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人 Z 赵秉文

赵秉文

更新时间:2024-05-20 17:28:55


诗人: 赵秉文
简介: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朝代:

介绍

  (1159-1232)金朝文学家、理学家。字周臣,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登进士第,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赵秉文生性好学,文书画皆工,在当时颇有文名。其散文所表现的哲学思想,以周程理学为主,宣扬仁义道德性命之说。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善草书。著作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等。

  赵秉文在书法上与同时代的、、赵沨齐名,但赵秉文的书法早年却是取法只比他长八岁的王庭筠。王庭筠是的外甥,大约“近水楼台先得月”,书法学米芾,并很得形神,时人甚至誉王庭筠书法“不在米元章之下”。

成就

文学
  “历五朝,官六卿”,朝廷中的诏书、册文、表以及与宋、夏两国的国书等多出其手。他所草拟的《开兴改元诏》,当时闾巷间皆能传诵。他学识广博,著有《易丛说》、《中庸说》、《扬子发微》、《太玄笺赞》、《文中子类说》、《南华略释》、《补注》等,且兼善文书画。金人刘祁称他“平日字画工夫最深,诗其次,又其次散文”。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称他“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多以近体为之。至五言,则沉郁顿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前后主文坛四十年之久,成为金朝末期“文士领袖”。晚年逢金朝衰乱,以禅学求慰藉。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传世,另有《道德真经集解》收录在道藏中。

书法
  赵秉文在书法上与同时代的、、赵沨齐名,但赵秉文的书法早年却是取法只比他长八岁的王庭筠。刘祈《归潜志》云:“赵秉文幼年诗与书皆法子端(王庭筠),后更学太白、东坡,字兼古今诸家学,及晚年书大进。诗专法唐人,魁然一时文士领袖,自号闲闲居士云。”元好问《中州集》谓赵秉文“工书翰,字画有晋魏风调,草书尤警绝”。

藏书
  官翰林修撰,南渡拜礼部尚书,作《遂初园记》:“老屋数楹,名其庄曰‘归愚’;闯户而入,名其堂曰‘闲闲’。堂之两翼,为读易思玄之所。少南,竹柏森翳,有亭曰翠真。又南,花木丛茂,有亭曰伫香。……稍西,临眺西山,台之名曰悠然。其东,丛书数千卷,蓄琴一张,庵曰‘味真’。闲闲老人得而乐之。玄易书数册,吟讽终日。有客来,则接之,焚香宴坐。”抄录古文,至老不衰,两目昏然不已,所积甚富,上至六经,以及庄老、医药、浮屠等。

