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兼善携仲文竹至

兼善携仲文竹至

更新时间:2024-05-21 03:42:33


诗人: 蓝仁
标题: 兼善携仲文竹至
内容: 青山久隔故人面,脩竹自同君子心。老可近来无一事,为添清影满东林。——明代·蓝仁《兼善携仲文竹至》
释意: :青〈形〉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 青qīng ⒈颜色 ①深蓝色~天。~,取之于蓝,而~于蓝。 ②深绿色~草。草色入簾~。 ③黑色~线。~布。 ⒉深绿色的东西,多指嫩苗的庄稼、花草等看~。踏~。~苗。~黄不接(新苗未成熟,陈粮已经吃完。〈喻〉暂时缺乏或前后接不上)。 ⒊〈喻〉年轻,也指青年~春。~工。共~团。老中~。 ⒋ 青jīng 1.见"青青"。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久 灸灼。灸”的古字 其腹有久故瘢二所。--《睡虎地秦墓竹简》 久,以后灸之,象人两胫后有距也。--《说文》 皆木桁,久之。--《仪礼·既夕礼》。注当为灸。” 支撑 久诸墙以观其桡也。--《周礼·庐人》。注犹柱也。今本以灸为之。” 堵塞 幂用疏布久之。--《仪礼·士丧礼》 等待 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银雀山汉墓竹简》 滞留 为久也。--《公羊传·庄公八年》 寡君以为盟主之故,是以久子。--《左传》。杨伯峻注久子,久留子于晋也。” 久jiǔ ⒈时间长天长日~。~经考验。~别重逢。 ⒉经过的时间好~?多~了? ⒊早就~仰。~慕大名。 久jiù 1.贫穷。

:隔 (形声。从阜,鬲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 隔gé ⒈拦断,互不接触,分开~离。~开。~靴搔痒(〈喻〉不中肯,不贴切,徒劳无功)。 ⒉相间,距离~墙。间~。相~十里。 ⒊ ①不知晓,外行这项技术,我实在~膜。 ②也作[隔阂]。彼此之间情意不通,各人心中存有意见他俩有~阂。 ③也作 ⒋ 隔jī 1.敲击。

:故〈名〉 (形声。从攴,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故gù ⒈旧,过去的,跟"新"相对~旧。会见~人(故人老朋友)。回到~居。 ⒉意外的事情突然变~。医疗事~。 ⒊事中原遂多~。 ⒋原因缘~∥~。 ⒌存心,有意明知~犯。~意刁难。 ⒍本,原来的思~乡。归~里。遥望~国。 ⒎死,死亡人已~。病~了。 ⒏连词。所以,因此事已明确,~不再问。 ⒐ ⒑ ①旧事,过去的事情已是~事。 ②章程,制度奉行~事。 ③有情节、有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历史~事。民间~事。曲艺~事。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 面(靣)miàn ⒈脸,头的前部~孔。颜~。~不改色。 ⒉直接接触,当着本人在场~谈。当~说。 ⒊朝着,脸对着~向。~山而居。 ⒋部位,方向前~。里~。右~。四~八方。~ ~俱到。 ⒌东西的外表地~。鞋~子。被盖~儿。 ⒍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积。平~。 ⒎量词三~旗帜。两~镜子。 ⒏ ①脸面,面子没有~目见人。 ②相貌,脸的形状~目可憎。 ③〈喻〉事物的景象状态~目一新。 ⒐ ①体面怕丢~子。 ②情面秉公执法,不讲~子。 ③东西的外表桌~子。

:脩 (形声。从肉,攸声。本义干肉) 同本义(加姜桂等香料,捶制而成) 脩,脯也。--《说文》 三问皆脩。--《周礼·掌客》 取糗与腶脩。--《仪礼·有司彻》 枣栗段脩。--《礼记·昏义》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周礼·天官》 又如脩脯(干肉);脩脡(即束脩,十条干肉)。又指用香料制成的干肉 析言之,则薄析曰辅,捶而施姜桂曰段脩。--《说文解字注》 指学生致教师的酬金 小儿跟随肄业,以房资作为脩金。--《镜花缘》 又如脩脯(付 脩 xiū ⒈干肉。〈古〉弟子用来送给老师的见面礼束~(一束干肉)◇来指送给老师的酬金~金。 ⒉同"修"。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 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 ⒋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