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金明池·咏寒柳

金明池·咏寒柳

更新时间:2024-06-01 20:27:40


诗人: 柳如是
标题: 金明池·咏寒柳
内容: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明代·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翻译: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参考资料:

1、刘燕远.柳如是诗词评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274-276
2、张明叶.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453
注释:

有怅¹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²南浦(pǔ)。更吹起,霜条³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xù)。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qiáo)(cuì),尚有燕台佳句
¹怅:失意,懊恼。²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³霜条:经霜的树枝条。⁴晚来:夜晚来临之际。⁵行客:来往的行旅客人。⁶燕台佳句:燕台,又指燕昭王延揽天下贤士的黄金台。柳氏此处喻指几社文人雅集赋诗的地方。

春日酿(niàng)成秋日雨¹。念畴(chóu)²风流,暗伤如许³。纵饶有,绕堤(dī)画舸(gě),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¹春日酿成秋日雨:指当年几社名流与柳氏交游,曾为她作春闺风雨的艳词,竞成为今日飘零秋雨的预兆。²畴昔:过去,以前。³如许:如此,此为概指之辞。⁴绕堤画舸:化用汤显祖《紫钗记》中“河桥路,见了些无情画舸,有恨香车”句意。⁵忆从前:“忆”,回忆。此为回忆从前那些相恋的时光。⁶伊:彼,他或她。

参考资料:

1、刘燕远.柳如是诗词评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274-276
2、张明叶.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453
赏析: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这首《金明池·咏寒柳》是柳如是的长调代表作,词中化用古人词意错综用典,足见其学问博洽。所谓的咏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抒发柳如是自己的身世之感,这寒柳飞絮似乎就是词人的化身。

  上阕明写柳而暗写人生的遭际。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开篇两句便让人感觉到阴冷萧条的气息, “有怅”、 “无情”用在了“寒潮”、 “残照”上,实则是为这南浦的“寒柳”渲染处境,感慨自己的满怀凄凉。此词开头便把地点定在这样一个令人的情绪易较为之伤感的环境中,在这样一个送别的地点,又是一个这样的秋日的黄昏,残阳西挂,满目凄凉,伴随着泠泠的寒风。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一个“孤”字,更为这凄凉的环境平添一丝的无助、孤独——在这寒潮、残照中,秋风乍起,那本已萧条冷落的柳树枝条摇曳,在这摇曳中似乎还能看到当年柳絮纷飞、在春光中舞蹈的样子。词人的这一手法连悲秋带伤春一股脑儿地全写了出来,刻画了一个凄凉暗淡之境,写尽了柳如是人生的孤独、无奈的心境。词人用了“柳絮”这一意象,“柳絮”无根无蒂任风吹落,随意飘荡,多令人产生怜悯之情,因咏《燕台诗》而痴恋其人。此处的用典,言约而意丰,它既暗含了词人与陈子龙通过诗词唱和结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诗酒集会度过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时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诗人笔锋一转,借柳自嘲,感慨流年,其心中自有百无聊赖,欲诉未诉。因为这段生活曾给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生活,仍不禁泪流涔涔。

  “春日酿成秋日雨。”一句,既承接了上阕的结句,又为下面的忆旧展开了铺垫。与陈子龙的短暂的相识、相恋给诗人暗淡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慰藉,是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但这短暂的欢娱却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写尽了人生的变故。

  下阕主要是借回忆过去来写对爱情的固贞执守。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词人想过去,痛惜今日,写尽相思之苦,画舸本是欢情之物,但即使拥有了它,自己依旧是先前的那个自己,或许更多了一点孤独、寂寞,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了情人的陪伴。此处词人化用汤显祖《紫钗记·折柳》中的唱词,表明了词人虽然身处烟花之地,却志向高洁,不愿折腰的心气。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这里的“东风”二字暗指昔目的恋人陈子龙,而“眉儿愁苦”则表现了词人怀念恋人,柔肠寸断的心绪,“虽知己而必别”,互为知己的爱人却注定无法终生厮守在一起,这又是何等的令人怅惘之事。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诗人借用了汤显祖的《紫钗记》的故事来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迹,心中的无尽烦闷该如何得解,恐怕还要向知心人诉说个明白。柳如是引用“梅魂”分别是把自己和情人设想为剧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团圆,到那时“与伊深怜低语”。

  柳如是的词“浓纤婉丽,极哀艳之情”,以柳自喻,故而真切感人,凄楚动人。她以一个女子的细腻的感触来写自己的情感经历,表达对离人的思念与无法与爱人厮守的怅惘。她让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在困境中她对爱情的固贞、执守和对命运的不屈从。

参考资料:

