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G 高适

高适

更新时间:2024-05-20 18:24:48


诗人: 高适
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朝代:

人物生平

  唐朝长安四年(704年),出生。

  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高适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高适二十八岁。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郭密之因以留别》、《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赠别王十七管记》及《塞上》、《蓟门五首》等。

  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高适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高适三十三岁。有《淇上别业》、《酬陆少府》、《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

  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高适三十五岁。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时至天宝七载(748年),一直居于宋中。其间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东平等地。

  唐朝玄宗天宝八年(749年),高适四十六岁。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唐朝天宝九年(750年),高适四十七岁。是年秋,北使青夷军(属范阳节度使)送兵。

  唐朝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春事毕,南归。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北》、《自蓟北归》等诗。

  唐朝天宝十一年(752年),高适四十九岁。辞封丘尉,客游长安。秋冬之际,担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任掌书记。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高适五十二岁。十二月,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高适五十三岁。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高适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大夫。十一月,永王璘谋反。十二月,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

  唐朝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高适五十四岁。讨平永王后,又受命参与讨安史叛军,曾救睢阳之围。

  唐朝至德三年(758年),高适五十五岁。因敢于直言,贬官太子詹事。

  唐朝乾元二年(759年),高适五十六岁。五月,出任彭州刺史。

  唐朝上元元年(760年),高适五十七岁。改任蜀州刺史,直至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初。

  唐朝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高适六十岁。二月,迁任剑南节度使。十二月,松、维、保三州等地为吐蕃所陷,高适不能救。

  唐朝广德二年(764年),高适六十一岁。春,高适为严武所代,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唐朝永泰元年(765年),高适六十二岁。正月,高适卒。赠礼部尚书。留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艺术特色

  是盛唐时期“边塞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

主要作品

作品分类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边塞诗
  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

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讽时伤乱诗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咏怀诗
  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作品(221) 《封丘县》  作者: 高适
《铜雀妓》  作者: 高适
《过卢明府有赠》  作者: 高适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作者: 高适
《寄孟五少府》  作者: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  作者: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作者: 高适
《酬司空璲少府》  作者: 高适
《酬李少府》  作者: 高适
《酬裴秀才》  作者: 高适
《酬陆少府》  作者: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作者: 高适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一作王昌龄诗)》  作者: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作者: 高适
《酬庞十兵曹》  作者: 高适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作者: 高适
《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见赠之作》  作者: 高适
《别王彻》  作者: 高适
《又送族侄式颜》  作者: 高适
《涟上别王秀才》  作者: 高适
《送崔录事赴宣城》  作者: 高适
《别张少府》  作者: 高适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作者: 高适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  作者: 高适
《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簿》  作者: 高适
《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作者: 高适
《途中酬李少府赠别之作》  作者: 高适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作者: 高适
《宴韦司户山亭院》  作者: 高适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作者: 高适
《登广陵栖灵寺塔》  作者: 高适
《同群公秋登琴台》  作者: 高适
《同群公出猎海上》  作者: 高适
《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此公昔任白马尉,今寄住滑台)》  作者: 高适
《同群公题中山寺》  作者: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作者: 高适
《同韩四、薛三东亭玩月》  作者: 高适
《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  作者: 高适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  作者: 高适
《涟上题樊氏水亭》  作者: 高适
《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作者: 高适
《三君咏·魏郑公(徵)》  作者: 高适
《三君咏·郭代公(元振)》  作者: 高适
《宓公琴台诗三首》  作者: 高适
《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  作者: 高适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  作者: 高适
《宋中遇陈二》  作者: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  作者: 高适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  作者: 高适
《遇冲和先生》  作者: 高适
《鲁西至东平》  作者: 高适
《东平路作三首》  作者: 高适
《登垄》  作者: 高适
《苦雪四首》  作者: 高适
《哭裴少府》  作者: 高适
《九日酬颜少府》  作者: 高适
《赠别晋三处士》  作者: 高适
《题李别驾壁》  作者: 高适
《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  作者: 高适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作者: 高适
《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作者: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作者: 高适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作者: 高适
《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  作者: 高适
《画马篇(同诸公宴睢阳李太守,各赋一物)》  作者: 高适
《咏马鞭》  作者: 高适
《部落曲》  作者: 高适
《赠杜二拾遗》  作者: 高适
《途中寄徐录事(比以王书见赠)》  作者: 高适
《酬卫八雪中见寄》  作者: 高适
《送张瑶贬五谿尉》  作者: 高适
《别韦五》  作者: 高适
《送蔡十二之海上(时在卫中)》  作者: 高适
《别韦兵曹》  作者: 高适
《独孤判官部送兵》  作者: 高适
《别从甥万盈》  作者: 高适
《别崔少府》  作者: 高适
《送崔功曹赴越》  作者: 高适
《广陵别郑处士》  作者: 高适
《别孙訢》  作者: 高适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赋得征马嘶》  作者: 高适
《赠别褚山人》  作者: 高适
《别王八》  作者: 高适
《宴郭校书,因之有别》  作者: 高适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  作者: 高适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  作者: 高适
《同群公十月朝宴李太守宅》  作者: 高适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作者: 高适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作者: 高适
《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  作者: 高适
《淇上别业》  作者: 高适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作者: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作者: 高适
《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  作者: 高适
《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作者: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作者: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作者: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作者: 高适
《和窦侍御登凉州七级浮图之作》  作者: 高适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之作》  作者: 高适
释意: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高平( 高gāo ⒈跟"低"相对 ①由下至上距离大的,离地面远的~山。~原。~楼。~空。 ②等级在上的~等。~级。 ③超过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温。~速。~质量。 ④声音大,响亮~声喊。~歌一曲。 ⒉品德才能优秀的~尚。~手。~明。崇~。 ⒊敬词有何~见?请问~寿? ⒋大,兴奋热烈情绪~。志气~。兴~采烈。 ⒌ ①指程度、优劣、深浅、轻重等未知~低。 ②到底,终究~低合适了。 ③无论如何不管~低,一定要做好。 ⒍

:适 (形声。从辵,啻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適,之也。--《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汉书·高帝纪》 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适,往也。--《尔雅》 民不适攸居。--《书·盘庚》 爰其适归。--《诗·小雅·四月》 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使适四方。--《周礼·小行人》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礼记·内则》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到 适(適)shì ⒈相合,妥当,切合~合。~宜。~当。~龄。~度。~中。正好~用。 ⒉恰好,正巧~得其反。~逢其会。~销对路。 ⒊才,刚才~从何地来? ⒋舒服她身体不~。 ⒌往,去~长沙。无所~从。 ⒍旧称女子嫁人~人。 适kuò ⒈〈古〉疾速。多见于人名。 适dí 1.专主,作主。 2.同"嫡"。正妻称"嫡妻",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 3.指正统,正宗。 4.亲厚。 5.通"谛"。注意,仔细。 6.通"的"。指的,对象。 7.通" 的"。清楚,分明。 适tì 1.见"适适"。 适zhé 1.责备,谴责。 2.责罚,惩罚。 3.贬谪。 4.毛病;过失。 5.旧指天象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