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P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更新时间:2024-05-20 10:13:36


诗人: 苏轼
标题: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内容: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宋代·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翻译: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井栏边两棵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参考资料:

1、苏轼著,丁永淮编注.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年8月:163
注释:

井桐双照¹新妆²冷,冷³妆新照双桐井。羞(xiū)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¹照:看,望。²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³冷:淡淡色。⁴新:初次。⁵对:望。⁶羞:低垂。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¹秋,秋宜不上楼。
¹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参考资料:

1、苏轼著,丁永淮编注.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年8月:163
赏析: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梧桐”,与象征美女的“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愁”思满怀。同样,“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梧桐”照秋,写到“井花”愁秋。从“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7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参考资料:完善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7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井栏边两棵梧桐树,望着栏的冷色的新妆。栏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栏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栏失色低头。
形影孤单,悲叹栏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文夜,可怜栏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文色,萧瑟的文色,栏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的《璇玑图》。闺怨:女子所抒愁怨。
照:看,望。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
冷:淡淡色。新:初次。
对:望。羞:低垂。
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参考资料:

1、苏轼著,丁永淮编注.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年8月:163

赏析

  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梧桐”,与象征美女的“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愁”思满怀。同样,“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梧桐”照秋,写到“井花”愁秋。从“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对羞”。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少妇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85-587
释意: :井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同本义 改邑不改井。--《易·井》 井道。--《易·杂卦》传 宿息井树。--《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 为其井匽。--《周礼·官人》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 又如井池(井口旁储水的小池);井鱼(井中的鱼。比喻见识短浅);井养(井水源源不断,供人饮用。比喻领受别人的好处、恩惠);井华(清早初汲的井水);井干(井上木栏干) 形似水井的坑穴 井jǐng ⒈凿地挖成能取出水的深洞水~。又指形状像井的煤~。油~。气~。天~。 ⒉整齐,有秩序~ ~有条。~然有序。 ⒊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桐〈名〉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树名 桐,荣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 其桐其椅。--《诗·小雅·湛露》 桐始华。--《礼记·月令》 工之侨得良桐。--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如桐人(桐木偶);桐子(梧桐树的果实;油桐的果实);桐木人(桐木作的人形);桐花烟(桐华烟。桐油烧的烟); 桐tóng ⒈ ⒉ ⒊ 桐tōng 1.轻脱貌。 2.通"通"。通达。 桐dòng 1.水名。源出今安徽省广德县,北流注于丹阳湖。

:双 (会意。从雔,从又,持之。雔,两只鸟。又,手。本义一对) 禽鸟二只 雙,隹二枚也。--《说文》 飞鸟曰双。--《方言六》 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公羊传·宣公五年》。正义双双之鸟,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随便而偶,常不离散。”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云南等地少数民族计算田亩的单位 官为田,四十双为二百亩。--《唐书》 姓 双 成双的,一对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双(雙)shuāng ⒈一对,两个~脚。~方。~瞳剪水(形容眼睛清亮)。 ⒉偶,与"单"相对~号。~日。 ⒊加倍的~料。 ⒋匹敌举世无~。 ⒌量词。指成对的一~绣花鞋。 ⒍ ⒎ 双shuāng

:照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照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zhào ⒈光线射着~射。~耀。特指日光夕~。 ⒉明~察明著(明著显明)。 ⒊对着镜子或其它反光的东西看~镜子。对着池水~一~。 ⒋拍摄,又指画像或相片~相。~片。风景~。 ⒌依据,按着~样。~例。依~。按~。 ⒍凭证执~。护~。车~。 ⒎关心,看顾~看。~料。~应。~顾。关~。 ⒏对比察看对~。查~。 ⒐通告,通知知~。 ⒑知晓,明白心~不宣。 ⒒对着,向着~侵略者开炮。~着这条大道走。 ⒓ 照zhāo 1.明;显。

