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Z 捉船行

捉船行

更新时间:2024-05-22 10:49:45


诗人: 吴伟业
标题: 捉船行
内容: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师敛钱送。船户家家坏十千,官司查点候如年。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住。——清代·吴伟业《捉船行》
翻译: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
官吏运兵捉民船,大船花钱得免捉中船。

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
中船躲入芦苇港,小船不知底细唱着歌走远。

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
官府昨下文书官吏如虎,迎风摇桨急追赶。

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
船夫捉襟露肘捉住头,背如土牛挨皮鞭。

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
船小无用苦哀求,争执不休路人围观。

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师敛钱送。
前船见状不敢行,懂事的船工急忙给官吏来凑钱。

船户家家坏十千,官司查点候如年。
船户家家破费十千,等候官吏查点慢如年。

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
开船回走仍缴通行费,另外还摊派雇船的钱。

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住。
你没看见吗,官府的大船没动用,插旗鸣鼓停靠在码头边。

参考资料:

1、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18 清诗词观止 上[M]. 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2002.10.第29页
2、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清诗三百首译析[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4.02.第19页
注释:

官差捉船为载¹兵,大船买脱²中船行。
行: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多在铺叙之中暗寓讽叹。如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魏晋乐府有《燕歌行》、《从军行》。¹载:运。²买脱:给官吏送钱,逃避被捉应差之祸。

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

(jùn)¹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
¹郡符:郡里发下来的文书命令。

村人露肘(zhǒu)¹捉头来,背似土牛²耐鞭(biān)苦。
¹肘:臂节弯曲之处,这里指手臂。²土牛:即春牛,用土筑成。古代在立春前一日有迎的仪式,由人扮作勾芒神,用鞭子抽打土牛,叫做“鞭春”。

苦辞¹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²路人拥。
¹苦辞:苦苦地哀告。²汹汹:吵闹的声音大。

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gāo)¹师敛钱送。
¹篙:撑船用的竹竿。

船户家家坏十千¹,官司查点候如年²
¹坏十千:破费了许多钱。十千:十贯钱,这里是指数目很大,并非实指。²候如年:等候很长的时间。

发回仍索常行费¹,另派门摊²云雇船³
¹常行费:按例应送的钱。²门摊:指按户摊派的捐税。³云雇船:说是作代雇船只的费用。云:说。

君不见,官舫(fǎng)¹(wéi)²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³住。
¹官舫:官家的船只。舫:船。²嵬峨:高大的样子。³马头:即码头,水边专供停船的地方。

参考资料:

1、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18 清诗词观止 上[M]. 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2002.10.第29页
2、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清诗三百首译析[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4.02.第19页
赏析: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
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
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
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
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
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师敛钱送。
船户家家坏十千,官司查点候如年。
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
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住。

  《捉船行》这首诗,反映了地方官吏在江南水乡借口军运,四处捉船、横加勒索、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诗分前后两个部分,共五层:第一层写官差捉船,第二层写吏役如虎,第三层写篙师敛钱买行,第四层写勒索样之多,第五层写官舫停泊码头。

  “官差捉船为载兵”,诗首句即点明捉船的因由,原来是“载兵”去镇压抗清武装,暴虐不仁之举更是为的残民以逞之行。“捉”字,与“有吏夜捉人”(杜甫《石壕吏》)中“捉”,用法相同,写足了官差的横行,政治的黑暗。“为载兵”,点明了捉船目的,同时,也反映出清朝统治者调遣军队、镇压抗清斗争的罪恶行径。接着,就大船、中船、小船分别言之:大船买脱,中船潜避,小船无知,则被捉住。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中“且”字,表明芦港潜避,是暂时的,终归逃脱不了吏役的魔掌。这就告诉人们:大船、中船、小船都在鱼肉之列。这一层是总述。

  以下三层,具体写吏役如虎、横加勒索的情景:先写府里征用船只的文书下达后,吏役火速般地下村捉船敲诈勒索,村人穷得衣不蔽体,哪里会有钱供他们敲诈,只能忍受着鞭杖之苦。“快”“进”“急”,形容吏役闻风而动,争先恐后之状。“露肘”,见出村人穷困至极。“背似土牛”,用了一个典故。《魏书·甄琛传》:“赵修小人,背似土牛,殊耐鞭杖。”“土牛”,古时迎春用的土制春牛,以鞭捶打,谓之鞭春。此处用以比喻吏役象鞭捶土制春牛一样鞭打村人。接下去,写村人苦哀求,而吏役气势汹汹,往来船只,也只好送钱买放。“前头船见不敢行”,从侧面显示出“吏如虎”不送钱,将被捉去。再下去,写勒索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仍”“另”表明除了查点钱,还有“常行费”与“门摊”,因而“船户家家坏十千”。在这三层里,既有对吏役的鞭挞,又有对聚敛的抨击,更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尤其可贵的是:诗人把官吏比作吃人的老虎,把村人比作耐鞭的土牛,其内在含意更深远了

