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C 陈恭尹

陈恭尹

更新时间:2024-05-20 15:51:27


诗人: 陈恭尹
简介: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朝代:

诗作特色

  的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达54首,多为长诗,主体兼擅,手触肩倚,莫不中音。

生平

  “修髯伟貌,气局深沉”,其父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与陈子壮、张家玉一起,被尊为“岭南三忠”。隆武二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被俘,被清军寸磔于市,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丧亲之痛,延续到陈恭尹晚年,仍无法释怀。他晚号“独漉子”,取自古乐府:“独漉独漉,水深泥触。……父冤不报,欲活何为!”南明时,陈恭尹进朝泣陈其父为国殉难情状,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书,擅长写诗作赋。永历元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永历十二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永历十六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永历三十二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遗著有《独漉堂集》。

  南明亡后,陈恭尹定居广州,与友人何衡、何绛、陶窳、梁梿相与砥砺名节,发愤读书,世称“北田五子”。 后“三藩之乱”爆发,屈大均从吴军于桂。陈恭尹与屈相交甚深,又“以名重为时所指目”,永历三十二年(1678),陈恭尹被捕下狱,关押二百日后始得解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晚年寄情诗酒,曾与清廷权贵唱酬,曾被梁梿当面叱问“何事而仆仆走风尘?”又被讥讽“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但陈恭尹并非改弦更张,他终其一生仍不仕清。冯奉初在其传记中解释,与权贵唱酬是陈求自保之策:“及得脱,自念身历沧桑,恐终不为世所容,乃筑室羊城之南,以诗文自娱;贵人有折节下交者,无不礼接。“于是冠盖往来,人人得其欢心。议者或疑其前后易辙,不知其避祸既深,迹弥近而心弥苦矣。” 这也是为什么陈恭尹之前自号“半峰”,表示初老山林的志向,晚年把号改为“独漉”,身世之痛反而隐含更深。晚年,陈恭尹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葬于市郊祥云岭南麓。

人物年表

明崇祯四年(1631)九月二十五日(10月20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出生。

崇祯十六年(1643)(12岁),丧母。

永历元年(1647)(16岁),父抗清战败,被俘获处死。家人或被清兵杀害,或死于战乱;出逃南海弼唐,后被湛粹接到增城新塘。

永历五年至八年(1651-1654)(20-23岁),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一带,避难,访友,进行反清复明活动。

永历八年(1654)春,增城新塘,与湛粹次女湛银成婚。

永历十二年(1658)(27岁),前往云贵,欲投奔南明永历帝,因清军封锁,行至湖南湘潭,改道北上,转徒湖北、江苏、河南,继续进行复明活动。

永历十三年(1659)(28岁),探听永历帝逃至缅甸,失望返回增城新塘。

永历十五年(1661)(30岁),闻永历帝被俘,携眷隐居顺德羊额。

永历二十二年(1668)(37岁),湛氏夫人病逝。移居增城新塘。

永历三十二年(1678)(47岁),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多,出狱后定居广州城南。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四月十三日(5月30日)(69岁),病逝于广州。

