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C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

更新时间:2024-05-03 13:32:55


诗人: 仓央嘉措
简介: 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朝代:

文学成就

  歌综述

  是藏族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译本公开发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种,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英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于道泉教授于藏文原诗下注以汉意,又译为汉文和英文。汉译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实准确并保持原诗风姿,再加上赵元任博士的国际音标注音,树立了科学地记录整理和翻译藏族文学作品的典范。仓央嘉措在藏族诗歌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了新的诗风,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

  仓央嘉措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他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

  内容之美

  仓央嘉措的诗歌表现了他短暂而传奇一生的爱与憎、 苦与乐、 行与思、 感与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主题积极深刻,其思想内容上的特点主要如下:

  大胆的写实性。仓央嘉措是宗教领袖人物, 但他敢于写出自己的现实行动、 内心感受和生活理想, 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挑战, 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真挚的情感性。仓央嘉措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 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

  深刻的哲理性。仓央嘉措的诗歌, 有不少在叙事的同时,概括出丰富的人生哲理, 通俗中透着深刻, 给读者以启发。

  形式之美

  和谐的音乐美。仓央嘉措的诗歌运用了语言本身的抑扬节奏和藏族“谐体” 民歌的特点, 使诗歌韵律极强, 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 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悦耳。主要表现在: 一是运用民歌“谐体” 的特点和语音的抑扬顿挫来体现韵律美。仓诗大多每首四句, 每句六个音节, 句法整齐, 每两个音节一“顿” ,每句分为三个“顿” , 即“四句六音三顿” , 再加上一、 三句表示语气未完的“扬式” 和二、 四句收尾的“降式” ,就显得节奏清晰,起伏跌宕,简短有力, 形成一种优美的音乐效果。

  悠远的意境美。仓央嘉措的诗歌大量地运用了比拟、 双关、 象征、 排比等手法, 以此烘托渲染气氛, 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创设出悠远的艺术境界, 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仓央嘉措堪称使用意象传情达意的巨匠,诗歌作品中各类意象比比皆是。事实上,意象的丰富性已经构成了仓央嘉措诗歌的显著特点之一。

  通俗的自然美。仓央嘉措所处的时代, 文人多受“年阿” 诗体的影响,崇尚典雅深奥、 讲求词藻堆砌之风盛行, 而他却坚持将通俗的语言写入诗篇, 使《情歌》 语言简洁清新,平淡质朴,自然流畅, 柔美委婉。

参考资料:

1、白明琦. 仓央嘉措诗歌特点及其成因[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3(06):138-140.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在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邬坚岭一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仓央嘉措的本籍是门巴族。仓央嘉措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原名计美多吉协加衮钦,自幼随母亲劳动。但是早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二十五日的时候,在刚刚重建竣工的布达拉宫里,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他的亲信弟子桑杰嘉措,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掌管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事务,秘不发丧,向外界宣布,达赖喇嘛已“入定”,进行无限期的修行,静居高阁,不见来人,一切事务均由“第巴”负责处理。在藏语里,第巴的意思是由达赖任命、管理卫藏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俗称“藏王”,当时的第巴就是桑杰嘉措。桑杰嘉措一面欺瞒僧侣民众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间寻找转世灵童,这样,日后一旦真相败露,也能马上迎六世达赖入宫。寻找转世灵童的地点,选在了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这里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并且那里的人们大多信奉红教,即藏传佛教的宁玛派,诞生一个黄教教主出来,将有利于黄教势力的扩大。按照当时黄教的规矩,哪个婴儿抓取了前世达赖的遗物,即证明是达赖转生。一名叫仓央嘉措的农奴之子就这样被选中,但桑杰嘉措的使者并没有把意图告诉孩子的父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桑杰嘉措找到仓央嘉措。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从俘虏那里偶然得知西藏五世达赖已圆寂多年。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是噶尔丹,他早年赴西藏“投达赖喇嘛,习沙门法”,与当时正在学习的桑杰嘉措过往甚密。两人分别执掌蒙藏大权后,桑杰嘉措一直期望联合噶尔丹的部队增强黄教的实力。因此准噶尔部的俘虏才知晓拉萨的内幕。康熙十分愤怒,致书严厉责问桑杰嘉措。桑杰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派人去门巴迎接转世灵童。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时仓央嘉措已14岁。时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浪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年)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十月二十五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喇嘛时期

  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受到严格监督学经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经师则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恳求他继续学经,生怕被第巴责骂。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仓央嘉措难以适应。

  仓央嘉措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并无实权。第巴独掌大权已久,达赖喇嘛只能作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抑郁,索性纵情声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歌写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据传说记载,他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再后来,竟“身穿绸缎便装,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

  政治冲突

  此时的西藏,政局动荡,政治矛盾已到达了极其尖锐的时期。早在明末清初,黄教为取得西藏统治权,联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用武力击败了当时执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玛噶举派。但和硕特部军队在西藏取得胜利后,长期屯驻当地不退,黄教与和硕特部实力悬殊,始终不能夺回大权。五世达赖圆寂后,桑结嘉措便开始了与和硕特汗王的斗争。如今的一些藏族历史研究者认为,桑结嘉措受到历代诟病的行为,都是为了击败和硕特部以获得民族自治,比如密不发丧,以五世达赖名义向清政府请封为王,借助准噶尔军事力量等等,不能简单地视作个人篡权阴谋。

  康熙四十年(1701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即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桑结嘉措终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秘密派人在和硕特首领拉藏汗的饭中下毒,却被发现,拉藏汗大怒,立刻调集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并致书清政府,奏报桑结嘉措谋反,又报告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

  晚年圆寂

  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坐下打坐,因此圆寂。

参考资料:

1、恰白·次旦抨措, 曹晓燕. 谈谈与《仓央嘉措情歌》有关的几个历史事实[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03):78-85.

