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Q 权德舆

权德舆

更新时间:2024-05-20 17:43:07


诗人: 权德舆
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朝代:

轶事典故

  秉性耿直,为人宽和,言语质朴自然,风度甚佳,为时人所称道。他办事光明正大。有一次,运粮使董溪、于皋谟盗用军费,案发后,被流放岭南。宪宗感到量刑太轻,很后悔,又暗暗派宦官赶去将两人杀死于流放途中。权德舆就立即上疏说,依据这两人的罪名,本当公开处死的,但既然已经宣判了流放,就应当遵照执行,如今却又暗暗地将他们处死,这是名不正,言不顺,有损朝廷信誉,劝宪宗今后再也不能如此干了。这足见他为人之耿直。

  权德舆好著述,善写铭文表章,文辞雅正而又弘博,当时,王侯将相的铭志十有八九都请他撰写。他尤其喜欢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作有文集50卷,称《权文公集》,流传后世。

  宪宗曾询问权德舆:“宰相为政,宽猛何先?”权德舆对答说:“秦朝以严酷而亡国,汉朝以宽大而兴盛,为政该以何者为先,由此就可知了。”

  权德舆任相的次年,和李绛又先后被拜为宰相。李吉甫好逢迎宪宗心意,而李绛为人梗直,两人常为政事在宪宗面前争论。每当此时,权德舆总不表态,并因此而受到朝臣的指责,也引起了宪宗的不满。元和八年 (公元813年)正月,他被罢去相职,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后又拜为太常卿,改刑部尚书。公元816年,他又以检校吏部尚书外出担任山南西道(今陕西汉中)节度使。二年后,以病乞还,卒于途中,享年60岁。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权德舆寓居阳羡期间,曾游览玉女潭,称玉女潭为“阳羡胜境,以此为首”。另有作《周平西墓》:“英威今寂寞,陈迹对崇丘。壮志清风在,荒坟白日愁。穷泉那复晓,乔木不知秋。岁岁寒塘侧,无人水自流”传世。

生平

  (759-818年9月30日),字载之,天水略阳县第七沟(今秦安县王尹乡包全村)人。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

  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15岁有文章数百篇,开始有了名气。之后,任江西观察使兼判官,迁监察御史。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征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爱”,转左补阙。当时关东、淮南、浙西20余州县发生大水,毁坏了良田和房屋,冲走了人家,他立即建议德宗皇帝派遣能干的使臣赶赴灾区,救济灾民,并提出“赋取于人,不若藏于人亡为固”的主张,以减轻灾区人民的赋税。同年七月,司农少卿裴延龄因巧幸恃宠,判度支,兼管国家财政收支。针对此情况,权德舆不顾个人的安危,先后两次上疏唐德宗,义正词严,直言不讳地反对裴延龄任职,陈述度支要职,个人必须慎重。贞元十年(794),权德舆转起居舍人,知制诰。贞元十八年(802)以中书舍人典贡士,后拜礼部侍郎,转兵、户、吏三曹侍郞、太子宾客,迁太常卿。此期间,他大力选拔人才,主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他“举贤类能”,不管门第等级,只要有德,一律任用,并反对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举,凡“举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在他的主持下,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士,唾相蹑为宰相、达官与公相先后,其余布处台阁外府,凡百余人”。

  权德舆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对不法行为的贪官污吏坚决严惩。他始终认为“民为邦本”,“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赋税减,赋税减在经费省”,对人民的疾苦,备加关注。贞元十九年(803),自春至夏及秋,关中大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德宗反祈于宗庙,祷于天地,忙于求雨而滴雨末降。权德舆见此情景,十分焦灼,大声疾呼,再次向德宗建议, 下诏各县裁留经费,把节约下来的钱物救济灾民,免除当年租赋及往年负欠,以便百姓重建家园,并遗责了当时“四方守宦,锐于上献”,剥削百姓的卑劣行为。

  元和五年(810),权德舆以“陈说谋略多中”,拜礼部尚书,同中书让门平章事,参与朝政。宪宗元和八年(813),权德舆免去宰相职务,以逼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转刑部尚书,出镇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因病求还,818年八月二十七日(9月30日)卒于途中。赠左仆射,谥日文,著有《权载之文集》50卷。

