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J 京镗

京镗

更新时间:2024-05-20 19:03:03


诗人: 京镗
简介: 京镗(1138 —1200)字仲远,南宋丞相、词人,晚号松坡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江州瑞昌县。孝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淳熙十五年,授四川安抚制置使,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1191),召为刑部尚书。五年,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庆元二年(1196)拜右丞相,六年进左丞相,封翼国公。卒年六十三。卒后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有诗集七卷、词集《松坡居士乐府》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三《京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朝代:

生平

  京镗出生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字仲远。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考中进士,曾在“才子之乡”临川任主簿,风光旖旎的庐山山南星子县任知县。隆兴知府龚茂良非常器重他的才能,后来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并代行宰相之职。京镗由龚茂良举荐入朝,开始在仕途上表现出独特的才干。

  孝宗即位之初,百废待兴,召集群臣垂询政事得失。许多臣僚曲意迎合,说是“大功可旦暮致”,就是说治理国家的事情很快就可以大功告成。京镗却力排众议,认为天下大事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有步骤地加以解决。他慷慨陈述民贫兵骄、士气颓靡的社会现状,直言不讳,切中要害。这使孝宗大为赏识,先后擢升他为监察御史、右司郎官等。

  自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绍兴和议”之后,南宋向金国称臣纳贡,一直处于受屈辱的地位。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太上皇高宗驾崩。适逢金国派生辰使来庆贺孝宗圣诞,因在居丧期间,孝宗不宜接见,即派出京镗为宾佐,负责接待使臣。事后金国贺使想再逗留几天,但是京镗考虑国丧之日,不宜以贺喜的名义久留,很果断地拒绝了。孝宗认为他十分称职,于是将他迁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第二年,金国派使臣前来吊唁。孝宗又派京镗为报谢使,出使金国。金国照例大设宴席,鼓乐招待。因居国丧,京镗请求免除宴席,金人不依。京镗说:“如果实在不能免宴,则请撤去宴乐。”坚持不撤乐就不入席,在金人的强迫之下,京镗毫无惧色,严正地说:“头可取,而乐不可闻!”说罢带领随从拂袖而去。守卫的兵士拔刀阻拦,京镗厉声呵叱。金人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实在难以勉强,便急忙禀告金主。金主得知后大为感叹,说:“真是南朝的忠贞耿直之臣啊!”于是,特别下令撤去宴乐,然后请京镗入席。消息传到南宋朝廷,孝宗龙颜大悦,对大臣们说:“士大夫平常谁不自认为有气节,但是有谁能像京镗这样临危不变,正气凛然,不辱使命呢?”孝宗认为这是南宋积弱已久之后,一次“为国增气”的外交胜利,于是将京镗提升为权工部侍郎。

  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其使金一首:

  鼎湖龙驭去无踪,三遣行人意则同。

  凶礼强更为吉礼,裔风终未变华风。

  设令耳预笙镛末,只愿身糜鼎镬中。

  已办滞留期得请,不辞筑馆汴江东。

  这大约写的就是那次要求金主免宴撤乐的事件。作为南宋的使臣,京镗抱定了不辱使命的决心,“只愿身糜鼎镬中”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民族气节。这是一首写实诗,不事雕琢,铿锵有力。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京镗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到任之后,京镗采取了减免征敛、让利于民、惩治凶犯、加强治安等一系列措施,很快就形成了蜀地大治的稳定局面。在四川任上,京镗留下了许多写景抒情以及与友人唱和酬答之作。这些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反映巴蜀景物、乡土民风的作品。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到了宋代,经济贸易日益繁盛,城市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据记载几乎每个月都有季节性的专业市场,它们是:一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市民们择日赶赴各种市场,采购、赏玩、游乐、宴集……展现出五光十色的民俗风情。在京镗的词作中,有不少描写市井风情的篇什。如《绛都春》写元夕灯市:“正锦里元夕,轻寒时候。十里轮蹄,万户帘帷香风透。火城灯市争辉照。”《汉宫春》也写灯市:“暖律初回。又烧灯市井,卖酒楼台。谁将星移万点,月满千街。”《木兰花慢》写重九药市,万家欢乐的情景:“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洞仙歌》也写药市,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欢愉之情:“三年锦里,见重阳药市。车马喧阗管弦沸。,)“痴儿官事了,乐与民同,况值高秋好天气。”其中《雨中花》云:

