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Q 穷边词二首

穷边词二首

更新时间:2024-05-20 18:04:09


诗人: 姚合
标题: 穷边词二首
内容: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唐代·姚合《穷边词二首》
翻译: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西域四镇的战士调弓试箭,蕃人不敢靠近东边来侵犯。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千里边防线上都平安无事,平安烽火一站站传入京城。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3-584
注释:

将军作镇¹古汧(qiān)²,水腻(nì)³山春节气柔
¹将军作镇:将军镇守。作:一作“坐”。²古汧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³水腻:水流细涓,滑润如油。⁴山春:山上有了春色。⁵节气柔:天气暖和。

清夜满城丝管¹散,行人不信是边头²
¹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²边头:边疆;边地。

箭利弓调(tiáo)¹四镇²兵,蕃(fān)³不敢近东行
¹箭利弓调:使箭利把弓调。²四镇:唐时称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西域四镇。³蕃人: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通“ 番 ”。⁴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

沿边¹千里浑²无事³,唯见平安火入城。
¹沿边:靠近边境一带。²浑:全,全然。³无事:平安无事。⁴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3-584
赏析: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州出现的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的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只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的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的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第二首诗描绘的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无故来的,而是将士们长期英勇守边的结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调四镇兵”,就难以实现“蕃人不敢近东行”,当然“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表现出了将士守卫边疆的功劳,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的由衷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创作背景  这组诗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作者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曾以记室从“陇西公”镇泾州(今属甘肃),诗或作于此时。 参考资料:完善1、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将军镇守着边远的古城汧州,水流清爽山色青葱春光柔柔。
夜气清和满城的歌舞刚散去,过路人不信这里是边镇尽头。

西域四镇的战士调弓试箭,蕃人不敢靠近东边来侵犯。
千里边防线上都平安无事,平安烽火一站站传入京城。

注释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将军作镇:将军镇守。晋《为贾谧作赠》诗:“藩岳作镇,辅我京室。”作:一作“坐”。古汧(qiān)州:唐属官内道,领汧源、汧阳两县。今为陕西千县。
水腻(nì):水流细涓,滑润如油。山春:山上有了春色。节气柔:天气暖和。
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行人:征行之人,即士卒。唐《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边头:边疆;边地。唐《塞下曲》之四:“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箭利弓调(tiáo):使箭利把弓调。四镇:据《唐书·陆挚》略云:四镇指“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又唐时称龟兹、于阗、焉耆、疏勒为西域四镇。(见《小学绀珠·地理类》)
蕃(fān)人:中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蕃,通“ 番 ”。近东行:指相对于四镇东西两边来说的。西边为少数民族,东边为唐帝国。
沿边:靠近边境一带。浑:全,全然。无事:平安无事。
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3-584

赏析

  这组诗共两首,其中第一首诗首句“将军作镇介汧州”,点明此诗颂扬实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介州出现实繁荣景象。诗人着意渲染了春日实山、水、节气和清夜实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实荒凉,不再有边地实战火气息,耳濡目染实都是欣欣向荣实太平景象。“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自是春水实柔美形态,和夏水实汹涌浩荡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含了诗人实赞美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实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实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实春光,则正是“节气柔”实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实边镇风光。入夜以后实边镇,又是一番景象。诗人说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实手法。丝管之声不是说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没有边警之扰实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而有秩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实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升平实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实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实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美一词,说是把赞美之情暗含于对美景实赞扬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委婉。结句写行人实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象来写,其实来来往往实行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那种由衷实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第二首诗描绘实也是一派太平景象,但这太平景象不是平白无故来实,而是将士们长期英勇守边实结果。如果不是“箭利弓调四镇兵”,就难以实现“蕃人不敢近东行”,当然“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表现出了将士守卫边疆实功劳,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实由衷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孙其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9-970
释意: :将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扶持,扶助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奉行,秉承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 将(將)jiāng ⒈快要~要。她~去北京。 ⒉介词。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⒊拿,用,随顺~功补过。~计就计。 ⒋调养,保养~养。~息。 ⒌扶,持,带领出入相扶~。挈妇~雏。 ①对高级军官的称呼。 ②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军(又〈喻〉使人为难~了他一军)。 ⒍用语言刺激你把他~急了。 ⒎〈方〉兽类生子~驹子。~小猪儿。 ⒏副词。又,且~信~疑。 ⒐连词⊥,与,同暂伴月~影。 ⒑助词。用于动词"出来"、"起来"、"进去"等的中间跳~出来~起来。打~进去。迎~上去。 ⒒ ⒓ 将(將)jiàng ⒈带兵的人,高级武官~领。猛~。虎~。 ⒉敢想敢干的人闯~。 ⒊军衔名。在校级之上少~。上~。 ⒋统率,指挥~兵打仗。 将qiāng 1.愿;请。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饶阳。饶阳无备,因取之。-- 军jūn ⒈武装部队~队。空~。~。陆~。 ⒉军队的编制单位,它是师的上一级。 ⒊泛指军事的或有组织的集体~机。~令。抗洪大~。 ⒋驻扎~细柳(细柳地名)。