  “君不见”三字,盛唐诗歌行体多用之,或以领起下文,或以推开意境意思都比较虚,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高适《燕歌行》)等。此处则是用以表转折,由第一部分写私船惨遭勒索,转入第二部分写官舫逍遇自在:“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住”“嵬峨”,形容官舫雄伟高大,气势非凡,暗含贬意。这些嵬峨的官舫,插上官家旗帜谁也奈何不得,终日停泊码头,无所事事、惟寻欢作乐而已。

  这首诗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对比。运用对比,来揭露社会现实中种种矛盾,特别是揭露劳动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最得力不过的了。诗歌以绝大篇幅描写官吏如,船户遭殃,最后笔锋一转,描写官舫无用处,打鼓插旗,这就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由于结尾处用了“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等词语,对比的效果,更加显著。这种对比手法,在古典诗歌中,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诗经·小雅》中“或燕燕居息,或尽痒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北山》)等。白居易是善于用对比的,有农民“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与统治者“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重赋》)的对比,还有“红楼富家女”与“绿窗贫家女”(《议婚》)的对比,等等;而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怀五百字》),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由此可以看出吴伟业诗法盛唐和元白之一斑。

参考资料:

1、张秉戍,萧哲庵主编. 清诗鉴赏辞典[M].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2.12.第42-43页
2、河南大学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析[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01.第520-521页
创作背景  清代初期,战争频仍,船民除受繁苛的租税剥削外,其船只还常常遭官府强行扣压,被征往运输士兵。船民们为了营生,只好被迫向差官输纳银钱以求得解脱,再一次受到无理的盘剥。作者得睹船民百姓的苦难,而作此诗记述这种现象。 参考资料:完善1、潘同生编著. 中国经济诗今释[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04.第348-349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官吏运兵捉民船,大船花钱得免捉中船。
中船躲入芦苇港,小船不知底细唱着歌走远。
官府昨下文书官吏如虎,迎风摇桨急追赶。
船夫捉襟露肘捉住头,背如土牛挨皮鞭。
船小无用苦哀求,争执不休路人围观。
前船见状不敢行,懂事的船工急忙给官吏来凑钱。
船户家家破费十千,等候官吏查点慢如年。
开船回走仍缴通行费,另外还摊派雇船的钱。
你没看见吗,
官府的大船没动用,插旗鸣鼓停靠在码头边。

注释
行: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多在铺叙之中暗寓讽叹。如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魏晋乐府有《燕歌行》、《从军行》。
载:运。
买脱:给官吏送钱,逃避被捉应差之祸。
郡符:郡里发下来的文书命令。
肘(zhǒu):臂节弯曲之处,这里指手臂。土牛:即春牛,用土筑成。古代在立春前一日有迎的仪式,由人扮作勾芒神,用鞭子抽打土牛,叫做“鞭春”。
苦辞:苦苦地哀告。
汹汹:吵闹的声音大。
篙(gāo):撑船用的竹竿。
坏十千:破费了许多钱。十千:十贯钱,这里是指数目很大,并非实指。
候如年:等候很长的时间。
“发回”句:把捉去的船只放回,官差还得要“常行费”。常行费:按例应送的钱。
门摊:指按户摊派的捐税。云雇船:说是作代雇船只的费用。云:说。
官舫:官家的船只。舫(fǎng):船。嵬(wéi)峨:高大的样子。
马头:即码头,水边专供停船的地方。

参考资料:

1、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18 清诗词观止 上[M]. 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2002.10.第29页
2、刘琦,郭长海,吕树坤译注. 清诗三百首译析[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4.02.第19页

赏析

  《捉船行》这首诗,反映了地方官吏在水乡借口军运,四处捉船、横加勒索、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诗分前后两个部分,共五层:第一层写官差捉船,第二层写吏役如虎,第三层写篙师敛钱买行,第四层写勒索样之多,第五层写官舫停泊码头。

  “官差捉船为载兵”,诗首句即点明捉船的因由,原来是“载兵”去镇压抗清武装,暴虐不仁之举更是为的残民以逞之行。“捉”字,与“有吏夜捉人”(《石壕吏》)中“捉”,用法相同,写足了官差的横行,政治的黑暗。“为载兵”,点明了捉船目的,同时,也反映出清朝统治者调遣军队、镇压抗清斗争的罪恶行径。接着,就大船、中船、小船分别言之:大船买脱,中船潜避,小船无知,则被捉住。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中“且”字,表明芦港潜避,是暂时的,终归逃脱不了吏役的魔掌。这就告诉人们:大船、中船、小船都在鱼肉之列。这一层是总述。

