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成语 G 纲目不疏

纲目不疏的意思,纲目不疏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11 02:20:29


成语 纲目不疏
拼音 gāng mù bù shū
详细解释 比喻法令细密。
例子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纲"开头的词语
"疏"结尾的词语 志广才疏 :1.犹志大才疏。
志大才疏 :也作才疏志大”。志向很大但能力很低安礼曰禧(徐禧)志大才疏,必误国。”
章疏 :1.旧时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
奏疏 :1.奏章。 2.向帝王上书言事。
注疏 :1.注和疏的并称。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2.记述,记载。
拙疏 :1.亦作"拙痚"。 2.钝拙粗疏。
周疏 :1.繁密与疏越。
责疏 :1.责备数说。
直疏 :1.谓直接记录。
属疏 :1.谓宗族关系疏远。
"纲"开头的成语 纲提领挈 :提起网纲,挈住裘领。比喻抓住要领。
纲挈目张 :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
纲目不疏 :比喻法令细密。
纲举目张 :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纲纪废弛 :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不振。
"疏"结尾的成语 志广才疏 :犹志大才疏。
志大才疏 :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够。
枝叶扶疏 :①形容枝叶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②比喻分析事理详明缜密。③比喻兴旺发展。
意广才疏 :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学浅才疏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人地生疏 :人事不熟,地方陌生。指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事和地理都不熟悉。
纲目不疏 :比喻法令细密。
德薄才疏 :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草木萧疏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百密一疏 :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
释意: :纲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同本义 纲,维紘绳也。--《说文》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四方之纲。--《诗·大雅·卷阿》 举其宏纲。--《书·序》 纪纲之仆。--《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韩非记·外储说右下》 又如纲挈目张(犹纲举目张);纲提领挈(提起网纲,挈住裘领。比喻抓住要领) 事物的关键部分,事理的要 纲(緑)gāng ⒈鱼网上的总绳网之~。〈引〉事物的关键部分~要。提~挈领。~举目张。 ⒉唐、宋时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编组,每批的车辆、船只计数编号叫做"一纲"茶~。花石~。生辰~。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目 目mù ⒈眼睛~不暇接。有~共睹。 ⒉看众~睽睽。众~昭彰。 ⒊孔,网眼网~。纲举~张。 ⒋名称,标题~录。书~。题~。 ⒌条文,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大纲细~。 ⒍ ⒎ ⒏ ⒐ ①射击、攻击或寻找的对象对准~标。 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奋斗的~标。 ⒑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疏 (会意。疋”有通的意思。本义疏导,开通) 同本义 疏,通也。--《说文》。疋者,破包足动也。孕则塞,生则通。因转注为开通分远之谊,俗字作痚,故汉疏广之后,隐其半为束氏。 疏为川谷,以导其气。--《国语·周语》。注通也。” 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 疏为川渎、沟洫、陂池。--《柳宗元《天说》 水之利害,自古而然。禹疏沟洫,随山浚川。--《史记·河渠书赞》 又如疏决(疏浚;开通);疏漏(漏水);疏源(疏通水源);疏瀹(疏浚,疏通);疏辟(疏通开浚);疏涤(疏浚清理;疏通清除);疏治(疏通治理);疏凿(打通阻塞 疏shū ⒈去掉阻塞,使畅通~通。~导。~河道。 ⒉分,分散~队。~散。 ⒊稀,不密稀~。~星。~落。 ⒋不亲密~远。 ⒌粗~食。 ⒍粗心,不周密~忽。~漏。 ⒎不熟悉生~。 ⒏空虚,不实空~。才~学浅。 ⒐注释古文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或说明~证。注~。 ⒑分条陈述。旧时又指给皇帝的奏议奏~。 疏shù 1.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 2.奏章。 3.指上奏章。 4.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 5.引申为阐释。 6.指书信。 7.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祈祷文。 8.旧时募 化用的簿册。 9.指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