  玉局祠前,铜壶阁畔,锦城药市争奇。正紫萸缀席,黄菊浮卮。

  巷陌联镳并辔,楼台吹竹弹丝。登高望远,一年好景,九日佳期。

  自怜行客,犹对佳宾,留连岂是贪痴。谁会得、心驰北阙,兴哥东篱。

  惜别未催鹚首,追欢且醉蛾眉。明 年此会.他乡今日,总是相思。

  写九九佳期,重阳药市,他乡行客,登高抒怀。词中既有“心驰北阙”的爱国之心,又有“兴寄东篱’’的诗情画意。

  其次是感慨言志、抒发情怀的作品。京镗在蜀地任职四年,从词作中可以看到思念故土的情怀。如《念奴娇》中写道:“最是游子悲乡,小人怀土,梦绕江南岸。楚尾吴头家住处,满目山川遐观。”《水龙吟》中写道:“楚尾吴头,我家何在,西山南浦。想珠帘画栋,倚阑凝望,依然卷云飞雨。”词中写楚尾吴头、西山群峰、南浦飞云……寥寥数笔,写活了记忆中的故乡和绵延无尽的乡情。从词作中还可以看到,京镗虽然身在西蜀,却是胸怀大志,壮心不已。如《定风波》:

  休卧元龙百尺楼。眼高照破古今愁。若不擎天为八柱,且学鸱夷,归泛五湖舟。

  万里西南天一角,骑气乘风,也作等闲游。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

  由“万里西南天一角”推论,这首词大约也在成都所作。这时的京镗满怀激昂的报国之志,他说如果不能成为擎天之柱,就像范蠡一样辞官归隐,泛舟太湖。已届不惑之年的他,还是满腔热血,忧国忧民,壮志凌云。这首词笔若惊雷,词意豪健,是京镗词集中很有代表性的佳作。

  从这些词作中可以看出,作为一方重臣,京镗时常是“乐与民同”,他在当地的民情风俗之间融汇了满腔的热忱,在巴山蜀水之中寄寓了远大的志向。他的词作非常写实,描摹市景,直抒胸臆,酬唱应答,风格平朴,没有过多的修饰之词。

  四年之后,京镗被召回京城任刑部尚书。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进为参知政事。宁宗继位后,对京镗十分器重。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京镗升任右丞相。从成都调回京城,再到丞相高位,前后只用了四年时间。在仕途上一路顺风,一方面是京镗自身出色的才干,另一方面则是仰仗了定策功臣韩侂胄的大力扶持。

  这一时期,辅佐宁宗继位的两大功臣,韩侂胄与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韩侂胄是外戚,是北宋名相的六世孙、宁宗韩皇后的叔祖。赵汝愚出身皇族,是宋太宗长子赵德崇的七世孙,因扶立宁宗有功,曾任右丞相。赵汝愚在相位上广揽名士,曾召入经筵,为皇帝讲书。宁宗即位后,韩侂胄密谋上疏,以“同姓居相位,不利于社稷”的名义,将赵汝愚罢相。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正月,赵汝愚在赴贬所永州(今湖南零陵)途中,因病而死。

  当时韩侂胄权势威震天下,京镗登上丞相高位之后,对国家大政便不置可否,只是奉行韩侂胄的意图。庆元三年,由韩侂胄主谋,大兴“庆元党禁”,将道学斥责为“伪学”,将赵汝愚、朱熹、、、、彭龟年等59人列为“伪学逆党”,这些人都受到程度不等的处罚。京镗身居相位,成为当时党争的核心人物之一。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二月,京镗改任少傅左丞相,封翼国公。八月病逝,赠太保,谥文忠,后改谥庄定。

  总之,京镗不仅是一位朝廷重臣,也是一位文思畅达的儒雅文士。著有《松坡集》7卷,今已散佚。京镗的传世作品以词为主,有《松坡居士乐府》l卷,辑人《全宋词》,收词43首。这些作品大多写于四川任上,由四川返回京都成为台阁重臣之后,没有一首词作传世。看不见生动的自我表述,京镗这一时期的行状只能是留存在史书简单规范的记载之中。

