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L 刘秉忠

刘秉忠

更新时间:2024-05-20 19:02:52


诗人: 刘秉忠
简介: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朝代:

生平

早期经历

  ,字仲晦,初名刘侃,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秉忠。刘秉忠自幼聪颖,八岁入学就能日诵文数百言。十三岁在帅府做人质,十七岁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便于就近奉养其亲。刘秉忠为令史时常郁郁不乐,一日感叹道:我家世代为官,难道我宁愿沦为书记小吏吗?大丈夫生不逢时,只有隐退以待时而起。便弃官隐居于武安山中。若干年后,被天宁寺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后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元世祖即位之前,海云禅师奉召,路过云中时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邀与同行。刘秉忠拜见元世祖后,元世祖甚为称赞,多次垂询。刘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其深入研究《易经》及宋《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元世祖甚是宠爱,留其身边供职。后数年因父殁奔丧回家,元世祖赐金百两为治葬之用,且遣使送至邢州。服丧期满,便召还至和林。刘秉忠至和林后上书数千百言。元世祖对他的这番议论,甚为赞赏,均加采纳。刘秉忠又上言道:“邢州户口原有万余,自兴兵以来都不满数百,若派真定的张耕、氵名水的刘肃这样的良吏去治理,必定能恢复旧日盛况。”于是朝廷派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副使。不久流民复业,升邢州为顺德府。

  他不但为元王朝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而且以《周礼·考工纪》关于都城建设为指导思想进行规划修建的元大都,被誉为“大元帝国的设计师”,甚至元朝的国号也是出自刘秉忠的建议。

  根据《元史》记载,刘秉忠在上书中建议“鳏寡孤独废疾者,宜设孤老院,给衣粮以为养”。忽必烈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赈济天下鳏寡孤独废疾者。此后,元朝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对这些困难群体的收养救助制度,至元八年(1271)在各路设济众院一所,至元十九年各路立养济院一所,还规定了收养的标准和操作过程。

从旁建言

  元宪宗三年(1253)、四年和九年,刘秉忠随元世祖征伐大理、云南和伐宋时,力劝元世祖勿滥杀,所以每克一城都没有妄戮一人,所至人民全活者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即位,采纳刘秉忠的建议,下诏建元纪年,设立中书省和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隐士都被录用。刘秉忠虽居于皇帝左右,但仍着旧服,当时人称他为“聪书记”。

诏命还俗

  至元元年(1264),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刘秉忠早在陛下即位前就参与军国大事,有劳有功。今陛下即位,万象更新,而刘秉忠仍着旧装,我等于心不安。应正其衣冠,给以厚爵。皇帝采纳,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位至太保,参与领导中书省政事,并诏令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为刘秉忠的妻子,赐奉先坊作为刘秉忠府第。

功勋卓著

  刘秉忠受命后以天下为己任,凡国家大小事务,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深得皇帝宠信。所推荐和提拔的人,后都为名臣。至元三年,刘秉忠又受命在原燕京城东北设计建造一座新的都城。新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在刘秉忠和张柔、段桢等主持下,进展很快。
至元六年,订立朝仪。至元八年,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刘秉忠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和陪都上都的营建。至元十一年正月,大都宫阙建成。刘秉忠还为皇帝制定官制,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等。

无疾而卒

  至元十一年八月,刘秉忠忽然无病而卒,年五十九岁。元世祖闻耗惊悼,对群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下令出内府钱将其安葬于大都。至元十二年,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在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者,仅仅刘秉忠一人而已。

文学成就

  不仅是元朝初年的大政治家,他学问功底深厚,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人和散曲家,自号藏春散人,每以吟咏自适。一生在天文、卜筮、算术、文学上著述甚丰,计有《藏春集》六卷、《藏春词》一卷、《诗集》二十二卷、《文集》十卷、《平沙玉尺》四卷、《玉尺新镜》二卷等。部分诗词:

