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F 汾沮洳

汾沮洳

更新时间:2024-05-21 14:52:05


诗人: 佚名
标题: 汾沮洳
内容: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翻译:

汾沮洳翻译及注释

翻译
在那汾河湾里低湿的地方,有个小伙子采水面野菜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长得是那样英俊无法衡量。他长得那样英俊无法衡量,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在那滔滔汾河水的另一方,有个小伙子采撷桑叶正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长得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他是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在那滔滔汾河拐弯的地方,有个小伙子采撷泽泻正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品行如美玉一般纯洁高尚。他品行如美玉般纯洁高尚,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注释
⑴汾:汾水,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西南汇入黄河。沮(jù)洳(rù):水边低湿的地方。
⑵言:乃。莫:草名。即酸模,又名羊蹄菜。多年生草本,有酸味。
⑶彼其之子:他那个人。
⑷度:衡量。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
⑸殊异:优异出众。公路:官名。掌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
⑹桑:桑树叶。
⑺英:华(花)。
⑻公行(háng):官名。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
⑼曲:河道弯曲之处。
⑽藚(xù):药用植物,即泽泻草。多年生沼生草本,具地下球茎,可作蔬菜。
⑾公族:公侯家族的人,指贵族子弟。

赏析:

汾沮洳鉴赏

  《魏风·汾沮洳》全诗共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这“沮洳”、“一方”、“一曲”词语的变换,不仅显示这位民间女子劳动内容的不同,还表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也就是说,不论这位痴情女子干什么活儿,也不论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足见其一往钟情的程度了。把这位女子思慕情人的痴情之状描摹得栩栩如生。接着又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容。“美无度”是“美极了”,“美得无法形容”之谓。“美如英”,是说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美如玉”,是说男子容光焕发,有美玉般的光彩。这些是关于男子美貌的描写。诗的最后。以“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结。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只长相漂亮,而他的身份地位,连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也望尘莫及的。此诗女主人公不只是对勤劳男子良好形象的赞叹不已,更重要的在于他美得“殊异”乎公路、公行、公族。这个普通的劳动者,和那些高贵的官吏有着本质的区别。全诗结束,见不到女子所思之人的正面描写,但通过这种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却把这位未露面的男子描写得如见其人了。

  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是《诗经》中常见的叠句重章、反复吟咏的艺术形式。三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之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

拼音: bǐ fén jù rù, yán cǎi qí mò.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bǐ qí zhī zǐ, měi wú dù.
彼其之子,美无度。
měi wú dù, shū yì hū gōng lù.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bǐ fén yī fāng, yán cǎi qí sāng.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bǐ qí zhī zǐ, měi rú yīng.
彼其之子,美如英。
měi rú yīng, shū yì hū gōng xíng.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bǐ fén yī qǔ, yán cǎi qí xù.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bǐ qí zhī zǐ, měi rú yù.
彼其之子,美如玉。
měi rú yù, shū yì hū gōng zú.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释意: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彼,对此称彼也。--《玉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诗·魏风·伐檀》 此土延续石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彼此腾倒着做(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彼苍(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个事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唐·韩愈《师说》 幸而杀彼,甚善 彼 bǐ ①那;那个此一时~一时。 ②对方;他知己知~。 【彼岸】 ①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烦恼苦难好比中流,超脱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 ②(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 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理想的~。 【彼得格勒】苏联列宁格勒市的旧称。1914年以前叫圣彼得堡。参见【列宁格勒】。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在位期间(1682-1725),曾秘密到西欧考察,回国后实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并积极对外扩张,占领波罗的海出海口 和里海沿岸地区。因不断征兵和增加赋税,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激起人民起义。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普罗科菲耶夫作于1936年。作品写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把大灰狼逮住的童话故事。乐曲通俗,表现力强。