:新〈动〉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更新,使之新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新 〈形〉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于彼新田。--《 新xīn ⒈初出现或初产生的~生。~事物。~技术。 ⒉好的,进步的~风尚。~社会。 ⒊刚有的,还未用过的,跟"旧"相对~钢笔。~事。~方法。 ⒋刚才,最近~来。~近。 ⒌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房。 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⒎

:妆 (形声。从女,爿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妝,饰也。--《说文》。字亦作娤。 不待饰装(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靓莊(妆)刻饰。--司马相如《上林赋》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白居易《琵琶行》 又 梦啼妆泪红阑干。 绿云扰扰,开妆镜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鲍照《拟行路难》 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王实甫《西厢记》 又如妆束(打扮的样式);妆台(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妆严(妆束;打扮) 假装。同装” 妆(妝、粧)zhuāng ⒈修饰,打扮~饰。梳~。 ⒉特指妇女用的装饰物当户理红~。 ⒊演员身上的装饰卸~。 ⒋女子出嫁时的陪送物品嫁~。送~。 妆zhuāng

:冷〈形〉 (形声。从仌,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冷,寒也。--《说文》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白居易《乌夜啼》 又如冷香(清雅的香气);冷泉(清凉的泉水);冷翠(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 寒冷 布衾多年冷似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冰冷(很冷);干冷(干燥而寒冷);冷丁丁(亦作冷化化”。形容天气寒冷。也形容身体冰凉;表情冷淡、严肃的样子);冷噤(冷禁。冷战;寒颤);冷铺(乞丐居住。也指驿亭) ;冷节遗芳(寒冷时节开的花) 冷清;冷落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 冷lěng ⒈温度低,跟"热"相对~天。~饮‘~。 ⒉寂静,不热闹~场。~ ~清清。 ⒊少见的~僻。 ⒋不热情,不温和~淡。~酷。~言~语。 ⒌乘人不备,意料以外的放~枪。~不防。 ⒍ ⒎ ⒏ ①寂静。 ②遇事沉着,不感情用事头脑~静。 ⒐ 冷líng 1.通"泠"。见"冷冷"。 2.同"凌"。

:冷〈形〉 (形声。从仌,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冷,寒也。--《说文》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白居易《乌夜啼》 又如冷香(清雅的香气);冷泉(清凉的泉水);冷翠(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 寒冷 布衾多年冷似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冰冷(很冷);干冷(干燥而寒冷);冷丁丁(亦作冷化化”。形容天气寒冷。也形容身体冰凉;表情冷淡、严肃的样子);冷噤(冷禁。冷战;寒颤);冷铺(乞丐居住。也指驿亭) ;冷节遗芳(寒冷时节开的花) 冷清;冷落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 冷lěng ⒈温度低,跟"热"相对~天。~饮‘~。 ⒉寂静,不热闹~场。~ ~清清。 ⒊少见的~僻。 ⒋不热情,不温和~淡。~酷。~言~语。 ⒌乘人不备,意料以外的放~枪。~不防。 ⒍ ⒎ ⒏ ①寂静。 ②遇事沉着,不感情用事头脑~静。 ⒐ 冷líng 1.通"泠"。见"冷冷"。 2.同"凌"。

:妆 (形声。从女,爿声。本义梳妆打扮) 同本义 妝,饰也。--《说文》。字亦作娤。 不待饰装(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靓莊(妆)刻饰。--司马相如《上林赋》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白居易《琵琶行》 又 梦啼妆泪红阑干。 绿云扰扰,开妆镜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鲍照《拟行路难》 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王实甫《西厢记》 又如妆束(打扮的样式);妆台(妇女梳妆用的镜台。亦借指闺房);妆严(妆束;打扮) 假装。同装” 妆(妝、粧)zhuāng ⒈修饰,打扮~饰。梳~。 ⒉特指妇女用的装饰物当户理红~。 ⒊演员身上的装饰卸~。 ⒋女子出嫁时的陪送物品嫁~。送~。 妆zhu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