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兼听则明

兼听则明

更新时间:2024-05-21 02:58:14


诗人: 程登吉
标题: 兼听则明
内容: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欲逞所长,谓之心烦技痒;绝无情欲,谓之槁木死灰。《幼学琼林》——明代·程登吉《兼听则明》
翻译: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欲逞所长,谓之心烦技痒;绝无情欲,谓之槁木死灰。《幼学琼林》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够耳聪目明,只听取单方面的意见就会昏聩糊涂,这是魏徽回答唐太宗的话。使大家都愤怒的事不可去做,单凭个人意愿事情很难成功,这是子产讽谏子孔的话。想表现自己的长处,叫作“心烦技痒”;没有一点嗜好或欲望,叫作“槁木死灰”。
注释:

  兼听则明¹,偏听则暗²,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欲逞所长,谓之心烦技痒;绝无情欲,谓之槁木³死灰。《幼学琼林》
  ¹明:清楚。²暗:糊涂。³槁木:枯死了的树木。
释意: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兼,并也。--《说文》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文天祥《 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兼筑雕刻。--蔡元培《 兼jiān ⒈几方面都有或几方都照顾到~而有之。德才~备。~容并包。~听则明。 ⒉加倍~旬(二十天)。~程并进。 ⒊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 听(聽)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录音。兼~则明。偏~则暗。 ⒉顺从,接受~话。~从。~指挥。言~计从。 ⒊随,任凭~便。~凭。~之任之。 ⒋治理,处理兼~万事(兼同时)。~政(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 ⒌判决断狱~讼(狱、讼官司,诉讼)。 ⒍等候~回音。~候分派。 ⒎马口铁筒(英语tin的译音)。也用作量词两~汽油。三~饼干。 听yǐn 1.笑貌。 2.见"听听"。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 则zé ⒈规则,规律,制度准~。法~。总~。细~。 ⒉榜样,模范以身作~。 ⒊效法~先人之法。 ⒋就,便,那么有~改之,无~加勉。唇亡~齿寒。 ⒌却(〈表〉转折)今~不然。 ⒍乃,是,就是(〈表〉肯定判断)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⒎做,作,常见于古小说中~甚(做什么)?不~声。 ⒏连词。用于对比句或两件事先后相承内~百姓疾之,外~诸侯叛之。响了预备铃,~同学们陆续走入教室。 ⒐假若,假使今~来,沛公(刘邦)恐不得有此。 ⒑量词,指成文的条数寓言两~。试题五~。新闻三~。 ⒒在一、二、三等数字后,表示列举事项一~屋少,二~人多,故住房紧张。 ⒓ 则zhī 1.姓。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杔,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 明míng ⒈亮,照亮~晃晃。天~。灯火通~。 ⒉清楚,懂得,了解~白。~确。~礼。深~大义。~见万里。 ⒊公开,不隐蔽,显露在外,跟"暗"相对~说。~码实价。~枪暗箭。 ⒋视力,视力好左丘失~(左丘〈古〉人名)。聪耳~目。 ⒌看得清,认得准,见识高~智。英~。心~眼亮。 ⒍次,下一个(专指日、年)~天。~年。 ⒎迷信者称神灵神~。 ⒏ ⒐朝代名。明朝,公元1368-1644年。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

:偏〈形〉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同本义 偏,颇也。--《说文》 无偏无颇。--《书·洪范》 势有偏侧。--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 又如偏岸(斜岸);偏偏倒倒(东倒西歪。形容站不稳);偏侧(犹倾侧;偏斜);偏倒(倾斜) 边远 心远地自偏。--晋·陶渊明《饮酒》 又如偏邦(远离中原地区的边远小国);偏伯(边远地方的长官);偏海(边远的滨海地区);偏泽(边远之地);偏州(僻远之州);偏陬(僻远之地) 片面,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 又如偏为(偏向;偏袒);偏 偏piān ⒈歪,跟"正"相对坐~了。 ⒉不全面,不正确,不公正~于。~向。~袒。~爱。 ⒊最,特别此处的河水~浅。 ⒋片面,部分~听~信。 ⒌边远而冷静~僻。 ⒍〈表〉出乎意料不让他去,他~去。~ ~不凑巧。 ⒎ 偏biàn 1.普遍;全面。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 听(聽)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录音。兼~则明。偏~则暗。 ⒉顺从,接受~话。~从。~指挥。言~计从。 ⒊随,任凭~便。~凭。~之任之。 ⒋治理,处理兼~万事(兼同时)。~政(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 ⒌判决断狱~讼(狱、讼官司,诉讼)。 ⒍等候~回音。~候分派。 ⒎马口铁筒(英语tin的译音)。也用作量词两~汽油。三~饼干。 听yǐn 1.笑貌。 2.见"听听"。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 则zé ⒈规则,规律,制度准~。法~。总~。细~。 ⒉榜样,模范以身作~。 ⒊效法~先人之法。 ⒋就,便,那么有~改之,无~加勉。唇亡~齿寒。 ⒌却(〈表〉转折)今~不然。 ⒍乃,是,就是(〈表〉肯定判断)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⒎做,作,常见于古小说中~甚(做什么)?不~声。 ⒏连词。用于对比句或两件事先后相承内~百姓疾之,外~诸侯叛之。响了预备铃,~同学们陆续走入教室。 ⒐假若,假使今~来,沛公(刘邦)恐不得有此。 ⒑量词,指成文的条数寓言两~。试题五~。新闻三~。 ⒒在一、二、三等数字后,表示列举事项一~屋少,二~人多,故住房紧张。 ⒓ 则zhī 1.姓。

:暗〈形〉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昏昧,愚昧;不明白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隐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又如暗记儿;暗号 地下。 ⒈不明亮,没有光~淡≮~。 ⒉秘密的,不显露的~藏。~地里。~中摸索。 ⒊愚昧,糊涂兼听则明,偏听则~。