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L 滦河曲二首 其一

滦河曲二首 其一

更新时间:2024-05-19 08:41:46


诗人: 贡师泰
标题: 滦河曲二首 其一
内容: 椎髻使来交趾国,橐驼车宿李陵台。遥闻彻夜铃声过,知进六宫瓜果回。——元代·贡师泰《滦河曲二首 其一》
释意: :椎 (形声。从木,隹声。本义槌子,敲击的器具) 捶击的工具◇亦为兵器 椎,所以击也。--《说文》 椎,棒椎也。--《广韵》 杼上终葵首。--《考工记·玉人》。疏终葵,椎也。” 又如椎拍(用椎拍击);椎斧(椎和斧);椎凿(槌子和凿子);椎锻(锤子和打铁用的砧石);椎额(额头突出如椎);椎塘(臼) 椎髻。盘在头顶上的一种椎形高髻 椎 用椎打击 椎,击也。--《说文》 五日一椎牛。--《史记·张释之 椎 chuí ①同槌。 ②同捶。又见zhuī。 【椎心泣血】手捶胸脯,眼睛因哭泣而红肿,像要流出血来了。形容万分悲痛的样子。 椎chuí ⒈敲击的器具铁~。木~。 ⒉用椎打击~鼓。~杀。 ⒊朴实,迟钝~鲁。 椎zhuī ⒈椎骨,脊椎骨。组成人和脊椎动物背部脊柱的短骨,可分颈~、胸~、腰~、骶~、尾~等。人的~骨共有三十三个。

:髻 (形声。从髟,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椎髻仰面。--明·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节);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髻鬟 髻鬟之始掠。--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髻jì盘在头顶的发结发~。梳头扎~。 髻jié 1.灶神。

使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 使shǐ ⒈命令,派遣,支配指~。差~。支~。~臂~指(身体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指挥如意)。 ⒉叫,让,令~人振奋。迫~敌人投降。 ⒊用~力。这把刀好~。 ⒋纵任~性子。 ⒌假如,假若假~。 ⒍派往他国的外交人员~者。大~。特~。 ⒎

: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黣”(或写作牟”))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黣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武王渡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 来(來)lái ⒈从甲方到乙方,跟"去"、"往"相对~电传。~到了天安门广场。 ⒉来到,发生~临。雨~了。~了险情。 ⒊〈表〉时间,某段时间以后,今后古~。近~。二十年以~。将~。未~更加美好。~年(明年)要取得更大的成绩。 ⒋〈表〉动作(代替另一具体的动词)再~下盘棋。我不行,你~吧!我们去游泳,你~不~? ⒌在动词前,〈表〉要做某事我~帮你。大家都~献计献策。 ⒍在动词后,〈表〉趋向,继续做或曾经做过请进~。拿过~。一路走~。这衣服哪儿买~? ⒎〈表〉粗略估计的数目两米~长。三十~岁。 ⒏助词。在一、二、三等数词后,〈表〉列举获得这一成果的原因一~是领导的关怀支持,二~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⒐助词。诗歌里用着衬托,配合音节正月里~是新春。 ⒑[来回] ①去了再回来。 ②往返一次。 ⒒[来往] ①来和去。 ②交际。 ⒓[来历]人或事物的由来或经过。 ⒔[来源]事物的起源、根源。 ⒕[来着]助词。用于词尾。〈表〉已发生过的事昨天我们在这儿开会~着。 来lài 1.慰劳;劝勉。 2.通"赉"。送给;赐予。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又如交趾(古郡名『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交叉;交错,错杂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结交; 交往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 交jiāo ⒈付给,付托~付。~任务。~货。 ⒉互相,相互关联~换。~流。~际。~往。~易。~涉。 ⒊一齐,同时惊喜~加。贫困~迫。 ⒋友谊,情谊~谊。~情。 ⒌结好~友。结~。 ⒍相连,相错,交叉~界。~织。犬牙~错。 〈引〉 接触~兵(打仗)。~战。 ⒎跟斗跌~。 ⒏ ①各种运输与邮电通讯事业的总称。 ②往来通达。 ③特指交通员。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做通信联络工作的人员。 ⒐ ①将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她已办好~代工作。 ②也作"交待"。将事情或意见向有关人员说清楚~代政策。~待问题。 ③嘱咐~代注意事项。

:趾 (形声。从足,止声。古所谓趾,指足,不指脚趾。脚指叫做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义脚) 同本义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诗·豳风·七月》 贲其趾。--《易·贲卦》 屦校灭趾。--《易·噬嗑卦》 麟之趾。--《诗·周南·麟之趾》 今君若步玉趾。--《左传·昭公七年》 足趾之所不蹈。--左思《吴都赋》。王力注足趾是同义词连用,‘趾’不是足指。” 又如趾股(腿脚);趾踵(脚);趾踵相接(形容人数之多);趾爪(脚爪) 脚指头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脚趾(脚前端的分支); 趾zhǐ ⒈脚~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得意忘形)。 ⒉脚指头脚~。鹅、鸭、龟等~间有蹼。 ⒊〈古〉通"址"。地基遗~。亭亭(高大)峻~。

: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槖 (形声。从槖省,石声。) 同本义 槖,囊也。--《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 宁子职纳槖饘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乃裹糇粮,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 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卬家将军以为(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汉书·赵充国传》。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有底曰囊,无底曰橐。簪笔者,插笔于首。” 橐金数千。--清·张廷玉《明史》 鼓风吹火器 具炉橐,橐以牛 橐tuó ⒈一种口袋,两头都有口,用时以绳扎紧负(背着)书担~。 ⒉〈古〉一种风箱炉~。 ⒊ 橐luò 1.骆驼。 橐zhè 1.见"槖皋"。

:驼 (形声。从马,它声。从马,表示与马相类的动物。本义骆驼) 同本义。也单用作驼” 绒服);驼队(骆驼队) 成块的东西。也作坨” 你没看见,退油丹都使了两驼!--《大波》 驼 人身体背部向后成拱形的 驼 用牲口负物。也作驮” 其兽则 驼tuó ⒈骆驼。 ⒉身体前曲,背脊突起如骆驼峰的样子~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