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Y 元稹

元稹

更新时间:2024-05-20 18:06:19


诗人: 元稹
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朝代:

人物生平

家族背景
  (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元稹家族久居东都洛阳世代为官,五代祖元弘,官至隋北平太守,四代祖元义端,官至唐魏州刺史,曾祖元延景,为歧州参军,祖父元悱官至南顿县丞,父亲元宽任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

早年经历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二月,元稹出生于东都洛阳城南,八岁那年父亲元宽因病去世,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郑氏,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元稹上学的担子。天资聪颖的元稹不负母亲厚望,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礼记、尚书”考试,实现两经擢第;23岁登吏部科,授校书郎;28岁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授左拾遗,职位为从8品。早年元稹和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后人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初进宦海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京城。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得《感遇》及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时,正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其家少女相爱。不久,元稹牵于功名,西归京城应制科试。

选婚高门
  贞元十八年(802年)冬,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自然就把终身大事提上了日程。据《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云:“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十月,岳父韦夏卿授东都洛阳留守,赴东都洛阳上任,由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割舍不下,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一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阳,元稹夫妇就住在东都洛阳履信坊韦宅。元稹次年初才返回京城,而依据元稹诗文韦从则久居洛阳,这一阶段元稹因家事多次往返于京城与洛阳。

一贬江陵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白居易罢校书郎,亦出为县尉。此时,母亲去世,元稹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春(809年),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申”。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很快他们就找了机会将元稹外遣——分务东台。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同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娴熟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而逝,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之后)不法事,被召回罚俸。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后来唐宪宗便以“元稹轻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二贬通州
  元稹因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不为朝廷所容,流放荆蛮近十年。随即白居易也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然通州、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自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人士,驿舍道途讽诵,一直流传至宫中,里巷之人互相传诵,致使市上纸贵。由诗中可知其流离放逐之心境,无不凄惋。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途经蓝桥驿曾题诗留赠命运相似的友人、。抵京后,与白居易诗酒唱和,意气风发。元稹收集诗友作品,拟编为《元白还往诗集》,但书稿未成,却突然与刘禹锡、柳宗元一同被放逐远州。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通州”,出任通州司马。流落“哭鸟昼飞人少见,怅魂夜啸虎行多”(《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的通州,他“垂死老病”,患上疟疾,几乎死去。曾赴山南西道兴元府求医。潦倒困苦中,诗人只能以诗述怀,以友情相互慰藉。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连昌宫词》和与白居易酬唱之作180余首。

三贬同州
  随着平淮西后的大赦和元稹知己旧识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逐渐改变了他在政治上长期受压抑的处境。元稹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已代理通州刺史,岁末,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唐宪宗召元稹回京,授膳部员外郎。宰相令狐楚对其诗文深为赞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及位后,因宰相之荐,元稹授祠部郎中、知制诰。唐穆宗为太子时已喜爱元稹诗歌,此时特别器重于他,经常召见,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令其筹画。数月后,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与已在翰林院的、俱以学识才艺闻名,时称“三俊”(《旧唐书·李绅传》)。在迅速升迁的同时,元稹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与李宗闵的积怨爆发,埋下党争的种子。不久,由于误会等原因,裴度弹劾元稹结交魏宏简,元稹被罢承旨学士,官工部侍郎。次年春,元稹、裴度先后为相。在唐王朝与地方军阀的斗争中,元稹积极平息骚乱,拟用反间计平叛。可觊觎宰相之位的李逢吉与宦官勾结,派人阴谋诬告元稹谋刺裴度,后虽查清真相,但元、裴被同时罢相。元稹出为同州刺史。

  长庆三年(823年),他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唐敬宗宝力元年(825年),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浙东的六年,元稹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四贬武昌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九月,元稹入朝为尚书左丞。身居要职,有了兴利除弊的条件,他又恢复了为谏官时之锐气,决心整顿政府官员,肃清吏治,将郎官中颇遭公众舆论指责的七人贬谪出京。然而因元稹素无操行,人心不服。时值宰相突然去世,李宗闵正再度当权,元稹又受到排挤。大和四年(830年)正月,元稹被迫出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一日后便在镇署去世,时年五十三,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白居易为其撰写了墓志。

参考资料:

1、《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2、《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
3、《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4、《新唐书》