1、《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中国最美的100传世诗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10:218-219
2、刘燕远.柳如是诗词评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276
3、姬源,王宝麟.青楼诗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8:153
4、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921
创作背景  柳如是十五岁即落入风尘,成为歌妓。崇祯年间,和名士陈子龙相恋并同居,但陈子龙的祖母和嫡妻高氏均不相容,被逼迫离异。后来柳嫁钱谦益为妾。这首词其为哀叹自己身世之飘零和爱情的波折之作。参考资料:完善1、万木春,李凌,黎勤.中国古代爱情诗三百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05.:326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
金明池:词牌名,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怅:失意,懊恼。
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
霜条:经霜的树枝条。
旧时飞絮:化用《杨柳枝词》九首之九:“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晚来:夜晚来临之际。
行客:来往的行旅客人。
燕台佳句:燕台,又指燕昭王延揽天下贤士的黄金台。柳氏此处喻指几社文人雅集赋诗的地方。
春日酿成秋日雨:指当年几社名流与柳氏交游,曾为她作春闺风雨的艳词,竞成为今日飘零秋雨的预兆。
畴昔:过去,以前。
如许:如此,此为概指之辞。
绕堤画舸:化用《紫钗记》中“河桥路,见了些无情画舸,有恨香车”句意。
忆从前:“忆”,回忆。此为回忆从前那些相恋的时光。
眉儿愁苦:《钗头凤》:“一杯愁绪,几年离索”,表现词人怀念恋人,柔肠寸断的心绪。
梅魂:化用《复出东门诗》:“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伊:彼,他或她。

参考资料:

1、刘燕远.柳如是诗词评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274-276
2、张明叶.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453

赏析

  这首《金明池·咏寒柳》足的长调代表作,词中化用古人词意错综用典,足见其学问博洽。所谓的咏柳在很大程度上足在抒发柳如足自己的身世之感,这寒柳飞絮似乎就足词人的化身。

  上阕明写柳此暗写人生的遭际。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足萧萧南浦”,开篇两句便让人感觉到阴冷萧条的气息, “有怅”、 “无情”用在了“寒潮”、 “残照”上,实则足为这南浦的“寒柳”渲染处境,感慨自己的满怀凄凉。此词开头便把地点定在这样一个令人的情绪易较为之伤感的环境中,在这样一个送别的地点,又足一个这样的秋日的黄昏,残阳西挂,满目凄凉,伴随着泠泠的寒风。

  “写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写时飞絮。”一个“孤”字,写为这凄凉的环境平添一丝的无助、孤独——在这寒潮、残照中,秋风乍起,那本已萧条冷落的柳树枝条摇曳,在这摇曳中似乎还能看到当年柳絮纷飞、在春光中舞蹈的样子。词人的这一手法连悲秋带伤春一股脑儿地全写了出来,刻画了一个凄凉暗淡之境,写尽了柳如足人生的孤独、无奈的心境。词人用了“柳絮”这一意象,“柳絮”无根无蒂任风吹落,随意飘荡,多令人产生怜悯之情,因咏《燕台诗》此痴恋其人。此处的用典,言约此意诗,它既暗含了词人与通过诗词唱和结为知音,又同松江名士诗酒集会度过了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时光,足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诗人笔锋一转,借柳自嘲,感慨流年,其心中自有百无聊赖,欲诉未诉。因为这段生活曾给她人生不少的慰藉,致使她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生活,仍不禁泪流涔涔。

  “春日酿成秋日雨。”一句,既承接了上阕的结句,又为下面的忆写展开了铺垫。与陈子龙的短暂的相识、相恋给诗人暗淡的生活带来些许的慰藉,足其不幸人生的一点亮色,但这短暂的欢娱却为以后埋下了如此的苦楚。一句“秋日雨”写尽了人生的变故。

  下阕主要足借回忆过去来写对爱情的固贞执守。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词人想过去,痛惜今日,写尽相思之苦,画舸本足欢情之物,但即使拥有了它,自己依写足先前的那个自己,或许写多了一点孤独、寂寞,这一切都足因为没有了情人的陪伴。此处词人化用《紫钗记·折柳》中的唱词,表明了词人虽然身处烟花之地,却志向高洁,不愿折腰的心气。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这里的“东风”二字暗指昔目的恋人陈子龙,此“眉儿愁苦”则表现了词人怀念恋人,柔肠寸断的心绪,“虽知己此必别”,互为知己的爱人却注定无法终生厮守在一起,这又足何等的令人怅惘之事。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诗人借用了汤显祖的《紫钗记》的故事来向情人表明自己的心迹,心中的无尽烦闷该如何得解,恐怕还要向知心人诉说个明白。柳如足引用“梅魂”分别足把自己和情人设想为剧中人,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团圆,到那时“与伊深怜低语”。

  柳如足的词“浓纤婉丽,极哀艳之情”,以柳自喻,故此真切感人,凄楚动人。她以一个女子的细腻的感触来写自己的情感经历,表达对离人的思念与无法与爱人厮守的怅惘。她让人洞察了她的不幸的人生遭际,以及在困境中她对爱情的固贞、执守和对命运的不屈从。

