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P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1:06


诗人: 温庭筠
标题: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内容: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唐代·温庭筠《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翻译: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午夜,明月当空,重帘内静寂无声。深闺里缥缈的烟絮,缭绕着又理还乱的思绪。她独卧在床上,还留着淡淡的妆红。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当年,多么珍惜花一样的面容,如今怎堪再回首往日欢情。当花含露泪、残月西逝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那浸透锦被的阵阵寒意。

参考资料:

1、赵崇祚编 房开江注 崔黎民译.《花间集全译》(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8-19
注释:

夜来皓月才当午¹,重帘²悄悄无人语。深处麝(shè)³长,卧时留薄妆
¹当午:指月亮悬于正中天。²帘:疆村本《尊前集》作“门”。³麝烟:火燃麝香所散发的香烟。烟,雪本作“香”。⁴卧时:雪本作“梦魂”。⁵薄妆:淡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¹,锦衾(qīn)²知晓寒。
¹“花露”句:谓拂晓前残月尚明,花露正浓。²锦衾:锦制的被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参考资料:

1、赵崇祚编 房开江注 崔黎民译.《花间集全译》(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8-19
赏析: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此词写女子的生活、女子的感情,然而词人并没有一开头就让这位女子出场,而是先铺叙环境,渲染氛围。上阕首句点明时间——月悬中天,正是午夜。而着一“才”字,便写出夜来已久,明月才渐渐升到中天的情味。此为卧床之人所见,亦为卧床之人所感。看“无人语”三字,正与《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下阕首句中“无言匀睡脸”的“无言”相同,旨在表达这位女子并非不欲言,而是无人与之言的意思。由此可知,她在夜深人静、众人皆睡的时候却独独孤枕难眠。三句写“麝烟长”,一来可见闺阁内静的连一丝风也没有,原本应该袅娜弥漫的烟霭如今都凝成了一条笔直的烟缕;二来,烟缕也是思绪的象征,长长不绝的烟缕正如绵绵不绝的愁绪。“卧时留薄妆”一句“卧时”一语颇可玩味:“卧时”所讲的是过去时,可能想暗示这位女子已经躺下“睡觉”很久了。此句“留”字,也透出女子无心卸妆的情态。古代女子晨起梳妆,临寝卸妆,只因心绪不宁,才迟迟卸妆,卸时又漫不经心,故仍留有薄妆。

  转入下阕,时间跳转到月沉星移的拂晓前。过片逐渐透过氛围的描写,接触到女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月到中天,夜深人静,独处深闺,耿耿难寐。这位女子辗转反侧一整夜,所思便是“当年还自惜”的种种过往。其中当有不少烦恼,不少辛酸苦辣,想到这些,她不敢再想下去,因为越想越感到痛苦,于是发出“往事那堪忆”的叹息。其实更加不堪的而是现在。由此可见她如今境遇之糟了。末句明写晓寒,暗写心寒,不仅是对如今凄凉境遇的渲染,也是其内心的写照。这个结尾较为绮丽,然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承上意脉,有有余不尽之味。

参考资料:

1、徐培均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0-5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午夜,明月当空,重帘内静寂无声。深闺里缥缈的烟絮,缭绕着又理还乱的思绪。她独卧在床上,还留着淡淡的妆红。
当年,多么珍惜花一样的面容,如今怎堪再回首往日欢情。当花含露泪、残月西逝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那浸透锦被的阵阵寒意。

注释
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当午:指月亮悬于正中天。
⑶帘:疆村本《尊前集》作“门”。
⑷麝烟:火燃麝香所散发的香烟。唐人成彦雄《夕》:“台榭沉沉禁漏初。麝烟红烛透虾须。”烟,雪本作“香”。
⑸卧时:雪本作“梦魂”。薄妆:淡妆。薄妆者与秾妆相对,谓秾妆既卸,犹稍留梳裹,脂粉匀面。古代妇女秾妆高髻,梳裹不易,睡时稍留薄妆,支枕以睡,使髻发不致散乱。
⑹“花露”句:谓拂晓前残月尚明,花露正浓。
⑺锦衾:锦制的被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参考资料:

1、赵崇祚编 房开江注 崔黎民译.《花间集全译》(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8-19