  《南吕·干荷叶》、《双调蟾宫曲》、《木兰花慢·望乾坤浩荡》

  杨镰先生的《元诗史》就用了相当篇幅评价其诗,认为“他是元初北方诗坛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评价刘秉忠的文学成就,主要依据今存之《藏春集》(或名《藏春散人集》、《藏春诗集》)六卷,所收为诗和词,收诗计七律二百三十九首,七绝一百五十一首。《永乐大典》残卷中尚有一部分刘秉忠诗。刘秉忠一生写作有大量文章,但后世所能够看到的,仅有《全元文》卷一一五所收三篇。评其词作,大致可依据《藏春集》卷五与《全金元词》所收刘秉忠的散曲,今知有小令《干荷叶》一组八首和《蟾宫曲》一组四首,分别载《阳春白雪》前集卷一和《阳春白雪》后集卷一,《全元散曲》收录。其中《干荷叶》第五至第八首可以断定非刘秉忠作,则实存散曲两组八首。

  刘秉忠词曲在元代都称名家。人们谈元词,无例外地要举出《藏春词》,清人编《历代诗余》,选刘秉忠词五首(两首误收,一首《沁园春》非刘秉忠所作,一首《干荷叶》虽为刘秉忠作但属曲而非词)。今人论元词,刘秉忠也居重要位置。前人论刘秉忠词,最有影响的文献有二:一为《藏春乐府跋》,二是《蕙风词话》卷三之《藏春词》。王鹏运“谓雄廓而不失之伧楚,酝藉而不流于侧媚”二语,为刘秉忠词风格评论定调。后人研究,多由此二语生发。

家族成员

祖籍瑞州,世为辽朝官宦大族。曾祖父任金朝邢州节度使,家居邢州,所以从他祖父刘泽始为邢州人。元太祖十五年(1220),木华黎攻取邢州,立都元帅府,任刘秉忠之父刘润为都统,后改署州录事,又历任巨鹿、内丘两县提领。