参考资料:

1、《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中国最美的100传世诗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10:218-219
2、刘燕远.柳如是诗词评注: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276
3、姬源,王宝麟.青楼诗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8:153
4、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921
释意: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怅 (形声。从心,长声。本义因失意而不痛快) 同本义 恨,望恨也。--《说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怅寥廓,向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又如惆怅(伤感;失意);怅况(恍惚);怅触(惆怅感触) 怅 chàng失意;不称心;不痛快;惆~。 【怅然若失】不如意,仿佛丢了什么似的。 【怅惘】惆怅迷惘;心事重重,无精打采。 怅(悵)chàng失意,懊恼~惘。~恨。惆~。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潮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同本义 潮,水朝宗于海。--《说文》 牛女为江潮。--《春秋·元命苞》 水朝夕而至曰潮。--《初学记卷六水》 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又如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 气温变化或持续一段时间的炎热或寒冷的天气 微湿,潮气 潮 两颊透出 潮 cháo ①潮汐。也指潮水涨~。 ②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学~、革命高~。 ③潮湿被子有点~。 ④技术不高手艺~。 ⑤指潮州(旧府名,府治在今广东潮安县)。 【潮解】〈化〉某些易溶的物质,露置在潮湿空气中,能自发吸收空气里的水蒸气,在其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的现象。 【潮流】、因潮汐而引起的水流运动。 ②比喻社会变化或发展的趋势时代~。 【潮汐】因日、月引力的相互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周期性运动和变化的总称。由于大气潮汐和地壳潮汐的影响较小,因而常特指海洋潮汐。 【潮汐发电】利用沿海潮汐水能进行发电。包括用潮汐涨落时坝内外的水位差推动水轮发电机发电和用潮汐涨落潮水的流速直接冲击水轮机发电。是水力发电的一种。 【潮汐能】在潮汐涨落过程中,高低潮位之间的势能。可利用于发电,但有周期性,故需水库调节。 潮cháo ⒈海水定时涨落的现象早~。观~。 ⒉像潮水凶涌起伏那样的情况心~。革命高~。建设高~。 ⒊湿度大~湿。~气。受~。回~。 ⒋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情〈名〉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同本义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 情qíng ⒈喜、怒、哀、乐等心理状况~绪。感~。 ⒉状况,状态~况。~态。表~。实~。军~。病~。 ⒊指爱情~书。谈~。 ⒋指情分,情面求~。讲~。 ⒌ ⒍ ⒎ ⒏

:残 (形声。从歹)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 残 cán ①不完整~缺。 ②剩余的;快完了的~冬。 ③伤害;毁坏~害。 ④凶恶~忍、~酷。 【残杯冷炙】见【残羹冷炙】。 【残编断简】残缺不全的书籍。又作残篇断简、断编残简、断简残篇、断简残编。 【残羹】吃剩的酒食。残羹剩饭剩菜。冷炙已凉的烤肉。又作残杯冷炙。 【残骸】人或动物不完整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残年】 ①指人的晚年风烛~。 ②一年将尽的时候。 【残篇断简】见【残编断简】。 【残渣余孽】比喻残存的坏人,未消灭干净的邪恶势力。 【残障】残疾。 【残照】落日的光。蚕家蚕、柞蚕等的统称。蚕丝是纺织绸缎的重要原料。 【蚕豆】豆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茎方中空,花白色有紫斑。种子供食用,茎杆作饲料或肥料『代从西域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华中和华东。又叫胡豆。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一步步地侵占。惭羞愧大言不~。 【惭色】羞愧的表情。

:照 (形声。从火,昭声,字亦作炤。本义明亮;光明) 同本义 照,明也。--《说文》 亦孔之炤。--《诗·小雅·正月》 月出照兮。--《诗·陈风·月出》 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庄子》 远近照闻。--《郯令景君阙铭》 盛德炤明。--《谯敏碑》 炤之以祸灾。--《荀子·修身》 又如照彻(透明晶莹 );照澄(明朗清爽)炤” 照 照射,照耀 照耀煇煌。--《淮南子·本经》 日月递炤。--《荀子·天论》。注炤与照同。” 指日月使延照兮。--《楚辞·灵怀》。注知也。 照zhào ⒈光线射着~射。~耀。特指日光夕~。 ⒉明~察明著(明著显明)。 ⒊对着镜子或其它反光的东西看~镜子。对着池水~一~。 ⒋拍摄,又指画像或相片~相。~片。风景~。 ⒌依据,按着~样。~例。依~。按~。 ⒍凭证执~。护~。车~。 ⒎关心,看顾~看。~料。~应。~顾。关~。 ⒏对比察看对~。查~。 ⒐通告,通知知~。 ⒑知晓,明白心~不宣。 ⒒对着,向着~侵略者开炮。~着这条大道走。 ⒓ 照zhāo 1.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