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W 吴渊

吴渊

更新时间:2024-05-20 14:38:52


诗人: 吴渊
简介: 吴渊(1190—1257年)字道父,号退庵。吴柔胜第三子,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约生于宋光宗绍熙初,卒于理宗宝祐五年,年约六十八岁左右。嘉定七年中进士,调建德主簿。丞相史弥远在馆中留他,将授以开化尉,他谢道:“甫得一官,何敢躁进。”弥远就不再强他。累官兵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使、拜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公,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予祠。又力战有功。拜参知政事,未几,卒。渊著有《退庵集》、《退庵词》奏议及易解,《宋史本传》传于世。
朝代:

介绍

  吴渊,柔胜子,潜兄。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历知州县,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入为秘书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出知江州,历江淮荆浙福建广南都大提点坑冶,知镇江府兼淮东总领。嘉熙二年(1238年),知太平州兼江东转运使,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兼转运副使,罢领祠禄。起为江西安抚使兼知江州,寻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浙西提点刑狱,知太平州。进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徙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丐祠。起为荆湖制置大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应大使。宝祐五年,拜参知政事,寻卒,年六十八。有《退庵文集》,已佚。今存《退庵遗集》一卷。《宋史》卷四一六有传。

  吴渊,以清顾氏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生平

  吴渊初任建德县簿,丞相史弥远与他长谈一日,发现他很有才干,十分高兴,欲任命他为开化县尉,吴渊以“甫(刚开始)得一官,何敢躁进?”为由婉言谢绝,史弥远称他为“国器也”。吴渊为官公道正派,清正廉明。任建德县簿时,“江东九郡之冤,讼于诸使者,皆乞送渊”。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洗清冤曲,深得百姓拥戴。后任提点浙西刑狱时,衢州、严州盗贼四起,吴渊调遣将士,“歼其渠魁,散其支党”,平息了盗贼,为朝廷立下了功劳,升为朝官,先任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左司,后任右文殿修撰、枢密副都承旨兼右司兼检正。时值朝廷准备进兵中原,丞相拟采取“据关守河”的策略,吴渊竭力反对,曰“国家力决不能取,纵取之决不能守”,郑清之很不高兴。不久,中原战事发展果然不出吴渊所料,郑清之写信向吴渊引咎并致谢。此后,吴渊先后担任工部、兵部、户部侍郎,镇江知府兼总领,太平知州兼江东转运使,隆兴知府,江西安抚使兼转运副使,宝章阁直学士,华文阁直学士,兵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他尽职尽责,体恤百姓,关心朝政,先是“力陈九事”,后来又提出了兴利除害二十五事,得到了朝廷的赞许。

  吴渊在几处任所连逢大灾,他全力慰抚赈济。任太平(今当涂)知州时,两淮流民涌入太平境内者达40余万人,他将流民编成“什伍”(古代户籍编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予以赈济,令当地土著人不要侵犯,使流民得以安定,当时临近的其它州县经常发生流民放火抢劫事件,唯独太平州境内安然无恙。任隆庆知府、镇江知府和平江知府时,均遇大灾,吴渊力行荒政,数次赈灾,使187万余灾民得以存活。

  吴渊的军事才能也得到朝廷的赏试。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会合蒙古灭金后,蒙古军即向南宋连续用兵。吴渊创办团练,建司空山、燕家山、金刚台三大寨及嵯峨山、鹰山、什子山等二十二小寨,组织丁壮为伍,各寨队伍相接应,使之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无战则耕,有警则御。湖南峒人暴乱,吴渊受命平定,生擒魁首。宝祐三年(1255年)三月,吴渊任江陵知府兼夔路策应大使、京湖屯田大使时,调兵二万增援四川,又力战白河、沮河、玉泉一带,败元将汪惟立。

  吴渊的孝行也为世人所敬佩。五岁丧母,“哭泣哀慕如成人”。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父亲吴柔胜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吴渊在家守丧三年,保留官职,但不理朝事。在守丧期间,朝廷下诏书命他复职,他坚决不同意,并上书朝廷曰:“人道莫大于事亲,事亲莫大于送死,苟冒哀求荣,则平生大节已扫地矣,他日何以事君?”意思是说,人的道德以孝敬父母为最大,而孝敬父母又以为父母养老送终为最大,如果我不顾失去父亲的哀痛去追求荣华富贵,我就失去了人生的大节,今后如何做人做事?又如何为朝廷效力,为皇上尽忠?最后朝廷答应了他的要求,直到守丧期满才去复职。

  吴渊的功德得到了朝廷的褒奖,朝廷授其资政殿大学士,封金陵侯,宋理宗赐“锦绣堂”、“忠勤楼”大字,又进爵庄敏公。宝祐五年(1257年)正月,吴渊以功拜参知政事,身列相位,仅七天即卒于自荆湖回京途中,追赠“少师”。史记吴渊“有材略,迄济事功,所至兴学养士,政尚严厉”,词文论都有成就,著有《退庵文集》、《易解》、《庄敏奏议》30卷等,《词综》收其词多首。

作品(28) 《沁园春(寿弟相国)》  作者: 吴渊
《高氏小景》  作者: 吴渊
《劝耕二首 其一》  作者: 吴渊
《劝耕二首 其二》  作者: 吴渊
《霜 其三》  作者: 吴渊
《挥麈堂二首 其一》  作者: 吴渊
《挥麈堂二首 其二》  作者: 吴渊
《送杜尚书赴行在》  作者: 吴渊
《凤凰台二首 其一》  作者: 吴渊
《用前韵》  作者: 吴渊
《官梅亭》  作者: 吴渊
《霜》  作者: 吴渊
《游青山》  作者: 吴渊
《早朝步葛元哲韵》  作者: 吴渊
《九日》  作者: 吴渊
《登南城》  作者: 吴渊
《游青山 其二》  作者: 吴渊
《横碧堂》  作者: 吴渊
《霜 其二》  作者: 吴渊
《凤凰台二首 其二》  作者: 吴渊
《冬雨》  作者: 吴渊
《满江红(鸟衣园)》  作者: 吴渊
《满江红(雨花台再用弟履齐鸟衣园韵)》  作者: 吴渊
《沁园春·喜我新归》  作者: 吴渊
《水调歌头》  作者: 吴渊
《峨眉山》  作者: 吴渊
《沁园春(梅)》  作者: 吴渊
《念奴娇·我来牛渚》  作者: 吴渊
释意: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象头的动作∠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不吴不敖,胡考之休。--《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 吴 吴 吴国 state]。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借指仇人);吴歲(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 吴承恩 吴(吳)wú ⒈〈古〉大声说话不~不敖(敖嗷,喧哗)。 ⒉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域。 ⒊三国(魏、蜀、~)之一。公元222-280年。第一代君主是孙权。辖区在今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 吴yú 1.地名用字。参见"吴坂"﹑"吴泉"。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同本义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深潭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 渊(測)yuān ⒈深水,潭深~。鱼跃于~。 ⒉深,深远学识~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