介绍

  ,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权德舆仕宦显达,并以文章著称,为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旧唐书权德舆传》说他“于述作特盛。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将相洎当时名人薨殁,以铭纪为请者什八九,时人以为宗匠焉。”浑、马燧等名将功臣的碑铭、行状都出自他的手笔。所作《两汉辨亡论》,谴责张禹、胡广贪图禄位而败坏两汉政治,史家以为“大指有补于世”(《新唐书·权德舆传》)。由于他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政治升沉和生活变故,因而文章有儒雅的风度、恢宏的气派,但缺少深切的内涵、创新的格局。与他同时代的皇甫《谕业》说:“权文公之文,如朱门大第,而气势宏敞,廊庑廪厩,户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规胜概,令人竦观。”南宋沧浪话对其诗作评价颇高,称为大历以后值得“深取”之作者并说:“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或有似韦苏州、处。”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童蒙集》10卷,又文集50卷、《制集》50卷。《童蒙集》、《制集》已佚。文集有清代嘉庆时朱刊《权载之文集》50卷,《四部丛刊》本即据此影印。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759-818) 唐朝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幼颖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年十五,为文数百篇,见称于诸儒间。建中元年受辟为淮南黜陟使韩洄从事,官试秘书省校书郎。同年改任试右金吾卫兵曹参军。先为杜佑淮南水陆运环卫掾曹,继为汴东水陆运盐铁祖庸使包佶从事。贞元二年,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江西观察使李兼判官。八年,入朝为太常博士,迁左补阙。十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后历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中书舍人,均掌诰命。十八年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永贞元年七月,改户部侍郎。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元和五年,自太常卿拜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政以宽厚为本。八年罢为礼部尚书。历东都留守、刑部尚书等职。十三年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任所,年五十八。《旧唐书》本传谓享年六十,误。赠左仆射,谥文。权德舆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等皆投文门下,求其品题。性直谅宽恕,蕴藉风流,好学不倦。为文“尚气尚理”(《醉说》),主张“体物导志”(《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有补于时”(《崔寅亮集序》)。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之衰薄文风。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公卿侯王、硕儒名士之碑铭、集纪,多出其手,时人奉为宗匠。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什。张荐称其诗“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答权载之书》)。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文集五○卷、制集五○卷、 《童蒙集》一○卷、《元和格敕》三○卷(与刘伯刍等合编)。今传《权载之集》五○卷,为之序。其馀并佚。《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见卷三二○至三二九,《全唐诗补编·补逸》卷六补诗一首,《续补遗》卷五补七首,《续拾》卷二三补二首。《全唐文》编其文为二七卷,见卷四八三至五○九,《唐文拾遗》卷二四补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唐故相权公墓碑》(碑文所记享年六十,误)、《旧唐书》卷一四八、《新唐书》卷一六五本传、《唐诗纪事》卷三一、《唐才子传校笺》卷五等。