  以下三层,具体写吏役如虎、横加勒索的情景:先写府里征用船只的文书下达后,吏役火速般地下村捉船敲诈勒索,村人穷得衣不蔽体,哪里会有钱供他们敲诈,只能忍受着鞭杖之苦。“快”“进”“急”,形容吏役闻风而动,争先恐后之状。“露肘”,见出村人穷困至极。“背似土牛”,用了一个典故。《魏书·甄琛传》:“赵修小人,背似土牛,殊耐鞭杖。”“土牛”,古时迎春用的土制春牛,以鞭捶打,谓之鞭春。此处用以比喻吏役象鞭捶土制春牛一样鞭打村人。接下去,写村人苦哀求,而吏役气势汹汹,往来船只,也只好送钱买放。“前头船见不敢行”,从侧面显示出“吏如虎”不送钱,将被捉去。再下去,写勒索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仍”“另”表明除了查点钱,还有“常行费”与“门摊”,因而“船户家家坏十千”。在这三层里,既有对吏役的鞭挞,又有对聚敛的抨击,更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尤其可贵的是:诗人把官吏比作吃人的老虎,把村人比作耐鞭的土牛,其内在含意更深远了

  “君不见”三字,盛唐诗歌行体多用之,或以领起下文,或以推开意境意思都比较虚,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进酒》),“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燕歌行》)等。此处则是用以表转折,由第一部分写私船惨遭勒索,转入第二部分写官舫逍遇自在:“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住”“嵬峨”,形容官舫雄伟高大,气势非凡,暗含贬意。这些嵬峨的官舫,插上官家旗帜谁也奈何不得,终日停泊码头,无所事事、惟寻欢作乐而已。

  这首诗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对比。运用对比,来揭露社会现实中种种矛盾,特别是揭露劳动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最得力不过的了。诗歌以绝大篇幅描写官吏如,船户遭殃,最后笔锋一转,描写官舫无用处,打鼓插旗,这就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由于结尾处用了“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等词语,对比的效果,更加显著。这种对比手法,在古典诗歌中,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诗经·小雅》中“或燕燕居息,或尽痒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北山》)等。是善于用对比的,有农民“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与统治者“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重赋》)的对比,还有“红楼富家女”与“绿窗贫家女”(《议婚》)的对比,等等;而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怀五百字》),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由此可以看出诗法盛唐和元白之一斑。

参考资料:

1、张秉戍,萧哲庵主编. 清诗鉴赏辞典[M].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2.12.第42-43页
2、河南大学编.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讲析[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6.01.第520-521页
释意: :官〈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官guān ⒈政府机关或军队里担任职务并有一定级别的人员,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吏。军~。外交~。又泛指有一定级别的行政领导当~不贪,长治久安。不能当~做老 爷。 ⒉属于国家的或政府的~粮。~兵。~办之事。 ⒊ ⒋ ⒌ ①旧指通行广大地区的普通话,特指北京话。 ②推托,不负责任的话(也叫"打官腔")拿~话吓人。 ⒍ ①旧称官吏或政府。 ②诉讼打~司。吃~司。 ③〈喻〉用文字进行论争笔墨~司。

:差 cha (会意。小篆,从左(手)。本义失当;错;相差) 同本义 差,贰也,差不相值也。--《说文》 乱生其差。--《荀子·天论》。注谬也。” 称轻重而不差。--《楚辞·严忌哀时命》 毋有差贷。--《礼记·月令仲冬》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魏书·张普惠传》 又如说差啦;认差了 差 区别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差别(区别,分别);差异(不同) 两数相减的结果 差 略微,比较 差 chā ①~不相同;不相合~异。 ②甲数减去乙数剩余的数。又作差数。又见chà;chāi;cī。 【差动滑轮】用特殊方法联成的用于起重的滑轮。由动滑轮c和同轴固定连结且直径相近的、有齿穴的圆盘a、b组成的定滑轮连结而成。沿f方向力拉链条,当定滑轮转动一周, g上升的距离等于a、b两圆周长之差的一半。 【差额选举】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的不等额选举办法。 【差价】同一种商品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价格差别。如批发和零售的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等。 【差平方】两数差的平方。若两数为 ⑤和挘则它们的差平方应为? (挘挕 【差强人意】大致能使人满意。 【差异】、差别这两类汽车之间有很大的~。 ②〈政〉没有激化的矛盾。有内在差异与外在差异之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稍微差一点,结果就能造成很大的错误。多用于强调不能有一点差错。又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差转台】电视转播台。 差 chà ①不相同;不相合~得远。 ②错误说、了。 ③缺欠~一些。 ④不好;不够标准质量太~。又见chā;chāi;ci。 差 chāi ①派遣鬼使神~。 ②差役。 ③被派遣去做的事;公务;职务出~。又见chā;chà;cī。 【差遣】分派外出工作;派遣。 【差使】 ①差遣;派遣。 ②(·shi)旧时指临时委任之职。也泛指官职。 【差役】 ①封建统治者强迫人从事的无偿劳动。 ②旧指在官府里当差的人。 差 cī见【参差】。又见chā;chà;chāi。 差chāi ⒈派遣~遣。 ⒉公务,被派遣去做的事~事。公~。出~。美~。 ⒊旧时称供差遣的人~役。 差chà ⒈短少,欠缺~五元钱。~道工序。 ⒉不相当,不相合~得多。相~甚远。 ⒊不好,未达标准~劲。质量太~。 ⒋错话说的不~。 差chā ⒈比较而出现的区别~异。~距。千~万别。 ⒉稍微,勉强~强。~可告慰。 ⒊错误出了~错。 ⒋两数相减的余数~数。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捉,搤也。--《说文》 捉,持也。--《广雅》 伊便能捉杖打人。--《世说新语·方正》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左传》 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三国志》 又如捉发(手握头发);捉秤(拿秤,掌秤);捉手(握手);捉身(把握身体);捉船(撑船,划船);捉笔(执笔)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杜甫《石壕吏》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杜甫《岁晏行》 遍捉乡民。--《广东军务记》 不能行捉。--《 捉zhuō ⒈握~枪。~笔赋诗。 ⒉抓,逮捕~拿。捕~。 ⒊ ⒋

