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D 邓肃

邓肃

更新时间:2024-05-20 20:38:03


诗人: 邓肃
简介: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朝代:

生平

  26岁入太学,深得杨时的器重。

  徽宗当政时,在开封建艮岳,令各地进贡奇花怪石放置其中供赏玩,宋宣和元年(1119年),呈《花石十一章并序》批评那些借献“花石纲”以营私利的阿谀奉承之徒是“饱食官吏不深思,务求新巧日孳孳”。诗中还写道“但愿君王安百姓,圃中无日不东风”。当朝权臣见诗大怒,将邓肃逐出太学,贬回故里。邓肃义无反顾,挥笔写下“填海我如精卫,挡车人笑螳螂。六合群黎有补,一身万段何妨”的诗句,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靖康元年(1126年),在复职后的的举荐下,宋钦宗于便殴召见邓肃,赐以进士出身,补承务郎,并授以鸿胪寺主簿之职。同年十二月,邓肃奉命押送金兵勒索的道释版籍前往金营,被扣为人质,在金营的50余天,邓肃毫无奴颜媚骨,镇定自如,借机察看敌营,了解军情。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月,金兵灭北宋,立楚国,扶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原北宋朝廷大臣中卖身求荣、加官进爵者不乏其人。邓肃不为利禄所动,“不食楚粟,饥饿殆不能行,万死一生”奔赴宋高宗行营(《栟榈文集·奏札子》),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被擢为左正言。

  面对二帝被俘、山河沦陷的局面,目睹金兵围京之际一些朝廷“重臣”的失节行为,以及高宗朝廷甘守半壁江山、不思收复失土的投降政策,邓肃根据在金营的所见所闻,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实力和胜败的原因,大呼“金人不足畏”,极力主战,并主张严惩失节的朝臣,奖励有功之臣,裁撤平庸之才。他忧国忧君,激愤时曾在3月之内上疏20余道奏议,就连曾在钦宗面前举荐过他的耿南仲也因“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而受到弹劾。宋高宗嘉奖他“论事正当,甚可取。”赐给五品服,邓肃因此声名大作。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十一日,高宗听信谗言,将居相位仅75天的李纲再度罢免,太学生,布衣欧阳澈等为保李纲被斩首。邓肃并未因此而退却,他义无反顾,于当月二十一日再上《论留李纲疏》,明言“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所以,既不足以副高宗“眷注之诚”,又无法周旋于高宗左右的宠臣之间。奏折中还引用宋高宗起用李纲时说“李纲真以身殉国者”的话,含蓄地批评高宗出尔反尔的行为,强调“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也”。

  《论留李纲疏》触怒了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邓肃被免去左正言之职,谪贬回乡。

  邓肃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回乡后又遇土匪作乱,一家八口人四处躲避,缺衣少食。他在诗中写道:“十年游宦落穷山,妾无衣帛日号寒”;“天宇如许大,八口无处藏。空山四十日。画饼诳饥肠”;“詹成炊饭以搏沙,牛革荐甘真嚼铁……余不供僧僧供余,是事颠倒古所无”。穷困潦倒的生活由此可见。即使在这种状况下,他仍写下“逐客难参国士忧,客枕曾无一夕安”的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的义士本色。

  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邓肃携母避乱于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2岁,归葬于邓墩,有《栟榈文集》25卷传世。

