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G 古淡然才得帖住长芦不受却归松风旧寺次社中

古淡然才得帖住长芦不受却归松风旧寺次社中

更新时间:2024-05-17 20:17:00


诗人: 薛嵎
标题: 古淡然才得帖住长芦不受却归松风旧寺次社中
内容: 拄杖挑云上半肩,寻幽重到旧栖禅。浮生多故成南北,白发相惊问岁年。房闭松声难辨雨,山连海脉暗通泉。自从勇却长芦请,猿鹤终宵亦稳眠。
拼音: zhǔ zhàng tiāo yún shàng bàn jiān, xún yōu zhòng dào jiù qī chán.
拄杖挑云上半肩,寻幽重到旧栖禅。
fú shēng duō gù chéng nán běi, bái fà xiāng jīng wèn suì nián.
浮生多故成南北,白发相惊问岁年。
fáng bì sōng shēng nán biàn yǔ, shān lián hǎi mài àn tōng quán.
房闭松声难辨雨,山连海脉暗通泉。
zì cóng yǒng què zhǎng lú qǐng, yuán hè zhōng xiāo yì wěn mián.
自从勇却长芦请,猿鹤终宵亦稳眠。
释意: :拄 (形声。从手,主声。本义支撑) 同本义 修剑拄颐。--《战国策·齐策六》 又如拄颊(以手支颊);拄颐(顶到面颊。形容剑长);拄撑(支撑) 执持;靠 宝玉听说,只得拄了一支杖,趿着鞋,走出院外。--《红楼梦》 又如拄杖(执持;支撑着拐杖);拄墙(比喻依靠) 拄zhǔ支撑,用手将棍棒顶在地面或物体上,以支持身体的平衡和活动~手杖。他~着拐棍。

:杖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同本义 杖,持也。--《说文》 王左杖黄钺。--《书·牧誓》 杖剑从之。--《汉书·韩信传》 杖斧。--《汉书·武帝纪》 又如杖斧(持斧以为威权);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权的武臣);杖策(执马鞭);杖节(执持旌节) 通仗”。凭倚;依靠 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左传·襄公八年》 近臣已下足杖矣。--《汉书·李寻传》 仗父兄之烈。--《资治通鉴》 仗舟楫。 仗汝扶持。--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 杖zhàng ⒈用手扶着走路的棍子拐~。手~。扶~而行。 ⒉棍棒擀面~。玩刀动~。 ⒊〈古〉刑罚的一种,用棍棒打~责。

:挑〈动〉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引申为承担;担当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通佻”。窃取 却至 挑tiāo ⒈用肩担着~粮。 ⒉选择~选。~拣。~毛病。~重活干。 ⒊担子货~。空~子。 ⒋选,拣~选。~拣。~肥拣瘦。~雪填井。~错拿过。 挑tiǎo ⒈拨,拨动,惹起,引诱~拨。~动。~衅。~唆。~逗。 ⒉用条状物或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开柴火。把刺~出来。 ⒊用竿子将东西举起或支起~窗帘。彩旗~起来。 ⒋用针穿引~花。 ⒌汉字的一种笔形,由左下斜着向右上(悖。 ⒍[挑战] ①刺激或激怒对方出来应战。 ②向对方提出竞赛。 挑tāo 1.见"挑达"。 2.舀取并注入。 3.掏。谓拔兵刃以习击刺。 4.引申为舞动兵器。 挑diào 1.摇动。 2.回,转。参见"挑转"。 挑tiáo 1.见"挠挑"。 2.见"挑皮"。 挑tiào 1.见"挑槽"。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缸~。乌~。〈喻〉众多~集。 ⒉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 ⒎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中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肩,髆也。从肉,象形。--《说文》 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尔雅》 肩臂臑。--《仪礼·少牢礼》 肩之所倚。--《庄子·养生主》 并肩手相接。--《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肩巴(肩膀);肩甲(即肩胛);肩磨(肩膀耸动,浑身发抖);肩排(并肩排列;并排) 动物的腿根部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史记·项羽本纪》 担子 肩 瞪 肩jiān ⒈肩膀,颈项旁边胳膊上边的部分比(并)~而行。 ⒉担负敢~重任。 肩xián 1.瘦小貌。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尋,绎理也。--《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方言一》 是寻是尺。--《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 舒肘知寻。--《大戴礼记·主言》 度寻舒两肱也。--《小尔雅》 蹄间三寻。--《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 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 寻(尋)xún ⒈找,探求~找。~觅。~访。~求。~根究底。 ⒉随即,不久~即。 ⒊〈古〉长度单位。八尺为~,十六尺为常◇来用"寻常"〈表〉平常、普通的意思。 ⒋ ⒌ ⒍

:幽〈动〉 同本义 幽,隐也。--《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注隐也。” 雍遏不通曰幽。--《周书·谥法》 以致其幽。--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退隐;潜藏 幽居而不淫。--《礼记》 南阳之弊幽。--《战国策》 又如幽隐(隐居的贤才);幽士(幽子,幽人。幽隐之人;隐士);幽女(隐居无偶的女子) 囚禁 公侯失礼则幽。--《荀子·王霸》。杨倞注幽,囚也。” 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吕 幽yōu ⒈僻静,阴暗,深暗~暗。~林。~谷。〈引〉隐藏,隐蔽~居。~会。 ⒉雅致,沉静~静。~美。~雅。青城天下~(青城山,在四川省都江堰市)。 ⒊禁闭,囚拘~禁。身~囹圄之中。 ⒋迷信的人所说的阴间虚构~冥。瞎说九~。 ⒌ 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