赏析

  此词写女子的生活、女子的感情,然而词人并没有一开头就让这位女子出场,而是先铺叙环境,渲染氛围。上阕首句点明时间——月悬中天,正是午夜。而着一“才”字,便写出夜来已久,明月才渐渐升到中天的情味。此为卧床之人所见,亦为卧床之人所感。看“无人语”三字,正与《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下阕首句中“无言匀睡脸”的“无言”相同,旨在表达这位女子并非不欲言,而是无人与之言的意思。由此可知,她在夜深人静、众人皆睡的时候却独独孤枕难眠。三句写“麝烟长”,一来可见闺阁内静的连一丝风也没有,原本应该袅娜弥漫的烟霭如今都凝成了一条笔直的烟缕;二来,烟缕也是思绪的象征,长长不绝的烟缕正如绵绵不绝的愁绪。“卧时留薄妆”一句“卧时”一语颇可玩味:“卧时”所讲的是过去时,可能想暗示这位女子已经躺下“睡觉”很久了。此句“留”字,也透出女子无心卸妆的情态。古代女子晨起梳妆,临寝卸妆,只因心绪不宁,才迟迟卸妆,卸时又漫不经心,故仍留有薄妆。

  转入下阕,时间跳转到月沉星移的拂晓前。过片逐渐透过氛围的描写,接触到女主人公的内心感情。月到中天,夜深人静,独处深闺,耿耿难寐。这位女子辗转反侧一整夜,所思便是“当年还自惜”的种种过往。其中当有不少烦恼,不少辛酸苦辣,想到这些,她不敢再想下去,因为越想越感到痛苦,于是发出“往事那堪忆”的叹息。其实更加不堪的而是现在。由此可见她如今境遇之糟了。末句明写晓寒,暗写心寒,不仅是对如今凄凉境遇的渲染,也是其内心的写照。这个结尾较为绮丽,然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承上意脉,有有余不尽之味。

参考资料:

1、徐培均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0-52
释意: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夜,舍也。天下休舍也。--《说文》 夜,暮也。--《广雅》 夜呼旦。--《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 辛卯夜,恒星不见。--《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夜者阴。--《周髀算经》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卫风·氓》 昨夜见军帖。--《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夜游子(爱在晚上游荡的人);夜里个(昨天);夜合钱(妓女接客所收的报酬);夜行人(夜间秘密行事的人,如盗贼 夜(亱)yè ⒈由天黑到天明的一段时间,跟"昼"、"日"相对~间。昼~操劳。~以继日。 ⒉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晧 光明 晧,日出貌。--《说文》。徐锴曰初见其光白也。”俗字作皓”。从白,字亦作晧”。 晧,光也。--《尔雅》 晧晧,光也。--《广雅》 曳彗星之晧旰兮。--《楚辞·怨思》 又如晧天(光明的上天);晧旰(明亮);晧穹(光明的上天);晧然(光明正大之气) 皓(皜、暠)hào ⒈白~齿。~发。~首(白发。指老人)。 ⒉明亮~月千里。 ⒊通"昊"。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 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 月yuè ⒈指月球(月亮,月儿),地球的卫星明~。 ⒉像月亮的形状或颜色的~饼。~琴。牙~刀。~白(淡蓝色)。 ⒊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 ⒋按月的~经。~刊。购~票。按~报表。 ⒌ ⒍ ⒎ ⒏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才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 才 cái ①才能怀~不遇。 ②有才能的人奇~。 ③表示以前不久他昨天~走。 ④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此类意思)只有你作这事,我~放心。 ⑤表示本来并不如此的新情况直到天亮,我~知道迷路了。 ⑥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你怎么~来 ⑦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他刚来北京的时候~三岁。 ⑧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他唱得~好呢! ⑨姓。 【才华】表现出来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出众。 【才略】政治或军事上的才干和智谋~过人。 【才气过人】才华超过一般人。 【才识】才能和见识。 【才疏学浅】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做自谦语)。 【才思】指文艺创作的能力~敏捷。 【才智】才能和智慧。 【才子】具有很高才干的人。 才zāi 1.语气词。

:当 (形声。从田,尚声。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对等;相当于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又如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才能与所任之事相当);当匹(匹敌;对等);实力相当 面对着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当户(对着门户);当风(正对着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面对着某种有缺陷的人,不要说有关他短处的话,以避影射之嫌);当头对面(面

:午 (象形。本义御马索) 同本义 地支的第七位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归有 午wǔ ⒈地支的第七位,也用作次序第七。 ⒉ ⒊特指正午(十二点)~餐。上~。中~。下~。 ⒋

:重 chong (字源见重”)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

:帘〈名〉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帘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帘子,遮蔽门窗的用具 簾,堂簾也。--《说文》 簾,户蔽也。--《声类》。 严持箧书,置饰室簾南。--《汉书》 草色入簾青。--唐·刘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则密室垂簾。--《聊斋志异·促織》 又如簾帷(遮蔽閠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緔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簾庑(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同奁” 帘( ⒈簾)lián ⒈用布、塑料、竹片、或苇子等做成遮蔽门窗的东西门~。窗~。 ⒉旧时商店门口做标志的旗帜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