祖父:刘泽

父亲:刘润

兄弟:刘秉恕,为刘秉忠的同父异母弟弟

子嗣:刘兰璋,刘秉忠结婚较晚,无子,仅有一女,将他弟弟刘秉恕的儿子刘兰璋过继为自己的子嗣。

孙子:刘虎、刘彪,均为刘兰璋之子

侄子:刘友直、刘友谅、刘友闻、刘友益,均为其弟刘秉恕之子。

侄孙:刘绍祖

作品(84) 《鹧鸪天·垂柳风边拂万丝》  作者: 刘秉忠
《鹧鸪天·花满尊前酒满卮》  作者: 刘秉忠
《鹧鸪天·水满青溪月满楼》  作者: 刘秉忠
《鹧鸪天·柳映清溪漾玉流》  作者: 刘秉忠
《踏莎行》  作者: 刘秉忠
《鹧鸪天 酒》  作者: 刘秉忠
《秦楼月》  作者: 刘秉忠
《秦楼月》  作者: 刘秉忠
《太常引 武候》  作者: 刘秉忠
《谒金门·春寒薄》  作者: 刘秉忠
《诉衷情·醪虽薄》  作者: 刘秉忠
《朝中措 赋赠章仲一》  作者: 刘秉忠
《清平乐·彩云盘结》  作者: 刘秉忠
《卜算子·晓角才初弄》  作者: 刘秉忠
《点绛唇·恰破黄昏》  作者: 刘秉忠
《点绛唇·寂寂珠帘》  作者: 刘秉忠
《点绛唇·天上春来》  作者: 刘秉忠
《过天井关 其三》  作者: 刘秉忠
《桃花曲》  作者: 刘秉忠
《桃花曲》  作者: 刘秉忠
《点绛唇·十载风霜》  作者: 刘秉忠
《点绛唇·古寺萧条》  作者: 刘秉忠
《江月晃重山》  作者: 刘秉忠
《小重山·漠北云南路九千》  作者: 刘秉忠
《江月晃重山》  作者: 刘秉忠
《临江仙 桃花》  作者: 刘秉忠
《永遇乐·山谷家风》  作者: 刘秉忠
《望月婆罗门引》  作者: 刘秉忠
《望月婆罗门引》  作者: 刘秉忠
《临江仙 梨花》  作者: 刘秉忠
《小重山·云去风来雨乍晴》  作者: 刘秉忠
《小重山·晓起清愁酒盎空》  作者: 刘秉忠
《临江仙 海棠》  作者: 刘秉忠
《江月晃重山》  作者: 刘秉忠
《木兰花慢·笑平生活计》  作者: 刘秉忠
《风流子·书帙省淹留》  作者: 刘秉忠
《溪上》  作者: 刘秉忠
《点绛唇·客梦初惊》  作者: 刘秉忠
《点绛唇 梅》  作者: 刘秉忠
《江边梅树》  作者: 刘秉忠
《过玲珑山》  作者: 刘秉忠
《城西游》  作者: 刘秉忠
《浣溪沙》  作者: 刘秉忠
《朝中措 书怀》  作者: 刘秉忠
《秦楼月》  作者: 刘秉忠
《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  作者: 刘秉忠
《太常引·衲衣藤杖是吾缘》  作者: 刘秉忠
《鹧鸪天》  作者: 刘秉忠
《太常引·青山憔悴锁寒云》  作者: 刘秉忠
《寄友人》  作者: 刘秉忠
《秋日途中》  作者: 刘秉忠
《过天井关 其二》  作者: 刘秉忠
《寄张平章仲一》  作者: 刘秉忠
《三月》  作者: 刘秉忠
《有怀遂长老四首 其三》  作者: 刘秉忠
《小溪》  作者: 刘秉忠
《桃源忆故人》  作者: 刘秉忠
《江城子·平生行止懒编排》  作者: 刘秉忠
《鹧鸪天·残月低帘挂玉钩》  作者: 刘秉忠
《清平乐·月明风劲》  作者: 刘秉忠
《尝云芝茶》  作者: 刘秉忠
《临江仙·堂上箫韶人不奏》  作者: 刘秉忠
《南乡子·李杜放诗豪》  作者: 刘秉忠
《太常引 鲁仲连》  作者: 刘秉忠
《江城子 游琼华岛》  作者: 刘秉忠
《临江仙·同是天涯流落客》  作者: 刘秉忠
《点绛唇 梨花》  作者: 刘秉忠
《好事近·桃李尽飘零》  作者: 刘秉忠
《洞仙歌》  作者: 刘秉忠
《焚胜梅香》  作者: 刘秉忠
《清平乐·渔舟横渡》  作者: 刘秉忠
《桃花曲》  作者: 刘秉忠
《小重山·诗酒休惊误一生》  作者: 刘秉忠
《临江仙·满路红尘飞不去》  作者: 刘秉忠
《江城子·松苍竹翠岁寒天》  作者: 刘秉忠
《【双调】蟾宫曲》  作者: 刘秉忠
《木兰花慢·到闲人闲处》  作者: 刘秉忠
《太常引·桃花流水鳜鱼肥》  作者: 刘秉忠
《干荷叶·干荷叶》  作者: 刘秉忠
《诉衷情·山河萦带九州横》  作者: 刘秉忠
《江边晚望》  作者: 刘秉忠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作者: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八首》  作者: 刘秉忠
《木兰花慢·混一后赋》  作者: 刘秉忠
释意: :刘 (形声。从金,从刀,乯声。本义杀,戮) 同本义(含有大规模杀戮的意思) 胜殷遏刘,耆代尔功。--《诗·周颂·武》 重我民,无尽刘。--《书·盘庚上》。孔传刘,杀也。” 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晋之北鄙亦曰刘。--《方言》卷一 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虔杀戮)。--《左传·成公十三年》 克,战胜 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逸周书·世俘》 刘 兵器名。斧钺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书·顾命》。孔传刘,钺属。”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刘,盖今鑱斧。” 姓 刘 刘(劉)liú姓。 刘liǔ 1.美好貌。《诗.陈风.月出》"佼人懰兮",陆德明释文本作"刘兮",谓"刘,本又作懰,同。力久反,好貌。《埤苍》作嬼。嬼,妖也。"

:秉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同本义 秉,禾束也。--《说文》 彼有遗秉。--《诗·小雅·大田》 或取一秉秆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又如秉穗(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秉握(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量词。十六斛。如秉刍(十庾数量的草把) 通柄”。权力,权柄 治国不失秉。--《管子·小匡》 国子实执齐秉。--《左传·哀公十七年》 秉 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秉,执也。--《尔雅 秉 bǐng ①手持~烛夜游。 ②掌握;把持~权。 ③姓。 【秉承】承受(意图、旨意等)。又作禀承。 【秉公】按公认的道理或平等的标准#办事。 【秉性】性格~贤良。

:忠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同本义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又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忠厚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忠嘉(忠 忠zhōng赤诚无私,尽心竭力赤胆~心。~诚可靠。~贞不渝。~于祖国。~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