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Q 去年大兵入台仙居幸免今冬屠掠无噍类衣冠妇

去年大兵入台仙居幸免今冬屠掠无噍类衣冠妇

更新时间:2024-05-17 09:23:32


诗人: 舒岳祥
标题: 去年大兵入台仙居幸免今冬屠掠无噍类衣冠妇
内容: 初谓无兵祸,那知酷至斯。相看不敢哭,有死未知期。儿向草间没,夫随剑口离。琵琶犹带怨,况是作俘累。
拼音: chū wèi wú bīng huò, nǎ zhī kù zhì sī.
初谓无兵祸,那知酷至斯。
xiāng kàn bù gǎn kū, yǒu sǐ wèi zhī qī.
相看不敢哭,有死未知期。
ér xiàng cǎo jiān méi, fū suí jiàn kǒu lí.
儿向草间没,夫随剑口离。
pí pá yóu dài yuàn, kuàng shì zuò fú lèi.
琵琶犹带怨,况是作俘累。
释意: :初〈名〉 (会意。从刀,从衣∠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本原 欲知

:谓 (形声。从言,胃声。本义告诉) 同本义 谓,报也。--《说文》 人以谓霍氏。--《汉书·霍光传》。注告语也。” 太后明谓左右。--《战国策·赵策》 谓安陵君曰。--《战国策·魏策》 谓唐雎曰。 谓岛曰。--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说 谓,说也。--《广雅·释诂二》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不可谓仁。 不可谓忠。 不可谓知类。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诗·小雅》 评论 谓wèi ⒈说,告诉可~。愚公~智叟曰。 ⒉叫做,称为,因为~之。称~∥~? ⒊以为,所说的窃(私下)~。所~。 ⒋意义无~。 ⒌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

:祸 (形声。从示,楇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禍,害也。神不福也。--《说文》 禍灾杀礼。--《周礼·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逆其类者谓之禍。--《荀子·天论》 来不由我,古谓之祸。--《论衡·累害》 鱼无失水之祸。--《韩非子·大体》 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近者祸及身。--《战国策·赵策》 不能为祸。--《淮南子·人间训》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祸至无日。--《资治通鉴》 文人画士之祸。--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祸及枯骨。 祸(禍)huò ⒈灾害,苦难,跟"福"相对闯~了。出了车~。遭~殃。~兮福所倚,福兮~所伏。 ⒉损害,桅~害。~人之心。~国殃民。

:那〈代〉 (形声。小篆字形,从邑,冄声。邑与地名或行政区域有关◇省作那”。①本义国名。《说文》西夷国。”②指示代词。特指某个人、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 不一定是远指之词,如那件事你我心里都清楚。”) 指示代词 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如那厮(那个家伙,表示鄙视的意思);山坡上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姑娘,那就是他的未婚妻 指代较远的时间、处所 那时使吾。--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那昝(那咱。那时);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那厢(那边);那头儿(极点;尽头);那哈儿(那儿,那里) 指较远的人或事物。如这时 那nā姓。 那nà ⒈跟"这"相对。指较远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时。~里。~边。~人。~样。~件事。 ⒉ ①那样就~么办。他就是~么个脾气。 ②承接连词。跟"如果"、"若是"等相应如果他不来,~么我们就到他家里去。 那nèi ⒈"那"与"一"的合音。指数量时,既可〈表〉"一"也可〈表〉"多数"~个。~些。~五年。 那nuó 1.多。 2.安闲貌。 3.美好。 4.对于。 5."奈何"的合音。 6.用同"挪"。移用钱粮。 7.用同"挪"。移动位置﹑时间。 8.姓。明有那嵩。见明陈士元《姓觿 》卷三﹑《明史》本传。 那nǎ 1.疑问代词。如何;怎么。 2.疑问代词。哪里;何处。 那nuò 1.语助词。表疑问。 2.语助词。表感叹。 3.语助词。表祈使。 那né 1.见"那咤"。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酷〈形〉 (形声。从酉,表示与酒有关,告声。本义酒味浓;香气浓) 同本义 芬芳沤郁,酷烈淑郁。--司马相如《上林赋》 残暴;苛刻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王冕《伤亭户》 刑罚暴酷,轻绝人命。--晁错《举贤良对策》 妃性酷虐,常手镣数人。--《晋书·贾皇后传》 又如酷滥(滥用残酷的刑罚);酷评(苛刻的评论);酷惨(残暴,惨酷);酷偿(残酷报复);酷能(以严刑酷法为能);酷吏(滥用刑法残害人民的官吏) 悲惨;痛苦 吴人仿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三国志》 又 酷kù ⒈凶残,暴虐残~。严~。废除~刑。 ⒉极,甚,很,浓(酒味,香气)~寒。~爱学习。他俩~似。~烈馨香(酒味浓烈芳香)。蕊多劳蝶翅,香~坠蜂须。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我征聿至。--《诗·豳风·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至则无可用。--唐·柳宗元《三戒》 风雨骤至。--汉·王粲《登楼赋》 至zhì ⒈到,到达~工厂。由东~西。自始~终。 ⒉极,最,达到了顶点~少。~高无上。物~则反。 ⒊ ①〈表〉达到某种程度他还不~于那样。 ②连词。〈表〉另提一件~于意外之财,他是分文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