轶事典故

  悲情爱情

  相传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拉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也有说法只是将情人驱逐出拉萨放逐到远方),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关于类似的浪漫传说还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

  拒绝受戒

  1702年6月,仓央嘉措在浩浩荡荡的僧团护送下离开拉萨,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按照计划,他将在那里为全寺的僧众讲经,然后由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他授比丘戒。这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仪式,没有人想过会出什么岔子,然而,就在所有人最最期待的目光之下,仓央嘉措先是拒绝讲经,随后甚至连受戒都拒绝了。

  放弃抵抗

  桑结嘉措和拉藏汗的矛盾演化为一场战争,拉藏汗调集蒙古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并致书清政府,奏报桑结嘉措谋反,又报告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蒙古军队将仓央嘉措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时被武装僧人营救到寺庙里,僧兵和蒙古军队战斗了三天三夜最后仓央嘉措为了避免无辜的伤害,独自一人从哲蚌寺走了出来,放弃抵抗。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绝笔: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秘密转世

  洛桑嘉措死后,桑结嘉措按照五世达赖的遗嘱,秘而不宣,秘密寻找转世活佛,也就是仓央嘉措,而后秘密的送往错那的巴桑寺里正式学习佛法,五岁开始学习文字,第一天就熟练的掌握了三十个字母,并能上下加字,逐一拼读。7岁时学习佛法,8岁时开始学习《吐古拉》、《诗镜注释》等,而《诗镜注释》对于仓央嘉措的诗歌影响巨大,相当于是其成为诗人的启蒙。

参考资料:

1、人民网[
作品(30) 《情诗其二十二》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十七》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十九》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六》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四》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八》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五》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五》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六》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三十》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十六》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十八》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十三》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十四》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十一》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八》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七》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十》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九》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三》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二十五》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四》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三》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一》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七》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一》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九》  作者: 仓央嘉措
《情诗其十二》  作者: 仓央嘉措
释意: :仓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盖儿,中间象一扇门,下面是进出的口儿,合起来表示仓库这个概念。本义粮仓) 同本义 仓,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说文》 仓廪实而知礼节。-- 汉·贾谊《论积贮疏》 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礼记·月令》。注藏祭祀之谷为神仓。” 又如谷仓(粮仓);仓廒(粮库);仓敖(储藏米谷的地方) 泛指储藏物资的建筑物 姓 仓 cāng ①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粮~。 ②姓。 【仓猝】 【仓卒】 【仓促】匆忙时间~。 【仓皇】 【仓黄】匆忙而带着慌张~逃离现场。又作苍黄。 【仓颉】一作苍颉。传说是汉字的创造者,黄帝的史官。可能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代表人物之一。 【仓库】专供储存物资的建筑物。 【仓廪】储存粮食的仓库。 仓chuàng 1.悲伤。参见"仓兄"。

:央 (会意。小篆字形。从大,在冂之内。上像物体(冂),一个人(大)站在它的当中。本义中心) 同本义 央,中央也。--《说文》 宛在水中央。--《诗·秦风·蒹葭》 中央土。--《礼记·月令》 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荀子·正论》。注中渎也。” 惜蕃华之未央。--《汉书·外戚传》。注犹未半也。” 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管子》 又如央渎(出水沟) 通殃”。灾祸 经设三命,君获其央。--汉《严詃碑》 年寿未究,而遭祸央。--汉《故民吴仲山碑》 央 远;久 央yāng ⒈中心,正中中~机构。 ⒉恳求~求。~告。 ⒊尽,完结夜未~。乐无~。 央yīng 1.鲜明貌。

:嘉 (形声。从壴,加声。本义善,美) 同本义 嘉,美也。--《说文》 嘉,善也。--《尔雅》 孚于嘉。--《易·随》 嘉靖殷邦。--《书·无逸》 以嘉视亲万民。--《周礼·大宗伯》 以嘉石平罢民。╠《周礼·大司寇》。注文石也。” 稻曰嘉蔬。--《礼记·曲礼》 尔有嘉谟嘉猷。--《礼记·坊记》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豳风·东山》 又如嘉羞(美味的食品);嘉况(丰厚的赏赐);嘉言(善美的言辞);嘉祉(美善幸福) 幸福;吉祥 蒙获嘉瑞,赐兹祉福。--《汉书·宣帝纪》 又如 嘉jiā ⒈好的,美好的~名。~偶。~言善行。 ⒉表扬,赞美值得~奖。应该~许。功绩可~。

:措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同本义 措,置也。--《说文》。 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学之弗能,弗措也。--《礼记·中庸》。疏学不至于能,不措置休废也。” 几致刑措。--《汉书·文帝纪》。师古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 又如措置(安放;料理);措身(安身,置身);措手(着手处理);措手不迭(形容做事迅速敏捷) 处理,安排 筹划办理 施行;用 措 cuò ①安放;安排;处置惊惶失~、手足无~。 ②筹划筹~。 【措词】 【措辞】说话或写作时选用词句。 【措手不及】指因没有准备,临时来不及应付。 【措意】留意;用心。 【措置】安排;料理~得当。 措zé 1.逼迫;追捕。 2.挤;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