创作风格

  他非常推崇杜,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是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元诗中最具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在诗歌形式上,是“次韵相酬”的创始者。《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均依次重用白诗原韵,韵同而意殊。这种“次韵相酬”的做法,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容易产生流弊。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西厢记》等。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其本集《元氏长庆集》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作品(622) 《赋得数蓂》  作者: 元稹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  作者: 元稹
《相和歌辞·董逃行》  作者: 元稹
《相和歌辞·当来日大难》  作者: 元稹
《舞曲歌辞·冬白纻歌》  作者: 元稹
《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  作者: 元稹
《思归乐》  作者: 元稹
《春鸠》  作者: 元稹
《春蝉》  作者: 元稹
《古社》  作者: 元稹
《芳树》  作者: 元稹
《桐花》  作者: 元稹
《雉媒》  作者: 元稹
《箭镞》  作者: 元稹
《分水岭》  作者: 元稹
《四皓庙》  作者: 元稹
《青云驿》  作者: 元稹
《阳城驿》  作者: 元稹
《苦雨》  作者: 元稹
《种竹》  作者: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  作者: 元稹
《和乐天感鹤》  作者: 元稹
《书异》  作者: 元稹
《松鹤》  作者: 元稹
《竞渡》  作者: 元稹
《酬别致用》  作者: 元稹
《竹部(石首县界)》  作者: 元稹
《竞舟》  作者: 元稹
《茅舍》  作者: 元稹
《后湖》  作者: 元稹
《画松》  作者: 元稹
《遣兴十首》  作者: 元稹
《野节鞭》  作者: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时》  作者: 元稹
《虫豸诗·巴蛇(三首)》  作者: 元稹
《虫豸诗·蛒蜂(三首)》  作者: 元稹
《虫豸诗·蚁子(三首)》  作者: 元稹
《虫豸诗·蟆子(三首)》  作者: 元稹
《虫豸诗·虻(三首)》  作者: 元稹
《襄阳道》  作者: 元稹
《贞元历(是岁秋八月,太上改元永贞,传位今皇帝)》  作者: 元稹
《塞马》  作者: 元稹
《鹿角镇(洞庭湖中地名)》  作者: 元稹
《感事三首(此后并是学士时作)》  作者: 元稹
《题翰林东阁前小松》  作者: 元稹
《《清都夜境(自此至《秋夕》,并年十六至十八时诗)》 唐·元稹》  作者: 元稹
《春晚寄杨十二,兼呈赵八(时杨生馆于赵氏)》  作者: 元稹
《与杨十二、李三早入永寿寺看牡丹》  作者: 元稹
《忆云之》  作者: 元稹
《别李三》  作者: 元稹
《秋夕远怀》  作者: 元稹
《分流水》  作者: 元稹
《秋堂夕》  作者: 元稹
《酬乐天(时乐天摄尉,予为拾遗)》  作者: 元稹
《杨子华画三首》  作者: 元稹
《西州院(东川官舍)》  作者: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作者: 元稹
《韦氏馆与周隐客、杜归和泛舟》  作者: 元稹
《刘氏馆集隐客、归和、子元、及之、子蒙、晦之》  作者: 元稹
《寄隐客》  作者: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三月六日…怆曩游因投五十韵》  作者: 元稹
《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此后并江陵士曹时作)》  作者: 元稹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  作者: 元稹
《酬乐天书怀见寄》  作者: 元稹
《酬乐天登乐游园见忆》  作者: 元稹
《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  作者: 元稹
《和乐天赠吴丹》  作者: 元稹
《和乐天秋题曲江》  作者: 元稹
《和乐天别弟后月夜作》  作者: 元稹
《和乐天秋题牡丹丛》  作者: 元稹
《春月》  作者: 元稹
《月临花(临檎花)》  作者: 元稹
《送王十一南行》  作者: 元稹
《三叹》  作者: 元稹
《遣昼》  作者: 元稹
《冬夜怀李侍御、王太祝、段丞》  作者: 元稹
《周先生》  作者: 元稹
《遣春十首》  作者: 元稹
《解秋十首》  作者: 元稹
《遣病十首》  作者: 元稹
《玉泉道中作》  作者: 元稹
《遣病(自此通州后作)》  作者: 元稹
《感梦(梦故兵部裴尚书相公)》  作者: 元稹
《和东川李相公慈竹十二韵(次本韵)》  作者: 元稹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次用本韵)》  作者: 元稹
《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  作者: 元稹
《酬刘猛见送》  作者: 元稹
《邮竹》  作者: 元稹
《夜池》  作者: 元稹
《酬杨司业十二兄早秋述情见寄》  作者: 元稹
《代杭人作使君一朝去二首》  作者: 元稹
《长庆历》  作者: 元稹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左拾遗时作)》  作者: 元稹
《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三首(膳部员外时作)》  作者: 元稹
《恭王故太妃挽歌词二首(校书郎时作)》  作者: 元稹
《哭吕衡州六首》  作者: 元稹
《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各赋诗…不复撰成徒以四韵为识》  作者: 元稹
《寒食日毛空路示侄晦及从简》  作者: 元稹
《和乐天刘家花》  作者: 元稹
《褒城驿二首》  作者: 元稹
释意: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又如元首(头) 天 元yuán ⒈头归(送还)其~。〈引〉居首的~首。~帅。~勋。 ⒉开始,第一~始。~旦。~月。~年。 ⒊基本,根由,根本~素。~ ~本本。 ⒋构成一个整体的~件。单~。 ⒌朝代名。元朝,公元1279-1368年。第一代君主是忽必烈。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⒍同"圆"。货币名铜~。银~。伍拾~。 ⒎ ⒏ ⒐ ①汤元。 ②元宵节(正月十五日)闹~宵。

:稹(草木)丛生。 古通缜”,细密~理而坚。” 稹zhěn周密,细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