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L 老子·八章

老子·八章

更新时间:2024-05-17 15:58:04


诗人: 老子
标题: 老子·八章
内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先秦·老子《老子·八章》
翻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善于选择地方居住处所,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上善若水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²,故几于道³
  ¹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²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³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yuān)¹,与善仁²,言善信,正善治³,事善能,动善时
  ¹渊:沉静、深沉。²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³正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⁴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¹
  ¹尤:怨咎、过失、罪过。

赏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它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它没有周定的色彩,“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它没有固定的居所,沿着外界的地形而流动;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变,或为潺潺清泉,或为飞泻激流,或为奔腾江河,或为汪洋大海; 它川流不息,却没有穷竭之时。这不就是老子在前面几章中描绘的道的特质吗?

  居善地: 即处于适当的位置,它不一定是最好、最高的位置,还可能是别人最厌恶的地方。我们常常说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上学时选择专业,出来后找工作。有时我们太过看重外界的评价,太过注重虚荣,而换来换去,殊不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很低下。

  心善渊:人的心要像深潭一样平静而深远,即要有涵养,能包容,不浅薄,不狭隘。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不同的人和事,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与善仁: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言善信:水客观地映照天地万物,人也应像水一样,恪守信用,直行危言。

  政善治、事善能:治民皆应顺应大道,无为而治; 行事应该效仿水,遵从潮流,圆润而不僵化。

  动善时: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不像火那么热烈,也不像石那么刚强,但人们义知道,水可以灭火,水滴石穿。王夫之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 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它滋润万物而不居功,它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这正是圣人处世的要旨,即“居下不争”。

  在本章中,老子用水之特征和作用来比喻最优秀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人格特征。水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柔弱,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东西;二、水善于趋下,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善于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宽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纳同类的无穷力量;四、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这样的人,愿意到别人不愿意到的地方去,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宽宏大量。他们具有慈爱的精神,能够尽其所能去帮助、救济人,甚至还包括他们所谓的“恶人”。他们不和别人争夺功名利益,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王者。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老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礼”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善于选择地方居住处所,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渊:沉静、深沉。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正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尤:怨咎、过失、罪过。

赏析

  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它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它没有周定的色彩,“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它没有固定的居所,沿着外界的地形而流动;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变,或为潺潺清泉,或为飞泻激流,或为奔腾江河,或为汪洋大海; 它川流不息,却没有穷竭之时。这不就是老子在前面几章中描绘的道的特质吗?

  居善地: 即处于适当的位置,它不一定是最好、最高的位置,还可能是别人最厌恶的地方。我们常常说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上学时选择专业,出来后找工作。有时我们太过看重外界的评价,太过注重虚荣,而换来换去,殊不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很低下。

  心善渊:人的心要像深潭一样平静而深远,即要有涵养,能包容,不浅薄,不狭隘。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不同的人和事,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与善仁: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言善信:水客观地映照天地万物,人也应像水一样,恪守信用,直行危言。

  政善治、事善能:治民皆应顺应大道,无为而治; 行事应该效仿水,遵从潮流,圆润而不僵化。

  动善时: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不像火那么热烈,也不像石那么刚强,但人们义知道,水可以灭火,水滴石穿。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 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它滋润万物而不居功,它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这正是圣人处世的要旨,即“居下不争”。

