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L 林逋

林逋

更新时间:2024-05-20 19:46:31


诗人: 林逋
简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朝代:

生平

  (bu一声)被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人。林逋家谱载,自五代始,世居福建长乐,传至11世,钘、钏、镮、釴兄弟4人迁居奉化、象山,林逋父釴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岙口(今大茅岙)。一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及长,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以湖山为伴,相传20余年足不及城市,以布衣终身。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趋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有诗唱和。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其中《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送丁秀才归四明》等为思乡之作。故宫绘画馆藏有所书诗卷。

  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后,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坟墓,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现在杭州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仍有“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便是纪念林和靖的景胜。

成就

  ,善绘事,惜画从不传。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长为,其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而未尝存稿。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一诗,清冷幽静,闲淡浑远,是其诗风的典型体现。《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谓其书法高绝胜人。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林逋书法存世作品仅3件,《自书诗帖》是其中篇幅最长者。
作品(296) 《山园小梅》  作者: 林逋
《蝶》  作者: 林逋
《秋怀》  作者: 林逋
《西湖春日》  作者: 林逋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作者: 林逋
《送遵式师谒金陵王相国》  作者: 林逋
《杂兴四首》  作者: 林逋
《洞霄宫》  作者: 林逋
《湖山小隐》  作者: 林逋
《寄上金陵马右丞》  作者: 林逋
《孤山隐居书壁》  作者: 林逋
《和酬泉南陈贤良见赠》  作者: 林逋
《湖上晚归》  作者: 林逋
《淮甸南游》  作者: 林逋
《寄岑迪》  作者: 林逋
《寄太白李山人》  作者: 林逋
《送马程知江州德安》  作者: 林逋
《桃花》  作者: 林逋
《西湖泛舟入灵隐寺》  作者: 林逋
《新竹》  作者: 林逋
《追和彭城太尉夏月寄题湖上湛源大师房》  作者: 林逋
《病中》  作者: 林逋
《采山石》  作者: 林逋
《池上春日》  作者: 林逋
《池阳山店》  作者: 林逋
《出泉水驿》  作者: 林逋
《湖上初春偶作》  作者: 林逋
《寄傅霖》  作者: 林逋
《寄胡介》  作者: 林逋
《寄临川司理赵时校书》  作者: 林逋
《寄思齐上人》  作者: 林逋
《寄闻义闍梨》  作者: 林逋
《寄西山勤道人》  作者: 林逋
《将归四明夜坐话别任君》  作者: 林逋
《山谷寺》  作者: 林逋
《山中寒食》  作者: 林逋
《伤白积殿丞》  作者: 林逋
《伤朱寺丞》  作者: 林逋
《送陈日章秀才》  作者: 林逋
《送马程员外之任乌江》  作者: 林逋
《送吴秀才赴举》  作者: 林逋
《无为军》  作者: 林逋
《西梁山下泊船怀别润州杲上人》  作者: 林逋
《峡石寺》  作者: 林逋
《夏日寺居和酬叶次公》  作者: 林逋
《小圃春日》  作者: 林逋
《盱眙山寺》  作者: 林逋
《又咏小梅》  作者: 林逋
《园池》  作者: 林逋
《赠当途朱仲敏》  作者: 林逋
《赠胡明府》  作者: 林逋
《赠蒋公明》  作者: 林逋
《赠张绘秘教九题·诗将》  作者: 林逋
《安福县途中作》  作者: 林逋
《汴岸晓行》  作者: 林逋
《病中谢冯彭年见访》  作者: 林逋
《池上春日即事》  作者: 林逋
《酬昼师西湖春望》  作者: 林逋
《初夏》  作者: 林逋
《春日寄钱都使》  作者: 林逋
《春日送袁成进士北归》  作者: 林逋
《村居书事兼简陈贤良》  作者: 林逋
《吊薛公孟》  作者: 林逋
《冬日卫枢至》  作者: 林逋
《读王黄州诗集》  作者: 林逋
《读种先生丁密谏诗》  作者: 林逋
《复送慈公还虎丘山》  作者: 林逋
《耿济口舟行》  作者: 林逋
《孤山雪中写望寄呈景山仙尉》  作者: 林逋
《和酬社从事题壁》  作者: 林逋
《和酬周启明贤良见寄》  作者: 林逋
《和黄亢与季父见访》  作者: 林逋
《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来访》  作者: 林逋
《和蒙尉见寄》  作者: 林逋
《和史宫赞》  作者: 林逋
《和唐异见奇》  作者: 林逋
《和天竺慈云大师》  作者: 林逋
《和王给事同诸官留题》  作者: 林逋
《和西湖霁上人寄然社师》  作者: 林逋
《湖楼晚望》  作者: 林逋
《湖上隐居》  作者: 林逋
《怀长吉上人北游》  作者: 林逋
《淮甸城居寄任刺史》  作者: 林逋
《槐木纸椎》  作者: 林逋
《黄家庄》  作者: 林逋
《寄曹南任懒夫》  作者: 林逋
《寄呈张元礼》  作者: 林逋
《寄耏门梁进士》  作者: 林逋
《寄和昌符》  作者: 林逋
《寄解州李学士》  作者: 林逋
《寄茂才冯彭年》  作者: 林逋
《寄梅室长》  作者: 林逋
《寄辇下传神法相大师》  作者: 林逋
《寄辇下莫降秀才》  作者: 林逋
《寄钱紫微》  作者: 林逋
《寄清晓阇梨》  作者: 林逋
《寄题僧院庭竹》  作者: 林逋
《寄吴肃秀才》  作者: 林逋
《寄宣城宗言姪》  作者: 林逋
《寄薛学士》  作者: 林逋
释意: :林〈名〉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 林lín ⒈成片的树木或竹子等树~。竹~。森~。防护~。封山育~。 ⒉指林业农~牧副渔。 ⒊〈喻〉林立的、众多的,在一起的人或事石~。碑~。儒~。著作之~。 ⒋

:逋 (形声。从辵),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 同本义 逋,亡也。--《说文》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 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 狼失声而逋。--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 拖欠,欠税 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 懈怠;拖延 逋 bū ①逃;逃亡~逃。 ②拖欠~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