作品(346) 《古离别》  作者: 权德舆
《杂言赋得风送崔秀才归白田限三五七七言》  作者: 权德舆
《拜昭陵出城,与张秘监阁老同里,临行别承在》  作者: 权德舆
《奉和陈阁老寒食初假当直,从东省往集贤,因》  作者: 权德舆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作者: 权德舆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作者: 权德舆
《赠文敬太子庙时享退文舞迎武舞乐章》  作者: 权德舆
《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  作者: 权德舆
《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因以赠》  作者: 权德舆
《多病戏书,因示长孺》  作者: 权德舆
《古兴》  作者: 权德舆
《感寓》  作者: 权德舆
《跌伤伏枕,有劝醲酒者暂忘所苦,因有一绝》  作者: 权德舆
《病中苦热》  作者: 权德舆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作者: 权德舆
《竹径偶然作》  作者: 权德舆
《早春南亭即事》  作者: 权德舆
《璩授京兆府参军戏书以示兼呈独孤郎》  作者: 权德舆
《书绅诗》  作者: 权德舆
《侍从游后湖宴坐》  作者: 权德舆
《晨坐寓兴》  作者: 权德舆
《郊居岁暮因书所怀》  作者: 权德舆
《寓兴》  作者: 权德舆
《浩歌》  作者: 权德舆
《丙寅岁苦贫戏题》  作者: 权德舆
《醉后》  作者: 权德舆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中书相公》  作者: 权德舆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作者: 权德舆
《奉和韦曲庄言怀,贻东曲外族诸弟》  作者: 权德舆
《和王侍郎病中领度支,烦迫之馀,过西园书堂闲望》  作者: 权德舆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作者: 权德舆
《奉和刘侍郎司徒奉诏伐叛书情呈宰相》  作者: 权德舆
《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  作者: 权德舆
《太原郑尚书远寄新诗,走笔酬赠,因代书贺》  作者: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  作者: 权德舆
《奉和张舍人阁老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以书事通简僚友》  作者: 权德舆
《和兵部李尚书东亭诗》  作者: 权德舆
《和司门殷员外早秋省中书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  作者: 权德舆
《酬陆三十二参浙东见寄》  作者: 权德舆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作者: 权德舆
《酬主客仲员外见贺正除》  作者: 权德舆
《奉和太府韦卿阁老左藏库中假山之作》  作者: 权德舆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杨少尹、李侍御并见寄之作》  作者: 权德舆
《和职方殷郎中留滞江汉初至南宫,呈诸公并见寄》  作者: 权德舆
《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  作者: 权德舆
《酬灵彻上人以诗代书见寄(时在荐福寺坐夏)》  作者: 权德舆
《酬蔡十二博士见寄四韵》  作者: 权德舆
《戏和三韵》  作者: 权德舆
《李十韶州寄途中绝句使者取报修书之际口号酬赠》  作者: 权德舆
《崔四郎协律以诗见寄,兼惠蜀琴,因以酬赠》  作者: 权德舆
《酬冯绛州早秋绛台感怀见寄》  作者: 权德舆
《酬赵尚书城南看花日晚先归见寄》  作者: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作者: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  作者: 权德舆
《酬陆四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对月寄梁四敬之兼见贻之作》  作者: 权德舆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作者: 权德舆
《奉和李大夫题郑评事江楼》  作者: 权德舆
《春游茅山酬杜评事见寄》  作者: 权德舆
《和韩侍御白发》  作者: 权德舆
《和李大夫西山祈雨,因感张曲江故事十韵》  作者: 权德舆
《同陆太祝鸿渐崔法曹载华见萧侍御留后…喜而有作三首》  作者: 权德舆
《答韦秀才寄一首》  作者: 权德舆
《贡院对雪,以绝句代八行,奉寄崔阁老》  作者: 权德舆
《初秋月夜中书宿直,因呈杨阁老》  作者: 权德舆
《唐开州文编远寄新赋累惠良药咏叹仰佩…聊书还答》  作者: 权德舆
《待漏假寐梦归江东旧居》  作者: 权德舆
《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  作者: 权德舆
《省中春晚忽忆江南旧居戏书所怀因寄两浙亲故杂言》  作者: 权德舆
《寄李衡州(时所居即衡州宅)》  作者: 权德舆
《寄临海郡崔稚璋》  作者: 权德舆
《李韶州著书常论释氏之理贵州有能公遗迹诗以问之》  作者: 权德舆
《马上赠虚公》  作者: 权德舆
《郴州换印缄遣之际率成三韵,因寄李二兄员外使君》  作者: 权德舆
《寄侍御从舅》  作者: 权德舆
《湖上晚眺呈惠上人》  作者: 权德舆
《新秋月夜寄故人》  作者: 权德舆
《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  作者: 权德舆
《月夜过灵彻上人房因赠》  作者: 权德舆
《戏赠张炼师》  作者: 权德舆
《赠广通上人》  作者: 权德舆
《赠老将》  作者: 权德舆
《戏赠表兄崔秀才》  作者: 权德舆
《醉后戏赠苏九翛(苏常好读元鲁山文或劝入关者故戏之)》  作者: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作者: 权德舆
《奉送孔十兄宾客承恩致政归东都旧居》  作者: 权德舆
《送密秀才吏部驳放后归蜀,应崔大理序》  作者: 权德舆
《送袁中丞持节册南诏五韵(净字)》  作者: 权德舆
《人日送房二十六侍御归越》  作者: 权德舆
《送张阁老中丞持节册吊回鹘》  作者: 权德舆
《送二十叔赴任馀杭尉(琴字)》  作者: 权德舆
《春送十四叔赴任渝州录事绝句(中字)》  作者: 权德舆
《送韦十二丈赴襄城令三韵(柳字)》  作者: 权德舆
《送薛十九丈授将作主簿,分司东都,赋得春草》  作者: 权德舆
《送张詹事致政归嵩山旧隐(青字)》  作者: 权德舆
《送许著作分司东都》  作者: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得销字)》  作者: 权德舆
《送濬上人归扬州禅智寺》  作者: 权德舆
《献岁送李十兄赴黔中酒后绝句》  作者: 权德舆
《送张仆射朝见毕归镇》  作者: 权德舆
《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作者: 权德舆
释意: :权 (形声。从木,雚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说文》 权,黄英。--《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 于嗟乎,不承权舆。--《诗·秦风·权舆》 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大戴礼记·诰志》 秤。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 权,称也。--《论语·尧曰》集解 锤,谓之权。--《广雅·释器》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汉书·律历志》 谨权量,审法度。--《论语·尧曰》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 权(權)quán ⒈掌握、支配和指挥的力量~力。~柄。~势。政~。职~。 ⒉权利发言~。选举~。 ⒊势力,有利形势制空~。主动~。 ⒋暂且,灵活,变通~且。~宜。~变。 ⒌〈古〉指秤,秤锤铜~。〈引〉衡量 ~衡轻重。 ⒍ ①最有威望或力量~威人士。 ②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学术~威。 权guàn 1.权火,烽火。

:德 (形声。从彳,惪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德〈名〉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

:舆 (形声。从车,舁声。本义车厢) 同本义 舆,车舆也。--《说文》。按,车中受物之处。 舆人为车。--《考工记》 木材…曲者宜为轮,直者宜为舆。--《潜夫论》 车辆,尤指马车 困于金舆。--《易·困》 今乘舆已驾矣。--《孟子》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老子》 又如舆士(车夫);舆服(车子和衣冠的总称);舆几(车子与几案);舆马(车马);舆轮(车轮);舆骑(车骑);舆帅(主管兵车的官吏);舆薪(车子、柴木等大东西。喻指显而易见的东 西) 轿子 贱 舆 yú ①车箱。 ②车。 ③指载柩车。 ④轿子。 ⑤制作车箱的工匠。 ⑥古代职位低贱的吏卒。 ⑦特指驾车的人。 ⑧抬;扛。 ⑨运载。 舆2 yù通"誉"。名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