作品(234) 《梅》  作者: 邓肃
《无题》  作者: 邓肃
《遣兴》  作者: 邓肃
《长相思令/长相思》  作者: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纪德十一首》  作者: 邓肃
《大雨》  作者: 邓肃
《和邓成材五绝》  作者: 邓肃
《哭陈兴宗先生三首》  作者: 邓肃
《姜池源庙二首》  作者: 邓肃
《邻家翁挽辞二首》  作者: 邓肃
《再次韵谢之》  作者: 邓肃
《再和宰公二首》  作者: 邓肃
《子安提举二首》  作者: 邓肃
《古意三首》  作者: 邓肃
《和李梁溪春雪韵二首》  作者: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呈几叟仪曹四首》  作者: 邓肃
《灵应寺二首》  作者: 邓肃
《再次前韵二首》  作者: 邓肃
《再次韵》  作者: 邓肃
《成彦女奴琵琶》  作者: 邓肃
《次韵郭宰兼简丞尉三首》  作者: 邓肃
《大水杂言》  作者: 邓肃
《凤池小饮》  作者: 邓肃
《落梅二首》  作者: 邓肃
《送春》  作者: 邓肃
《仲子叔明二邦君兼济子安德和文明四使者同过》  作者: 邓肃
《醉吟轩》  作者: 邓肃
《避地过雷霹滩》  作者: 邓肃
《登妙峰阁》  作者: 邓肃
《舫斋》  作者: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对酒二首》  作者: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送成彦尉邵武三首》  作者: 邓肃
《寄德裕县丞》  作者: 邓肃
《寄张应和运副二首》  作者: 邓肃
《霹雳松》  作者: 邓肃
《遣妓》  作者: 邓肃
《题吹衣亭》  作者: 邓肃
《谒南斋诸友》  作者: 邓肃
《咏史二首》  作者: 邓肃
《云际岭》  作者: 邓肃
《再用南斋韵谢》  作者: 邓肃
《雹》  作者: 邓肃
《本上人》  作者: 邓肃
《避地山谷》  作者: 邓肃
《避贼引》  作者: 邓肃
《别施君叔异》  作者: 邓肃
《别珠公》  作者: 邓肃
《次韵王信州》  作者: 邓肃
《第四章兼简其子》  作者: 邓肃
《泛舟示子》  作者: 邓肃
《访丹霞》  作者: 邓肃
《分岁》  作者: 邓肃
《芙蓉轩》  作者: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和谢吏部》  作者: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谢杨休三首》  作者: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游山三首》  作者: 邓肃
《黄杨岩》  作者: 邓肃
《寄璨老西轩》  作者: 邓肃
《寄亨甫》  作者: 邓肃
《寄李状元》  作者: 邓肃
《寄兴国福圣二老》  作者: 邓肃
《寄张子猷》  作者: 邓肃
《谨次第三章》  作者: 邓肃
《聚星行》  作者: 邓肃
《哭施叔异》  作者: 邓肃
《龙兴避难》  作者: 邓肃
《罗知县挽诗》  作者: 邓肃
《南归醉题家圃二首》  作者: 邓肃
《送吕友善》  作者: 邓肃
《题步瀛阁》  作者: 邓肃
《题天庆观》  作者: 邓肃
《玩芳亭》  作者: 邓肃
《戏题》  作者: 邓肃
《谢李舍人题额》  作者: 邓肃
《谢吕友善见和》  作者: 邓肃
《谢朱乔年》  作者: 邓肃
《游东山》  作者: 邓肃
《游山》  作者: 邓肃
《再韵明复和来》  作者: 邓肃
《招成老》  作者: 邓肃
《昭祖送韩文》  作者: 邓肃
《紫芝和来》  作者: 邓肃
《自嘲》  作者: 邓肃
《尘外堂》  作者: 邓肃
《次韵李舍人》  作者: 邓肃
《次韵茂实之才》  作者: 邓肃
《次韵王信州古风》  作者: 邓肃
《次韵谢明远和》  作者: 邓肃
《东林一枝庵》  作者: 邓肃
《鼓腹谣》  作者: 邓肃
《鼓腹谣谢许令》  作者: 邓肃
《观子陵画像》  作者: 邓肃
《过黄杨岩》  作者: 邓肃
《寒梅上李舍人》  作者: 邓肃
《和陈少卿》  作者: 邓肃
《和姜季资》  作者: 邓肃
《和明远喜雨作》  作者: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别僧永肩》  作者: 邓肃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丘宰生日二首》  作者: 邓肃
《和邹宣教》  作者: 邓肃
释意: :邓 古国名 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从邑,登声。--《说文》 在今河南省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 邓侯吾离来朝。--《春秋·桓公七年》 申吕应邓。--《国语·郑语》 袭楚至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古地名 春秋蔡地,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 蔡侯郑伯会于邓。--《春秋·桓公二年》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汶河以南、运河以北地区(清兖州府境) 战国楚地,秦置邓县,是故邓侯国。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北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 姓(邓通西汉人, 邓 dèng姓。 【邓肯】(1878-1927)美国女舞蹈家,现代舞派创始人。所创立的自由舞蹈与古典芭蕾舞相对立,动作自然,形式自由。主要作品有舞蹈《马赛曲》、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门德尔松的《春》。著有自传《我的生平》。 【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将领。字正卿。广东番禹(今广州)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任北洋舰队总兵兼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战中,英 勇抗敌,最后弹尽舰伤,遂驾舰撞击敌舰,不幸中敌鱼雷,与全舰官兵一起壮烈牺牲。 【邓拓】(1912-1966)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原名子建,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福建闽侯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抗敌报》社长兼总编辑及新华社晋察 冀总分社社长。建国后,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等。著有杂文集《燕山夜话》,文笔犀利,切中时弊,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深受读者欢 迎。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邓演达】(1895-1931)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字择生。广东惠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曾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役◇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反对蒋、汪背叛革命,1931年11 月29日在南京被蒋介石秘密杀害。 【邓中夏】(1894-193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字仲澥〓南宜章人。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曾多 次领导工人大罢工。1933年5月被捕,9月在南京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邓子龙】(-1598)明朝将领。字武桥。江西丰城人。官至副总兵。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明军援朝抗倭时,偕朝鲜统治使李舜臣督领水军为先锋,拦击倭军于朝鲜釜山南 海,后因舟中火起,为倭军所乘,遂战死。

:肃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同本义 肃,持事振敬也。--《训文》 忠肃共懿。--《左传·文公十八年》 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 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 宽肃宣惠。--《国语·周语》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汉书·五行志》 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后汉书·邓皇后传》 又如肃敬(恭恭敬敬);肃迓(恭迎);肃奉(恭敬地接受或遵奉);肃括(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有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肃修(恭敬地修书。致亲友书札用语);肃 肃(胏)sù ⒈恭敬~立。~然起敬。 ⒉严正,庄重~静。严~。 ⒊ 肃xiāo 1.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