作品(86) 《水调歌头 昔拟栩仙人王云鹤赠予诗云,寄与》  作者: 赵秉文
《秦楼月 以上六首见中州乐府》  作者: 赵秉文
《满庭芳 遗山乐府中附以上周泳先辑》  作者: 赵秉文
《梅花引 过天门关作》  作者: 赵秉文
《渔歌子 滏水集三》  作者: 赵秉文
《幺》  作者: 赵秉文
《河中八咏 其三 鹳鹊楼》  作者: 赵秉文
《河中八咏 其一 舜井》  作者: 赵秉文
《与庞才卿雨中同游太宁山》  作者: 赵秉文
《七夕与诸生游鹊山》  作者: 赵秉文
《雏鹰》  作者: 赵秉文
《净安寺紫蜡梅》  作者: 赵秉文
《临韩干马》  作者: 赵秉文
《鸿沟》  作者: 赵秉文
《题刘德温画湖山丰夏横幅四绝 其二》  作者: 赵秉文
《昭君出塞图》  作者: 赵秉文
《重午游冠山寺》  作者: 赵秉文
《过长安二首 其一》  作者: 赵秉文
《仿李长吉击毬行》  作者: 赵秉文
《稠桑谷遇雨》  作者: 赵秉文
《至日感事》  作者: 赵秉文
《宿索水》  作者: 赵秉文
《游崆峒四绝 其一》  作者: 赵秉文
《游崆峒四绝 其二》  作者: 赵秉文
《江岸舣舟图》  作者: 赵秉文
《送李按察十首 其七》  作者: 赵秉文
《题大令冠军帖》  作者: 赵秉文
《芦芽山》  作者: 赵秉文
《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 其十八》  作者: 赵秉文
《松声》  作者: 赵秉文
《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 其九》  作者: 赵秉文
《许州襄城县进嘉禾合颖应制》  作者: 赵秉文
《戴花》  作者: 赵秉文
《明惠皇后挽歌词四十首 其四》  作者: 赵秉文
《春山诗意图》  作者: 赵秉文
《古瓶蜡梅》  作者: 赵秉文
《九月十一日夜对月》  作者: 赵秉文
《栗》  作者: 赵秉文
《卢沟》  作者: 赵秉文
《春游四首 其二》  作者: 赵秉文
《春游四首 其三》  作者: 赵秉文
《春游四首 其四》  作者: 赵秉文
《夏直》  作者: 赵秉文
《北都雪望》  作者: 赵秉文
《山行四绝 其四》  作者: 赵秉文
《雨晴》  作者: 赵秉文
《游郤家泺二首 其二》  作者: 赵秉文
《残梅》  作者: 赵秉文
《游崆峒四绝 其一 青龙峒》  作者: 赵秉文
《游崆峒四绝 其二 仙人桥》  作者: 赵秉文
《游崆峒四绝 其三 翠屏山》  作者: 赵秉文
《游崆峒四绝 其四 参云亭》  作者: 赵秉文
《济源四绝 其三》  作者: 赵秉文
《寓望》  作者: 赵秉文
《登晋阳阁》  作者: 赵秉文
《平湖戏鸭图》  作者: 赵秉文
《满江红 上清宫蜡梅 永乐大典二千八百十二梅》  作者: 赵秉文
《人日游西山寺观谢章壁画山水》  作者: 赵秉文
《游崆峒四绝 其三》  作者: 赵秉文
《游华山四绝 其一》  作者: 赵秉文
《游晋祠》  作者: 赵秉文
《和渊明归田园居送潘清客六首 其五》  作者: 赵秉文
《和韦苏州二十首 其十六 琅琊万寿寺》  作者: 赵秉文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 赵秉文
《庞才卿画春山归隐图》  作者: 赵秉文
《春游四首·其一》  作者: 赵秉文
《寒夜》  作者: 赵秉文
《题东坡与佛印帖》  作者: 赵秉文
《同乐园二首 其一》  作者: 赵秉文
《过咸阳二首 其一》  作者: 赵秉文
《寄元裕之》  作者: 赵秉文
《松下独酌》  作者: 赵秉文
《寄王学士》  作者: 赵秉文
《抚州二首·其二》  作者: 赵秉文
《题南城楼》  作者: 赵秉文
《墨梅》  作者: 赵秉文
《慧林赋海棠》  作者: 赵秉文
《和韦苏州二十首 其十七 漠漠来帆重冥冥去鸟迟》  作者: 赵秉文
《仿摩诘独坐幽篁里》  作者: 赵秉文
《延安滋戒师余初主安塞堡簿时相识也今戊子岁春被命作醮平凉偶得相会以四十三年之旧故集句以赠之》  作者: 赵秉文
《三五七格》  作者: 赵秉文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作者: 赵秉文
《缺月挂疏桐 拟东坡作》  作者: 赵秉文
《水调歌头·四明有狂客》  作者: 赵秉文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作者: 赵秉文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作者: 赵秉文
释意: :赵 (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趙,趋趙也。--《说文》 趙,及也。--《广雅》 天子北征,赵行囗舍。--《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 字亦作踴” 简惰跳踴般纷絮兮。--傅毅《舞赋》 踴,跳也。字之作逍。--《埤仓》 赵 古国名 周穆王封造父于赵,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西南 战国七雄之一。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赵将括。(赵国的将军赵括。)--汉·刘向《列女传》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于是遂遣。 赵主之子孙。--《战国策·赵策 赵(趙)zhào周代诸侯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在今陕西东北部,山西中部、北部及河北西南部一带窃符救~。 赵diào 1.锄地铲草。 2.通"掉"。参见"赵缭"。

:秉 (会意。从又,从禾,表示以手持禾。又”篆体象一只手。本义禾把,禾束) 同本义 秉,禾束也。--《说文》 彼有遗秉。--《诗·小雅·大田》 或取一秉秆焉。--《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又如秉穗(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秉握(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量词。十六斛。如秉刍(十庾数量的草把) 通柄”。权力,权柄 治国不失秉。--《管子·小匡》 国子实执齐秉。--《左传·哀公十七年》 秉 手拿着,手持(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 秉,执也。--《尔雅 秉 bǐng ①手持~烛夜游。 ②掌握;把持~权。 ③姓。 【秉承】承受(意图、旨意等)。又作禀承。 【秉公】按公认的道理或平等的标准#办事。 【秉性】性格~贤良。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 文wén ⒈事物的纹理或形象,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水~。天~。蝮蛇多~。 ⒉刺画花纹~身。 ⒊字,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甲骨~。 ⒋掩饰~饰。~过饰非。 ⒌温和,柔和,不猛烈~雅。~ 火。~绉绉。 ⒍外表,容态~质彬彬。 ⒎华美~采。 ⒏非军事的,关于知识分子的~职。~事。~人。能~能武。 ⒐旧时指礼乐典章制度虚~。繁~缛节。 ⒑量词。旧时铜钱一枚称一文。〈引〉金钱一~不值(毫无价值)。 ⒒ ⒓ 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章灿烂华丽。 ②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也省称"文"一篇好~章。作~。论~。散~。小品~。 ③指暗中含有的意思这件事还大有~章。 ⒔ ⒕ ⒖ ⒗ ①通常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总和。 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韶~化。 ③指语文、艺术、教育、科学等知识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化程度。 ⒘ ⒙ ①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跟"野蛮"相对物质~明。精神~明。中国是人类古代~明发源地之一。 ②旧指二十世纪初期从西方国家传来的习俗和事物~明戏。~明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