:汾〈名〉 水名,即汾河 汾〈形〉 大 汾 fén汾河,在山西省。

:沮 (形声。从水,且声。①本义古水名。在今陕西省。②阻止) 同阻”。阻止,阻遏;终止 乱庶斯沮。--《诗·小雅·巧言》 其次,为赏劝罚沮。--《商君书·靳令》 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孟子·梁惠王下》 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荀子·强国》 沮之以兵。--《礼记·儒行》 溯流转漕,谷恒输沮。--《汉·巴郡太守都亭侯张纳功德叙》 又如沮挠(阻挠;阻止);沮丘(背水的山丘);沮格(阻拦);沮厄(阻挠遏止);沮止(阻止,遏止) 畏惧,恐惧 沮之以兵。--《礼记· 沮jǔ ⒈颓丧,丧气~丧。志~。气~。 ⒉败坏,毁坏事~。 ⒊阻止~格(从中阻止)。 ⒋见jù。 沮jù ⒈沮洳,低湿地带。 ⒉见jǔ。 沮jū 1.水名。在陕西省岐山一带。 2.水名。在山东省境内。 3.水名。在陕西省境内,会漆水,东流入渭水,有别于岐周之沮水。 4.水名。一名东沮水。源出陕西省黄陵 县西子午岭,东经县南注入北洛水。 5.水名『水的别源。一名上沮水。出陕西省留坝县西,西南流折东南流至勉县西与汉水南源会。 6.水名。在湖北省中部偏西。源出 保康县西南,东南流与漳水合,又南流经江陵县西境入江。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一.封域》。 7.姓。东汉有沮授。见《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洳 潮湿 洳 低湿的地方 水名。通称洳河” 洳rù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讫不见。--明·魏禧《大铁椎 言yán ⒈话语~。诺~。有~在先。~而有信。 ⒉讲,说~语。~行一致。身教重于~教。 ⒊汉语中的一个字,也指一句话五~绝句。七~乐府。一~为定。 ⒋文言中的动词词头(无义)驾~出游(驾驾车)。 言yàn 1.诉讼。 2.通"唁"。慰问。 言yín 1.参见"言言"。

:采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同本义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引申为采集;搜集 古有 采 cǎi ①摘(花、果子)~蘑菇。 ②开采~矿。 ③搜集~样。 ④选取~购。 ③精神;神色神~、兴高、烈。 ④同彩。又见cài。 【采茶扑蝶】钢琴曲。刘福安作曲,根据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改编。乐曲欢快活泼,表现了采茶女的喜悦心情。属再现的三段体。 【采茶戏】戏曲的一种类别。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各种采茶戏的统称。均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艺术风格同花鼓戏、花灯戏相近。 【采访】搜集寻访。多用于新闻活动~老工人、~新闻。 【采风】 ①搜集民歌。 ②创作人员到基层体验生活,搜集材料。 【采纳】接受(意见、建议、要求、方案)。 【采石之战】南宋抗金重要战役之一。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废帝完颜亮率军攻宋,十一月自西采石杨林渡渡长江。南宋大臣虞允文召集宋军将士在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迎 击,大败金兵。完颜亮因金军内讧被杀,金军撤退。 【采撷】 ①采摘。 ②采集。 【采邑制】始于8世纪的西欧封建土地占有制。封主分封土地给封臣,封臣为封主尽一定的义务。初期采邑不可世袭,后逐渐变为世袭领地。采邑制促进了西欧封建制的形成和 发展,至11世纪采邑制完全废除。 采 cài采地,采邑,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田地(包括耕种土地的奴隶)。又见。

: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 其qí 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劝~自力。促~成功。人尽~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词。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确有~事。 ⒊连词。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夸夸~谈。 ⒍ ⒎ ⒏ ⒐ ⒑ 其jī 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其jì 1.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莫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莫敢过其门。--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故莫能知。--宋·苏轼《石钟山记》 莫能得。--《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莫得(没有);爱莫能助;一筹莫展;莫可奈何(犹言无可奈何);莫之奈何(对它们无可奈何);莫或(没有);莫奈何(无可奈何) 表示劝戒。不要;不可;不能 慎莫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莫相忘。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高适《别董大》 莫用众人。--《资治通鉴》 又如闲人莫入;莫怪(不要怪罪);莫教(休教,别让);莫得(休得,不得 莫mò ⒈不要,不能闲人~进。变化~测。 ⒉无,没有~此为甚。~不称快。 ⒊ ⒋ ⒌ ⒍ ⒎〈古〉同"暮"。日落的时候。 莫mù 1.日落时,傍晩。 2.时间将尽。 3.昏暗。 4.酸模。野菜的一种。 5.通"幕"。参见"莫府"。 6.通"慕"。贪慕。 莫mì 1.封;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