:船〈名〉 (形声。本义水运工具。古称舟) 同本义 船,舟也。--《说文》。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 小曰舟,大曰船。--《说文义证》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庄子·渔父》 便舍船,从口入。--陶潜《桃花源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又如船坞(船厂;停泊、修理或制造船只的地方);船把板(船主);船不漏针(比喻绝无遗失);船多不碍路(数量虽多,但互不妨碍);船横芦篚嚣(轩然大波;闹出乱子);船人(船夫。 也作舩人);船头(船的前部;船老大) 空间交通工具 船 chuán水上主要运输工具木~、轮~、气垫~。 【船闸】为船舶克服水道落差而设置的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通航建筑物。一般由闸室、上下闸以及上下游引航道组成。其类型很多,主要有单级船闸和多级船闸。 船(舩、舡)chuán水上交通工具(种类很多)渔~。帆~。战~。运输~。旅游~。

:为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 为(為、爲)wéi  ⒈做,干事在人~。敢作敢~。 ⒉有能力,有贡献,做出成绩年轻有~。大有作~。 ⒊看成,当作认~。以~。不足~凭。霓~衣兮风~马。 ⒋充当,担任,治理能者~师。她~校长已三年。善~国事。 ⒌成,变成变荒坡~花果山。 ⒍是十两~一斤。 ⒎被~人所耻。 ⒏助词。〈表〉疑问、程度、范围、加强语气等何乐不~?大~不幸。广~流传。极~紧要。 为(為、爲)wèi ⒈给,替~国争光。~人民服务。 ⒉〈表〉目的~了治病救人。 ⒊向,对且~众人言。不足~外人道。 ⒋帮助,卫护~人作嫁(〈喻〉没有自己的好处,白给别人操劳)。~虎作伥(〈喻〉做坏人的帮凶)。

:载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又如载祀(年) 载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又如登载( 列(记载) 载zǎi ⒈年三年五~。 ⒉记在书报刊物上记~。登~。报~。刊~。转~。 载zài ⒈装,乘坐~货。装~。此车可~六人。 ⒉承受~重五吨。 ⒊充满满~而归。风雪~途。 ⒋乃,边,于是~歌~舞。~弛~驱。 载dài 1.加在头上;用头顶着。 2.尊奉;拥戴。 载zāi 1.筑墙长版。 2.树立。参见"载常"。 载zī 1.耕作。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

:大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

:船〈名〉 (形声。本义水运工具。古称舟) 同本义 船,舟也。--《说文》。段注古人言舟,汉人言船,毛以今语释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 小曰舟,大曰船。--《说文义证》 有渔父者,下船而来。--《庄子·渔父》 便舍船,从口入。--陶潜《桃花源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又如船坞(船厂;停泊、修理或制造船只的地方);船把板(船主);船不漏针(比喻绝无遗失);船多不碍路(数量虽多,但互不妨碍);船横芦篚嚣(轩然大波;闹出乱子);船人(船夫。 也作舩人);船头(船的前部;船老大) 空间交通工具 船 chuán水上主要运输工具木~、轮~、气垫~。 【船闸】为船舶克服水道落差而设置的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通航建筑物。一般由闸室、上下闸以及上下游引航道组成。其类型很多,主要有单级船闸和多级船闸。 船(舩、舡)chuán水上交通工具(种类很多)渔~。帆~。战~。运输~。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