作品(66) 《水调歌头·百堞龟城北》  作者: 京镗
《醉落魄(观碧鸡坊王园海棠闪范石湖韵)》  作者: 京镗
《满江红(次宇文总领上已日游湖韵)》  作者: 京镗
《贺新郎(中秋)》  作者: 京镗
《酹江月(次眉州李大著韵)》  作者: 京镗
《洞仙歌(重九药市)》  作者: 京镗
《句》  作者: 京镗
《漳河疑冢》  作者: 京镗
《漳河疑冢》  作者: 京镗
《满江红 其一 中秋前同二使者赏月》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 中秋》  作者: 京镗
《念奴娇》  作者: 京镗
《满江红 壬子年成都七夕》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 次王运使韵》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 其三 留别茶漕二使者》  作者: 京镗
《贺新郎·试与姮娥语》  作者: 京镗
《满江红·乘兴西来》  作者: 京镗
《雨中花(次阎侍郎韵)》  作者: 京镗
《满江红(次杨提刑韵)》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  作者: 京镗
《念奴娇(上已日游北湖)》  作者: 京镗
《满江红(次潼川漕刘殿院韵)》  作者: 京镗
《水龙吟(次利漕范右司韵)》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次王运使韵)》  作者: 京镗
《一斛珠》  作者: 京镗
《念奴娇》  作者: 京镗
《水龙吟·四年留蜀惭无补》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数月已办去》  作者: 京镗
《留金馆作》  作者: 京镗
《洞仙歌·三年锦里》  作者: 京镗
《念奴娇·锦城城北》  作者: 京镗
《满江红·雨後晴初》  作者: 京镗
《念奴娇·郎闱夙望》  作者: 京镗
《绛都春(元宵)》  作者: 京镗
《念奴娇(七夕,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  作者: 京镗
《定风波(次杨茶使七夕韵)》  作者: 京镗
《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  作者: 京镗
《洞仙歌(次王漕邀赏海棠韵)》  作者: 京镗
《好事近(同茶漕二使者登大慈寺楼,次前韵)》  作者: 京镗
《好事近(次卢漕国华七夕韵)》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次卢漕韵呈茶漕二使)》  作者: 京镗
《汉宫春(寿李都大)》  作者: 京镗
《满江红(壬子年成都七夕)》  作者: 京镗
《洞庭春色(次宇文总领韵)》  作者: 京镗
《念奴娇》  作者: 京镗
《满江红(中秋邀茶漕二使者,不见月)》  作者: 京镗
《满江红·雨洗新秋》  作者: 京镗
《瑞鹤仙(次宇文总领韵)》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留别茶漕二使者)》  作者: 京镗
《水龙吟(次邛州赵守韵)》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次果州冯宗丞韵)》  作者: 京镗
《念奴娇(次洋州王郎中韵)》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次前黄州李使君见赠韵)》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明月四时好》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身去日华远》  作者: 京镗
《满江红(浣花因赋)》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次永康白使君韵)》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中秋)》  作者: 京镗
《木兰花慢(重九)》  作者: 京镗
《雨中花(重阳)》  作者: 京镗
《水调歌头(奉陪永康白使君游青城再次韵)》  作者: 京镗
《满江红(中秋前同二使者赏月)》  作者: 京镗
《水龙吟(寿王漕,是日冬至)》  作者: 京镗
《定风波(次韵)》  作者: 京镗
《汉宫春(元宵十四夜作,是日立春)》  作者: 京镗
释意: :京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筑起的高丘形,上为耸起的尖端。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同本义 京,人所为绝京丘也。--《说文》 辨京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筑重京。--《淮南子·览冥》 为京邱若山陵。--《吕氏春秋·禁塞》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三国志·公孙瓒传》 又如筑京(堆土为小山);京丘(为战死的人所筑的坟墓。即京观);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京冢(京观)。泛指高大的山丘 mourtian] 望楚与堂,景山 京jīng ⒈国都,首都~城。 ⒉特指我国的首都北京~剧。~九(北京、九龙)铁路。 ⒊大莫之与~(没有比他更大的)。 ⒋数目字。〈古〉指一千万。另说十亿为兆,十兆为~。 ⒌ ①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②越南的主要民族。 ⒍

:镗〈象〉 钟鼓的声音或敲锣的声音 镗,钟鼓之声。从金,堂声。--《说文》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又如镗韔(钟鼓声);镗镗(钟鼓声) 镗 〈名〉 加工零件内孔的一种方法 镗 〈动〉 用镗孔刀内旋切 镗tāng ⒈像声词。打钟鼓或敲锣的声音。 ⒉乐器名。一种小锣,称"~儿"或"小~儿"。 镗táng同"搪"。用泥土、涂料等抹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