作品(80) 《龚母八十大寿》  作者: 陈恭尹
《送李茜为孝廉谒选都门便道萍乡访尚渑其王孙》  作者: 陈恭尹
《外姑湛节母冯太君八十大寿时旌表初至二首 其一》  作者: 陈恭尹
《外姑湛节母冯太君八十大寿时旌表初至二首 其二》  作者: 陈恭尹
《送何不偕之潮州兼怀家巩宁》  作者: 陈恭尹
《赠徐道冲》  作者: 陈恭尹
《次答刘百原二首 其一》  作者: 陈恭尹
《寄祝张翁源泰亭二首 其二》  作者: 陈恭尹
《送张畏岩进士归吴门兼怀孙赤崖二首 其一》  作者: 陈恭尹
《正月三日过潘子登所寓江楼龚渭臣载酒与潘木公诸君雅集赋潮平两岸阔分得涯字》  作者: 陈恭尹
《秋日西郊宴集同岑梵则张穆之陈乔生王说作高望公庞祖如梁药亭梁颙若屈泰士屈翁山时翁山归自塞上》  作者: 陈恭尹
《怀古十首 其一 燕台》  作者: 陈恭尹
《西湖》  作者: 陈恭尹
《答别郭幼隗》  作者: 陈恭尹
《怀古十首 其五 沛中》  作者: 陈恭尹
《题吴山带墨菊为潘受平》  作者: 陈恭尹
《移家西归留别湛克正克茂外弟兼柬同人二首 其二》  作者: 陈恭尹
《九日登镇海楼》  作者: 陈恭尹
《立春日送徐艺初御史归吴门》  作者: 陈恭尹
《李相如自滇池录示近诗率尔赋寄》  作者: 陈恭尹
《过六贞女墓》  作者: 陈恭尹
《过何知澹新筑》  作者: 陈恭尹
《新别》  作者: 陈恭尹
《闲居 其一》  作者: 陈恭尹
《宿罗克生》  作者: 陈恭尹
《秋园十首 其八》  作者: 陈恭尹
《秋夕梁素子载酒过宿》  作者: 陈恭尹
《赠洪药倩虞部》  作者: 陈恭尹
《秋蝶》  作者: 陈恭尹
《生生园十咏 其一 幻云楼》  作者: 陈恭尹
《生生园十咏 其二 雪香亭》  作者: 陈恭尹
《白云泉》  作者: 陈恭尹
《生生园十咏 其五 鸢飞鱼跃亭》  作者: 陈恭尹
《贺何不偕新翁》  作者: 陈恭尹
《李孝先就婚西村即事赠诗勉之二首 其一》  作者: 陈恭尹
《李孝先就婚西村即事赠诗勉之二首 其二》  作者: 陈恭尹
《秋猎》  作者: 陈恭尹
《客端州得王础尘书次其来韵二首 其一》  作者: 陈恭尹
《赠尹尔复尔任》  作者: 陈恭尹
《茶灶》  作者: 陈恭尹
《棋枰》  作者: 陈恭尹
《楝亭为荔轩先生赋》  作者: 陈恭尹
《厓门谒三忠祠》  作者: 陈恭尹
《羊城月夜同王紫诠吴山带次蓝公漪韵》  作者: 陈恭尹
《木末》  作者: 陈恭尹
《熏笼》  作者: 陈恭尹
《怀古十首 其十 隋宫》  作者: 陈恭尹
《送沈丹山入都补御史》  作者: 陈恭尹
《送王都谏青岩还都》  作者: 陈恭尹
《金凤花》  作者: 陈恭尹
《并蒂莲花为陆桂平苍岩赋》  作者: 陈恭尹
《为严藕渔宫允题绿端砚五首 其五》  作者: 陈恭尹
《题吴山带墨竹送吴晋涛归宜兴二首 其二》  作者: 陈恭尹
《题画菊》  作者: 陈恭尹
《王将军挽歌》  作者: 陈恭尹
《以香瘿杯为魏和公寿系之以歌》  作者: 陈恭尹
《送左襄南督学试竣还都奉命命视河》  作者: 陈恭尹
《同王阮亭宫詹黄忍庵太史高谡苑廷评张超然屈翁山两处士五羊访古作三首 其一 菩提树》  作者: 陈恭尹
《琅琊王歌辞八首 其二》  作者: 陈恭尹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三 秋白纻》  作者: 陈恭尹
《同朱竹垞梁药亭屈翁山过诃林南公房观唐僧贯休画罗汉歌》  作者: 陈恭尹
《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 其四 大椿轩》  作者: 陈恭尹
《方邵村以诗序见贻赋此谢之且以送别》  作者: 陈恭尹
《查将军怀孔招同梁药亭屈翁山淩天杓林叔吾尹乔岳宴集东湖作》  作者: 陈恭尹
《续王础尘少莱子歌为屈翁山寿》  作者: 陈恭尹
《癸酉人日偕王础尘王新侯王立安过石公精舍惠州王使君紫诠挈其诸孙已先在同登怀古楼即事作》  作者: 陈恭尹
《剪秋罗花》  作者: 陈恭尹
《次和刘沛然王础尘广州荔枝词十首 其二》  作者: 陈恭尹
《怀古十首 其四 咸阳》  作者: 陈恭尹
《怀古十首 其七 蜀中》  作者: 陈恭尹
《怀古十首 其八 邺中》  作者: 陈恭尹
《送人入夔州二首 其一》  作者: 陈恭尹
《春夜城西对酒歌》  作者: 陈恭尹
《耕田歌》  作者: 陈恭尹
《日本刀歌》  作者: 陈恭尹
《木绵花歌》  作者: 陈恭尹
《答潘子登》  作者: 陈恭尹
《读秦纪》  作者: 陈恭尹
《虎丘题壁》  作者: 陈恭尹
《崖门谒三忠祠》  作者: 陈恭尹
释意: :陈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 陈,宛丘,舜后妫(畧??))满之所封。--《说文》 陈,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陈朝 战阵;行列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姓 陈 陈设,陈列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

:恭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同本义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恭,敬也。--《尔雅》 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何之所说,从多举也。--《礼记·曲礼上》疏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恭默(谦恭沈静不语);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恭敬(犹尊敬);恭和(谦恭温和);恭逢其盛(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恭素(恭谨纯朴) 通洪”。大 工整 恭gōng ⒈敬重,谦逊~敬。~喜。~贺。~维(也作~惟,祝颂用语。也用于"奉承"的意思)。 ⒉

:尹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治理) 同本义 尹,治也。--《说文》 以尹天下。--《左传·定公四年》 又如尹京(治理京畿);尹祭(古代用于祭祀的切割方正的干肉) 尹 旧时官名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论语·公冶长》 不以非郑尹。--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拥至尹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有卿尹。--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府尹;京兆尹;尹氏(官名。掌管册命臣工之事);尹寺(宦官);尹长( 尹yǐn ⒈治理以~天下。 ⒉〈古〉官名京兆(京城)~。府~。道~。 尹yún 1.见"尹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