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X 徐陵

徐陵

更新时间:2024-05-20 19:02:20


诗人: 徐陵
简介: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
朝代: 南北朝

生平

  幼小的时候,就被高人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他家族成员都非常刚正严肃、又诚恳谦逊。当时朝廷文书制度,多由徐陵写成,徐陵在朝廷上弹劾陈文帝(世祖)陈蒨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后来的陈宣帝)手下的权臣鲍僧叡以及侍中、中书监等人,慷慨陈词,正气凛然,连陈世祖自己都整理衣冠、严肃正座,安成王大汗淋漓、惊慌失色,徐陵让人扶着安成王回去。他以一身浩气扳倒了国蠹,从此以后朝廷为之肃然。

  公元569年,他参与罢黜了废帝陈伯宗,扶立了陈宣帝(高宗),被封为建昌县侯,皇帝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等,他多次进行推辞,皇帝为之动容。后来朝廷决定北伐军统帅人选,也是他一言九鼎,否定了许多人推举的淳于量,独力推荐更合适的名将吴明彻担纲,事实证明他的正确。皇帝曾多次赞扬他独具慧眼、知人善任。他的歌、文集当时被大家争先收藏。

  徐陵的太祖父徐凭道、祖父徐超之、父亲徐摛都很有名。他的弟弟徐孝克,以及四个儿子都是优秀的文武全才,尤其是诗文水准很高,他的家族纵横政坛文坛百年,门第显赫。徐陵去世后,他的长子徐俭继承了父亲侯爵。当时徐俭正在鄱阳王手下做官,还兼任了浔阳内史等职位,从这以后就做了建昌侯,直到5年后的祯明二年(公元588年)他去世为止。

  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咏》10卷。

作品(54) 《乌栖曲 二》  作者: 徐陵
《洛阳道二首 其二》  作者: 徐陵
《长相思二首 其二》  作者: 徐陵
《斗鸡诗》  作者: 徐陵
《乌栖曲二首》  作者: 徐陵
《奉和山池诗》  作者: 徐陵
《山池应令诗》  作者: 徐陵
《秋日别庾正员诗》  作者: 徐陵
《咏织妇诗》  作者: 徐陵
《新亭送别应令诗》  作者: 徐陵
《同江詹事登宫城南楼诗》  作者: 徐陵
《乌栖曲二首 其二》  作者: 徐陵
《长相思二首 其一》  作者: 徐陵
《鬬鸡诗》  作者: 徐陵
《咏日华诗》  作者: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  作者: 徐陵
《陇头水》  作者: 徐陵
《陇头水》  作者: 徐陵
《骢马驱》  作者: 徐陵
《长安道》  作者: 徐陵
《紫骝马》  作者: 徐陵
《刘生》  作者: 徐陵
《洛阳道 二》  作者: 徐陵
《为羊兖州家人答饷镜诗》  作者: 徐陵
《洛阳道二首 其一》  作者: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  作者: 徐陵
《和简文帝赛汉高帝庙诗》  作者: 徐陵
《咏柑诗》  作者: 徐陵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诗》  作者: 徐陵
《征虏亭送新安王应令诗》  作者: 徐陵
《为羊衮州家人答饷镜诗》  作者: 徐陵
《侍宴诗》  作者: 徐陵
《咏雪诗》  作者: 徐陵
《中妇织流黄》  作者: 徐陵
《洛阳道 一》  作者: 徐陵
《梅花落》  作者: 徐陵
《杂曲》  作者: 徐陵
《长相思 一》  作者: 徐陵
《关山月二首 其二》  作者: 徐陵
《奉和简文帝山斋诗》  作者: 徐陵
《山斋诗》  作者: 徐陵
《春情诗》  作者: 徐陵
《奉和咏舞诗》  作者: 徐陵
《乌栖曲二首·其二》  作者: 徐陵
《折杨柳》  作者: 徐陵
《乌栖曲 一》  作者: 徐陵
《咏雪诗》  作者: 徐陵
《内园逐凉》  作者: 徐陵
《关山月 二》  作者: 徐陵
《长相思 二》  作者: 徐陵
《玉台新咏序》  作者: 徐陵
《别毛永嘉》  作者: 徐陵
《春日》  作者: 徐陵
《关山月》  作者: 徐陵
释意: :徐 (形声。从彳,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 同本义 徐,安行也。--《说文》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 散开 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 徐 缓慢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 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 此事当徐议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 徐xú缓慢,慢慢地不~不疾(疾快)。~ ~而行。栩xǔ ⒈栎树,也叫"柞树"。 ⒉

:陵〈名〉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又 循陵而走。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 丘陵地)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 陵líng ⒈大土山丘~。〈引〉坟墓中山~。十三~。 ⒉升,登~重山。 ⒊乘,凌驾勇气~云。 ⒋侵犯,欺侮。 ⒌严峻,严密。 ⒍ ⒎ ⒏ ⒐ ①纲纪废弛。 ②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