:作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作坊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 作zuō作坊,旧指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榨油~。洗染~。酿造~。 作zuò ⒈起,兴起振~。枪声大~。 ⒉做成,成品~成。~品。创~。佳~。名~。 ⒊写,画写~。~词。~论文。~曲。~画。 ⒋举行,进行~演讲。~斗争。 ⒌发生,装做发~。装~。~怪。装腔~势。 ⒍ ⒎ ①功能,使人物发生影响或变化的力量起~用。带头~用。 ②用意,用心另有~用。 ⒏ ①做出成绩,做出供献大有~为。 ②当做她把步行~为强身的一种方法。 ⒐ ⒑ ①做了古人。死了。 ②创始自我~古。 作zuó 1.见"作践"。 2.见"作料"。 3.见"作兴"。

:镇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痛。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 安定~静。~定。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较大的集市城~。村~。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 时常十年~相随。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姓。 镇zhèn ⒈压,压制,慑住~尺。~纸。~压。~慑。~住。 ⒉安定~定。~静。~国家,抚百姓。 ⒊守住,用兵驻守~守。坐~。 ⒋较大的集市村~。乡~。市~。 ⒌将饮料等与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汽水。 ⒍通"整"。整段时间,时常~日。~相随。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gǔ ⒈很久以前的,过去的,跟"今"相对~代。~物。名胜~迹。已作~(已死)。 ⒉〈古〉诗体五~。七~。 ⒊ ⒋ ⒌ 古gù 1.通"故"。故旧。参见"古处"。 2.通"故"。因此;所以。 3.通"固"。姑且。 4.通"固"。本来。 古kū 1.见"古成"。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 州zhōu ⒈旧时行政区划名跨~连郡。又用于地名杭~。广~。郑~。 ⒉民族自治行政区划名,在省级之下,县级之上四川盛坝藏族自治~。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 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水shuǐ ⒈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而透明的液体,它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节约用~∪开~。 ⒉河流汉~。湘~。 ⒊江、河、湖、海洋等的通称隔~相望。~路运输。 ⒋泛指汁液药~。汽~。菊花~。 ⒌指用水洗的次数这衣服已洗过两~。 ⒍旧时指银子的成色,后来转指补贴、汇费贴~。汇~。 ⒎ ⒏ ①静水的平面。 ②达到的程度学识~平。 ⒐ ①以海平面为基点,对地面高低的测定标准。 ②对事物要求的标准。 ⒑ ⒒

:腻 (形声。从肉,贰声。本义肥) 同本义 腻,肥也。--《说文》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石钱差复藉,厚叶皆蟠腻。--唐·李贺《昌谷》 浓 粘糊 亲昵 细腻 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丽人行》 又如腻泽(细腻光润);腻玉(纹理细腻润泽的玉。形容光滑细润);腻理(肌理细润);腻云(比喻光泽的发髻) 腻 厌烦 见了别 腻nì ⒈食品油脂过多油~。肥肉太多,~人。 ⒉滋润,光滑细~。滑~。 ⒊因过多而厌烦~烦。看~了。耍~了。 ⒋污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