  在本章中,老子用水之特征和作用来比喻最优秀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人格特征。水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柔弱,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东西;二、水善于趋下,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善于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宽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纳同类的无穷力量;四、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这样的人,愿意到别人不愿意到的地方去,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宽宏大量。他们具有慈爱的精神,能够尽其所能去帮助、救济人,甚至还包括他们所谓的“恶人”。他们不和别人争夺功名利益,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王者。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老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礼”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宥坐》记载了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释意: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善〈形〉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好;美好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 善shàn ⒈好,好的,良好的,跟"恶"相对~事。~举。~意。劝~。行~。~策。面~(又指面熟)。与人为~。尽~尽美。 ⒉友好,和好友~。亲~。 ⒊做好,办好~始~终(从开始到结局都很好)。 ⒋长于,擅长~于。能攻~守。~颂~祷。 ⒌多,爱,容易~感。~变。~疑。 ⒍好好地~自为之。子(您)~视之。 ⒎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焌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如同;像 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墨子·尚贤中》 肌肤若 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木兰诗》 若ruò ⒈如,像,似乎欣喜~狂。~明~暗。~即~离。 ⒉如果,假如~是。天~有情天亦老。 ⒊你,你的~辈。~翁(你的父亲)。 ⒋奈~之何? ⒌ ⒍ 若rě 1.见"般若"。 2.见"若干"。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 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水shuǐ ⒈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而透明的液体,它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节约用~∪开~。 ⒉河流汉~。湘~。 ⒊江、河、湖、海洋等的通称隔~相望。~路运输。 ⒋泛指汁液药~。汽~。菊花~。 ⒌指用水洗的次数这衣服已洗过两~。 ⒍旧时指银子的成色,后来转指补贴、汇费贴~。汇~。 ⒎ ⒏ ①静水的平面。 ②达到的程度学识~平。 ⒐ ①以海平面为基点,对地面高低的测定标准。 ②对事物要求的标准。 ⒑ ⒒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 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水shuǐ ⒈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而透明的液体,它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节约用~∪开~。 ⒉河流汉~。湘~。 ⒊江、河、湖、海洋等的通称隔~相望。~路运输。 ⒋泛指汁液药~。汽~。菊花~。 ⒌指用水洗的次数这衣服已洗过两~。 ⒍旧时指银子的成色,后来转指补贴、汇费贴~。汇~。 ⒎ ⒏ ①静水的平面。 ②达到的程度学识~平。 ⒐ ①以海平面为基点,对地面高低的测定标准。 ②对事物要求的标准。 ⒑ ⒒

:善〈形〉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好;美好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 善shàn ⒈好,好的,良好的,跟"恶"相对~事。~举。~意。劝~。行~。~策。面~(又指面熟)。与人为~。尽~尽美。 ⒉友好,和好友~。亲~。 ⒊做好,办好~始~终(从开始到结局都很好)。 ⒋长于,擅长~于。能攻~守。~颂~祷。 ⒌多,爱,容易~感。~变。~疑。 ⒍好好地~自为之。子(您)~视之。 ⒎

:利〈形〉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 利lì ⒈好处,益处,跟"害"、"弊"相对~益。~国~民。 ⒉使得到好处毫不~己,专门~人。 ⒊顺当的,与愿望相合的顺~。战无不~。 ⒋锐,锋快,跟"钝"相对~刃。锐~的刀。锋~的剑。〈引〉善于说话言词锋~。辩口~舌。 ⒌利润,利息微~。盈~。反暴~。本~两清。 ⒍ ①利和害。 ②同"厉害"痛得~害。 ⒎ ①爽快她做事干脆~落。 ②整齐干净~落。 ③完妥这事办~落了。 ⒏ ①使人或事物发挥作用~用时间。废品~用。 ②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可以~用他。~用这件事教育大家。

:万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虫名。蝎。 万,虫也。--《说文》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元稹《遣悲怀》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 (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古代的一种舞名 古州名 万mò ⒈ 万(萬)wàn ⒈数目字十千为一~。 ⒉多,一切~般。~物。千家~户。千军~马。~象更新。 ⒊极,很,绝对~端。~难。~无一失。~全之策。 ⒋ ①万分之一。 ②意外,意外的~一出错。防止~一。 ③倘若,如果~一他不干,就请别人干。 ⒌ ①千秋万代,永远存在。 ②〈表〉欢呼或棕人民~岁。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 灵);物用(百物器用)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柳宗元《三 物wù ⒈东西~品。矿~。爱护公~。 ⒉我以外的人(多指众人)恐遭~议。待人接~。 ⒊内容,实质言之有~。空洞无~。 ⒋ ⒌ ⒍ ⒎ ①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质不灭。 ②指供穿、吃、住、用等的东西~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