道本也。” 始求深也。--《易·恒》。虞注乾为始。” 君子慎始。--《礼记·经解》 礼始于冠。--《礼记·昏义》。注犹根也。” 天地者,生之始也。--《荀子·王制》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始缢即气绝。--方苞《狱中杂记 始shǐ ⒈起头,最初,当初开~。~祖。~信圣贤之道。 ⒉才,方才事毕~返。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 音yīn ⒈声声~。 ⒉消息~讯。佳~。 ⒊音节,听觉上感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一字一~。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